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民族舞蹈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審美特征
舞蹈本身會帶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感,作為藏族舞蹈來說,又有著自己的審美特征。外開美:例如藏族舞蹈中的抬腿、踢腿以及跨腿、拋腿等動作,都會出現外開的腳型。協調美:舉例來說,在藏族舞蹈中,有不少動作是通過同手同腳來完成的。這本身即是一種平衡和協調,因此,表演者在跳舞過程中,經常會做使用手和腳順邊的運動。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很可笑,甚至很荒謬,實際上,順邊的運動卻剛好是他們在跳舞時用來保持協調感的一種方式,這也是藏族舞蹈的藝術特色所在。另外,由于地理位置、氣候溫度、服裝以及宗教等各方面的影響,藏族舞蹈的表現手法略有不同。但其精髓是不變的,如基本動作所特有的神韻、姿態等;還有配樂的節奏、動感、風格也非常類似;舞蹈也以圓圈舞為主;表演者的穿著也配合舞蹈,大多是寬松、肥大、色彩鮮艷的服飾。
2.民族特點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個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同樣地,作為能夠反映民族特色的舞蹈來說,也是別具魅力的。藏族舞蹈也有著別具一格的民族特點。高原上特有的氣候特征,飲食的差別,以及日常生活的種種,再加上時間的推移,藏族舞蹈在發展變化,但是自身的特色并不會消失,只是稍作改變,更加完善。比如,他們特別注重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因此,人的身體的部位如手、腳、膝、胸、腰、肩、頭等都要發揮作用,才能使整個舞蹈更加有力度美。其中,腰部的作用尤其重要,無論男女,腰部的動作都相對講究,也豐富很多。另外,細分的話,可以這么說,有的舞蹈活潑、動感十足,體現出高原人特有的熱情與豪邁;而相反,也有的舞蹈相對舒緩、穩健,表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崇敬之情,當然從中也透露出些許古典韻律之美。
3.動作美
其實,舞蹈是由不同的動作組成的,藏族舞蹈就特別強調各部位各動作的配合。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雙手和腰部的動作,這會直接影響到整個舞蹈的質量和效果。雙手要非常靈活,要能夠配合身體進行多角度的旋轉。腰部的活動要更加靈動,在似動非動中給人視覺上一種玄幻的美的享受。另外,就男女來講,女子比較注重前傾、垂臂等形態特征,力求通過肢體動作語言來給人一種典雅含蓄的美感。而男子則比較注重用懈胯、垂臂等體態特征,來表現一種豪放、粗獷之美。無論怎樣,都是想要給觀者視覺以及心靈上的共鳴和震撼,以展現藏族舞蹈特有的魅力。
二、關于藏族舞蹈的創新發展思考
1.藏族傳統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藏族舞蹈有著獨特的民族特色,因此一定要繼續保持并發揚光大。因為這不僅僅是藏族人民的驕傲和財富,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僅僅停留在此。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在傳承中發展,二者密不可分。社會在變,時代在變,人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也在變,如果只是傳承,怕是會影響藏族舞蹈的魅力的持續。所以,應該結合經濟形勢,加以創新。市場經濟體制下,就不得不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要想吸引大眾的眼球,使藏族舞蹈更加地發揚光大,就必須了解消費者的想法,并切實地采取措施加以改善。比如舞蹈的某些動作,某些細節,以及配樂的挑選,根據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來具體地做些改變。
2.民族舞蹈與時代的結合
在時代的浪潮中,停滯不前只會被淘汰。作為舞蹈來講,雖不會這么嚴重,但也要有所警戒。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新的舞蹈形式。因此,與時俱進,具體到藏族舞蹈,就是要吸收現代元素,合理利用,將民族舞蹈與現代舞相結合,給民族舞蹈注入新鮮血液,使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除此之外,還應該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媒介,加強宣傳的力度,如視頻、整理圖片集錦等,讓更多的人認識并了解藏族舞蹈。有關人員還可借助網絡自行學習、請教他人,多交流,并根據自己的靈感來編出更多更好的舞蹈。
三、總結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自1980年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以來,我國少數民族舞蹈藝術有了質的飛躍和長足發展,突出表現就是培養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各民族舞蹈創作和表演人才,產生出不少享譽國內外的優秀舞蹈和舞劇作品。從這次參加會演的舞蹈作品來看,絕大部分都以傳統的、民族的舞蹈為基礎,在保持原有韻味的前提下,既體現出編導的創新意識,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舞蹈理論家張苛談到對幾臺節目的觀后感時說,編導們的手法多種多樣,傳統型、元素型、狀態型、抽象型、意念型等兼具,表現出創新的精神面貌。有的節目抓住細節,淋漓盡致地表現生活內涵;有的用肢體語言打開精神世界的大門;有的突出展示民族特色,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民族舞蹈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然而創新不單指表現新的主題、運用新潮的動作,而重在拓展。同樣,民族舞蹈的現代化也不是拋棄和改造民族性,而是強化和發展。一些專家圍繞這些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徐爾充認為,目前各民族舞蹈藝術發展的水平和速度不平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民族舞蹈家群體對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所產生的舞蹈語匯的駕馭和創造能力不同。民族舞蹈藝術的發展,需要這個群體不斷努力,一方面提高對傳統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加強對其他民族舞蹈的借鑒能力。
著名舞蹈家賈作光認為,民族舞蹈藝術要在挖掘、繼承和積累的基礎上創新,要注重在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完善技法,再以現代的觀念對民族舞蹈加以關照。但是,即使是在發展過程中,創新也應萬變不離其宗,創新的根本是民風、民俗、民情、民味、民神和民族語言。
要淡化“權威”意識,減少“專業”作風,幫助學員,相信學員,積極主動地做學員主體的指導者。在多年的舞蹈教學實踐中,舞蹈系始終堅持各班課前半小時輔導制度,由學習委員帶領學員復習所學舞蹈,反復練習,強化記憶,糾正動作,力求基本規范,效果非常好。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及時發現模仿能力強,動作規范,跳得好的學員,鼓勵他們做示范性表演。高級班和中級班有幾位年齡在65~75歲的學員,她們上課認真,勤奮刻苦,踏實訓練,從不懈怠,她們的精氣神影響著其他學員,感動著老師,老師經常表揚她們,激勵她們。由此可見,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員,用變化的觀念評價學員,用贊賞的態度去欣賞學員,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員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強化他們的自信心。同時,教師不僅要注意老年學員的共性,也要關注他們的個性,讓學員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去尋找、探索、體驗、分析、思考,提高其自學能力。教師始終以學員為中心,把學員放在第一位。突出差異性和實用性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員的個性差異,努力為不同的學員提供適合其個性的教育,使所有學員都能受到應有的尊重并得到充分發展。要堅持面向全體,實施分層教育,加強個別指導。我們采取的做法是:分組練習,個別輔導,各小組長負責輔導和糾正組員的動作,幫助他們把動作跳好跳熟。教師要充分尊重學員,保護她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要求嚴厲但不能挖苦諷刺,更不能冷言冷語對待學員。所謂實用性,主要有兩個要素,即使用價值和應用性。多年的民舞教學,使學員的舞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紛紛把所學的舞蹈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好多學員參加了社區舞蹈隊及各種民間團體的演出,反響良好,從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朝氣”。今年舉辦的吉林省首屆廣場舞比賽,舞蹈系學員代表老年大學參加比賽,最后奪得了冠軍。學校瞄準了廣場舞的發展趨勢,當即決定開設廣場舞班,現已全部招滿。這就是教學實用性的具體體現。
二、課堂教學要講究科學的方法
(一)運用直觀形象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方式把民間舞蹈課上得具體生動,讓學員產生身臨其境之美感。如,學習朝鮮族舞蹈,教師就要先播放一段有關朝鮮族人民生活、勞動、舞蹈的片段,借助鮮活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學員,讓學員由被動理解到主動接受。
(二)運用創設情境教學。精心創設審美情境,提高審美感受力??筛鶕煌褡宓奶厣暗乩憝h境、人文特征的不同來加以區分創設,以各民族舞蹈美、智、趣的特點來縮短教學內容與學員的距離,運用多種手段來向學員揭示不同民族舞蹈的藝術形象。如,學習藏族舞蹈,教師就要強調:藏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體態是腰部和胯部的“懈”,這一體態特征與藏民生活、勞作、服飾穿戴以及審美情趣息息相關。由于藏地海拔高、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等原因,當地老百姓需常年穿寬大的藏袍、厚重的藏靴;腰間愛系掛滿配飾的寬腰帶;生產勞動時要背水、背牛糞等,這些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都形成了藏族人民身體前傾,腰部拉長的體態特征,使得藏族舞蹈的腰部的“懈”和“撐”成為一個典型特殊的民族符號。基本內容是踢踏部分、腳上的步伐及協調;弦子部分,重點是靠步與撩步及膝蓋的屈伸。要強調用腰部帶動的韻律意識及藏舞柔中帶剛的特點。這些知識的介紹,使學員置身于舞蹈藝術情境中,用心去體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從而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