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152-02
本文通過研究20例機械通氣鼻飼喂養的患兒護理進行回顧性分析,取得了不錯療效,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1年4月~2013年10月進行治療的36例機械通氣的患兒,并進行鼻飼喂養,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0例,其中男12 例, 女8 例, 胎齡為32~35周,平均胎齡為33.5±1.2歲,早產兒12例,足月兒6例,患兒中有15例肺透明膜病, 2例胎糞吸入,1 例重癥肺炎;對照組20例,其中男13 例, 女7 例, 胎齡為31~35周,平均胎齡為33.6±1.5歲,早產兒13例,足月兒7例,患兒中有18例肺透明膜病,1例胎糞吸入,1 例重癥肺炎。所研究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色紫給、呼吸急促、不安、反復呼吸暫停及H 型呼吸衰竭等癥狀。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機械通氣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情等方面分析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方法:40例患兒采用機械通氣方式為經口或鼻氣管插管。針對性給予患兒不同的通氣方式和呼吸參數指標。兩組研究對象均在每日早晨空腹測量體重及記錄經皮測膽紅素。對照組治療方法為靜脈營養與一般護理方法,觀察組治療方法為靜脈營養、早期鼻飼喂養與針對性護理方法相結合。
1.3統計學方法處理:所有數據均運用SPSS ( 版本13.5 ) 統計軟件進行計算,以P0.05表現為有顯著性差異,以P0.01表現為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兩組體重增加分析比較:通過對兩組患兒體重增加情況分析比較可知,觀察組機械通氣患兒出生后5及10天后體重明顯比對照組重,且分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體重增加分析比較
3 護理干預措施
3.1 機械通氣護理:正確掌握機械通氣對患兒維持正常的生命體征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機器通氣的同時對于病情允許的患兒應當給予適當的鼻飼喂養[1]。機械通氣護理方法主要護理要點是對患兒進行翻身拍背,目的是使附著在支氣管的粘液松動易于排出,重點拍兩側前胸、腋下、肩胛間和肺底部,用手腕力量迅速和輕柔地拍打,共拍5-10分鐘。于拍背后吸痰,根據呼吸道分泌物多少,每隔2-4小時吸一次,選擇不超過氣管導管內徑2/3的吸痰管進行,由兩人同時操作,嚴格遵守無菌技術,避免微生物進入呼吸道[2]。
3.2 鼻飼喂養護理:患兒尤其是患兒中早產兒由于組織器官發育不完全,免疫功能低,在進行插管及喂養等各個環節中動作盡量要輕,確保不要對患兒造成傷害。護理人員對進行記錄的數據要細心準確,并按照制度嚴格交班。患兒在每次喂奶前要及時準確的了解胃排空情況及胃滯留物的情況[3]。根據殘留奶量來決定注入新鮮奶液的量。鼻飼喂養注入速度盡量緩慢, 在回抽及注入奶液時速度也要慢。鼻飼喂養要用溫開水沖凈胃管, 避免積于在管腔中食物變質, 造成管腔堵塞。護理的整個過程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避免發生感染。
4 討論
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低體重兒在搶救過程中其成功率與機械通氣(CMV)的應用關系密切。本實驗研究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體重明顯增加, 黃疸持續時間縮短, 未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早期鼻飼喂養對胃腸道損害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沒有影響。因此,對患兒機械通氣治療非常重要。通過對患兒有效的護理,明顯提高患兒治療效果,這對醫護人員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方向提供了新的方向。值得護理相關人員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呂改玲,呂愛紅. 機械通氣的新生兒鼻飼喂養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09,11(205): 115.
近年來研究發現,早產兒及低體重兒需攝入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才能保證正常的發育,尤其是腦發育。雖然全胃腸道外營養可提供較充足的熱量和蛋白質,但插管技術復雜,且長時間胃腸道外營養可致腸黏膜萎縮,腸道細菌易位。而盡早開始胃腸道喂養可提高新生兒胃腸激素的水平,促進胃腸功能及代謝成熟,并且與日后的體格發育密切相關,機械通氣的患兒不能正常進食,若能量供給不足,病程易遷延,出現并發癥,死亡率增高。早期應用營養支持,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和生存質量。
現將42例新生兒機械通氣時鼻飼喂養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42例機械通氣的患兒,均給予鼻飼喂養。其中男28例,女14例,足月兒12例,出生體重2500g 6例。
原發疾病:新生兒肺透明膜病27例,胎糞吸入8例,新生兒重癥肺炎7例。
臨床表現:42例患兒入院時均有面色紫紺、呼吸急促、不安。急查血氣分析有Ⅱ型呼吸衰竭,其中15例反復呼吸暫停。
方法:42例患兒均經口氣管插管后采用機械通氣,依據病情不同選用不同的通氣方式及呼吸參數。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插入鼻飼管,確定鼻飼管在胃內后即可進行鼻飼喂養,奶液的溫度為38~40℃,同時給予外周靜脈補液與對癥治療。每日早晨8:00喂養前稱體重1次。
結果
42例患兒機械通氣時間為24小時~10天,住院期間體重均有增長,日平均增長5―50g,無小腸結腸炎等并發癥的發生。
討論
正確掌握機械通氣中鼻飼喂養的適應癥及喂養方法:這對于機械通氣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至關重要。極低體重兒可根據病情推遲鼻飼時間,以防止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生。病情嚴重胃腸功能差者,鼻飼奶量不能滿足,可給予靜脈營養,以保證機體足夠的熱量和水分。對于病情允許且胃腸功能良好的患兒,在機械通氣的同時給予留置胃管鼻飼喂養。早期采用微量鼻飼喂養,可以提高胃腸激素的分泌,促進胃腸動力摸式的成熟,減少膽汁淤積并盡快適應胃腸道營養。
攝入量的計算和喂養間隔時間:開始鼻飼的奶量因體重不同而異,體重2000g者10ml/次,喂奶切忌過速,以免發生胃食管反流誤吸。鼻飼奶時間隔的時間為:體重
嚴密觀察患兒的胃腸功能:每次鼻飼前后回抽胃內容物,以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及了解胃排空情況,胃滯留物的性質與量,根據胃殘留量決定是否注入新鮮奶液。鼻飼時速度要慢,最好能讓奶液自針筒利用重力作用自然流入,有條件者可用注射泵控制速度為2~5ml/小時。鼻飼的速度過快,可引起胃擴張,胃食管返流,導致嘔吐、誤吸和呼吸暫停。鼻飼后采用頭高腳低右臥位,因患兒胃容量小,呈水平位,噴門括約肌發育不全,呈松弛狀態,胃排空時間長,胃食管返流發生率高,易引起窒息和吸人性肺炎,采用此利于胃內奶液的排空,防止胃食管返流。鼻飼后要加強觀察腹部情況,注意有無惡心、嘔吐等。鼻飼用的注射器應無菌。鼻飼過程中如有腹脹,應減量或暫停鼻飼。每次鼻飼后要注入適量的溫開水沖凈胃管內的奶液,避免奶液積于管腔中而變質,造成胃腸炎或管腔堵塞。若進入量不能滿足營養需要時,可采用靜脈補充。對機械通氣的患兒應監測其生命體征。隨時檢測呼吸機的運作情況,記錄各種參數,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
關鍵詞:母嬰同室;新生兒日記;臨床應用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分娩量將逐漸攀升,母嬰同室病房護士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我科是我院母嬰同室病區之一,每月分娩量350人次以上,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也要保證母嬰同室病房的護理質量。而保證新生兒的護理安全是保證母嬰同室病房護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之一。為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我科設計了表格式新生兒日記,懸掛于床尾,指導產婦及家屬實時記錄新生兒喂養、排泄、特殊情況。應用于臨床一個季度,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5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婦301例,采用單盲隨機抽樣將其分為對照組144例和觀察組157例,年齡19~37歲,均無母乳喂養禁忌癥,性別及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對母嬰給予常規護理和宣教,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新生兒日記輔助護理工作。由本科室護理人員共同討論設計新生兒日記,懸掛于產婦床尾,指導產婦或家屬實時準確記錄新生兒喂養、排泄、特殊情況,護士在巡視病房時從新生兒日記上及時了解新生兒喂養、排泄情況,根據情況給予及時干預。
1.2.1新生兒日記的格式設計 采用32開紙張,表格縱向設計,為7列×18行,表格上有眉欄,表格下有眉腳,見圖1。
圖1 新生兒日記格式
注:新生兒按需頻繁哺乳,一般24h喂8~10次,建議純母乳喂養,吸吮時間從5min逐漸延長至7min、10min、15~20min,一般不超過30min。
1.2.2新生兒日記的記錄方法 ①眉欄各項由責任護士填寫。②表格各項由家屬或產婦哺乳結束后記錄喂奶的時間、新生兒吸吮時間次數、奶水不足時補充配方奶的量、大小便次數,如有特殊情況隨時記錄,頁碼續寫。責任護士巡視病房時閱讀新生兒日記配合與家屬產婦交流以評估新生兒喂養、大小便及特殊情況。
1.2.3使用對象及要求 ①新生兒日記的使用對象:住院期間母嬰同室病房中的新生兒。②新生兒日記的使用要求:家屬或產婦識字并能按新生兒日記記錄方法及時準確地記錄。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護士關注、指導新生兒喂養及排泄情況所需工作時間。②設計并發放護士自身工作滿意度和產婦的滿意度問卷,比較產婦對新生兒護理服務的滿意度。③比較兩組產婦產后第3d母乳喂養成功、奶脹、正常新生兒因喂養不當發生低血糖情況,在母乳分泌充足的情況下給予純母乳喂養;母乳分泌不足的情況下給予母乳喂養每次大于20min,哺乳大于6次/d為母乳喂養成功;發生Ⅱ~Ⅲ度奶脹及母乳喂養不充分為母乳喂養失敗。
1.4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士關注、指導新生兒喂養及排泄所需時間比較:使用新生兒日記后護士在關注、指導新生兒喂養排泄等情況所需工作時間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84,P
2.2使用新生兒日記前后產婦對護理滿意度比較:使用新生兒日記后產婦的滿意度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884 ,P
2.3產婦母乳喂養的相關情況比較:使用新生兒日記后,母乳喂養成功率顯著提高,奶漲發生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3.842,P
3 討論
3.1新生兒日記用來記錄新生兒喂養、排泄及特殊情況,由產婦及家屬記錄,方便易行,直觀明了。
3.2低血糖是嚴重威脅新生兒健康的疾病之一,持續時間>30 min的低血糖可造成腦細胞壞死[1]。新生兒低血糖常缺乏特定的臨床表現,無癥狀者為有癥狀者的10~20倍,故極易被忽視。而喂養不足、延遲喂奶是新生兒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2]。護士關注新生兒喂養的情況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新生兒日記的使用,可以很直觀的發現喂養不足的情況存在,并及時干預,節約護士詢問產婦及家屬新生兒喂養所需要的護理工作時間,減少護士的工作量,減輕因擔心產婦家屬的責任心不強、知識缺乏導致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的心理壓力,增加了護理安全。
3.3新生兒大便的排泄次數是反映新生兒喂養情況的間接指標,新生兒大便的排泄有利于減少膽紅素的肝腸循環,可以間接減少病理性黃疸的發生。通過新生兒日記記錄的新生兒排泄情況,有助于及時發現喂養不足的新生兒,通過積極護理干預對于減少病理性黃疸的發生有著積極的意義。
3.4通過閱讀新生兒日記,可以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及護理工作滿意度。責任護士通過閱讀新生兒日記可以了解單次母乳喂養時間,并結合手法擠奶評估母乳的分泌情況,有助于發現產婦喂養方法的不當、及母乳分泌的相對不足等情況。據統計,凹陷是影響母乳喂養成功和降低4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雖然凹陷者在母乳喂養方面存在很多困難,但只要產婦有母乳喂養的信心與決心,同時有專業人員的正確指導與及時幫助,以及家庭、社會的支持,彼此密切配合,絕大多數凹陷者都能進行有效的母乳喂養[4]。在使用新生兒日記后,護士可以隨時了解缺陷的產婦實際母乳喂養的情況,給予產婦母乳喂養的信心與決心,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及時的幫助,使母乳喂養率得到提高,并滿足新生兒對成長發育的需求、減少奶脹的發生,增加了產婦對新生兒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5通過新生兒日記記錄的新生兒喂養及排泄情況,亦可以間接評價責任護士工作質量,便于管理者督查。
總之,本研究應用新生兒日記評估新生兒的喂養及排泄情況,并根據產婦的泌乳及新生兒日記記錄的情況判斷產婦的母乳喂養執行情況及需要進行干預的情況,制訂適合產婦的個性化指導方案。研究發現,結合使用新生兒日記的工作模式可以改善母乳喂養情況,節約護士工作時間,減輕工作壓力,有助于針對產婦喂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干預,值得在母嬰同室病區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徐琦新.新生兒低血糖危險因素與防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1, 16(2):109-110.
[2]張家驤.新生兒急救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