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在校大學生實習意見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研究生; 健康管理; 認知; 需求
[中圖分類號] R16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289-02
隨著我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及研究所教學、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掌握與了解本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情況,探索研究生健康管理的途徑,規范在校研究生的健康管理,對于有效預防相關疾病、慢性病及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安全隱患,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是高校衛生保健的重要工作之一[1]。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目的 首先,期望通過本次調查,引起在校研究生對健康管理的思考,有意識且主動地去提高自己的健康管理意識和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探索健康管理服務在研究生人群中的市場潛力及最佳提供對象,最終為我校衛生保健工作的創新與完善可行性政策建議與意見。
1.2 調查對象 杭州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
1.3 調查方法 專家咨詢及問卷調查。
1.4 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主要分為五部分:調查背景與目的、個人基本情況、對健康管理的認知情況、自我的健康管理情況、對健康管理的需求情況。共22道題,數據輸入時有多項選擇,變量一共30個。
1.5 統計分析 首先通過簡單的描述性統計,知曉各個變量的分布情況,其次通過簡單的相關分析,最后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來分析多個自變量和主動接受健康管理服務之間的關系,目的是篩選混雜變量,挑選有效變量。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分發問卷120份,實收回119份。學院分布情況表1。
2.2 健康管理認知情況
2.2.1學生對“健康概念”的理解 94.1%的研究生對健康管理的概念理解是正確的,即認為健康是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幾乎所有的人對健康的概念都符合WHO對健康的定義,僅有小部分人認為健康只是不生病而已。
2.2.2 學生對“健康是否可以管理”的看法 98.5%的研究生認為健康是可以管理的,但其中僅61.7%的人贊同健康管理并注重日常的身心健康管理與維護。這說明:大家對健康有很高的認同感,但思想上的認同并未完全化為現實中的行動。逆向思維表明:健康管理產業和相關服務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健康管理的道路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積極發揮作用。
2.2.3 學生對健康管理師和營養師的知曉情況 超過一半的人僅是聽過健康管理或健康管理師這個名詞,但并不了解,更不熟悉,說明健康管理師和營養師的社會知曉度還比較低,同時可以預測健康管理產業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2.3 自我健康管理情況
2.3.1 自我主動體檢情況 僅41.4%的研究生是主動接受體檢,剩余的皆為被動的聽取學校的體檢安排。在定期體檢周期的認同上,認為周期應為6各月的(44.7%)與周期為1年(45.7%)的基本相當。僅有個別的人認為要超過兩年再體檢。
2.3.2 大學生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 72.9%的人認為大學生面臨的最重要的健康問題是神經癥,主要包括焦慮癥和抑郁癥等,其次就是精神分裂癥。這為高校進行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輔導教育指明了方向和工作的側重點[2]。
2.3.3 運動鍛煉情況 僅45.4%的在校研究生經常參加鍛煉(每周≥3次),絕大多數的學生偶爾鍛煉或者幾乎從不參加任何體育鍛煉活動。不良的生活方式勢必對我校研究生的身體狀況產生不良影響,需要有效干預。
2.4 健康管理需求狀況
2.4.1 接納健康管理的出發點 接受或愿意購買健康服務的人群中,影響其接納的主要因素是降低疾病風險(54.3%)、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56.3%)、降低醫療支出(39.2%)。而不愿意購買健康管理服務原因分析顯示:62.3%的人不購買健康管理多是緣于經濟問題,同時作為年輕人,身體狀況良好也是他們不選擇健康管理的主要原因。
2.4.2 時間的選擇 40.7%的人認為二三十時最適合購買健康管理服務,54.8%人認為四五十歲比較合適。僅有很小部分的人認為六七十歲以后比較合適。
2.4.3 服務機構的選擇 61.3%的人會選擇去大中型醫院,34.7%的人會選擇去基層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社會認可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2.4.4 費用的選擇 42.7%的人在健康管理的投資小于500元,44.7%的在500至1000元,而500之1000之間大約占三分之一。大于1000元的僅占一小部分。
3 健康管理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3.1 應用原理 二元logistic回歸。
3.2 研究目的 分析影響大學生購買健康管理服務的主要因素。
3.3 研究結果 以是否接受與購買健康管理服務為因變量,以性別、對健康管理的看法、主動接受體檢的情況等為自變量,以P
Model:檢驗除常數項外所有的總體回歸系數是否為0,P=0.000,回歸方程具有顯著性意義。Cox或Snell R Square和Negekerke R Square分別是0.386和0.750,其含義表示回歸模型對因變量變異貢獻的百分比。
表2 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
3.4 結果分析 專業背景不同,對健康的認知與需求有差異,醫學、衛生管理學專業的學生對健康的知曉率偏高。聽過健康管理、認為健康可以管理,且日常注重自我健康管理的人更容易接受健康管理服務。經濟條件越好或者消費能力越強,越容易接受此類服務。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屬于大學生群體中的特殊群體,隨著年齡的增加,但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和現實消費能力不足的現實之間構成了一對矛盾體。針對這部分群體,學校或相關的健康管理服務機構應提供恰當的、適宜的健康服務。
4 討論 研究生是大學校園里的特殊群體,其健康狀況已經引起了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需積極落實。第一,加大健康管理宣傳力度,提升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認識。通過各種方式提升研究生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提升自我管理意識。第二,實施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服務,提升大學生健康水平。例如,可以開展學生對健康講座的需求,建議校方邀請國內相關流行病及健康教育專家團隊來校進行健康教育講座。第三,建立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平臺,積極探索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是現代化的健康服務,具有個體化、信息化的特點。信息化平臺的建立是進行健康管理服務的重要前提。學生健康管理軟件系統及配套工具開發與構建適合學生健康管理模式及評價機制可以有效的促進健康管理工作效率[3]。各個高校應該積極探索,為大規模的學生健康管理服務積累經驗,探索建立與高校大學生衛生相適應的健康管理的運行方式和體系,以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和“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界衛生目標的實現[4]。
參考文獻
[1] 彭愛東.提高高校醫務服務意識改進醫務工作[J].醫學信息,2010,9.
[2] 彭玲,張繼紅,朱于芳.建立大學生健康管理體系的體會[J].中國學校衛生,2009,30(2).
摘要:“雙一流”大學建設和國家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雙重背景下,招生宣傳對高校能否爭取到優質生源具有重要意義。微信作為當今國內用戶最多的社交媒體,由于其較強的信息穿透力和用戶粘性,成為招生宣傳中一個最有效的工具。本文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從粉絲吸引、內容建設、互動方式等方面提出開展有效微信宣傳的策略。
關鍵詞:微信;招生宣傳;實效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7.053
中圖分類號:G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7)07—0180—04
一、引言
隨著“雙一流”大學建設和國家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如何抓住機會爭取到更多優質的生源,將為高校未來發展提供強勁動力。高校招生宣傳是招生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組織、動員考生和家長選擇學校的重要形式,也是各高校爭奪優質生源以及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手段。招生競爭日益激烈,高校如何在生源減少、考生選擇多元化、信息渠道多樣化的情況下,加大招生宣傳的力度,不斷創新招生宣傳手段,開拓多種招生宣傳途徑,吸引更多優質學生報考,成為確保招生宣傳工作有效性的研究熱點。
微信的出現給予招生宣傳一種新的有效手段。首先,微信是近年來國內關注度最高、用戶增長量最大的社會化媒體平臺,截止到2014 年3 月,其用戶量已突破6 億,其龐大的用戶基數為有效傳播奠定了基礎。移動端的便攜性,給微信推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微信具有較強的信息穿透力和用戶粘性,使得其具有較好的宣傳效果。微信公眾號成本低,在招生宣傳期間,參加各地的高考咨詢會或者做宣傳廣告,都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持,而微信公眾號只要通過推送并且轉發,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維護的成本大大降低。此外,微信還能提供更加及時有效的招生信息,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宣傳學校,盡可能地為家長考生提供全面的招生資訊。微信的互動性和招生咨詢服務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能隨時隨地全方位地做好招生服務。
目前,雖已有不少學者報道了自媒體、新媒體等新技術應用于招生宣傳工作,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至今未有有效數據表明微信是如何有效開展招生宣傳的,本文通過以下案例具體展示微信在實際招生宣傳中的作用。
二、微信在招生宣傳中的實效分析——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
以2015 年6 月和2016 年6 月微信公眾號“南工招辦”兩年數據作為對比,具體如下:
1.粉絲數量是微信公眾號進行招生宣傳的重要基礎,其數量增長情況如圖1。在目前競爭激烈的招生宣傳中,雖然常態化招生已成為各高校日常招生工作的一部分,但6 月份仍然是招生宣傳的重中之重。從圖1 可以看出,新關注人數最多的日期都是6月26 日,和高考分數的時間密切相關,說明在目前出分填志愿的情況下,考生一般等成績出來后再關注適合自己的高校。另一個方面,2016 年的6 月4 日~ 6 日新關注人數持續增長,原因在于這段時期微信公眾號推出了新穎的招生宣傳三部曲,說明好的宣傳素材能吸引廣大粉絲。此外,6 月10 日以后新關注數也有一定的增長,說明在高考完之后也是吸粉較好的一個時間點。再結合2015 年和2016 年數據對比發現,趨勢基本是一致的,單日新增粉絲最多從304 個增加到1069 個,同比增加了252%;截止6 月底,總粉絲數從3054 個增加到9568 個,同比增加了213%。說明通過有效的推廣,粉絲數得到迅速的增長。
分析粉絲屬性可以發現,男性占比51.6%,女性占比39.6%,另有8.8%的粉絲沒有標明性別。粉絲所在省份為江蘇的高達66.7%,和我校總體江蘇生源占比一半有一定的關系,也和我校在江蘇地區具有較強影響力也有一定的聯系。另外粉絲較多的省份為浙江、安徽、山東等長三角地區,說明此部分地區考生更希望來我校上學。從省內城市分布來看,南京占比30.8%,為學校所在地,遙遙領先于其他城市,蘇州、南通、無錫等教育發達地區關注我校的也較多,這些數據能很好地反應我校招生宣傳在各地產生的效果。
2.宣傳內容是微信公眾號進行招生宣傳的重要保障。吸粉容易,留粉難。沒有好的宣傳內容,考生或家長取消了關注,再多的宣傳也是徒勞。故科學合理地維護公眾號就需要好的宣傳內容。通過對2015 級和2016 級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科學設置了微信公眾號的菜單欄。南工招辦設置了3 個一級菜單,分別為:招生信息、認知南工和相約南工,并分別下設5 個二級菜單,涵蓋考生想了解招生信息、學校信息、招生查詢等方面。數據表明,一級菜單招生信息點擊人數10080,遙遙領先于其他一級菜單。二級菜單中歷年分數和招生計劃點擊人數分別為2772 和2403,和問卷調查的結果是一致的,故根據考生興趣點,更加優化菜單結構,給考生提供便捷服務。
另一方面,為了達到有效的宣傳效果,大力提升宣傳內容質量。圖2 表明,閱讀人數和推送的素材質量正相關,2016 年的6 月4 日~ 6 日閱讀人數呈現直線上升,最高單日閱讀量達到了21427 人,說明我校新穎的招生宣傳三部曲獲得了有效的宣傳效果,點贊和好評如潮。2015 年的6 月14 日閱讀量卻超過了2016 年同天,原因在于當日推送的綜合評價錄取招生快訊得到了考生的關注,說明素材的推廣要有時效性,要和招生考試特定的時間相結合。此外,招生月不斷推出宣傳素材,閱讀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對閱讀來源圖3 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朋友圈的閱讀量高達57161 人占比59.6%,而通過會話閱讀的數量23420 人占比24.4%,說明好的宣傳素材通過朋友圈的二次傳播反而能超過通過會話閱讀的一次傳播效果。另外通過當日的閱讀來源分析表明,雖然好的宣傳片能取得很好的宣傳效果,但這部分閱讀人數并沒有大量關注公眾號,原因可能是閱讀的主要來源為一些在校生或者校友,招生暫時和他們切身無關。反而和招生最密切的推送素材通過會話閱讀的數量大大增加,從而表明關注公眾號的粉絲才是最潛在的考生或家長。
3.互動咨詢給招生宣傳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微信除消息推送外,還提供了互動的功能,這對招生咨詢來說是一種有效的變革。把傳統的PC 端網頁版的咨詢、線下咨詢、電話咨詢可部分轉移至移動端,利用微信提供的多客服功能,能很好地進行多用戶回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圖4,發送消息1 ~ 5 次的人數從2015 年的688 人增加到2016 年的2486 人,增長了261%,很好地分散了其他途徑咨詢的壓力。甚至發送消息10 次以上的人數達到了119人,說明通過互動咨詢能很好地解決了深度咨詢的問題。另外,通過關鍵詞分析得出,“分數”出現了650 次,“專業”出現了277 次,故可以結合常見問題設置自動回復,能較好地提高招生咨詢的服務質量。
三、微信在招生宣傳中的策略構建
鑒于以上的數據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微信招生宣傳的策略:
1.粉絲吸引更加多樣化
眾所周知,粉絲數量是微信公眾號賴以生存的生命線,也是做好有效宣傳傳播的必要條件。如前文所述,通過招生月的案例分析,表明6 月毋庸置疑是招生宣傳的關鍵時期,也是粉絲指數增長的特殊階段,故在此招生宣傳的實際過程中要大力推廣微信公眾號。首先,要讓參與招生宣傳的人員熟知微信公眾號的特點,了解公眾號常用功能的設置,并且鼓勵他們積極在朋友圈轉發公眾號的素材,讓他們向親朋好友推薦公眾號。其次,在招生宣傳材料上都有招生公眾號的二維碼,招生宣傳人員要有意引導考生和家長通過掃一掃關注公眾號,并告知他們通過公眾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學校情況和招生計劃,并且還能便捷地進行互動咨詢。再次,可在招生網主頁顯眼處提供公眾號二維碼并加以說明,還可以將二維碼置于圖文消息的尾端,利用朋友圈的有效傳播擴大公眾號的關注量。
隨著生源競爭的日益激烈,常態化招生宣傳成為必然,故與以往只忙招生季不同,招生宣傳吸粉也宜常態化開展。針對在校學生,要讓他們養成榮校愛校的觀念,雖然高考已經離他們遠去,但他們仍然是推薦親朋好友報考的主要力量。可積極開展優秀學子回母校宣傳的活動,并且將印有微信二維碼的小禮品贈于高中生,引導有志報考的學生進行關注。還可以進一步舉辦評比活動,讓學生把回母校的宣傳活動通過微信推廣,把點贊數作為一個評比條件,通過學生的朋友圈進一步擴散。在常態化的招生宣傳過程中,把推廣公眾號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
2.內容建設更加專業化
微信可以將招生相關信息有效推送到每位考生和家長的手機終端,理論上觸達率可達100%,但觸達率不能簡單理解為傳播效果。微信只能“送到”,而考生或家長是否閱讀,從而實現有效傳播就需要推送的內容更加專業化。高校招生的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內容應該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推送的信息要具有實用性。考生和家長等用戶接觸微信公眾號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獲取一些即時性的、實用性的學校信息和招生快訊,因此微信公眾平臺應該注重推送信息的實用性。比如南工招辦在招生季持續推出:選擇南京工業大學的N個理由、咨詢會安排、各地招生宣傳聯系方式、志愿填報指南、錄取進程查詢等,大大增強了用戶的黏性,使渴望了解相關信息的考生和家長成為公眾號的持續關注者。
其次,推送的信息要具有創新性。微信公眾號要打造精品文章,才能吸引用戶主動進行閱讀。當消息被公眾號后,信息的傳播并未就此打住,精品文章的出現會在朋友圈中產生較好的口碑,信息會以裂變的傳播形式被分享至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基于強關系的傳播渠道,吸引更多的人來主動關注公眾號并閱讀內容,文章的閱讀量和點贊率也會隨之提高。比如,今年原創推出的南工各學院Q版卡通人物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枯燥乏味的學院和專業介紹,得到了粉絲們大量的轉發和點贊。今年原創推出的招生宣傳三部曲,打破了傳統學校實力介紹,從學生的視角,學生的口吻,敘述在學校生活的點滴和創業經歷,讓廣大讀者眼前一亮,在網絡上瘋狂轉播,很好地達到招生宣傳的目的。
再次,推送的消息要具有可讀性。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在語言的使用上,既要保持平臺的權威性,也要展現高校形象“親民”的一面。比如在重要的公告時使用正式的、客觀的語言,而在推送一些宣傳素材的時候,譬如“我來了,你在哪”、“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找不到南京工業大學了”等比較“接地氣”的語言能很好地吸引粉絲的興趣。另外,可對推送的內容按照標題進行分類,可設置固定的幾個欄目和話題,這樣不僅使推送的信息內容富有條理性,還提高了讀者獲取信息的便利性。在推送一些招生簡章等純文字的素材時,要善于應用圖片及排版功能,經過精心設計編排,使得推送素材美觀閱讀性強。還可以采用流行的“一張圖看懂”系列,將要展示和表達的問題邏輯化和圖片化,生動活潑和簡單易懂是其最大特點。還可以利用微信平臺推送更多有趣的宣傳內容。比如原創一段1 分鐘左右的語音信息,開篇提到7 月3 日,晴,距離新生報到還有2 個月。而7 月3 日當天已經入梅20 多天了,錄取還沒有開始,這種有趣的風格讓粉絲感到一絲的暖意。再如,針對有的多圖文消息粉絲不會原文閱讀,可采用簡潔的文字進行推送,粉絲一打開微信就能看到,使得消息強行植入,讓重要的通知得到很好的推廣。還可以利用節假日,推送貼心的祝福圖片,讓粉絲可直接觀看,使得運營者與粉絲之間的關系會更為緊密。
3.互動方式更加人性化
作為一款即時通訊工具,微信最大的特點就是交流互動,特別是以朋友圈這種“強關系”為依托的微信用戶之間的互動是一種一對一的互動。微信公眾平臺要尤其關注這個特點,要通過不斷和用戶進行交流來強化和用戶之間的粘性。尤其是招生公眾號,和考生和家長的互動交流尤為重要。交互的一種方式就是菜單的設置,通過科學合理設置3 個主菜單和5 個子菜單能很好地滿足考生和家長的需求,除前面提到的歷年分數和招生計劃點擊率較高外,聯系招辦的菜單也很好地在其他咨詢方式和微信之間架起了橋梁。另一種重要的咨詢方式就是通過公眾號直接交流。根據常見問題,可以設置關鍵詞,能很好地解決考生和家長的問題。此外,根據微信提供的多客服功能,培養得力的助理團隊,提高招生服務質量。助理團隊都可以在移動端登陸公眾號,并且咨詢和回復的內容都可以共享,而且不受其他咨詢方式地點和時間限制,迅速便捷的回復能大大提高招生服務質量。
高校招生微信已經成為一所大學宣傳高校和傳遞招生信息不可或缺的渠道。優秀的招生公眾號發展的重點仍在與用戶互動、為用戶提供服務與原創內容等方面,創新的素材、幽默的語言、豐富的形式都將是未來招生公眾號取得更好宣傳效果的關鍵。通過以上深入細致的案例分析,在新形勢下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招生宣傳效果顯而易見。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發展迅速,正確和恰當地利用招生微信進行宣傳,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校的辦學聲譽,還可以為提高高校生源質量奠定基礎。
關鍵詞 健康意識 體育行為 關系研究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The Research of Health Senses and Sports Activities
of Hangzhou High School Female Students
JIN Yunyan
(Zhejiang Finance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This article to Hangzhou the sand takanori the five university more than 2,000 girl students in a hierarchical random sampling survey, the health dimension of five, or moral sense of health, mental health, physical sense of health, health, social adaptation ; from sports activiti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In physical exercise of tim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the student health and sports activit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us quo,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ctive in sports activities, promote the effective way.
Key wordsSenses of health; sports activities; research
1 女大學生健康意識與體育行為的關系分析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發現女生的健康意識較好,體育行為并不見好,但健康意識好的女生體育行為較好。
1.1 健康意識與體育行為的相關性分析
我們將健康意識與體育行為進行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健康意識與體育行為之間的肯德爾系數K<0.01,說明兩者之間存在相關性,且相關性顯著。說明健康意識好對促進體育行為具有一定的作用。(見表1)
表1關于健康意識與體育行為的相關性分析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1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健康意識與體育行為之間具有相關性,且相關性顯著。意識能促進一定的行為,但意識好并不代表,行為就一定要好,好的意識能對一定的行為產生作用,但不是因素,他們之間還存在很多的不可預見的第三變量。意識是心理學的一個范疇,人的心理不是誰所能控制的,他在受環境、家庭、教育等不同層次的影響時會隨機發生變化。如表所描述,體育行為與健康意識之間的相關性是顯著的,意識能促進行為的發生,健康意識的體育行為發生的一個必備條件。
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學校體育要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現已在學校體育界中取得了共識。但要把它真正變成有效的學校體育實踐,還有著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要走好這一段路就要轉變學生健康意識觀念,提高學生對健康意識的認識,樹立健康思想觀, 過去的體育教學把學生視為灌輸的器皿。因而特別重視強制在體育中的作用,往往不管學生的心態、興趣、需要,都一律強行施教,從而往往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體育創新要求教師務必重視研究和引發學生內在體育需要,要從學生的整體意識出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引導學生好的體育鍛煉行為。
1.2 體育行為與健康意識子因素的相關分析(見表2)
如表2所示,體育行為除了與道德健康意識分組不存在相關性之外,體育行為與社會適應性分組、自我保健分組、生理健康分組和心理健康分組之間均存在相關性,且相關性顯著,這說明一定的健康意識子因素能直接影響到體育行為的進行。
社會適應性意識對體育行為產生的影響。體育活動項目激勵人們追求勝利,也鍛煉人不怕失敗和承受失敗,使參與者得到各種心理體驗和心理調整。因為一個人的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系,體育鍛煉是一種開放式、多以個體或群體參與、靈活性的活動,所以個體或群體為達到某種目的,會彼此配合、相互協調與對方進行較量,既開展競爭又必須服從規則;在參與活動時,相互接觸和交往,可能承擔不同的角色,如“組織者”與“被組織者”、“決策者”與“被決策者”,社會角色的切入和體育活動特殊的規則效應,能夠使人學會控制和自我控制,命令、服從與順應。這樣就能夠在體育活動中得到社會適應性的鍛煉與提高。
表2關于體育行為與健康意識子因素的相關分析
**:在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生理健康意識對體育行為的促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我們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益處,從而能夠調節我們的生活節律和生命活動,使我們生活更有激情,生活更加協調,生活學習工作也能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