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品管圈護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方法
1.1.1護理檔案的質量管理:嚴格把關檢驗標本分析。患者入院治療后,相關的檔案記錄隨之開始。此時應建立針對性的品管圈管理方案,檢驗標本分析就是重要的一關。檢驗人員在以往的工作中各司其職,不參與他人工作,互相獨立,導致部分問題無法發現。品管圈可將標本檢驗工作劃分為一個“品管圈活動”,所有的檢驗人員和記錄人員都要參與進來,每一項工作都要得到科室主任、上層領導、檢驗負責人三方確認后才可以記錄在案,并且進行下一個步驟。對患者的病情、治療方案、應用的醫療設備、藥物、各個階段的康復情況等信息,詳細記錄在案,雖然品管圈給予了工作人員較大的自、管理權,但最終錄入的時候,依然要得到相關醫生的肯定才能錄入,避免出現醫療事故時,無任何判定依據,影響醫患關系。
1.1.2護理檔案安全管理:護理檔案分為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兩種,每種檔案都要及時做好備份,防止意外事故;護理檔案當中的部分重要文件,需放置在安全性較高的地方,即便是以電子方式保存,依然要設立相應的防火墻、防黑客攻擊等程序,減少丟失的可能;護理檔案的安全管理,需設立專業人員定期審查,一方面要查找檔案空缺、及時填補,另一方面要排查安全隱患,制定相應的策略。
1.1.3重點環節管理:要將護理檔案中的重點環節看做是一個整體,護理檔案之間的聯系比較緊密,單獨拿出某一個模塊進行管理,并沒有辦法得到最理想的效果。將所有的重點環節作為一個品管圈活動,可充分減少不必要的問題,并且促進各項工作的穩步展開。重點環節的管理需拆分進行,將患者不良反應檔案、醫療器械檔案等等,詳細的劃分為不同的品管圈活動,配備專業的工作人員,提高管理效率,保證管理質量。綜上所述,運用品管圈進行護理檔案管理,一方面可有效的解決固有管理問題,另一方面還可以充分提升品管圈的各項功能。今后的工作重點在于,充分挖掘品管圈的各項優勢以及隱藏功能,結合護理檔案管理的各項工作,促進醫療工作的全面發展。
1.2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將得到的數據,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應用品管圈進行護理檔案管理后,檔案錯亂事件大幅度降低,從之前的12次縮減到2次;檔案規整程度也有很大提升,從原來的65%提升到95%;工作人員數量有所下降,從原來的40人下降到20人。通過運用品管圈進行護理檔案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檔案的管理效率,并且在客觀上對工作人員進行優化配置,提高檔案的規程程度,為日后的醫療工作進步提供更大的幫助。
3討論
3.1運用品管圈進行護理檔案管理的優勢。
3.1.1組織圈員自發參與活動:將品管圈運用到護理檔案管理時,每一位護士都可以看做是獨立的“圈員”,他們的工作在于,從客觀上與主觀上,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態度,自發的參與到品管圈這個重要的“活動中”。比方說,某醫院護理檔案管理工作雖然長期穩步進行,但由于醫院病患不斷增多,護理檔案堆積成山,在調取檔案時,常常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此時可應用品管圈進行管理,第一,根據護理檔案的類型、年份、重要程度予以分析,不同級別的護士派與不同的分類任務;其次,將護理檔案錄入相應的電腦程序當中,按照標準進行排序,老護士指導新護士,逐步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部分重要檔案需要作出備份,防止丟失;第四,建立良性循環的工作模式,將護理檔案管理作為一個“品管圈活動”來展開,充分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組織圈員自發參與活動后,護理檔案管理會逐步告別之前的冗雜管理,變得更加有條理性。
3.1.2促使工作人員享有更高的自、參與權、管理權:品管圈在上世紀90年代被引入到醫院的管理領域當中,當時的管理方案并沒有現階段的先進,并且品管圈的應用也不是很熟練。相對于過去而言,品管圈的應用,可促使工作人員享有更高的自、參與權、管理權。第一,自。品管圈的每一位圈員都可以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他們的自較高,可以自主選擇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不斷的請示上級。第二,參與權。品管圈執行后,圈員的參與權大大增加,他們的互幫互助是建立在總體工作進步的基礎上,不會耽誤本職工作的正常進行。第三,管理權。管理權對圈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護理檔案管理的難點之一在于,護理檔案非常多,而且錄入量非常大,倘若遇到某些特殊的危重病人,需調取所有的相關資料,便于臨床分析。管理權的有效放松,促使工作人員高效率的管理,畢竟每個人的管理方法存在差異,但目的在于提高管理效率。
3.2對品管圈進行護理檔案管理的討論
全體c20法則,80分以上為實施對策,但本圈希望有較高達標率,全體圈員決定60分以上為實施對策,共圈出10條對策,依據對策共性,合并為4條。根據這4個問題點逐步設計PDCA計劃進行對策實施。重點從優化工作流程、加強法律意識培訓、合理排班、互相監督等方面進行改善。
2結果
2.1有形成果改善值為23.1%,與改善前的84.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目標達成率=108%,進步率=72.6%,有明顯進步。
2.2無形成果用本圈圈員設計的評估問卷10分量表,從品管手法應用、責任感、溝通能力、團隊精神、護理品質改善、積極性6個方面對無形成果進行評估,取得顯著的無形成果。
3討論
3.1保證醫療護理安全防范護理差錯和事故確保護理安全已成為現代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目前,手術病人不斷增加,連臺時因忙于清點、整理、檢查工作,常疏忽了護理記錄的及時性。工作流程不合理,人員分工不清,因忙亂極易造成代簽名、記錄錯誤現象發生,從而引起差錯及醫療糾紛的發生。品管圈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原因分析,找出最根本原因,針對要因制定對策、實施對策,通過效果確認、評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規范了手術護理記錄的工作程序,有效規避了醫療風險。
3.2提高手術護理記錄單病歷質量強化安全意識與法律意識,組織全科護士學習相關的法規條例,進行案例分析及手術護理記錄單書寫規范化培訓。實施中通過交班、檢查、考核等形式反復強化手術護理記錄單書寫的內容與要求,保證護士的執行力。改善前文書不規范發生率為84.4%,改善后為23.1%,此次品管圈活動取得明顯效果。
3.3促進標準化的建立將手術護理記錄流程列入科室質量管理體系,納入潔凈手術部護士各班崗位職責與護士量化考核細則中,從而形成標準化作業規則,護士長以此為依據對全體護士進行檢查、監督、評價,通過項目標準化而達到鞏固成果和持續改進。
3.4提高護士團隊精神及綜合能力開展品管圈活動,不但提高護士的質量管理意識與安全意識,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更能發揚團隊精神并帶來工作滿足感。同時圈員們還學會使用品管工具來解決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高科研思維能力,運用統計方法和圖表有效地分析并解決問題。
全體圈員經過“頭腦風暴法”,找出結核專科臨床工作中護理記錄存的問題,規范防范對策,全面提升護理病歷質量。
1.1體溫單填寫不全新入院當天和跨科的未寫全,體溫單未按要求測畫,請假及外出患者體溫單上記錄不規范,手術后日期填寫不統一,手術日液體出入量有漏記現象。
1.2執行醫囑后因醫生和護士時間不一致,護士執行口頭醫囑,如止痛、降溫等處理后沒有及時補齊醫囑造成醫護記錄不一致。
1.3護理記錄中與醫囑、患者病情、患者介紹的治療等實際情況有出入,記錄內容欠準確,病情觀察記錄不及時;記錄內容缺乏連續性,患者病情變化處理后未得到緩解、沒有及時記錄,字跡潦草有涂改等。防范對策。今后應把規范結核專科病歷書寫做為長久的工作重點。按《規范》要求,對病情的觀察、護理措施和效果觀察,應及時、準確、客觀、真實記錄。體現護士分層級管理要點,交接體現連續性,專科特點,要求病歷字跡端正,無錯別字,準確及時執行醫囑及護理措施。
2擬定目標,制定活動計劃
①加強法律知識培訓,提高全體護理人員對規范病歷書寫重要性。②規范結核專科護理病歷書寫格式,完善內容,制定書寫規范細責。③加強護理記錄書寫質量管理,做好環節質控和終末質控。
3解析現階段存在的護理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續改進的對策目標擬定
3.1規范交班報告書寫,接班護士可全面掌握整個病區的患者情況,明確需繼續觀察的問題和實施的護理。書寫內容應全面、真實、簡明扼要、突出重點。
3.2不再重復書寫全體一般護理記錄學,保證護理記錄書寫的嚴密性。凡危重、搶救、大手術后、特殊治療或需嚴密觀察病情者,須做好危重護理記錄和觀察記錄,以便及時了解和全面掌握患者情況,觀察治療和搶救的效果。
3.3護理記錄不再按護理診斷術語記錄護理問題,而要采取記實的手段,對病情觀察、護理行為具體、全面、客觀的描述“,做好寫的,寫好做的”保證護理記錄質量和法律效力。
4效果確認
全體護士經過全方位的培訓,通過對“碩果圈”活動后數據的統計分析,認識到了護理記錄的內容應突出客觀性和準確性,醫療護理文件必須書寫規范,必須保證其正確性、完整性和原始性,以確保其法律效力。掌握了結核專科護理記錄單的書寫標準及質量要求,使護士記錄單的缺陷明顯減少,書寫合格率達到99.50%,病歷書寫的規范將進一步標準化。
5討論
5.1強化護士法制觀念,是保證《規范》有效落實的前提。護理記錄是護士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和實施護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記載,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使護理人員認識到護理記錄書寫規范化是對護患雙方利益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