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實心球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基層體育教師的教研活動一般有三個途徑來進行。一是學校體育組進行的教研活動;二是以片為單位組織的體育教研活動;三是以區市級組織的體育教研活動。這三種體育教研活動基層的體育教師一般都參加過,體育教研已經成為日常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活動了,也是提升體育教師業務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一般的體育教研活動就是聽課、評課、傳達一下最新的體育文件等,這種體育教研活動有點走過場的味道,根本起不到體育教研所發揮的作用。我們不能停留在這種活動狀態,必須以務實、創新的教學理念,通過有效的體育教研活動提升體育教師的技能。
一、制訂體育片活動計劃
一般的體育片活動不會去制訂活動計劃,只是每年二次活動時間,哪二所學校承辦,這樣的話體育教研片活動的針對性不是很強,就不能很好地起到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專業素質的作用。要改變這種傳統的體育教研活動方式,就要分析所在片有幾所學校,每學期可以進行幾次體育教研片活動,時間在期初一個月和期未一個月為宜。還要列出多長時間為一個周期,每一次體育教研片活動的課題可以在計劃中先選好,這樣在一周期中能讓上課的教師選擇不同的教材進行教學,而聽課的教師也能聽到更多教材的課。同時要求對每一次教材內容都要同其他學校的教師集體備課,在體育教研片活動時將教案帶到片活動現場。這樣每一所學校的體育教師都會認真鉆研教材,分析教材,以利于我們體育教師聽課時能更多地發現問題,從而去解決問題。
二、先聽后評,由其他教師再上
以本次開展體育教研片活動為例,我們五所學校的體育教師聽了開課學校的二位教師上了二堂體育研討課,一堂是初三的實心球,一堂是初一的短跑課。聽完二節課后,進行了評課環節,來自各校的體育教師針對課堂教學進行了評課。從教材的選擇、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手段的使用、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在幫助糾正學生練習中出現的錯誤等方面進行了點評。例如,圍繞初一短跑課中,站立式起跑這一技術動作怎么樣來進行教學大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雖然大家討論了很多教法,但是也沒有能很好地解決站立式起跑中重心下降和移動的問題。如果對于重心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話,那么站立式起跑這一教學內容,學生還是不能學會,這樣,作為一堂技術學習課,就沒有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也沒沒有很好地解決了重難點。如果教研活動的內容提前讓每一所學校教師知道,并且都進行集體備課,從而利用幾所學校教師的智慧,再通過聽課、評課,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然后再重新備課,下午可由一位教師現場借班上課,教學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呢?就上面的站立式起跑如何進行設計,如何對重難點進行剖析,如何通過較多的重心練習來解決站立式起跑這一教材內容的傳授,集中集體智慧就會有較大突破。通過對教材的不斷分析,不斷挖掘,就可能會有很多創新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出現,這些都是構建高效教學的因素。如果每一次體育教研片活動的舉行,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那么對于每一所學校的體育教師的成長就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三、通過體育片活動解決問題
體育教研片活動的舉行就是組織一些教師進行現場教學,通過聽課發現問題,了解問題,再經評課去解決這些問題。仍以本次體育教研片活動為例,本次活動有以下幾個問題。①站立式起跑的教學方法如何運用?實心球的教學方法如何運用?②短跑教材初一分為幾個課時較為合適?實心球教材初三分為幾個課時較為合適?③站立式起跑有沒有好的輔助手段,能不能動作分解?實心球有沒有好的輔助手段,能不能動作分解?
通過上課、看課、評課、研討、再上課,筆者發現:第一個問題,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因人而異,沒有定法,只要得法。教師的個人素質不同,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就不同,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都得圍繞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展開,采用的教學方法一定是能完成教學目標,解決重難點。例如,站立式起跑的教學方法,上課教師雖然利用了繩子進行重心前移教學,但是過于直接進入,學生還是不能一下子就體會到重心前移對起跑的影響。教研員在點評時就提到了可先采用雙腳站立前倒,體驗重心前移時學生會怎么做,再雙腳前后站立前倒,學生又會怎么做,再通過前后屈膝站立,上體適當前傾,后腳蹬地,學生會怎么做,通過一系列誘導學習,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站立式起跑時重心是如何下降、如何前移這一教學重難點,也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下午通過修改教案后,由另一位教師借班上了一堂站立式起跑課,教學效果大大得到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高,這說明這樣的體育教研片活動才是高效的。第二個問題,本次片活動雖然沒有要求備單元計劃,但是為了更好地能把握教材,課后大家討論了初一學生短跑應該設計幾課時較為恰當,初三實心球設計幾課時較合理,通過討論分析,大家一致認為短跑教學初一可以控制在四課時較為恰當,初三實心球教學控制在六課時較為合理。因為實心球是中考體育考試內容之一,可以適當加二課時,以利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更好地提高實心球成績。第三個問題,對站立式起跑和實心球這兩個教學內容進行了探討,應該進行完整練習還是分解練習,可不可以采用輔助手段等。大家通過討論一致認為,站立式起跑應該采用完整練習,且可運用輔助練習提高重心控制問題,而教研員所說的幾個教學方法也可以說是較好的幾個輔助手段。實心球這一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分解動作完成教學,對實心球動作進行分解練習,以便學生從不同動作體會用力的順序,以及如何更好地全身協調用力,這樣的教學效果比較好。
四、通過體育片活動提升教學技能
體育教研片活動為片里的體育教師創設了一個平臺,通過平臺,讓教師和學生去盡情發揮,展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情況。
(1)教師的教學技能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由于每所學校都進行了備課,雖然上課教師只有兩位,但是每一所學校的教師通過分析教材,把握教材,通過教學設計都進行了備課,就此可以說都是有備而來的。每所學校的備課都有各自的優點,通過片的再一次集體備課,就可以把更精品的教案呈現出來,使與會教師通過互相學習、互相探討為我所用,對教師的教學技能的提高起到較大的幫助,對提高體育教學有很大幫助。
(2)讓教學手段更形象、更生動、教學方法更創新、更有實效性,學生學習更主動、更積極,而且更經濟,更接近常態教學。例如,實心球教學的教師通過坐著擲實心球――跪著擲實心球――再雙腳左右站立擲實心球――雙腳前后站立擲實心球這幾個教學手段來進行授課,學生就能很好地體會到從局部用力到全身用力實心球遠近的變化,從而讓學生更樂于進行練習,效果也更好。鉆研和學習是獲得好方法的兩條重要途徑,通過體育教研片活動能為片里的體育教師提供這樣的機會,也顯示出了教研片活動的重要性。
(3)根據教材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由于教材通過片活動計劃已經讓每所學校的體育教師知道了,并且每所學校的教師通過校教研活動設計過了教案,每位教師都認真鉆研過教材,每所學校都根據教材特點設計了合理的教學過程,雖然不能說是十全十美,但是通過片教研活動中的再一次集體備課,相信無論是從分析教材,分析學情,把握教學目標,剖析重難點,到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采用,學生學法的指導等方面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應該說是比較好的精品教案了。再經過教師實施教學,更感覺是耳目一新,這樣的體育教研片活動的質量更高,對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更有幫助。
[關鍵詞]磨課過程教學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090075
一、引言
前段時間筆者所在的揚州市第一中學舉行了對外一日公開“同課異構”教學活動,筆者執教了一節實心球課,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回顧這節課,筆者深刻認識到高效課堂教學,必須經過反復研究、鍛造歷練、相互切磋、持續打磨,在痛苦與堅持中步步遞進、破繭成蝶,使課堂出彩。基于此,筆者將這一過程的所思、所悟、所成,呈諸同仁,以期探討。
二、磨課過程
1.磨框架,撰寫優質教案
一堂精品課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首先要在反復琢磨、設計、修改、完善的基礎之上構建出一個框架。在初期的構思中,筆者通過觀看視頻、查閱資料等,更多地了解同類課型的優秀案例框架與內涵,汲取他人之長,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由于實心球教學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安全教學要貫穿課的始終。教學主線為: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確定步驟、明確負荷、點燃激情、激發興趣等。框架、思路確定了,接下來就是撰寫教案了。
2.磨出問題,磨出創新火花
磨掉自己的慣性思維,磨出創新的方法手段,要對照教學目標,關注學生達成情況,每一次的打磨不是回到原點重新開始,而是帶著發現的問題再去發現問題。如:在本次磨課中,筆者的教學設計原本是學生均勻地站在正方形的四條邊上,用五種不同的姿勢體驗投擲用力部位,全力投擲和比賽時向外投,在畫出不同的區域并注明距離。同組教師聽課后認為向外投時場地太大,學生撿球用時太長,練習密度和負荷偏小,建議改成向里投,將顏色不同的短跳繩用膠布連接,做成一條20米的長繩,然后把長繩放到正方形兩組對邊中點的連線上,這樣投擲距離一目了然,優秀區、良好區、及格區清晰可見,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3.磨細節,磨出課堂亮點
磨細節就是在雞蛋里面挑骨頭,在近乎成熟的方案中找突破,也是對一些可變可不變的方法再完善。如:課堂上更換練習時的隊伍調動,學生練習時教師的站位、場地器材的合理運用等細節容易被忽略。在實心球的磨課過程中,原來用平放的墊子做投擲線,有的學生投擲結束后總是踩在墊子上,形成犯規動作,教師反復要求效果也不大。于是筆者要求學生把墊子立起來放,當成一個抵制板,這樣他們在練習時犯規的現象就減少了許多。
4.磨教師,磨出精彩課堂
(1)磨語言
教師的語言是教學過程中的黏合劑,要措詞精當、言簡意賅、條理清晰、重難點明確,并合理使用好肢體語言、哨子語言、鼓勵性語言。筆者在磨課時,曾在課前把課堂上所要講的重點和綱要寫在紙上反復背誦,并請同事試聽指正,反饋整改。為了便于記憶,筆者把實心球的動作要領編成口訣“兩腳前后開立站,背弓充分髖向前,蹬地收腹揮臂快,凝神閉氣穩當先”,短小押韻,學生背誦兩遍就記住了,整堂課都用口訣來評價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這節課也上得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2)磨激情
激情是激動人心的感情,是精神飽滿、生機盎然的象征,教師要用激情點燃學生的激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課前必須充分認識教師激情對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努力打造自己的語言藝術,提前設計好形象化的肢體語言,并帶著愛心、帶著激情走進課堂,帶著自信去教學。
(3)磨示范
體育教師的優美示范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教師必須把需要示范的動作當成作業,要求自己每天堅持練習,直至無可挑剔。筆者為了更好地示范,每天堅持身體素質練習,天天早上和運動員一起慢跑、拉伸、專門練習,下午進行實心球技術訓練和力量訓練,不斷尋找不足,積極改進修正。
(4)磨預案
預案是指在體育教學中具有針對性的方案或對潛在的、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而事先制定的應急處置方案,需要反復修訂,是課堂教學之“本”。筆者在課前的預案中,對實心球教學安全問題做了精心的準備,在課的開始,首先對安全問題進行嚴格要求,先入為主引起學生高度重視,在教學中教師統一指揮擲球、撿球,如有學生違規,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內制止、糾正。
一、案例背景
投擲是人們日常生活叫J的實用技能,又是鍛煉身體,增強力量的鍛煉手段,在生活和實用中的投擲有很多種方法,不同的投擲物,投擲的方法也不相同。如何將這些投擲的方法傳授給初一學生呢?在設計教案時我也頗為躊躇,因為投擲有些單調、枯燥乏味,有些臟和累,在以前的教學中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的學習和練習的積極性都不高,雖然后面直接按照動作的規范去教學,可后來學生普遍對初二、三年的鉛球教學感到厭惡和抵觸,所以初一年學生的第一次投擲教學怎么樣去教,是我面臨的一個問題。經過思考我決定從簡單的游戲和學生的認知入手嘗試設計這節課的教學。
二、案例主題
1.本節課我的指導思想就是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出發,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學生的體驗來認識,學習投擲的一些基本方法,了解一些投擲的特點。不同的投擲物,投擲方法不盡相同。
2.創設不同的練習情況,利用兩種投擲物進行對比練習,加強學生對投擲的認識。
3.通過教師的參與學生的練習,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為后面技術教學作下鋪墊,讓學生主動求知。
4.通過教師的引導,講解演示,結合學生的體驗,幫助學生認識總結,學到一些有關投擲方面的知識和技術。
5.教學的重點是:礦泉水瓶和實心球的投擲方法。難點是: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這些投擲方法。
三、案例敘述
1.熱身準備
在關節操活動后,我讓學生做實心球原地轉體傳接球、原地頭項傳接球、原地胯下向后傳、和三種形式結合起來傳接球四個游戲,學生注意力一下子都到游戲上來了,練習起來很投入,也很高興,他們為勝利歡呼雀躍,似乎不知道下面將要學習的是投擲練習,消除了學生的陌生、懼怕心理預期。
2.基本教學環節部分
在教學前,我先提出了問題:日常生活中實用的投擲方法有哪些?自己看到過或練習過哪些投擲?學生:擲壘球、打沙包、擲飛碟、扔飛鏢、在運動會上推鉛球、電視里戰爭劇里的扔手榴彈、田徑比賽標槍等,也有同學說見到建筑的時候拋磚等。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概括學生的一些認知:投、擲、拋、扔、推等方法。指出投擲的特點:A、必須手持投擲物向一定的目標投去,其中包括向遠處或一定的目標物。B、不同的投擲物,投擲方法不同。
進入教學主體環節,我讓學生利用自己準備的礦泉水瓶(里面裝水)和實心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用自己所知道的投擲方法嘗試分別將水瓶和實心球向遠處投擲出去。在學生練習了幾次后,我根據學生的練習方法和姿勢和他們一起練習。在我練習的時候,學生一下子都注意到我這邊來,在把瓶子用他們的方法投擲出去的時候,學生一會兒驚呼,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又迷惑不解。但也很快明白了這樣的投擲方法是有問題的。他們提出了問題:怎么樣才能投得遠?我抑制心中的興奮,并沒有直接回答他們,而是向他們又提出了問題:投擲這兩種物體你們有什么樣的體會和感受?學生:感覺水瓶好投一些,實心球和水瓶想投遠所用的方法有點不一樣等。師:用投擲水瓶與實心球所用的方法互換你會感覺怎么樣?效果呢?生:有點別扭,而且不好投。師:不同的投擲物,投擲方法相同嗎?生:不同。師:對,不同的投擲物,投擲方法不盡同。就實心球和水瓶而言,我們應如何投擲呢?我又把學生所用的各種方法演示了一遍,然后我又用自己的方法試投擲了礦泉水瓶,一些學生開始模仿我的動作,也有一些學生要向我請教投擲水瓶的動作方法和要領。我并沒直接的回答和講解,而是讓他們先分組練習并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體會和看法,歸納總結后,再與其他小組分別交流。學生很快就根據自己的體驗總結了幾個要點:腿要用力蹬地,要調動全身的力量,要注意正確的出手的角度等。在肯定了學生的努力和思考后,我示范了投擲水瓶的方法.講解動作的方法和要領,強調了加速助跑以及腿的蹬轉,送髖展胸,身體的“鞭打”,手臂的揮動,充分利用全身的力量,注意出手的角度和最后用力的方法等幾方面注意事項。有幾個學生躍躍欲試提出來要和老師比試一下,敗下陣來后,幾個反應快的同學很快明白了自己動作的方法與教師的差異,及時改進了自己的動作,掌握了動作要領。分組開始練習后,這部分學生當起了指導員,結果大多數的同學很快就掌握了投擲的方法,練習起來也更認真投入了。在總結的時候,我又啟發學生思考:可否將投擲水瓶的方法用于投標槍、手榴彈?結果學生都很快知道了這種方法也可用于投標槍、手榴彈。
在學習實心球時,我用同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先體驗后,總結了學生幾種練習的方法,并幫助學生一起分析了這些方法的特點。接著讓學生嘗試練習雙手頭上投擲實心球的方法,學生普遍反映有力無處使的感覺,我提醒大家: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雙手頭上擲實心球是不是只用手臂的力量呢?我讓學生分組討論,在各組討論后認為需要用全身的力量來進行投擲。如何利用全身的力量呢?需要身體哪些部位發力?在我的啟發下,學生逐漸明白要充分發揮腿部、腰部和上肢力量。在我示范了動作方法并講解要領后,學生又積極參與練習并體驗老師講授的方法和要領。在學生練習時,我又與學生一起練習,不時有同學向我提出他們的疑問,談論他們投擲的一些感受。我讓體育骨干在各小組同學面前談談他們的方法,并講講自己前后練習不同的體會。同學們很快就掌握了動作的方法和要領。同學也第一次覺得和老師走得這么近,很是高興。在下課總結后,我又留下了思考問題:如果我們用5公斤的鉛球,我們選擇怎樣的方法投擲呢?一些比較活躍的同學就興奮地想發表自己的看法。
四、反思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