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左翼文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創新性醫學論文的創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發展醫學成就,破解醫學問題。醫學論文有無創新,選題是關鍵。選題創新是醫學論文寫作的靈魂,是衡量醫學論文價值的重要標準。可體現在:①理論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見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論方面的獨創見解,又要提出這些見解的依據;②應用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技術等,也就是要寫出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關鍵,或揭示原有技術移植到新的醫學領域中的效果;③創新性還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進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謂選題的可行性,是指能夠充分發揮作者的綜合條件和可以勝任及如期完成醫學論文寫作的把握程度。選題切忌好高鶩遠,脫離實際,但也不應過低,影響主客觀的正常發揮,降低了醫學論文的水平。影響選題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觀條件,包括作者知識素質結構、研究能力、技術水平及特長和興趣等;②客觀條件,包括經費、資料、時間、設備等。
1.3實用性撰寫醫學論文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及應用。要從實際出發,選擇夠指導科研、指導臨床、造福人類的主題,因此,選題的實用性尤為重要。
1.4科學性醫學論文是臨床和醫學科學研究工作的客觀反映,其寫作的具體內容應該是取材客觀真實、主題揭示本質、科研設計合理、論證科學嚴謹、表達邏輯性強、經過實踐檢驗。所以,嚴格遵守選題的科學性原則,是醫學論文寫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選擇有研究價值及發展前途的主題,應積極開發研究新領域、新學科和新理論。
2選題的基本方法
2.1根據課題研究的結論來確定主題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為:①以科研的結論或部分結論作為醫學論文的主題;②科研結果與開題時預測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尋找主題;③科研達不到預期結果,可總結經驗,從反面挖掘主題。
2.2在科研過程中選題醫學科研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意外的現象或問題,作者如果能夠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可以在這些偶然中獲得新的選題。
2.3在臨床實踐中選題臨床工作是醫學論文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作者在臨床中會經常遇到許多需要解決的實際應用問題或理論問題,對此,只要從本學科實際出發,用心思考,會從中產生很多好的主題。其包括:①探討發病機制與預后情況;②分析臨床癥狀與表現;③研究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從文獻資料中選題醫學文獻是人們長期積累的寶貴財富,是醫學論文選題的重要來源。閱讀最新文獻資料,可以了解當前醫學科學研究的進展情況,開拓思路、激發靈感,從而挖掘提煉出好的醫學論文主題。
3醫學論文的一般體裁
3.1實驗研究一般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藥理、生物、寄生蟲和流行病學等實驗研究。主要包括:①對各種動物進行藥理、毒理實驗,外科手術實驗;②對某種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體外實驗;③某些藥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蟲實驗;④消毒、殺蟲和滅菌的實驗。
3.2臨床分析對臨床上某種疾病病例(百例以上為佳)的病因、臨床表現、分型、治療方法和療效觀察等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新建議、新見解,以提高臨床療效。
3.3療效觀察指使用某種新藥、新療法治療某種疾病,對治療的方法、效果、劑量、療程及不良反應等進行觀察、研究,或設立對照組對新舊藥物或療法的療效進行比較,對比療效的高低、療法的優劣、不良反應的種類及程度,并對是否適于推廣應用提出評價意見。
3.4病例報告主要報告罕見病及疑難重癥;雖然曾有少數類似報道但尚有重復驗證或加深認識的必要。
3.5病例(理)討論臨床病例討論主要是對某些疑難、復雜、易于誤診誤治的病例,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進行集體討論,以求得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臨床病理討論則以對少見或疑難疾病的病理檢查、診斷及相關討論為主。
3.6調查報告在一定范圍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處理因素,對某一疾病(傳染病、流行病、職業病、地方病等)的發病情況、發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給予評價,并對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議。
不知為什么,人都喜歡表揚而厭惡批評,也許這是與生俱來的人的本性吧。盡管時下人們對“表揚”一詞在使用與評價上,塞進了一絲貶意(如將過去“三大作風”之一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換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說),但“表揚”本身并沒有錯,尤其是將“表揚”科學地用在作文教學上,就更是一種明智與偉大。因為表揚不僅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人格尊重”,是一種最能體現“人本”思想的無可替代的最佳舉措,它甚至是一種高尚的思想。細想一想,人,從小到大,好的行為、好的道德思想,甚至每一種賴以生存、發展的人生能力的形成,哪一條不是伴隨著“表揚”,而產生發展的呢?學生在學習作文時期,在為獲得寫作能力打基礎的時期,你不去科學地使用“表揚”,難道還要待到他們成為魯迅式的文學巨匠之后(抑或沉淪為終生與寫作無緣的庸人之時),再去“表揚”嗎?
科學地使用“表揚”以盡快激勵學生進入某種層次的寫作狀態,并不難。介紹兩種,與同仁探討。
一曰:找花夸。先打著燈籠找,然后贊其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把“挑刺”變成“插花”。教語文幾十年我一向不贊成作文“全批全改”,尤其對初學寫作和對作文一時還找不到“北”的學生,更是特別不宜。全篇見紅。“鮮血淋漓”,慘不忍睹,學生既不領情,更不買賬。為什么?把勁兒用反了。如果換一種思路,就會別開洞天。你想,再差的作文,也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吧。某句話寫得順暢,總會有吧,那就是“花”,把它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捧出來,表揚,夸!帶著一種愛、尊與驚喜,一股勁地去夸,夸……就這樣由此一點,擴而大之,擴而大之……你所用心捧出的這朵小花,就十有八九會成為一朵大花,真花。這種效應,是神奇的。不信,盡可一試。
二曰:打時差。表揚要抓住機遇,否則就收不到理想效果。我是相信每個人都有寫作才華的(除去傻子)。但,又深深明了,有的來得早,有的來得晚;有的以這樣的形式顯露,有的又以那樣的形式顯露,個體與個體千差萬別,這都極為正常。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你得及時去發現,會打時間差。學生寫作才華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地顯露,就像黑夜里的流星,一閃即逝。作為教師,就必須及時地去發現它,抓住它,然后再及時地去夸去贊,等待神奇效果的到來。
當然表揚要遠離無聊與油滑,要把握分寸,要講究藝術,這里自不待說。那就請相信表揚絕不僅僅是一種策略吧,實踐會讓你越來越感到它有著太陽般的光芒。
成就論——
大家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對于作文教學,我們更應該相信“成功更是成功他娘”。成就,是每個人的終生追求。有了成就,無論其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輝煌。因此,成就愈大,奮斗愈甚,而奮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這是中小學作文教學的一條基本法則,然而,它卻在現實中被到處彌漫著的浮躁與急功近利掩埋著,很少有人去研究,去運用。作文教學長期陷入自戕與沉寂,也就理所當然了。
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去充分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華,從而不斷使其以小成就來成就大成就,這就是所謂寫作教學“成就論”。
問題的關鍵是怎樣為學生“創造”展示寫作才華的“機會”。是每周法定的兩節作文課嗎?不是!是教師指導下,卓有成效地在班內開展的那些活動嗎?也不是!我們所說的“創造”機會,包含這樣三種要素:一是社會性;二是競爭性;三是自主性。三者缺一不可!這里的“社會”,是指教學班以外的“社會”,如年級間、學校間、縣內外、市內外、省內外、國內外、時代內外,范圍愈擴大,社會性愈強,展示才華的機會便愈難得,因而也就愈金貴。“競爭”是機會含義的核心,因為學生寫作才華的顯露,歸根結底是因為他的作品有了某種或某個層面的競爭力。我們說他的作品有了多大的競爭力,就等于他贏得了多大展示才華的機會。在所有展示寫作才華的機會中,學生的“自主”,又是一種永遠不可撼動的“人本”基素。因為教師永遠只是導演,舞臺上沒他的份,所以教師給學生的“自主”權以及學生自覺運用“自”的能力愈大,“機會”也就愈可觀,學生寫作才華的最大展示也就愈具可能性。從近幾年中小學作文教學第一線傳來的信息看,不少開拓者,總在這樣為自己的弟子們創造著展示寫作才華的機會——
他們在不懈地幫助學生創建各種類型的“文學社”。有組織,有綱領,有計劃,有方向,有活動,有任務,有要求……這些校園中的文學社就像春天盛開在原野上的小花,有聲有色,方興未艾。
他們在不斷地指導學生創辦各種“寫作報刊”。手抄的,油印的,一期期,一年年,無須書刊號,只圖油墨香,那種執著,那種虔誠,那種狂熱,可以讓許多國家級文學編輯大師自嘆弗如。
他們在與弟子們一起舉辦著各種規格各種形式的創作活動:叫不上名字的“文學沙龍”;沒有級別的“詩歌朗誦會”;連一分稿酬都撈不到卻仍然辦得熱火朝天的各種“作文大賽”……
這就夠了。
這些奮斗在第一線的作文教學開拓者們啊!
關鍵詞:史學;文學;以詩證史;歷史維度;時代風貌
何謂史學?即是研究如何研究歷史的學問,它的職責在于對歷史研究的方法和方式加以批判和反思。而文學作品作為史料的一種,在某些方面有著其他史料難以比擬的特殊價值,值得引起歷史研究者們的注意。
“以詩證史”是陳寅恪先生提出來的史學研究方法,從孔子的“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到《詩大序》的“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注重文學的現實作用、致用意義是中國古代文學一直以來的傳統,這里就可以看出其對于史學研究的價值來。史書中記載漢代民眾服兵役的年齡是從二十歲至五十六歲,但是我們卻在一組漢樂府《紫騮馬歌辭》中發現了“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么一句,詩中的老人足足服了五十六年的兵役,可見這兵役項制度在詩歌創作的年代早已名存實亡。杜甫的詩歌號稱“詩史”,其旬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就直觀生動的反映出開元時期唐王朝經濟的富裕,而他的《兵車行》《三吏》《三別》等作品都對當時唐王朝用兵吐蕃、安史之亂等重大歷史有著忠實的記錄,皆可以反映當時戰爭的頻繁以及給社會各階層造成的苦難。
梁啟超說:“二十四史,不過是為帝王將相作家譜。”,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傳統史書,其作者皆為史官、士大夫之流,作者身份階層的單一就必然導致其創作眼光與內容的局限,而那些由社會各階層人民所創作的文學作品所反映出的社會廣闊圖景,就是二十四史很好的補充。比如《詩經》就是一部生活之歌,勞動之曲,其中對當時底層勞動人民的作息,飲食,居住有著詳細的描繪,這些都是《左傳》《國語》《戰國策》這些史書所不能反映出來的。正如巴爾扎克所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除了詩歌,《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古典小說也對當時的世俗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極其詳細精微的描寫,而《紅樓夢》更是號稱“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書中很詳細描寫了明清時代從貴族到市井百姓的生活狀態,把各個階層的各種現實的狀態很原始而生動的展現給讀者,是現代人了解當時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的重要資料,其對當時社會的解構和分析也達到了相當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