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血壓調理預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方法:2011年2月-2013年2月由經過培訓的醫師對本地區600例60歲以上常住老人進行血壓測量、資料收集,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并對隨訪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①經過社區隨訪干預,在1年的隨訪管理過程中,600例患者未出現心腦血管事件,已患腦卒中患者也無復發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程度有了明顯提高,隨訪管理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科學的數據化管理為干預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導,隨訪干預模式切實可行。
關鍵詞:漳州市 高血壓 數據化 隨訪干預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43-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情況也越來越受重視,根據一項流行病學調查可知:我國目前全國高血壓患者近2億,老年人發病率70%左右。大量的文獻研究顯示,有效控制血壓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環節。本團隊階段性研究發現我國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仍為達到理想水平,因此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管理是預防和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筆者為了評價漳州市老年人高血壓發病情況及隨訪干預效果,2011年2月-2013年2月由經過培訓的醫師對600例60歲以上常住老人進行血壓測量、資料收集,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調查60歲以上的老人共600例,其中男性329例,女性271例,年齡60-91歲,平均(66±4.39)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10例,高中155例,初中289例,小學以下46例。
1.2 方法。
1.2.1 血壓檢查。由經過培訓的醫師對老人年進行血壓檢查,所有體檢老年人保持平靜狀態,利用水銀柱血壓計按標準選擇在上臂距肘窩3厘米處,選擇不同日測量兩次以上,然后取平均值。每次檢測盡量保持同一姿勢且在同一手臂處,室內溫度保持在23℃-26℃。高血壓診斷標準根據中國高血壓聯盟頒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的診斷依據。
1.2.2 隨訪干預方法。對600例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電話隨訪(1次/季度末),隨訪內容包括:當前血壓、體重;吸煙、飲酒、運動、飲食情況;當前用藥種類、用藥方法。
1.3 效果評價。600例高血壓患者隨訪管理前后發放相同的高血壓相關知識問卷,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測評;隨訪調查管理前后高血壓患者的高血壓知曉率、規范服藥率、血壓控制率。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組間顯著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顯著性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經過社區隨訪干預,在1年的隨訪管理過程中,600例患者未出現心腦血管病臨床死亡事件,已患腦卒中患者也無復發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程度有了明顯提高,隨訪管理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我國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高血壓人群患病率、致殘率、病死率高,但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遠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故筆者認為對高血壓病進行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高血壓屬于社區八種慢病管理中最為重點的一種疾病,其危害性和發病率位居八種慢病首位,因此對開展對高血壓病規范化管理是當務之急。做好高血壓的隨訪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社會和經濟負擔,更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質量。
本研究在隨訪過程中發現部分問題:①一些患者不按時服藥、復診,部分患者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就停藥;②一些患者經過住院治療,就認為藥到病除,恢復了健康,不用吃藥;③一些患者攝鹽量過大,體重過胖者,抽煙、喝酒、食用油膩食物,血壓控制不理想;④一些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一種藥物控制效果不理想,就聽之任之。在針對上述問題進行相應的指導,讓高血壓患者應認識到長期平穩、有效地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堅持合理用藥,二者相輔相成。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社區隨訪干預,在1年的隨訪管理過程中,600例患者未出現心腦血管事件,已患腦卒中患者也無復發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程度有了明顯提高,且高血壓知曉率、服藥率、血壓控制率較隨訪前有了明顯提高(P
參考文獻
[1] 吳萍,顧大華,肖定洪,等.進行社區健康管理小組干預的效果評價[J].社區醫學雜志,2010,8(17):4-5
【關鍵詞】高血壓疾病;飲食;預防
一、高血壓
1.高血壓疾病的含義。
高血壓是持續血壓過高的疾病,會引起中風、心臟病、血管瘤、腎衰竭等疾病,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可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之分。高血壓發病的原因很多,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兩個方面。在未用抗高血壓藥情況下,收縮壓≥139mmHg和/或舒張壓≥89mmHg,按血壓水平將高血壓分為1,2,3級。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單列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壓藥,血壓雖然低于140/90mmHg,亦應該診斷為高血壓。
2、高血壓病癥。
高血壓疾病的病癥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兩種,一是緩進型高血壓,二是激進型高血壓。
1)緩進型高血壓。緩進型高血壓的表現分為多種,主要的幾種表現方式有:早期表現:早期多無癥狀,偶爾體檢時發高血壓高血壓現血壓增高,或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勞累后感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可能系高級精神功能失調所致。早期血壓僅暫時升高,隨病程進展血壓持續升高,臟器受累;腦部表現:頭痛、頭暈常見。
2)激進型高血壓。激進型高血壓也稱惡性高血壓,占高血壓病的1%,可由緩進型突然轉變而來,也可起病。高血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30-40歲為最多見。血壓明顯升高,舒張壓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癥狀。視力迅速減退,眼底有視網膜出血及滲出,常有雙側視神經水腫。迅速出現蛋白尿,血尿及腎功能不全。也可發生心力衰竭,高血壓腦病和高血壓危象,病程進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癥。由此可見,激進型高血壓的嚴重程度要大于緩進型高血壓的程度。
二、高血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高血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
1、藥物治療其中藥物治療主要體現在:個體化:根據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點,病程進展和并發癥,而采用不同的藥物不同的劑量;聯合用藥;分級治療:對一般高血壓,先用副作用少的藥物,如未取得滿意療效可逐步加用一種或多種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分級治療。
2、非藥物治療。
在高血壓疾病的治療中,非藥物治療主要指的是飲食治療,在飲食護理中應注意的主要有一下幾點:
1)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預防高血壓疾病的重要舉措之一。在引發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中,超重和肥胖也是引發高血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對預防高血壓具有重要的作用。飲食要定量、切忌暴飲暴食,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量,要合理的進行控制體重,從而減輕患高血壓疾病的風險性,要多吃低熱量的食物。
2)限鹽。鹽的攝入量與高血壓呈正相關,即人群中鹽攝入越多血壓水平就越高。日均攝鹽量每增加1克,平均高壓上升2mmHg,低壓上升1.7mmHg。日本北部攝鹽量每人每天30克,結果高血壓、腦卒中發病率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稱為“高血壓王國”和“腦卒中王國”。
3)低膽固醇、適量蛋白質。血液內的膽固醇過多會引起動脈硬化,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疾病患者應該控制膽固醇的攝取量。對于高血壓疾病患者群體來說,每人每日的膽固醇攝取量應該保證在300mg以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盡量的食用植物油,要避免動物油以及動物內臟以及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除此之外還要合理的攝取蛋白質,多攝取豆類食品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4)適量運動。適量的運動是保持體重、增強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
除此之外,當出現一下狀況時應停止運動: 生病或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饑餓時或飯后一小時不宜做運動; 運動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運動程序的步驟;運動中有任何不適現象,應即停止。
5)戒煙酒。酒精能夠使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臟的輸出量,心臟輸出量的增加會間接的導致腎素釋放、血管收縮,從而致使血壓升高。長期的飲酒會導致心肌細胞的損害,從而導致心臟病的發生。吸煙會導致高血壓。煙葉內含有尼古丁(煙堿)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導致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煙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
三、對高血壓患者有益的食物
高血壓患者應該多重視自身食物的攝取,其中高血壓疾病患者應該攝取的食物主要有:
菌類:靈芝、黑木耳、白木耳、香菇;葉菜類:芹菜、茼蒿、韭菜、黃花菜、薺菜、菠菜等;根莖類:蘿卜、胡蘿卜、荸薺、;動物類:牛奶(脫脂)、豬膽、牛黃、蜂蜜、食醋、豆制品;水果:蘋果、西瓜、鮮梅、檸檬等食品。這些都是具有防治功效的食物,除此之外,高血壓患者還應多吃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牛奶、瘦肉、雞蛋、豆類及豆制品。飲食宜多食鉀食物。
高血壓病人要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紅柿等。含鉀的食物不僅能保護心肌細胞,還能緩解吃鈉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壓并發腎功能不全時,則不宜吃含鉀多的食物,否則會因少尿而引起體內鉀積蓄過多,導致心律紊亂以致心臟驟停。
【參考文獻】
1、葉雪梅,呂玉娣,鄧金梅. 飲食干預高血壓的效果觀察[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07(12)
方法:對160例高血壓病患者生活方式進行調查,并實施護理干預。
結果:7項干預指標中,除體重指數外,其余6項指標干預前后均有顯著性異(P
結論:對高血壓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進行護理干預,能改善其生活方式,促進病情恢復。
關鍵詞:高血壓病 護理 生活方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48-02
高血壓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估計我國現有高血壓病人超過1億人。本病發病與遺傳、精神過度緊張、肥胖、吸煙、酗酒、高鈉飲食等因素有關。通過對我院心內科160例高血壓病患者生活方式進行調查,實施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2010年1月~12月,連續收集160例我院心內科高血壓病患者(全部病例符合WHO/ISH及我國新制定的高血壓病診斷標準),其中男95例,女65例。男性53~85歲, 女性58~86歲。
1.2 方法。
1.2.1 入院時進行評估,確定患者目前生活方式狀態(尤其是肥胖、吸煙、飲酒、高鈉飲食等方面信息)知識技能水平和學習能力,了解患者的態度和信念,根據以上情況制定實施護理干預計劃。
1.2.2 護理干預。
1.2.2.1 疾病相關知識宣教。針對高血壓病患者的文化水平、學習能力、選用適宜的方法,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病的常見癥狀、發展后果、治療原則、預防措施、血壓監測的方法,特別要向患者宣傳高血壓病發病與精神過度緊張、肥胖、吸煙、酗酒、高鈉飲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關系,強調生活調節在高血壓病的治療預防中的重要性。
1.2.2.2 心理指導。高血壓病是身心疾病,當機體受到內外環境的不良刺激時,可引起情緒激動,使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增高、幫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緊張的因素,指出心理緊張與血壓的關系, 講解心理,情緒對高血壓的影響,對家屬進行心理指導,減少家屬的應激,焦慮緒在病人焦慮,煩躁時能關心,理解,支持病人,避免其情緒激動。
1.2.2.3 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選擇合理膳食,控制總熱量攝入將患者喜歡吃的食品以及本地習慣食用的食品,每100g中所含脂肪、膽固醇、蛋白質是多少,編成資料發給患者,建議患者宜食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優質蛋白的食物,應以清淡飲食為佳,少吃動物肥肉、黃油、內臟等可選擇魚類、瘦豬肉、兔肉、豆類制品、牛奶等。蔬菜宜選用含維生素、纖維素高的新鮮的蔬菜如芹菜、蘿卜、胡蘿卜、薺菜等。水果選用含鉀含維生素高的如香蕉、西瓜、山楂、柑橘等。可適當食用有降脂作用,含碘的食物如海帶、海蟄、海參等。食用油應選擇植物油,少吃動物油。忌食腌制品、蛤貝類、皮蛋及含鈉高的飲食。食鹽量控制在3~5g/d,嚴重高血壓病患者的食鹽量控制在1~2g/d。注意飲食要定量,不暴飲暴食,禁飲烈性酒,飲酒不超過25ml/d為宜。對吸煙者要宣傳吸煙對高血壓病患者治療不利,要以堅強的意志戒煙,還可采用尼古丁替代療法或吃戒煙糖幫助戒煙[1]。
1.2.2.4 運動指導“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有顯著降壓作用[2] 。運動方式: 運動時選擇體力消耗不大,動作簡單,變化不復雜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拳、氣功、散步、慢跑、打乒乓球等練習動作要緩慢,負荷量不超過110~120次/分為宜,需注意不要過分低頭,彎腰后仰,大轉動,使勁憋氣,緊張用力,以免大量血液流入頭部,引起腦部充血,同時還要防止跌倒和撞擊等。運動量 :可依據公式(210-年齡)計算出最大心率,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為運動量的指標是比較安全的。運動量應結合病人的基礎心率,運動時的血壓變化和自覺癥狀來選擇,運動后如果感到輕松,食欲和睡眠良好,說明運動量合適,此后可維持這個運動量,并長期堅持下去,如果運動后感頭暈,胸悶不適,氣短等,說明運動量過大,應根據個體情況重新調整運動量。總之,運動量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盲目模仿別人。運動時間 :中國人習慣在晨起后鍛煉,但應注意不宜貪早,宜根據季節變換來調整時間,鍛煉前喝一杯白開水,服降壓藥,防止鍛煉中血壓升高,增加運動的安全性可根據個體情況,采用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時,或每月定時運動,每次20~60分鐘等。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AS8.22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A=0.05。
2 結果
出院后3個月隨訪生活方式改變情況。
2.1 體重超標。干預前93例患者體重指數(BMI)\25,干預后6例患者體重降至正常,占總人數的6.45%。
2.2 情緒急躁。干預前71例患者遇事不冷靜,易激動干預后47例患者能有意識地克制自己的情緒,占總人數的66.19%。
2.3 吸煙。干預前57例患者吸煙1~20支/d,干預后24例患者戒了煙,占干預前人數的42.10%。
2.4 飲酒。78例飲酒患者干預后有33例患者飲酒降至50ml/d或不飲酒,占干預前人數的42.30%。
2.5 喜食肥肉。72例患者干預前喜食肥肉,干預后41例患者已有意識地不吃肥肉,占干預前人數的43.05%。
2.6 飲食偏咸。干預前95例患者食鹽量平均在10~15g/d,干預后54例患者食鹽量降至7g/d以下,占干預前人數的56.84%。
2.7 不愛運動。干預前84例患者不參加任何運動(活動僅限于做家務),干預后52例患者參加不同形式的運動,占干預前人數的61.90%。各項干預指標中,除體重指數干預前后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6項指標干預前后均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3.1 高血壓病患病率肥胖者較體重正常者高2~3倍。有關文獻報道,體重每增加12.5kg,收縮壓可上升10mmHg,舒張壓升高7mmHg因此,體重是監測高血壓病生活方式中的一個重要指標,本調查顯示其中有58%患者體重超過正常標準通過護理干預體重下降效果不明顯(P>0.05),生活方式的改變需要有一個過程分析,可能是干預后時間太短,下一步要繼續監測體重的變化,護理干預措施還要更加具體、細化,將早、中、晚攝入總熱量的分配,各種飲食所含熱量多少編成宣傳冊,便于患者回家對照換算,還要根據病情調整運動量,以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
3.2 膳食中鈉鹽攝入量與高血壓病發生呈正相關。有資料表明,鈉含量增加將導致體內鈉潴留,循環血量增加,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血管緊張素I增加,交感神經活性增加,使小血管痙攣收縮,總外周阻力升高,血壓升高部分患者經護理干預后,膳食中食鹽量減少,不吃或少吃咸菜,腌肉等食品。而部分患者認為四川人習慣了吃咸菜,腌臘食品,口味太淡影響食欲,做不到為了一人患病全家都要改變飲食習慣。
3.3 吸煙有害健康。高血壓患者吸煙危害更大,據測吸2支煙10min后,由于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升高,且尼古丁影響降壓藥的療效,飲酒超過30ml/d其收縮壓可增高4mmHg,舒張壓可增高2mmHg。本組調查的男性患者95%有吸煙史,部分患者又吸煙又飲酒,增加了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由于成癮性,要在短期內戒掉煙、酒需要堅強的毅力,干預后吸煙3支/d的患者戒煙效果好,吸煙3支/d以上的患者,對自己疾病的康復持積極態度的戒煙效果好。干預后大部分患者戒煙或吸煙量減少,對煙齡長、煙癮大的患者戒煙困難較大。飲酒超量直接影響血壓,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爭取各方面的支持,用大量的事例教育患者,珍惜生命,維護健康戒煙、酒是十分必要的。
3.4 運動可降低體重、促進循環、增強體質。但是運動要掌握好度根據流行病學資料,80%的腦血管意外患者有高血壓史,而腦血管病的病死率為14.2%,占死因的第2位[3]。可見,不運動或運動不當均可能并發致命性病變。因此,實施護理干預時應掌握患者的運動時間、運動方式、運動強度及運動量。
參考文獻
[1] 胥利,李英,李娟.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實施與評價[J].現代護理,2006,12(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