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簡單營銷方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個是簡單理解;先講明一個觀點,簡單不是直接,對于營銷管理工作而言,營銷活動的簡單理解可以概括到三句話:第一句是營銷活動的執行者會不會做?第二句是營銷渠道愿不愿做?第三句是消費者是否愿意買?針對這三個環節來設計相關的利益驅動方案,這個營銷方案才能算是有用的方案。很多公司做營銷方案最先是想到顧客,或者是想到經銷商,這個是對營銷整體利益把握不當的表現,營銷活動中,首先是要照顧到營銷人員的利益,因為是他們在執行營銷方案,很多的老板聽到這個可能不高興了,都沒有看到營銷人員業績,怎么考慮營銷人員的利益呢?其實就營銷人員的利益而言,筆者認為更多是短期的利益,簡單說就是待遇,分物質待遇和精神待遇,物質待遇分工資待遇,出差待遇,獎金提成這幾個部分,精神待遇是要時間來體現,在進公司頭幾個月,對于員工來說,好的物質待遇就是好的精神待遇,因為你給的待遇好,讓員工感覺到她的價值得到認可,這個在員工看來就是精神的尊重。關于營銷人員的薪資設計筆者不做贅言。
二個是簡單溝通,這個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很多人對營銷溝通的目的是什么都沒有一個質的把握,營銷溝通目的是為了什么呢?筆者認為是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到力量。很多人認為溝通很難,公司內部人員溝通難,與經銷商溝通難,與消費者溝通難,難的原因是理解的角度不對稱,蒙牛公司有個理論,關于溝通的是“三換”思維,換位思考,換心思考,換向思考,這個基本上囊括了要取得良好溝通的途徑和方法。對于具體的營銷管理工作而言,在溝通中,筆者傾向于二個觀點:一個是多問,在問的過程中交換資訊和引導對方。一個是多要,很多營銷人員在于客戶溝通過程中傾向于先展示自己的實力,拼命的說自己的事情,一次見面把所有政策都講完,下次見面不知道說什么好。人性的弱點表明:送上門的東西顧客不會珍惜,也都會持懷疑和否定的態度,在談判藝術上來說,你先告訴對手你的籌碼,就是等于你先開價,那么你的談判空間就要被對方壓縮。所以簡單溝通中要堅持多要,多向客戶提要求,做我們產品,要多少哦啊資金,要多少人員配備,要多少首付貨款等。
三個是簡單培訓:培訓也可以簡單兩個方面,一個是態度方面的,一個技能方面的,態度的培訓要花時間,是個長期的過程,技能的培訓是隨時隨地的,不一定要專門找場所,營銷高層可以做,營銷人員也可以相互培訓,比如走訪相關市場,現場總結好的操作方法等。
營銷資料架構及模版
模版涉及戰略解決方案、產品解決方案、產品組合、產品和成功故事等
將營銷資料分成五個層級:愿景與使命、戰略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產品組合及產品 (五個層級漸次深入,上層營銷資料是下層資料的概括,下層營銷資料則是對上層資料的有效支撐和具體闡釋。)
戰略解決方案參考模版(以華為為例)
1、 解決方案標題(10字以內)
方案標題盡量反映技術帶來的愿景,而非以技術本身為標題
2、 口號標題(20字以內)
簡明概括該方案的主要客戶利益
3、 愿景(15字以內)
整個解決方案的概要,重點突出華為對此領域的整體看法
⑴ 此技術或解決方案將給終端用戶帶來的體驗及生活變化;
⑵ 市場機會概述;
⑶ 華為的作用概述。
4、 市場機會(30句左右)
該部分描述人們通訊的需求帶來的市場機會,為現象描述。
⑴ 可先整體描述市場需求,再逐點分析;
⑵ 最后點出:“華為深刻理解市場需求??”。
5、 商業實現(30句左右)
該部分講述運營商應如何抓住市場機遇,帶來商業成功。
⑴ 敘述為實現機會所需進行的合作、產業鏈整合及運營商變革轉型將遇到的挑戰等; ⑵ 華為在此中的作用。
6、 華為解決方案(30句左右)
簡述華為的客戶化解決方案、產業鏈地位及其能給運營商帶來的利益。(并指出支撐此戰略解決方案的產品級解決方案。)
⑴ 華為解決方案概述(包括對產業鏈的整合);
該部分請避免寫成對解決方案組網圖的解說,而從其所能實現的功能方面來談。 ⑵ 給客戶帶來的利益;
可分點羅列。
⑶ 相關產品級解決方案簡介。(可選)
建議以如下形式書寫:華為以以下解決方案實現這一XXX解決方案的愿景:
XXX解決方案1:??概述??
XXX解決方案2:??概述??
如果平臺為網站,可以用“了解更多”鏈接到相關的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產品組合參考模版(以華為為例)
解決方案(20句之內)
1、 解決方案標題
客戶一類需求的解決方案名,請遵循以下原則:
⑴ 以容易理解,清晰描述其能解決的問題為原則。
⑵ 也可以解決方案的品牌名命名。
⑶ 同一版面下的解決方案命名規范需保持一致
2、 口號標語
以簡短的句子或短語、詞組概括該方案給客戶的最明顯利益。
3、 客戶需求
可分成兩部分來寫:
⑴ 終端用戶的通訊習慣改變、行業的趨勢,使運營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與用戶高度相關的解決方案(如業務解決方案及涉及高速上下行因而影響用戶體驗的3G、HSPA、NGN和IMS等解決方案),都請盡量從終端用戶需求的角度來描述市場機遇以至行業趨勢,簡單描繪出“用戶(或業務)驅動市場”的情境。
與運營商自身運行維護高度相關的解決方案(如降低傳輸成本、低成本覆蓋和安全容災等),則可更多地從運營商建設高效網絡、拓展市場和樹立優質網絡品牌的必要性、緊迫性等方面,水到渠成地引出華為的解決方案。
⑵ 從該方案能為客戶帶來哪些利益的角度,對方案進行簡明的解釋。
用一兩句話,既解釋該方案能解決的問題,又言簡意賅地說出該方案能給客戶帶來的利益。
4、 華為方案
該部分介紹華為方案的亮點。華為在該領域能給客戶帶來的利益優勢(經驗、技術和平臺等)。
特別請注意的是,亮點都應分成兩部分來說,即包括“是什么”和“對客戶意味著什么”,避免自說自話。各個亮點都須有針對客戶利益的落腳點。
另請采用對比、形象化和具體化等方法,使瀏覽者形成直觀印象。
比如:與其只說我們的方案的高可靠性,不如簡單舉出例子。還可羅列數字,進行定量的描述。
5、 方案應用概要(可選)
如需增強客戶信心和提高可信度,可用2,3句話突出本方案的成熟應用和華為在該領域的豐富經驗。但不宜簡單羅列所有的應用案例,以免過猶不及。
6、 包括的子方案概括(可選)
如果該方案包括幾個子解決方案,可對每個子解決方案進行精簡的敘述。格式為: XXXX解決方案1(粗體)????????????????
XXXX解決方案2(粗體)????????????????
7、 客戶利益
分點羅列給客戶帶來的利益,為每個歸納出一個小的要點。盡量避免“大容量”、“高可靠性”和“接口豐富”等技術層面的優勢羅列,而從客戶的角度進行挖掘。
產品組合(20句之內)(要求通解決方案)
1、 解決方案標題
2、 口號標語
3、 客戶需求
4、 華為方案
5、 方案應用(可選)
6、 客戶利益
產品系列介紹模版(20句之內)
1、 產品標題
⑴ 采用行業通用的規范命名方式,以便于客戶查找。
⑵ 標題中一般不推薦使用華為的產品品牌名,除非已是受到廣泛認可的成熟產品品牌,因為這也可能給不熟悉公司產品品牌名的客戶帶來不便。如有需要,可在正文再提及品牌名。
2、 口號標語
以簡短的句子或短語、詞組概括該產品給客戶的最明顯利益。
3、 產品是什么
給客戶帶來利益的角度對產品進行簡單解釋。
4、 華為產品優勢(可選)
華為在該產品領域的市場地位和特點優勢。
注意采用對比、形象化和具體化等方法,使瀏覽者形成直觀印象,比如定量地列數字說明,或將數字與業界平均水平進行比較等。
5、 產品應用概要(可選)
如需增強客戶信心和提高可信度,可用2、3句話突出該產品的成熟應用和華為在該領域的豐富經驗。但不簡單羅列所有的應用案例,以免過猶不及。
6、 客戶利益
先是企業家行為,后是專業行為
毫無疑問,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在營銷策劃上,都是專業的。但它們在為中國企業做營銷策劃時,幾乎盡數失敗。
主要可能是,它們過多地運用了“專業”。
好的策劃方案,是專業的產物,但它不僅僅是專業的產物。不建立在企業實施能力之上,再優秀的策劃方案,都是沒有用的,都是紙上談兵。你相信因為有了一個專業的策劃案,企業能夠從技術到裝備,從品質到成本,從人才到管理,迅速實現質的飛躍嗎?
事實上,只有那些在現有條件下能夠實施的方案,才是好方案。專業講究的是公理,而解決方案講究的是特殊性。用公理對付特殊性,如同大炮打蒼蠅。
因此,即使是把握了顧客需求的特殊性,也仍然不能保證策劃方案的可行性。你對競爭對手了解多少?不解決這個問題,方案就缺乏針對性;你對行業狀況和發展趨勢又了解多少?在行業產生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轉折期策劃要點有何不同?你是領先者、跟隨者或者是挑戰者?不同的取向,不同的市場地位,策劃截然不同。
營銷策劃因其目的不同,方案也大相徑庭。
解決生存和銷售問題,是一種方案;解決發展和營銷問題是另外一種方案。如果你說“從長期看二者是一致的”,那純粹是“坐而論道”。誰只看到戰略和戰術的統一性,誰就會付出慘痛代價;同時,誰忽視二者的統一性,誰也會付出慘痛代價。這當中的分寸,豈是一個簡單的專業問題?
專業當然很重要,但如果專業脫離了深刻的悟性和深厚的經驗積累,專業將演變為“系統性失誤”。
好的策劃方案,肯定是基于專業,但好的策劃案本質上是基于創新思維和獨特理念,這些才是好策劃方案的靈魂,專業只是手段。
營銷策劃是一種企業家行為,不是一種簡單的專業行為。
比如,為什么中國企業建設市場部的歷程如此艱難?盡管原因很多,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不太清楚市場部到底承擔著什么責任,以及承擔這個責任需要什么樣的人物。
我不相信在一個沒有思想、悟性的企業里,能夠產生優秀的營銷策劃。或者說,如果企業營銷高管達不到企業家高度,就不可能真正承擔起營銷策劃,尤其是戰略性策劃的重任。
在此基礎上,引申出下列兩個關鍵性問題:
首先,營銷策劃的企業家角度與經理人角度。
二者的本質區別是,整體思維和局部思維,戰略思維和戰術思維,發展思維和業績思維。
這里并非片面地將企業家與經理人對立起來,而是強調,從營銷策劃角度,不應該存在什么經理人或者企業家兩個角度,只能有一個角度――企業家角度。
其次,專業和專業精神。
專業是一碼事,專業精神是另外一碼事。如果缺乏專業精神,那么專業只能為謬誤披上合法的外衣。
營銷策劃是一種智慧行為,而非技術性的專業行為。當以專業為工具主導營銷策劃時,策劃就失去了專業精神。
營銷策劃,盯住空間和潛力
并不是所有涉及營銷問題的策劃,都能稱為營銷策劃。只有那些涉及企業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的策劃才是。簡單定義,水平方向的擴展可叫做發展空間,垂直方向的擴展可叫發展潛力。
在水平方向上,如何進入更多、更大的區域,如何導入更多的業務,如何開發更多、更豐富的產品,如何拓展更完善的渠道――它們更多支撐著企業量上的增長。
在垂直方向上,如何進入細分市場,如何進行產品升級,如何完善產品結構,如何進入精耕細作,如何建立競爭優勢,如何提高市場地位,如何建立品牌――它們更多支撐著企業價值的提升。
發展空間與發展潛力是兩個相互支撐的要素。沒有空間上的持續擴大,潛力再大,也會挖空;沒有潛力支撐,空間越大,問題越多,包袱越大。
只要企業失去了發展空間,那么,企業很快就會發現,發展潛力越來越小。同樣的道理,如果企業失去了發展潛力,在空間的拓展上,會迷失方向。
中國企業近年來的發展僵局,正是來自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的缺失。中國營銷面臨的考驗也正是如何在新的市場、行業環境下,繼續為企業發展提供空間和潛力。
在過去3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企業的營銷,太過討巧。我們所謂的營銷策劃,超越了基礎工作,要么是三國式博弈,要么是水滸式打斗。
劉備沾了“皇叔”的光,品牌沾了廣告的光。回過頭來看企業,有多少建立了核心競爭優勢?有多少建立了完善的營銷體系?有幾個企業的功能得到完善?
我們看到的是,許多龍頭企業向著外資搔首弄姿。沒有辦法,我們的企業的確遭遇了發展的瓶頸或天花板。表面看是創新乏力,本質上是營銷策劃能力的極度低下。
銷售策劃,盯住銷售業績
營銷和銷售哪個更重要?這個疑問一直困擾著中國企業。有專家認為營銷更重要,也有人認為銷售更重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不妨換個角度問一問:營銷與銷售,哪個不重要?
這本來就是個偽命題。
營銷是“生和養”的學問,銷售是“用”的學問。
科特勒說,營銷是用產品賣價格;銷售是用價格賣產品。
跨國公司深得其中奧妙。
比如諾基亞,每一款手機出來,都是首先確立一個既給手機也給消費者身份的價格。然后一路下挫,既分層次覆蓋消費者,同時也不斷地放量。從各層次消費者那里都賺到優厚的利潤。
即便是很能代表所謂品牌本質的奔馳、寶馬,也在用價格最大限度地調整品牌的覆蓋面和銷售業績。
從某種意義上,銷售策劃比營銷策劃更能決定企業命運。原因很簡單,企業能量是由銷售直接賦予的――沒有銷售業績做支撐,企業就不能掙到滿意的利潤。即便是牛氣如勞斯萊斯,沒有足夠的銷量,也得被別人兼并。
中國企業在營銷策劃上存在的問題是,由于能力不足,基礎太差,立意不夠高遠,手段不是太多。而在銷售策劃方面存在的問題則是隨意性太強,缺乏戰略規劃,急功近利。
營銷策劃是一門把握需求和行業變化的學問;而銷售策劃則是一門把握需求和行業連續性的學問。只有把握變化,才能找到創新來源;而只有把握連續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收獲。
決定銷售策劃的因素很多,關鍵因素是對產品生命周期的把握和打造。看看優秀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再看看其他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問題就會一目了然。
中國企業的競爭,過多地集中在了銷售競爭上。而銷售競爭又缺乏通盤考慮。其結局就是以犧牲產品生命周期為代價。本來創新能力就差,產品生命周期又較短,或者,干脆就缺乏產品生命周期意識,那么,企業在聲譽產品打造上就缺乏時間縱深。
康師傅一個紅燒牛肉面賣了十幾年,到現在雖然仍然“就是這個味”,但絲毫不影響它雄居壟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