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創新性勞動教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體育教學;創新成果
曾有人在《體育教師研究》一書中專論了“體育教師的勞動特點”,歸納為以下5個方面:即勞動本身的復雜性和教育影響的長期性;勞動手段的主體性和教育過程的制約性;勞動性質的廣泛性和教育活動的示范性;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教育效果的集體性;勞動價值的創新性和教育對象的社會性。因此,體育教師的創新勞動十分重要。
創新型體育教師與一般教師相比,其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只是創新型教師的比例較少,約占9%。學校體育工作包括的內容很多,如課外活動、訓練、教學活動等,其中教學活動是學校體育的中心工作,這里就體育教師的教學創新與成果創新做進一步分析。
1對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勞動的實證
1.1教學內容的選擇性與創新勞動。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按現行體育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進行的。必修教材是學生在不同年齡段應知應會的基本技術和技能,任選教材是根據不同地區和學生實際選擇的。這為體育教師創新勞動提供了空間。在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會對枯燥、刻板的“競技體育”教材進行改造,以減少難度,增加趣味性。一些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還將踢毽、健身舞、輪滑的游戲作為體育的選用教材,受到學生們的普遍歡迎。
1.2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創新勞動。
教學方法是廣大體育教師研究的永恒課題。30年來的教學改革體育教師創新出現了許多好的教法,諸如目標教學法、快樂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有效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例如:一位有經驗的大學體育教師在教學比賽中經常運用一些獨特的方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①改變規則進行比賽。將籃球水平最差的學生定為“5分手”(即該同學投進一球便記5分),次差者為4分手,中等的為3分手,較好的為2分手,最好的為1分手。如此一個小小的規則變動,竟使得全體學生群情振奮。“5分手”立志為集體爭光,踴躍上陣;“1分手”一改以前獨霸球場的打法,積極為“5分手”和“4分手”們運送“炮彈”提供機會…。②多人雙球足球比賽。是針對人數多,場地小而設計的,在比賽時利用兩個不同顏色的球,在同一場地上進行,設兩位主裁,用不同音響的哨子控制比賽,參賽學生多達30~50人。這對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耐力和足球基本技術有積極的作用。
1.3教學組織的獨特性與創新勞動。
在教學中往往存在一些矛盾,諸如統一性與民主性的矛盾、習慣性與科學性的矛盾、解決矛盾除改進教法外,還必須依靠嚴密的教學組織形態。近年來,廣大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和創造出許多新穎而有效的組織形態,諸如同質分組(按體能、素質、技術、性別、興趣、能力、氣質、友伴等分組),較好地解決了區別對待的問題;小集團分組,強調學生間的橫向聯系,提高學習的自發性和自主性,培養學生的社會性等。表明組織形態的變化對人際交往的頻率和密度影響很大。
2對體育教師創新勞動成果的分析
我們將體育教師的教學改革活動看作是軟件創新,而將場地器材的改造和發明稱之為硬件創新。
2.1組合創新法。
這種方法是把已知的事物和觀點聯合成為一個統一的、完整的新事物和新觀念。其中的“復合類”器材多采用這種方法,教學實踐中多種組織形態的變化、多種方法的運用等,都可抑制單一練習帶來的枯燥、乏味感,并激發練習興趣。如“多用健身箱”,既可當輕器械、支撐物、小墊之用,做木箱操、造型體操、俯臥撐、推小車、壓腿、倒立、雙人角立、肩肘倒立、跳上跳下等練習,也可組合起來當作單杠、跨欄架、跳高架、足球門、羽毛球網拄等,在游戲中還以不同顏色的箱子當“樹”、“石”、“物”、“橋”和“靶子”等,可謂色彩斑瀾,一物多用。在創新活動中,善于組合,提高組合本領是導致創新成功的重要思維策略之一。
2.2改進創新法。
這種方法是指在原有事物發展的基礎上和物品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提出改進方案的做法。比如“長有式乒乓球拍”,是在繼承直拍和橫拍特點及克服兩種球拍不足的基礎上,設計的四面乒乓球拍。這種球拍是在原有球拍的正面手柄處附加一個小手柄,并與拇指和食指抓握相吻合,手柄后面增加了一個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抓握相吻合的擋板。改進后的球拍,近臺可進行四面攻,中遠臺可以四面拉弧圈球、四面削球,比賽時能充分發揮前三板的威力,更好地實現快攻加弧圈,弧圈加快攻的打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同質分組”形態就是一種遞近關系,如按體能分組――按素質分組――按性別分組――按技術分組――按興趣分組――按能力分組――按友伴分組。每一種新的組織形態的出現是對原有形態的改進和創新。
2.3聯想創新法。
這種方法是指創新者從研究對象想到在諸方面與之相近、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并借此來使研究對象發展為新的創造的思維技巧。如“太極柔力球”的研制與玩法,主要是吸取了太極拳沾連粘隨,以柔克剛,引進合出,借力打力的拳理,同時匯集了羽毛球、網球、乒乓球等項目的特點而成為一種融競技、趣味、健身為一體的新型運動項目,并被國家教委認定為,該運動適合在大中小學中開展,亦是很好的選修教材內容。太極柔力球最獨特是改變了傳統的擊球方法,要求順來球的方向和路線做出弧形引化球與球拍間不得出現撞擊和二次發力行為,這種擊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逆向思維能力和肌肉的控制能力。根據不同人群的需要設計的球拍有比賽型、磁療按摩保健型和普及型,受到使用者的好評。在教學實踐中任何將“跑”的教材改造成一種客觀時空上的平等和學生心理上的平等非常重要。由現實表現引發的聯想,一名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在50米跑時總是第一名,冠軍的樂趣僅屬于他一人,其他學生都是失敗者。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有的教師試驗了“反50米跑”的教學,即把學生們第一次50米跑到達終點的位置記下,然后把那個位置作為他們的起點(相對起點),向相反方向跑,這樣以來使每個學生都有可能爭得第一名,心理狀態非常接近和相似,到達了最佳教學效果。
3由體育教師創新勞動帶來的啟示
3.1創新是當代最強勁的增長源。
在知識經濟的推動下,我國的國家創新體系正在建立,其基本任務就是大力促進和廣泛進行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應用,使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的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作為體育事業也必須在創新中求生存、求發展。
3.2在體育教師中乃至整個教師隊伍中應大力倡導“創新精神” 。
教師主觀要有從事創新勞動的意愿和要求,創新精神是建立在創新條件的細致分析,對創新活動性質的透徹理解和對自己能力充分信任的基礎上,對國家、對民族、對單位貢獻自己的才華。教師只有具備了這種精神,才能敏感新事物,追求真知,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培養創新人才。
關鍵詞:勞動與技術教育 創新思維 創新品質
《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指出:“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征的學習領域。”勞動與技術課程堅持以技術內容為載體的“做中學”和“學中做”的教學理念,注重讓學生通過親身參加勞動實踐,培養他們正確的勞動觀念,促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勞動品質和勞動習慣,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具備應用科學技術于生產勞動中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具有很大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勞動與技術課程的核心思想是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它不僅注重學生對于符合時代的需要、學習與學生生活密切結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注重學生在勞動與技術的學習中的體驗和感悟,注重勞動與技術思想方法和文化特征的熏陶和滲透,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更多的是表現為一種創造性實踐的過程,通過一件件制作品的設計、制作和評價,通過一個個技術現象、技術問題的發現與探究,通過一項項小實驗,為學生提供了激發創造潛力,發展創造能力的平臺,從而在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中融入創新元素,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內容豐富的勞動機會,激發學生潛在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此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拓展,使他們在勞動中拓展技能,激發學習技能的興趣,提高熱愛勞動的品質。因此,我們必須十分注重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創新性。
一、在服務自我的勞動中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強調:勞動與技術教育應“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服務自我的勞動強度不是很大,內容豐富并且綜合性較強,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是最適合小學生開展的一類勞動形式。雖然這類勞動形式的技能要求不高,但只要我們勞動與技術老師具有較強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意識,選準時機激發學生創造性,同樣能達到激發學生創新興趣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洗紅領巾》一課的時候,當學生親手洗好紅領巾,需要晾曬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才能使全班的紅領巾一起晾出去的時候比較美觀?有的學生說都朝一個方向晾;有的說讓所有的紅領巾對角晾,像風中飄舞的彩旗;還有的學生說把繩子拉的斜一點,晾上去的紅領巾像輪船上的紅旗。這時,老師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想法晾曬起來,進行比較欣賞。當幾十條紅領巾在藍天的映襯下,順著同一個方向飄動的時候,顯得十分美麗。學生們能夠感受到通過平凡的自我服務也能創造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讓美的享受給自己帶來無窮歡樂,從而激發起濃厚的創新興趣。
二、在動手操作中激活學生的創新潛能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學習方式。教育家陶行知說:“人生兩件寶,雙手和大腦。”動手、動腦是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多動手操作,不僅能主動參與并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更能以實踐為基礎,采用直觀教學手段,理解所學內容,掌握新知,促進思維發展。例如教學《縫沙包》,我先讓學生分組動手設計縫制, 然后合作討論交流, 看看誰手兒靈巧縫制得 精致、外形設計美觀。最后,學生設計出了各種形狀的沙包,有圓形的,有心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四方形的……還有人想出了與書本上不一樣的封口縫制方法――運用了回針法,沙子就不容易漏出來。事實證明,動手、動腦、動口,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及學習能力的形成。這樣的實踐操作,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他們既主動獲取了知識,又發揮了主體意識,培養了創新意識。
三、在啟發想象、鼓勵求異中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
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火花。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勞動與技術課的教學中,要啟發想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如在進行《洗茶具》一課教學時, 我并沒有只局限于一種傳統方法,而是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 同學用牙膏擦,有 的同學用食用堿擦,有的同學用稻草灰擦,還有的同學用南瓜葉子擦 ……雖然有些方法不合情理,但教師仍用鼓勵性的語言,委婉的引導學生:大家的選擇都有道理, 牙膏、食用堿、稻草灰都是化合物,洗滌茶垢后對水資源是有影響的;選用南瓜葉擦洗茶垢, 確實具有經濟實惠,方便易找,效果好,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方法;今后,我們還是選用綠色環保的方法比較好。這樣,保護了學生的創新欲望,讓學生敢于發問,敢想敢說,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效的。教師自身還必須具備創新精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掌握更具有創新性、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抓住契機,及時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能。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勞動與技術教育,需要老師用全新的思維和視角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世界,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多動腦子、多下功夫,我們的勞動與技術課一定能帶領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
參考文獻:
[1]杜艷芳. 小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研究[J].
[2]支菊芳. 美中啟智 培養技能――低中年級勞技課教學初探[J].
【關鍵詞】 常規心電圖;運動試驗;動態心電圖;冠心病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non-invasive examinations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aged. Methods Record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electrocardiogram(ECG),exercise treadmill electrocardiogram test (TET) an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Holter)of patients confirme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CAG),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CAG.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 using Spss 11.0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 Results Of three methods, the sensitiveness of ECG was the highest(83.17%).TET was the lowest(66.67%).The specificity of TET was the highest(79.17%)and ECG was the lowest (46.46%) and Holter was 49.23%.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ECG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screening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TET is most valuable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specially for asymptomatic cardiac ischemia; Holter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examine the patient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utside hospital or in daily life, which cannot be substitute by other methods.
【Key words】 Electrocardiogram;Treadmill ECG;Dynamic ECG;Coronary angiography;Coronary arteriosclerosis.
常規心電圖(ECG)、運動試驗(TET)、動態心電圖(Holter)是診斷冠心病的常用無創性檢查方法,而冠狀動脈造影(CAG)則是冠心病(CHD)診斷的金標準;CAG能準確地判斷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脈狹窄的程度和病變支數。本文以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為金標準,闡述老年人冠心病無創性檢查方法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價值。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臨床初步診斷疑為CHD,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并排除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其他心臟疾病。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349例中,行ECG檢查301例,TET檢查72例,Holter檢查145例;男227例,女122例;年齡60~98歲,平均67.3歲(P
1.2.1常規檢查病人入院后詳細詢問有無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其他心臟疾病史,并排除之。在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術前行ECG、TET、Holter等檢查。
1.2.2冠狀動脈造影方法由心內科心導管專業醫師操作,常規取左前斜30°、右前斜45°及頭腳軸狀位投影,觀察冠狀動脈的病變支數及其狹窄程度。評定冠狀動脈病變支數及其程度方法如下:根據1975年美國心臟協會規定的冠狀動脈血管圖像記錄分段評價標準,冠狀動脈狹窄直徑比例被分為小于或等于25%、50%、75%、90%、100%(閉塞)[1];選取至少一支冠狀動脈狹窄≥50%者為冠狀動脈造影陽性。
1.2.3無創性檢查陽性診斷標準ECG:①符合WHO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標準。②2個或2個以上相鄰導聯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壓低≥0.05 mV。③T波低平或倒置。④既往有明確心肌梗死病史,相應導聯有異常Q波,符合陳舊性心肌梗死。TET:采用次極量運動試驗,以R波為主的導聯ST段水平或下斜型壓低≥0.1 mV,并持續≥2 min,或運動過程中出現明確的心絞痛發作者,為檢查陽性。Holter:24 h記錄出現ST段水平壓低≥1 mm,持續1 min以上者。
1.2.4診斷方法有效性評價(表1)
注:敏感性(真陽性率)=a/(a+c)×100%,特異性(真陰性率)=d/(b+d)×100%,假陽性率=b/(b+d)×100%,假陰性率=c/(a+c)×100%,陽性預測值=a/(a+b)×100%,陰性預測值=d/(c+d)×100%,準確性=(a+d)/n×100%
1.2.5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1.0統計軟件分析包進行數據處理。分別將ECG、TET、Holter檢查結果與CAG檢查結果行R×C表x2檢驗(Crosstabs)。
2 結果(表2~5)
以上三種老年人冠心病無創性檢查方法中:①敏感性最高的是ECG,達83.17%(P=0.001),假陽性率為53.54%,假陰性率為16.83%,陽性預測值為76.02%,陰性預測值為57.50%;TET敏感性最低,為66.67%(P=0.001)。②特異性最高為TET,達79.17%,假陽性率為20.83%,假陰性率為33.33%,陽性預測值為61.54%,陰性預測值為82.61%;ECG特異性最低,為46.46%。
3討論
目前,診斷冠心病的檢查方法種類繁多,而最常用、最普及的無創性檢查為ECG、TET、Holter;準確性最高、作為金標準的則是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本組資料中,ECG的敏感性高(83.17%),特異性低(46.46%),假陽性率高(53.54%),與既往文獻報告相符[2]。ECG假陽性的原因有許多,如:①性別。受雌激素、血紅蛋白代謝、紅細胞比容、肺循環阻力等影響,女性假陽性率高于男性。②電解質紊亂。③藥物影響。④自主神經功能失調。⑤早期復極綜合征。⑥心包炎。⑦心肌炎。⑧早期心肌病。⑨胸廓畸形及變化。⑩冠狀動脈的微血管病變(X綜合征)等。假陰性的可能原因有:①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輕,且為單支病變時,狹窄病變遠端缺血不明顯,ECG不能檢出。②雖然有冠脈狹窄,但在靜息狀態時,心肌氧供尚能保持平衡,故靜息ECG仍為正常表現。③長期嚴重狹窄患者,缺血部位心肌產生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靜息狀態下,主動下調心肌細胞的代謝和功能水平,維持血氧的供需平衡,這是心肌細胞對缺血的一種適應性保護機制。④在冠脈狹窄逐漸加重過程中,缺血部位心肌產生良好的側支循環改善血液供應,故在靜息狀態下心肌細胞功能基本是正常的,細胞膜電位也不產生明顯變化,心電圖也往往無缺血性改變[3]。然而ECG應用廣泛,價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且敏感性高,所以,在臨床上仍被作為冠心病篩選檢查的首選方法。
本組資料中,TET的診斷價值最高,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是66.67%和79.17%。與國外Detrano等[4]報告的運動試驗平均敏感性(68±16)%(范圍40%~90%)、平均特異性(77±15)%(范圍50%~100%)相比,基本相似。與國內吳林等[5]報告的運動試驗敏感性74.5%、特異性83.5%相比,偏低。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可能與選擇病例、選擇運動試驗的方法及判斷結果差異有關。運動試驗成為診斷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對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更具有實用價值。
Holter的敏感性及特異性與ECG相似,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是75.00%和49.23%。但低于Steven等[6]報告的敏感性90%,但經過延長記錄時間,可提高其陽性檢出率。Holter在監測心肌缺血方面的作用已被肯定,特別是用于發現院外及日常生活中的心肌缺血,也是其他檢查方法無法替代的。
以上3種無創性檢查方法的冠脈狹窄陽性檢出率均隨冠狀動脈病變支數的增多、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在臨床實踐中,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Usren WG,Edwards JE,Faye R,et a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report:a reporting system in patients evaluated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port of the adhoc committee for grading for grading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Girculation,1975,51:7-21.
[2]馮義柏,曹林生,李裕舒,等.心電圖、核素心肌顯像及冠脈造影診斷冠心病的結果對比分析[J].臨床心血
管病雜志,1994,10(5):259.
[3]王凌鵬,娜幾娜,張小琴,等.心電圖ST段下移形態學與冠狀動脈造影對比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8,31(7):790-793.
[4]Detrano R,Frocilicher V.The diagnosis accuracy of the 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a analysis of 22 years of research[J].Prog Cardiarase Dic,1989,32:173.
[5]吳林,張鈞華,邵耕,等.心電圖運動試驗與冠狀動脈造影的對照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1996,35(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