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血壓病人護理注意事項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6-0612-01
高血壓病是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癥候群,其發病率高,且可引起嚴重心、腦、腎等并發癥,危害較大。
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的基礎和前提。如何做好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發癥,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現今社會愈來愈受到重視。本文通過住院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做法和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取2009年6月~2011年8月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其中符合高血壓病診斷的122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最小29歲,最大81歲,平均為53.7歲。健康教育組61人,其中高血壓1級患者30例,高血壓2級患者19例,高血壓3級患者11例;未接受健康教育組61例,高血壓1級患者31例,高血壓2級患者20例,高血壓3級患者10例。
2 方法
2.1 通過了解患者年齡、體重、生命體征、文化程度、職業、自理能力、生活習慣、家庭、社會狀況、性格等項目, 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對高血壓的影響。
2.2 對觀察組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教育內容是讓患者了解血壓正常值范圍、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誘發因素、保持情緒穩定的方法、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自我保健知識、目前高血壓防治誤區、堅持用藥的意義及用藥注意事項等,對現存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疏導。
2.3 收集資料、病情估計:對確立高血壓病診斷者發放問卷,包括生活、飲食、運動、用藥等情況,當場收回問卷。
2.4 建立綜合病案:歸納影響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
2.5 制定計劃:根據高血壓病人分類制定教育計劃。教育患者低鹽、低脂、低糖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勞累;心理調護,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適度飲酒;按時按量服藥及注意事項,定時測量血壓;早發現并發癥的相關征兆。
2.6 教育內容
2.6.1 休息和運動:做到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清晨交感神經處于興奮時期,血壓易于波動,起床時應緩慢,先平靜會兒。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和用腦過度,可以干適度的家務活,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及體育鍛煉,做漸進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避免舉重物和做等長運動。保持運動與休息平衡。
2.6.2 合理膳食,調整飲食結構
2.6.2.1 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為3~5g,應避免食用罐頭、盒裝和一些冷凍食品以及腌制、熏烤的魚、肉產品。因長期進食過咸、含鈉量高的食品易造成體內水鈉潴留,動脈壁水鈉增多,周圍血管阻力增高,血壓上升。含鈉量多的食物有味精、飲料、調料、腌菜、醬油等。
2.6.2.2 低脂飲食:少吃動物脂肪、動物油、蛋黃、豬肉、牛肉,以免造成血脂、血膽固醇增高而沉積于血管壁導致血管硬化。同時注意忌煙、酒,適當飲水,多食水果、蔬菜、雜糧等粗纖維食品,保持大便通暢。
2.6.2.3 減肥和低熱量飲食:肥胖者應節制食量,逐漸減輕體重,忌暴飲暴食,進餐時先吃蔬菜或喝湯;少喝或不喝含糖的飲料及其它熱量較高的食物[2]。
2.7 保持樂觀情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憤怒使舒張壓升高,恐懼、焦慮使收縮壓升高,情緒壓抑、心理矛盾、環境吵鬧、長期過度緊張、腦力勞動、不良精神刺激等都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失去對皮層下血管舒縮中樞的正常調節,形成以血管收縮神經沖動占優勢的興奮性,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因此,患者要保持情緒平衡,學會自我心理疏導調節,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每天堅持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保持身心輕松,愉悅[3]。
3 結果
應用臺式血壓計測量血壓,進行健康教育的患者形成了自我保健保持,血壓控制穩定有效率75%;未開展健康教育有效率為43%。 所有統計處理的數據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標準。
4 討論
加強高血壓病因、臨床癥狀知識等內容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能糾正高血壓病人不良生活行為,消除高血壓危害因素。
通過健康教育,既讓患者明白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和高血壓病是終身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要終身治療。又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并發癥、預后等相關知識的認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促進高血壓的有效控制。
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拓寬醫患溝通渠道,加深了醫患之間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有利于高血壓的控制。
通過上述分析,高血壓病人血壓變化與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是控制病情惡化、預防高血壓病發生,保證高血壓病人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黃瑋.國內外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建議.《護理管理雜志》,2008年3月第8卷第3期30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414-01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癥候群,其發病率高,且可引起嚴重心、腦、腎等并發癥,危害較大[1]。
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的基礎和前提。如何做好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發癥,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現今社會愈來愈受到重視。本文通過住院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做法和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取2008年3月~2010年5月連續參加健康檢查查體中符合高血壓病診斷的122例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年齡最小29歲,最大81歲,平均為53.7歲。血壓升高或下降5mmHg為變化,5mmHg以內為穩定。
2 方法
2.1 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對兩組高血壓患者,了解年齡、體重、生命體征、文化程度、職業、自理能力、生活習慣、家庭、社會狀況、性格等項目。
2.2 對觀察組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教育內容是讓患者了解血壓正常值范圍、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誘發因素、保持情緒穩定的方法、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自我保健知識、目前高血壓防治誤區、堅持用藥的意義及用藥注意事項等,對現存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疏導。
2.3 收集資料、病情估計:對確立高血壓病診斷者發放問卷,包括生活、飲食、運動、用藥等情況,當場收回問卷。
2.4 建立綜合病案:歸納影響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
2.5 制定計劃:根據高血壓病人分類制定教育計劃。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糖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勞累;心理調護,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適度飲酒;按時按量服藥及注意事項,定時測量血壓;早發現并發癥的相關征兆。
2.6 教育內容
2.6.1 休息和運動:做到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三個半分種”:夜里醒過來,先躺半分鐘,不要馬上起來;坐起來半分鐘;兩腿下垂半分鐘。還要做到“三個半小時”:早晨活動半小時;中午午睡半小時;晚上散步半小時。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和用腦過度,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及體育鍛煉,做漸進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避免舉重物和做等長運動。
2.6.2 合理膳食,調整飲食結構
2.6.2.1 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為3~5g,應避免食用罐頭、盒裝和一些冷凍食品以及腌制、熏烤的魚、肉產品。因長期進食過咸、含鈉量高的食品易造成體內水鈉潴留,動脈壁水鈉增多,周圍血管阻力增高,血壓上升。含鈉量多的食物有味精、飲料、調料、腌菜、醬油。
2.6.2.2 低脂飲食:少吃動物脂肪、動物油、蛋黃、豬肉、牛肉,以免造成血脂、血膽固醇增高而沉積于血管壁導致血管硬化。同時注意忌煙、酒、濃茶、咖啡,多食水果、蔬菜、雜糧等粗纖維食品,保持大便通暢。
2.6.2.3 減肥和低熱量飲食:肥胖者應節制食量,逐漸減輕體重,建議體重指數應控制在24以下。為減少進食量,宜在用餐時坐下來慢慢咀嚼;在看電視或閱讀等空閑時不吃零食;每頓飯吃六、七分飽為宜,進餐時先吃蔬菜或喝湯;少喝或不喝含糖的飲料及其它熱量較高的食物[2]。
2.7 保持樂觀情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憤怒使舒張壓升高,恐懼、焦慮使收縮壓升高,情緒壓抑、心理矛盾、環境吵鬧、長期過度緊張、腦力勞動、不良精神刺激等都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失去對皮層下血管舒縮中樞的正常調節,形成以血管收縮神經沖動占優勢的興奮性,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因此,患者應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良事件,要心胸開闊,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每天堅持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保持身心輕松,愉悅[3]。
3 結果
開展健康教育后,在高血壓病的治療過程中推行健康教育效果明顯,有效率明顯提高。在病區形成了自我保健保持,促進健康的良好氛圍。開展健康教育效率為76%,未開展健康教育為46%。
4 體會
加強高血壓基礎病因、臨床癥狀知識等內容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能糾正高血壓病人不良生活行為,消除高血危害因素。
通過健康教育,既讓患者明白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和高血壓病是終身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要終身治療。又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并發癥、預后等相關知識的認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促進高血壓的有效控制。
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拓寬醫患溝通渠道,加深了醫患之間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有利于高血壓的控制。
通過上述分析,高血壓病人血壓變化與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是控制病情惡化、預防高血壓病發生,保證高血壓病人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黃瑋.國內外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建議.《護理管理雜志》,2008年3月第8卷第3期30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癥候群,其發病率高,且可引起嚴重心、腦、腎等并發癥,危害較大[1]。
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的基礎和前提。如何做好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發癥,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現今社會愈來愈受到重視。本文通過住院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做法和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取2008年3月~2010年5月連續參加健康檢查查體中符合高血壓病診斷的122例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年齡最小29歲,最大81歲,平均為53.7歲。血壓升高或下降5mmHg為變化,5mmHg以內為穩定。
2方法
2.1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對兩組高血壓患者,了解年齡、體重、生命體征、文化程度、職業、自理能力、生活習慣、家庭、社會狀況、性格等項目。
2.2對觀察組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教育內容是讓患者了解血壓正常值范圍、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誘發因素、保持情緒穩定的方法、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自我保健知識、目前高血壓防治誤區、堅持用藥的意義及用藥注意事項等,對現存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疏導。
2.3收集資料、病情估計:對確立高血壓病診斷者發放問卷,包括生活、飲食、運動、用藥等情況,當場收回問卷。
2.4建立綜合病案:歸納影響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
2.5制定計劃:根據高血壓病人分類制定教育計劃。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糖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勞累;心理調護,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適度飲酒;按時按量服藥及注意事項,定時測量血壓;早發現并發癥的相關征兆。
2.6教育內容
2.6.1休息和運動:做到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三個半分種”:夜里醒過來,先躺半分鐘,不要馬上起來;坐起來半分鐘;兩腿下垂半分鐘。還要做到“三個半小時”:早晨活動半小時;中午午睡半小時;晚上散步半小時。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和用腦過度,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及體育鍛煉,做漸進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避免舉重物和做等長運動。
2.6.2合理膳食,調整飲食結構
2.6.2.1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為3~5g,應避免食用罐頭、盒裝和一些冷凍食品以及腌制、熏烤的魚、肉產品。因長期進食過咸、含鈉量高的食品易造成體內水鈉潴留,動脈壁水鈉增多,周圍血管阻力增高,血壓上升。含鈉量多的食物有味精、飲料、調料、腌菜、醬油。
2.6.2.2低脂飲食:少吃動物脂肪、動物油、蛋黃、豬肉、牛肉,以免造成血脂、血膽固醇增高而沉積于血管壁導致血管硬化。同時注意忌煙、酒、濃茶、咖啡,多食水果、蔬菜、雜糧等粗纖維食品,保持大便通暢。
2.6.2.3減肥和低熱量飲食:肥胖者應節制食量,逐漸減輕體重,建議體重指數應控制在24以下。為減少進食量,宜在用餐時坐下來慢慢咀嚼;在看電視或閱讀等空閑時不吃零食;每頓飯吃六、七分飽為宜,進餐時先吃蔬菜或喝湯;少喝或不喝含糖的飲料及其它熱量較高的食物[2]。
2.7保持樂觀情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憤怒使舒張壓升高,恐懼、焦慮使收縮壓升高,情緒壓抑、心理矛盾、環境吵鬧、長期過度緊張、腦力勞動、不良精神刺激等都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失去對皮層下血管舒縮中樞的正常調節,形成以血管收縮神經沖動占優勢的興奮性,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因此,患者應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良事件,要心胸開闊,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每天堅持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保持身心輕松,愉悅[3]。
3結果
開展健康教育后,在高血壓病的治療過程中推行健康教育效果明顯,有效率明顯提高。在病區形成了自我保健保持,促進健康的良好氛圍。開展健康教育效率為76%,未開展健康教育為46%。
4體會
加強高血壓基礎病因、臨床癥狀知識等內容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能糾正高血壓病人不良生活行為,消除高血危害因素。
通過健康教育,既讓患者明白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和高血壓病是終身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要終身治療。又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并發癥、預后等相關知識的認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促進高血壓的有效控制。
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拓寬醫患溝通渠道,加深了醫患之間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有利于高血壓的控制。
通過上述分析,高血壓病人血壓變化與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是控制病情惡化、預防高血壓病發生,保證高血壓病人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黃瑋.國內外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建議.《護理管理雜志》,2008年3月第8卷第3期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