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程序教學法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自學探究
學生通過閱讀、質疑、討論等形式自主處理本節內容重點,并歸納出本節的知識網絡結構,教師可在學生自學階段收集各種信息和疑難問題。例如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對本節課中DNA分子結構和特點進行詳細分析并構建知識網絡,注意此環節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閱讀分析,然后教師事先準備好“DNA結構組件”,每4個人為一組,根據同學們從教材中的閱讀對DNA結構的理解,將不同顏色的分別代表脫氧核糖、磷酸和不同堿基的DNA組件連接起來,然后展示給全班同學。
1.2答疑解惑
教師對學生自學中產生的疑惑問題進行點評或互評,并將學生歸納的不完整的知識網絡以板書或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出來。例如在同學們對于本節的主干內容已經掌握完成,但是頭腦中的知識網絡構建不系統的情況下,讓同學們與老師建構的知識網絡比較并補充,也可以鍛煉他們的系統思維能力,并使本節內容重點突出。
1.3提高深化
精選一些有代表性的習題,加強對解題思路的分析,鼓勵一題多解,使本節內容深化提高。由于不同學生理解程度不同,為了解決分層次教學,此階段可以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讓有余力的同學完成,使其思維能力得到升華。
如此一節課下來,實現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完美結合,因為整節課的開放性較強,所以不一定完全是按照教師的預想安排進行的,其中可能會遇到同學提出的意想不到的問題而使整個課節奏亂掉,所以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教材的知識做認真的處理和預設,同時對教師隨即應變的能力要求較高,如此一節課可以兼顧培養學生幾個方面的精神:
2.1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品質。
自主學習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能力,以往的教師滿堂灌式的教學早已被學者們否定,但是如何建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方法也一直被廣大一線教師苦苦探尋,所得共識即是“我要學、我想學,而不是讓我學、逼我學”的自主學習模式才是學生成績提高的真正動力。
2.2敢于質疑問難的學習品質。
學習過程中不可能沒有疑問,否則一定是對知識沒有深入理解,所以有質疑才是學生對這門學科認可的表現,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優勢,將學習的熱情延續。
2.3樂學好學勤學的學習品質。
我們一直認同,興趣學習才是學好一門學科的最高境界,而這個興趣的培養當然也是老師要在新課導入上做足功課的,為學生創設一個求知的欲望,引導他們進入興趣學習中來,樂學在前,勤學自然隨之而來。
3“程序啟發教學法”使用中應注意幾個問題
3.1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如果本節課對學生而言沒有興趣,那么帶著無味的意識,自主學習自然是空談,所以在導入啟發這一環節要做足功夫,利用好生物學科與實際生活的廣泛聯系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本節內容的趣味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才能為本節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
3.2該放手時就放手
在起初應用此方法時,也很擔心學生不能恰當的自主整理知識點或者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而使本節內容的重點不突出,可是發現只要教師設置的自學思考題得當的話,學生的能力還是不可小視的,所以讓學生帶著有價值的問題去自主研讀非常重要。
3.3保護學生的提問積極性
當學生充分思考了本節課的內容后,提出的問題可能五花八門,而且有些在老師看來不是重點、難點,但是出于對學生積極性的保護,要多加鼓勵才好,同時教師又要精心選擇,畢竟問題偏離本節內容太遠的話,會影響整節課的效率。
3.4引領學生勇于探索
一、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系統中“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學設計中,依據教學設計理論,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可優化教學過程,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VB的開課學期一般在大一第二學期,按照專業培養計劃,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專業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就開設了《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對于從未接觸過語言類課程的大一新生來說,C語言的學習,顛覆了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生普遍感到很吃力,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開始對程序類課程感到害怕。
二、教學方法探討
1.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為了打消學生的畏難情緒,對于VB教學,應首先與學生談VB,而不是教VB。首先,要讓學生明白VB和C語言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編程方式,不要因為害怕C語言,而害怕VB。教學中,通過演示一個簡單的例子,向學生演示只需要兩行代碼便可制作出美觀的界面和可愛的功能。比如:示例1:制作美觀的界面,實現窗體上的文字自動或手動的向下移動。突現VB相對于C語言的簡單易懂,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所需功能。最后,啟發學生:如果想讓文字上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讓文字左移或右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讓文字左右交替移動,又要如何修改程序?通過上述示例的講解,使得學生對VB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直觀、簡單、易學、易用。其次,要讓學生了解為什么學習VB,VB對于他們有多么重要。這門課的開設除了承上啟下其他專業課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參加計算機二級考證,VB在二級考證中相對比較易學易用。再次,告訴學生,有了C語言的基礎,代碼的編寫會更為容易。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和示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比如,在講屬性、方法和事件這三個很枯燥的概念時,可以通過生活中有趣的示例來進行解釋。示例2:通過“蟑螂從女生腳上爬過”的事例,講解屬性、方法和事件的概念。蟑螂從女生腳上爬過時,女生的臉色變紅,臉的顏色為紅色就是屬性;女生尖叫起來,女生跳起來,這是女生本身做出的動作就是方法;蟑螂爬過女生的腳,這是外部事物對女生做出的動作,就是事件。通過這種類型的示例,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幫助學生理解了這幾個難懂的概念。在講屬性、方法、事件的書寫格式時,也可將這個示例寫成VB偽代碼的形式:屬性的表示方法:女生.臉的顏色=紅色方法的表示方法:女生.尖叫啊事件的表示方法:女生_蟑螂爬過至此,學生對VB程序一下就理解了。
3.實踐中學習,項目中鞏固
要想學好程序設計類的課程,大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將所有知識點都融入到一個個的項目實例中。課堂上邊演示邊制作,課后布置一些舉一反三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在課后完成。
程序題綜合教學法也可叫主題分段教學法,它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可在各種學科及課的類型中加以應用,它是吸取著名的程序教學法的原理,結合我國目前的情況加以發展改進創立。程序教學(ProgrammedInstruction)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根據雷西(教育心理學家)的自動學習機而創設的機械程序教學進行。它的原理是根據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桑代克的學習定律(效果律、準備律、練習律),這種教學機器又叫斯金鈉教學機,后來又進一步發展用非機械的程序教材進行教學。程序教學法近年在很多國家中實地應用,效果顯著。為了豐富我國生物教學內容,筆者加以改進,主要用非機械的程序教學法,結合講解、自學閱讀、觀察演示、檢測練習及問題解答等綜合方法進行。
程序題綜合教學法教學目的明確、邏輯性強、重點突出、循序漸進、學生積極性高,能認真學習,因材施教,反復練習,教師能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又能結合電子計算機進行。
程序題綜合教學法的課時計劃在課的類型、教學目的,教具上與其他教學法相似,但在教具上要準備程序題圖表(可制成掛圖形式)及學生答卷等。在教學過程中與其他教學法大不相同。首先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按次編寫程序課題,注意重點難點,課本內容邏輯性等,列出問題。問題要具有吸引力,每一問題或圖表作一分段主題掛在講臺上,也可將分段主題寫在黑板上,比較節約,大的主題下也可再分小的主題,使學生思考和解答,然后叫學生自行按次閱讀教材,使學生自愿或由教師指名答復,必要時進行討論,再由教師正確總結解答,這樣一個題目一個題目的提出,解答討論總結將教材內容講完。為了增強理解,反復練習,再由教師提出重點難點討論講解,最后可給題目答卷使學主進行書面解答,可使學生互相評分,這種教學法可不留給學生家庭書面作業。
現將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生物”(華師大、上海師大編寫,上??萍汲霭嫔?994),“細胞”一節程序題綜合教學的課時計劃列下供參考。
1 課的類型:
新課
2 教學目的:
使學生了解“細胞”是構成生物的基本單位、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和異同以及細胞的分裂繁殖和生長。
3 教具及器材:
程序題圖表(可制成掛圖形式)。掛圖:虎克像及其自制的顯微鏡及軟木細胞圖,現代顯微鏡,動、植物細胞模式圖,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圖表,學生書面答卷。器材:西瓜、番茄成熟果實,白菜或青菜(小白菜)葉柄。模型:細胞結構等模型。
4 教學過程
4.1 教師在組織教學后,可提問1~2個“緒論”中問題,如什么是生物學,怎樣學好生物學等,也可不復習前課直接講新課。
4.2 教師按次出示程序題有關圖表,并宣讀程序題。
程序題(分段主題)1:細胞是誰人發現的?怎樣發現的?怎樣才能看到細胞?教師然后使學生閱讀“細胞”一節后,討論、解答、總結。
程序題2:動物和植物細胞結構有哪些?有何異同?教師使學生閱讀(1)細胞的基本結構一段課文,然后結合細胞結 構圖表模型使學生解答,討論綜合題,這一段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應加強學習。
程序題3:切割西瓜、番茄等果實時,流出甜味或酸味的汁液或切割白菜或青菜的葉柄流出汁液是從那里流出來的?使學生思考討論,解答總結。
程序題4:細胞是怎樣分裂的?使學生閱讀(2),細胞的分裂一段文圖(課本11頁),進行解答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