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效課堂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少且教學觀念相對滯后,教學方法單一。
雖然隨著這幾年國家特崗計劃的實施,農村中學引進了大量的英語專業教師,但還是滿足不了農村中小學的需求。現有的英語教師觀念比較落后,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新的課堂模式有排斥心理。更重要的是對于高效課堂建設不會實施。
2、農村中學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
由于深居農村、缺少英語語言環境、家庭貧困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等原因,農村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表現在課堂上是興趣平平、不敢參與。
二、我們要在困境中尋求農村英語高效課堂建設的出路。
1、師生充分做好課前準備,為積極高效的課堂打好基礎。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對于沒有語言環境的英語教學來說更是如此,老師和學生都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科學合理的導學案讓學生目標明確。導學案是高效課堂必備的導師,它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且目標明確。導學案的編寫并不是把所有的知識點簡單的羅列,而是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具有引導和指向的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識。因此,教師要科學合理的設計導學案,必須課前一天下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自習時間完成預習,課堂上針對預習情況“以學定教”,突出針對性,精講多練,注意啟發學生思維,逐漸培養學生在學會與他人合作的基礎上自己總結、歸納、思索和探究的能力。實際可行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教學設計中各個環節的安排要層層遞進,照顧各個層面的學生,時刻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主旨。例如,導入環節是新課的興奮劑,能否讓學生在新課開始的短短幾分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在設計時就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來安排恰當的導入,能一開始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筆者在這一環節經常根據內容采用歌曲、新聞、師生對話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新課,使整堂課在積極歡快的氛圍中開始。課前合理的分組讓學生揚長補短。分組要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興趣愛好以及性別做到合理安排,讓孩子們能夠揚長補短,充分發揮兵教兵,兵帶兵的優越性,讓學生成為英語高效課堂的真正主人。我的英語課堂小組為六人一組,aac-cbb相鄰、相向,便于他們同質互學、異質幫學和小組群學。
2、課堂上要改變角色,做好主導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教師要把握好角色的轉變,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具體做到:首先調動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發展學生積極學習英語的情感態度,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的情感策略:①實行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②以英語歌曲歡快的曲調和明快的節奏引領新知識的學習,活躍課堂氣氛。③對于有較強故事情節的課文,引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或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其次開展教學問題的合作探究,深化學生獨立學習英語的情感投入倡導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新型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因此,要構建中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師必須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由“帶著知識走進學生”轉變為“帶著學生走進知識”,潛心設計具有啟發性和求異性的教學問題,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良師益友。第三,實施及時恰當的激勵評價,愉悅學生自信學習英語的情感體驗。教師要用欣賞的心態看待每個學生,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體現學生個性的教育目標和教學方案,給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獨特才華的機會,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達成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找到自我、體驗成功的歡快。對于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教師要實施及時恰當的激勵評價。
三、結語
各組有了任務,學生們迅速圍坐在一起,開始了熱烈的討論。共同的目標促使他們與同學探究、交流、解決問題,將課堂上被動的聽講變為動腦、動手、動口,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課堂成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的“生本課堂”,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舞臺上體驗學習的樂趣。此外,學生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這樣做也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困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人的學習是有幫助的,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在小組學習同時,我深入各小組,了解他們學習的進度,動態地進行具體指導,鼓勵他們用不同的形式匯報學習結果。如新聞報道小組除了報道新聞事件外,還可以進行采訪,假設某人是竇娥的朋友、鄰居,主持人可對其進行采訪;案件偵破小組在描述死亡現場時可采用現場再現等形式。
二.展示點評,為學生打造自我素質展示的平臺。
“生本課堂”的精髓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課堂展示中,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展示點評重點在于利用學生的“表現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不但展現合作學習的成果,更在于展示個人的風采,既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又能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信息。在展示時,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評價者。學生展示時,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其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當學生提不出質疑問題時,教師要追問,及時引導;當學生點評不到位時,要做重點點評,防止學生走彎路,使學生展示的問題向深度和廣度方向拓展延伸。對于重難點問題要進行點撥講解,講解語言簡練,直奔問題,點深點透。要及時評價學生的展示成果,讓學生體會到參與展示的快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室成為學生學習的舞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比如,在學習《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中“絲綢之路”這部分內容時,我依據本節知識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把課堂學習權力交給了學生,并提出了以下幾個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問題:
(1)絲綢之路的路線圖是怎樣的?
(2)絲綢之路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你認為古老的絲綢之路在今天可以開發哪些新的價值?
(4)如果回到漢朝,你又是一名西域商人,在長安開一家西域商品店,你會賣些什么?然后,讓學生在對課本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這些問題展開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和探索,最后陳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樣,我通過讓學生經歷對與教材內容相關歷史問題的探索過程,一方面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凸顯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絲綢之路”這一歷史專題的理解和認識,有利于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實施情境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