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婦科手術麻醉管理要點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參觀 手術 提高 婦科護理 作用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日益提高,各項婦科新技術、新診療手段的不斷引入,對護士的要求越來越高。婦科疾病多數要通過手術來治療,術后護理對病人手術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于護士不熟悉組織局部解剖,對知識的了解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缺乏直觀清晰地認識,對新開展的手術不了解,對各種引流管放置的目的、位置缺乏正確認識,導致術后護理無重點;對病人提出的不適不能正確釋疑,影響術后恢復及病人對護士滿意度。為此,我科從2009年3月開始安排護士輪流參觀手術,通過參觀手術,護士專科護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現報道如下:
1 對象及方法
1.1 對象 從事婦科護理工作2年以上的護士,有一定的婦科理論基礎及護理工作經驗。
1.2 方法
1.2.1 參觀學習方法 從2009年3月開始有計劃地安排護士輪流參觀各類手術,按婦科手術分類,小型手術如宮腔鏡檢查、宮頸錐切、陰道整形手術等每人參觀一次;中型手術如異位妊娠、附件囊腫、子宮次全切等腔鏡手術每人參觀兩次;大手術如子宮全切、卵巢癌、宮頸癌淋巴清掃術每人參觀3次,術中請手術醫生予以適當講解。
1.2.2 參觀內容
①手術病人入手術室接診程序、擺放。
③手術過程:手術方式、引流管放置的目的及位置。
2 結果
參觀后護士對組織解剖、麻醉方式、手術過程、引流管放置的目的及位置、術后護理的重點、健康教育的知識清楚,對病人提出的不適能給予正確的疏導及解答。
3 討論
3.1 參觀手術使護士業務素質提高 參觀手術前護士對解剖知識是通過解剖圖譜來獲得,對手術方式也只有通過醫生的手術記錄來了解,因而護士對手術方式及各種引流管放置的位置及目的不十分清楚,術后護理只能按照書本上的常規護理,沒有觀察及護理重點,不能及時發現病人病情變化。參觀手術后,護士對盆腔局部解剖有了直觀認識,明確了麻醉方式及手術過程,以及各種引流管放置的位置,因而在臨床護理中能明確護理重點及觀察要點,能對病人實施正確的護理評價,制定具體有效的護理措施,對出現的問題能正確分析、解釋、記錄,提高了護士觀察力、判斷力,及時發現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
3.2 參觀手術使病人滿意度提高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對醫療服務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參觀手術后由于護士對手術過程非常清楚,能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個體化健康知識宣教,正確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種疑問,不僅提高了護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增強了健康教育效果,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病人對護士滿意度明顯提高。
3.3 參觀手術促進了護士的求知欲 長期以來因為護士在校的學習及臨床工作的重點均是護理,使護士對知識的獲取僅僅局限在護理上,忽視了對其他醫學學科及領域的學習了解,也造成病人對護理工作一定程度的輕視。通過參觀手術使護士增強了學習各科知識的欲望,提高了豐富自身內涵的學習積極性,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護士職業生涯的規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子宮肌瘤; 腹腔鏡; 微創手術; 手術配合
隨著微創婦科腹腔鏡手術應用,更多的婦科患者愿意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腹腔鏡下微創子宮肌瘤剔除手術是近年來開展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它具有手術切口及術后痛苦小、治愈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相比傳統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創口大、術后恢復慢具有明顯優勢。手術是否順利進行與手術護士的密切配合有一定的關系,但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認真做好手術中的各項護理工作,掌握好手術中的配合要點。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有105例患者實施腹腔鏡下微創子宮肌瘤剔除手術,手術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實施腹腔鏡下微創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的105例患者,年齡28~56歲,平均年齡 38歲;其中肌壁間肌瘤52例,漿膜下肌瘤35例,黏膜下肌瘤18例,105例手術均獲成功,術中無大出血,術后未使用止痛藥,術后為了防止感染適量抗生素,24 h拔出尿管,患者適應較好,手術接受后繼續住院天數為3~6 d,平均4.3 d,全部治愈。術后隨訪11個月,無1例并發癥發生。
1.2 手術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麻醉成功后去枕平臥位,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協助術者建立氣腹,沖入CO2氣體,氣腹壓為10~14 mm Hg,陰道內放置杯狀舉宮器,手術切口一般采用臍部、左下腹和右下腹三切口,各切口長約1.0~1.5 cm,用10 mm 套管針穿刺并置入鏡頭,在視屏系統的監視下,分別置入5 mm及10 mm 套管針,認真檢查子宮及附件情況,查看子宮肌瘤生長的部位、大小及數量,分離子宮漿膜層和肌層,徹底摘除肌瘤,用電動碎宮器協助取出切除的體積較大的肌瘤,并徹底沖洗腹腔,最后拔除穿刺套管并縫合窗口。
1.3 護理
1.3.1 術前護理 (1)術前訪視:腹腔鏡是近年新開展的一項技術,患者及家屬對這種新型的治療方法不了解,擔心治療效果不理想容易出現恐懼、憂郁、緊張的心理變化。因此,需護士進行心理護理,護士在手術的前一天與患者交流,互相溝通,告訴患者這種手術的有點,介紹治愈良好的病例,建立患者和家屬治愈的信心,熟悉患者的病情及基本信息,介紹手術室環境、麻醉方法,有針對性簡單介紹女性生殖系統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耐心講解手術的原理、方法,介紹手術創傷小、效果好、恢復快等優點,交流中注意患者的表情變化,善于發現患者對護士講解的表現,對能夠引起患者積極治療的方面多做介紹,也可以讓同期去的良好效果的病友做介紹,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1],減輕患者和家屬對手術的顧慮,使他們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接下來的手術,也可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介紹完畢時并告知患者術前晚9點后禁食,以免腸脹氣妨礙鏡檢視野。(2)術前準備:術前一天做好皮膚準備, 尤其是對臍部要嚴格的清潔和消毒, 防止切口感染;術前12 h,禁食、8 h禁水;手術前一晚及術晨使用肥皂水做大量不保留灌腸,目的是清潔腸道,防止術中腸內容物污染手術區而引起嚴重的感染, 并排空膀胱,術前30 min給予全身麻醉,物為0.1 g魯米那,0.5 mg阿托品,肌肉注射。(3)手術物品準備:腹腔鏡攝像監視系統、電腦顯示屏、光源系統、二氧化碳氣腹機、高頻電凝線裝置、碎瘤機、沖洗抽吸系統、電腦圖文處理系統及手術所需器械。安裝好各種儀器并加以檢查,確保運轉良好,手術間室溫調在22~25 ℃之間,濕度40%~60%。
1.3.2 巡回護士的配合 患者入室前常規核對無誤后,患者取舒適,建立上肢靜脈通道,保持液體通暢;在麻醉前截石位, 此時患者清醒,可以自主參與的安置保證在手術中采取自己感覺較為舒適的位置, 但要保證該不會影響手術的操作。手術中巡回護士應熟悉手術不同階段對及手術床傾斜度的要求,并隨時根據手術的要求及時調節,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術中要求頭的位置低于臀部15°~30°,頭部墊高20°~30°,雙肩部墊海綿墊,用肩托固定,避免頭部過度充血[2],協助麻醉醫生進行麻醉誘導,負板緊貼于大腿,注意身體各部位不能與金屬接觸,防止意外電擊傷,正確無誤安裝腹腔鏡的儀器、設備及各種管道,尤其是要保證手術室各主機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保證顯示屏的圖像清晰。與洗手護士核對器械并記錄于手術護理記錄單上,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隨時提供手術臺上所需一切用物。
1.3.3 洗手護士的配合 備二部無菌器械車,將普通器械和腹腔鏡器械分開放置,認真檢查器械的完整性,常規消毒鋪巾后建立氣腹后,使CO2氣腹機壓力維持在12~14 mm Hg[3]。密切關注手術進展,及時備好5 mm及10 mm套管針,提前準備好用電動碎宮器,待切除肌瘤后及時遞上,并準備好大號標本袋,縫合子宮,沖洗腹腔,拔除穿刺套管并縫合各穿刺口,手術結束時,患者雙腿應慢慢的被放下以防低血壓,因喊著的血液離開軀干重新進入下肢會導致心臟,腦等重要臟器的缺血[4]。
2 結果
經密切護理配合,本組105例患者手術均順利成功,無中轉開腹病例,手術時間50~80 min,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均無并發癥及后遺癥。
3 討論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的突出優點是手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患者痛苦少,術后恢復快,女性患者易接受等優點。手術能否順利進行與手術前、中、后的護理密不可分,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在手術時游刃有余。因此,術前正確評估患者的心理,做好患者的心理、生理準備,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手術較為依賴設備儀器,器械護士應熟練整個手術過程,及時準確無誤地傳遞器械,提高手術質量,縮短手術時間,降低風險。術后加強觀察,有效緩解傷口疼痛,積極防止感染、傷口愈合不良[5]。
綜上所述,隨著微創婦科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上大量的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已經被很多的婦科患者所接受,但這種情況的出現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門培養一批腹腔鏡手術的護士是有必要的,建立相對固定的腹腔鏡手術配合小組,減少人員變換對器械的管理、保養、使用上的潛在影響, 術前準備是手術順利能夠進行的保障,尤其是術前對手術儀器的調試,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它能夠決定手術是否可以按計劃執行。在檢查時如遇故障及時維修,應該及時聯系相關人員,確保手術時儀器的完好,手術護士應熟悉手術步驟和程序,掌握儀器的使用和腹腔鏡器械的拆卸和使用,并對手術進程有一定的預見性, 只有具備這些經驗的護士才能在手術中順利的協助醫生完成相關的工作,在手術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手術護士在配合手術時應該精力集中,傳遞器械準確穩妥準確,確保術者在目不離開熒光屏取用到合適的器械,盡量減少術者不必要的動作,這就要求護士傳遞器械是準,且方向正確。因此,必須認真做好手術中的護理配合工作,掌握好各種手術的護理配合要點,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配合,以更有效杜絕或減少護理失誤,提高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蔡煦華.57例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的手術配合與護理[J].家庭護士,2008,21(6A):1605.
[2] 馮彩娣,吳愛芬,張芳燕.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手術配合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249.
[3] 林金芳,馮纘沖,丁愛華.實用婦科內鏡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276.
[4] 宋烽,王建榮.手術室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45-52.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婦科;整體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19;R473.7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8-76-02
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根據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適合于個人的最佳護理,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人性化的護理模式。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開展整體護理,確保了護理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系統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手術室護士的整體素質[1]。圍繞腹腔鏡手術這一特定時期,針對手術和麻醉對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亂,我們將整體護理模式應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手術室護理中,取得了較好效果。
1臨床資料
選取2007年3月~2009年2月我院婦科腹腔鏡手術護理配合患者116例,年齡17~59歲,平均33歲;體重44~73kg,平均56kg;手術時間33min~2.6h;已婚97例,未婚19例。有腹部手術史者11例。其中異位妊娠34例,不孕癥(輸卵管堵塞、積水、粘連等)40例,輸卵管系膜囊腫29例,卵巢腫瘤切除10例,其他3例。
2護理配合
2.1術前準備
2.1.1術前訪視手術前一天,巡回護士主動到病房向患者進行詳細耐心的宣教,檢查督促患者完成各項術前檢查和準備工作,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患者及家屬對這種手術方法缺乏了解和比較,存在各種擔心和顧慮,對手術有緊張和恐懼心理,對手術效果持懷疑態度,加上部分患者擔心費用問題等。針對這些心理特點,心理護理必須貫穿于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我們應向患者講明此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費用合適、效果滿意、腹部切口美容等優點,讓患者充分認識腔鏡手術的優越性。同時耐心地向患者講解手術及麻醉方式,介紹手術室環境及術前的準備工作,從而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以輕松的心理主動配合手術[2]。
2.1.2患者準備術前檢測生命體征,排空膀胱及留置導尿。囑患者術前1~2d低脂半流飲食,禁食產氣食品。術前禁食8~10h,禁飲4~6h。于術前晚常規用肥皂水清潔灌暢。陰道準備:離子水陰道沖洗2次/d,或0.5%碘伏陰道擦拭1次/d,連續2~3d。進行手術野皮膚清潔,手術通常在臍區做一切口插入腹腔鏡,所以對肚臍孔要徹底清潔污垢,用石蠟油仔細擦洗肚臍孔后用酒精擦拭。
2.2術中配合
2.2.1一般護理配合患者入室后要嚴格查對,麻醉師、巡回護土、洗手護士、手術醫生均要嚴格查對,查對無誤后,迅速建立通暢的靜脈通路,盡量選上肢靜脈作為輸液通路,下肢可能會由于CO2氣腹壓力影響輸液通暢。
2.2.2巡回護士的配合[3]患者均采用氣管內全麻,常規在右上肢開放一條靜脈,巡回護士與麻醉師核對藥物名稱、劑量、給藥途徑后協助麻醉醫生誘導給藥及維持給藥。待患者全麻后,取膀胱截石位,以利陰道操作并協助醫生導尿。腔鏡手術別重要,不適將直接影響手術操作,合適能提供給術者清晰的術野。巡回護士與器械護士配合將各種管道導線與儀器連接檢查調試好腔鏡攝像系統、CO2氣腹系統及電切割系統。正確安裝腹腔鏡的儀器、設備,儀器柜置于患者的右側腳端,電視屏幕面向術者。術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對CO2氣腹機的監視和調節。待臍部主trocar穿刺成功后,改為頭低腳高位,減少trocar穿刺時損傷腹部臟器和大血管的機會,為防止患者身體下滑應放置肩托。腳架、肩托均應配有棉墊,防止術中肢體受壓時間過長造成神經損傷。術畢患者安置平臥位,做好患者保暖及安全工作。
2.2.3器械護士配合要點[4]器械護士必須熟練掌握各種器械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手術步驟,配合動作敏捷。協助消毒鋪單后,將各導線及管道排列整齊并固定好。此外,器械護士要提前20min洗手上臺準備器械,腔鏡器械及導線、冷光源可以用每立方米40%甲醛200mL加高錳酸鉀100g密閉熏蒸30~45min,取出后用無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干凈穩妥放置。
腹腔鏡的使用:將腹腔鏡放入肥皂水內浸泡,取出后立即擦干插入腹腔,防止由于溫度變化鏡頭表面產生霧氣。準備小量杯一只,用于放置肥皂水紗球,以備擦鏡使用。此外還要注意器械的清洗與保養。手術結束前,認真清點紗布、縫針、器械,保管手術切除標本等。
2.3術后舒適護理[5]
手術結束后,全麻恢復期,患者處于意識喪失階段,可出現躁動不安、發生墜床等危險。護士必須守護在患者身邊,適時呼喊患者名字,待神志清醒、肌張力恢復后,協助麻醉醫生拔除喉罩或氣管導管,擦去患者身上血跡或消毒液痕跡,為患者蓋好被單,護送回病房,與病房護士作好床旁交班工作。
2.4術后隨訪
①術后48~72h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手術切口疼痛及感染情況。征詢患者對手術室工作不滿意之處,填術室整體護理反饋表。②收集有關手術操作、麻醉、手術、術中護理帶來的后續效果的資料,從而對手術期護理做出客觀評估。③術后隨訪后,通過手術護士自評、護士長對手術護士工作及術后有無并發癥的評審、患者的評價、麻醉師和手術醫生對手術護士配合質量的評價以確認整體護理計劃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另外鼓勵患者及家屬提出護理中的缺陷,以評價護理程序實效的效果,同時統計、評估護理效果。針對缺陷,制定措施,加以改進,做好手術室的整體護理,不斷地提高護理質量,加快手術室患者整體護理的推進。
3討論
腹腔鏡手術以其切口小、手術效果好、術后患者痛苦少、康復快等優點,在婦科手術中越來越廣泛。通過116例腹腔鏡手術的配合,我們體會到護士應具備完整的鏡下手術理論知識,了解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麻醉方法和手術過程,合理制定整體護理計劃,轉變護理觀念,組織大家學習整體護理理論知識,接受模式訓練,及時觀察病情變化,使患者身心處于接受治療和利于康復的最佳狀態,促進康復,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只有具備以上各種條件,才能充分體現“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患者的需要,也是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陶莉. 整體護理在手術室運用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中國保健(醫學研究版),2007,15(13):81.
[2] 周麗,劉忠華,姜宏. 婦科腹腔鏡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 吉林醫學,2007,28(16):1738-1739.
[3] 李文霞,曾衛紅. 215例婦科腹腔鏡手術護理配合[J]. 中國護理雜志,2007,4(11):73-75.
[4] 趙秀華,趙秀玲,孫萍. 手術室腔鏡器械使用與管理體會[J]. 齊魯護理雜志,2007,13(2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