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購買行為分析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 沖動性購買行為之購后評價研究 網購中潛在購買行為與實際購買行為的關系研究 體驗營銷與沖動性購買行為的關系分析 時間管理傾向與沖動性購買行為的關系研究 時間管理傾向、沖動性與大學生網購現狀的關系研究 異地沖動性購買行為驅動因素研究 青年消費者沖動性購買行為特征研究 線下沖動性購買行為的研究綜述 在線沖動性購買行為的研究綜述 沖動性購買行為理論綜述 沖動購買行為研究動態探析 基于購物網瀏覽與消費者購買行為關系的研究 框架效應對沖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研究 信用卡使用對中國大學生沖動性購買行為影響研究 消費者沖動性購買行為后動態滿意度研究 參照群體對沖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 基于沖動性購買行為的商場營銷策略建議 消費者沖動性購買行為探析 消費者沖動性購買行為及營銷策略 生活方式對沖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Yoo W.S.Y.Lee.The Role ofInteractivity in e-tailing Creating Value and Increasing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10,(2):89.
[3]Clore, G L, and Centerbar, D B.Do approach-avoidance actions create attitudes?[J].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7(1):22-29.
[4]Aviv Shoham,Maja Makovec Brencic,Compulsive buying behavior,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Vol.20,NO.2,2003,pp.127-138.
[5]Baumeister,R F.Yielding to temptation:Self-control failure,impulsive purchasing, and consu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2,28(4):670-676.
[6]趙宇娜.網站環境特征對消費者沖動購買行為的影響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0.
[7]林東清(李東改編).知識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8]DixonNM. Common Kowledge: How ComPanies Thrive Sharing Wllatthey Know[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9]闞文莉.年輕人沖動性購買機制實證研究[D].大連:大連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8.
[10]周鶴.購物網站的商品推薦和客戶評論對沖動性購買意圖的影響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1.
[11]姜道奎.團隊知識共享機制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2.
關鍵詞:上海世博會 廣東 旅游購買行為
1 研究背景
隨著現代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對參與性、新奇性的旅游產品,尤其是對如旅游主題公園等類型的旅游產品產生了較強的吸引力。上海2010年世博會,是中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自2010年5月1日開始,到10月31日結束,吸引了眾多的旅游者參觀,帶動了區域的旅游發展。傳統觀念上理解,旅游購買行為是在旅游者購買心理的支配下產生的,受到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國外學者Gilhert(1997)[1]從個人決定因素和外部決定因素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個人因素包括個體性別、年齡特征、個性特征、對旅游的態度、受教育水平、所處的家庭階段以及相關群體、旅游者的職業特征、旅游動機、旅游知覺、信仰等能直接影響旅游者產生旅游購買行為以及能夠采取旅游消費行動的源自旅游者自身的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外部刺激因素,旅游者所處的社會群體、文化類型、旅游企業的宣傳促銷、旅游的社會影響力等間接對旅游購買行為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對這兩項因素歸結為文化因素、身體因素、情感因素、個人發展因素、社會角色與地位因素五個方面的細分因素加以總結。Gary Armstrong和Philip Kotler 在《營銷學導論》(Marketing:An Introduction)[2]一書中將影響旅游購買行為的因素分為文化因素、社會因素、個體因素、心理因素。國內很多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對影響旅游購買行為的要素進行了方方面面的研究,保繼剛(1987)[3]基于北京市居民的旅游動機、旅游決策以及旅游地類型偏好等方面進行了實證研究;苗長虹(2006)[4]通過采用問卷調研,根據所得數據,運用因子分析、聚類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城市居民出游動機。本文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對廣東省旅游者在上海世博會期間以及到現在的旅游購買行為開展研究。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問卷隨機抽樣的方法獲得原始數據,調研時間分別為2010年5月到8月,2011年2月到7月以及2012年5月,調研地域區域中心城市,分別為廣州市、深圳市、汕頭市、珠海市,每次共計發放調研問卷330份,第一次得到有效調研問卷294份,第二次得到有效調研問卷273份,第三次得到有效調研問卷267份,總有效率分別為89.09%、82.7%、80.9%。
2.1 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結合運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因子分析法作為統計分析的一種有效方法,廣泛應用于社會學、統計學的各個領域。因子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是運用幾個潛在、隨機變量去描述多個變量。運用因子分析法來研究上海世博會對廣東省旅游者購買行為的影響,就是要從影響旅游購買行為的多個變量中,找出公共因子,加以命名,計算因子得分進行分析。
2.2 影響要素分析 本文在總結學者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對采用的測量指標進行歸納,結合旅游購買行為的特點,整理總結出了測量旅游購買行為影響所需的測量指標。從個體的角度看,文化與亞文化、角色與家庭、個性特征、參照個體構成了影響旅游購買行為的個體要素;從群體的角度看,文化與亞文化、參照群體、社會階層構成了群體影響旅游購買行為的群體要素。參照菲利普·科特勒的研究,文化與亞文化、角色與家庭以及參照群體等對旅游購買行為的影響顯著,據此,結合部分專家的觀點,得到旅游購買行為影響因素的要素。分別為:X1文化差異,X2文化內涵,X3家庭生命周期,X4個體生活方式,X5過去購買經驗, X6總預算,X7他人購買行為,X8時間距離,X9交通便利性,X10口碑宣傳,X11天氣氣候,X12社會地位。
2.3 計算分析 通過調研問卷所得的原始數據,運用SPSS19.0軟件,進行KMD和Bartlett(巴特萊特)檢驗,得到KMD抽樣適度檢驗值0.863>0.8,表明各要素間信息重疊度較大,適合做因子分析,在巴特萊特檢驗中,卡方統計值為176.376,單位根檢驗為62,相伴概率為0,適合對原始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根據SPSS19.0,得到相關矩陣前三個特征值分別為λ1=8.17,λ2=4.36,相應的貢獻率分別為72.62%,21.37%,累計貢獻率為93.99%。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見表1。
通過表1的計算結果來看,X10口碑宣傳,X11天氣氣候,X1文化差異,X4個體生活方式,X6總預算,X8時間距離,X9交通便利性在第一個因子上載荷較大,這些要素反映了影響旅游者購買行為的個體因素和對旅游購買的態度,因此,將F1命名為個體與時空要素;X3家庭生命周期,X7他人購買行為,X12社會地位,X2文化內涵在第二個因子上載荷較大,這些要素反映了旅游者在社會中的角色、地位以及社會反映,因此,將F2命名為群體要素。
3 比較分析
根據上述計算過程,采用回歸計算公式,F(旅游購買行為影響要素)=(W1F1+W2F2+…+WmFm)/(W1+W2+…+Wm ),Wi(i=1,2,…,m)為旋轉前或旋轉后因子的方差貢獻率,計算上海世博會對廣東省各個城市旅游者購買行為的影響大小,分值越大,表明上海世博會對該城市旅游者的旅游購買行為的影響越大。計算結果見表2。
4 結論與啟示
4.1 結論
4.1.1 上海世博會對廣東省旅游者購買行為的影響較大。通過城市之間的排序可以看出,上海世博會作為一項在中國境內舉辦的規模較大的活動,受到了廣東省旅游者的較大的關注,并引發了較大規模的集體旅游購買行為。旅游者在花費總預算、時間距離、天氣氣候等指標上都表現出了較大的積極性,充分表明了上海世博會的吸引力。旅游者通過口碑傳播,使得參加旅游的人數在2010年達到最大值。
4.1.2 廣東省旅游者購買行為受到區域城市發展影響較大。通過表2可以看出,上海世博會對廣州市的旅游者的購買行為產生了最大的影響,表明廣州市的旅游者選擇赴上海參觀旅游的人數量和人次均比廣東省的其他城市的旅游者多,而排在前6位的城市均為廣東省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較為有活力的城市,可以看出,旅游購買行為受到經濟條件的影響。通過表1可以看出,有部分旅游者想通過集中的展覽,了解異國的風俗文化和有代表性的事件,表現出一定的文化性。因此,區域城市的發展程度越好,該區域的旅游者購買行為所關注的中心就越集中,并能夠更好的表現出該區域旅游者的群體購買特征。
4.1.3 廣東省旅游者購買行為因上海世博會的落幕呈現出較大的下降趨勢。隨著上海世博會的落幕,廣東省旅游者關注的中心和重點出現了較大的轉移,集中性選擇赴上海的旅游者數量大減,但上海世博會帶來的社會影響和經濟影響仍然存在,尤其是中國館仍對旅游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呈現出“集中—分散”選擇的趨勢。通過對表2的對比研究發現,對旅游購買行為的影響較大的城市的旅游者分散選擇旅游購買行為的趨勢比影響較小的城市的旅游者的要大得多。
4.2 啟示
4.2.1 分析旅游購買行為,形成核心旅游競爭力。旅游購買行為的產生,既受到內部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外部刺激因素的影響。上海世博會作為一個重要的大型事件,對旅游者的購買行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從基于旅游供給者的“賣方”看,應該著力研究兩個方面的事項,一是進行旅游購買行為分析,重點分析哪些因素能夠刺激旅游購買行為的產生,并對這些因素進行詳細的細分和分類,在此基礎上,生產受旅游者歡迎的旅游產品,再次是有針對性的選擇旅游客源,并對旅游客源進行有效的市場細分,以便能夠運用有效的旅游營銷手段作用于特定旅游市場,達到旅游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對提供的旅游供給產品進行系統規劃、系統開發和系統營銷,以便形成系統的旅游吸引物,提升旅游目的地以及城市的形象,并對影響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事件進行評估、控制、管理,逐步形成良性循環,以便能夠獲得堅實的旅游競爭力。世博會首次在中國上海舉辦,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也引發了眾多媒體的宣傳和報道,傳播了上海城市形象、市民精神風貌,為上海這座城市贏得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使未到過上海的旅游者了解了上海世博會的影響力,使到過的旅游者強化了對上海的旅游形象認知,為旅游者購買行為的產生提供了有效的外部刺激因素。
4.2.2 重視區域旅游購買力研究,構造區域化發展模式。上海世博會對區域旅游經濟的影響比較大,能夠帶動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區域旅游基礎設施的發展,能夠提升區域旅游經濟圈的競爭能力。區域旅游經濟發展應重視區域旅游購買力研究,也即將區域旅游者作為形成區域旅游購買力的研究重點,研究除了像上海世博會這樣重大的旅游活動事項外的區域旅游購買力,探討其形成的方式方法,以便能夠形成旅游購買力的區域化發展,上海世博會帶動了長三角區域的資金、技術、物流等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使得該區域的旅游購買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因此,形成區域化的旅游購買力,能夠從很大程度上減少旅游業自身由于“平季、淡季”而形成的旅游購買真空,對區域的旅游經濟發展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為此,構造良好的區域旅游環境、開發和管理區域的旅游項目,形成有效的旅游購買力“興奮點”、重視區域旅游可持續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效益,是促進旅游購買力區域化發展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龍鷗.來黔國內游客旅游消費行為研究.貴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Gary Armstrong,Philip Kotler著,何志毅改編.Marketing:An
Introduction[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105-113.
[3]蔡君林.大陸與港臺游客赴澳門旅游消費行為比較實證研究.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09.
[4]楊茜.南京大學生旅游網絡消費行為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實證項目;教學提高;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3-0121-02
計量經濟學課程中的相關理論、研究方法和實證模型設置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是否能夠利用它們來解決經濟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是學習該課程的目的,也是該課程教學實踐中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將以計量經濟學案例―對城市消費者購買行為研究為例,從實證項目的計量經濟研究的一般范式:選題、文獻回顧與評述、數據的搜集和預處理、課程論文的寫作,以及該課程計量經濟模型構建分析和技術等內容展開研究,以期為學生計量經濟學論文的寫作提供借鑒與參考。
一、選題
開展實證項目分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選題,即確定“怎么開始,亦或如何開始”的問題。選題是一個不斷探索、逐步深化認識的過程,一般而言,需要從兩個層面進行考慮:首先應該確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然后是在所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中選題感興趣的具體題目。顯然,這是兩個不同的層面,前者是對擬研究問題的一個總框架或總領域的確定,后者是要明晰一個具體的、真正的研究問題。當然,研究領域的確定要依據我們所學專業,亦或結合在諸多經管類課程學習過程中,自己所掌握到的知識來確定擬研究的科學領域。在對課程論文選題時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重點選擇我們在經濟、社會等領域中給予廣泛關注的現實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選擇的問題一定是具體化的問題,而不是空洞泛泛、言之無物的問題。第二,明確研究范圍。研究的范圍可以是宏觀領域,也可以從微觀層面來探討。第三,題目的選擇不應太大。我們應綜合考慮實證項目研究的條件和現實可能,如:個人理論水平層次、數據可獲得性、完成項目或課題的人力資源、物質成本及時間條件等。作為本科生課程論文,題目不能選得過大而無重點,否則工作量太大,建議選擇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小題目”。第四,數據的可獲得性。數據來源是進行計量經濟學建模及研究的基礎,若不能獲得具體的觀測變量數據,將無法進行具體的計量研究。另外,選題過程中也應充分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如圖書、報刊、電子圖書館和網絡數據庫等。有效利用資料和文獻,可避免做已有學者已做過的學術研究。對收集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梳理、綜述和評價,指出現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也可從中發現自己論文寫作可能的創新。文獻綜述和回顧是研究論文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人會將文獻綜述部分作為文章的引言,以保持整個課程論文結構上的連貫性。
二、模型設定與數據處理
1.模型設定。課程論文研究題目選定之后,就要考慮模型的設定和建立問題。一般來說,模型優良的判別標準有:第一,構建模型的基本準則與所得數據表現的現實相統一和一致。第二,模型構建應與經濟理論一致。第三,構建的模型需要外生變量構成回歸變量,且構建模型中含有明確因果關系。第四,參數應具有相對穩定性。第五,模型必須具有對數據的代表性和優良的擬合性。第六,模型應具有盡可能大的包容性。最后,模型的簡潔性。設定模型首先要確定模型中的變量,其選擇的依據要根據研究目的,以經濟理論為指導,抓住其主要影響因素和特征,同時根據研究需要,對所選變量進行取舍并加以檢驗,以確保避免對變量設定的誤差。當變量選擇好之后,就要對回歸模型的函數形式進行設定,使所設定的變量間函數形式能夠體現變量間的基本關系。
2.數據收集與處理。在計量經濟研究中使用的數據,包括:統計年鑒數據、對外公報、實地調查數據和人為構造數據。可用于估計參數的數據主要有時間序列數據、截面數據、面板數據和虛擬變量數據。如何取得用于實際計量的適合的樣本數據,是計量經濟研究成敗的關鍵。計量經濟研究中所用數據,要力求真實、可靠、完整,數據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所估計參數的可靠性,對明顯失真的數據,應當予以剔除。收集數據工作結束后,需要對數據進行預先處理,可進行一些初步查驗與分析,這樣可得到調查數據的統計特征。
三、計量經濟分析
當設定的計量經濟模型確定之后,就可利用所獲得的數據來估計模型中的參數。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普通最小二乘法、WLS法、廣義差分法、工具變量等方法估計模型中的參數。接著,還需要進行模型檢驗,主要從其經濟意義、統計推斷、模型預測等方面進行。此外還有模型診斷性檢驗,主要包括變量檢驗、殘差檢驗和穩定性檢驗。模型檢驗不存在通行的模式,每個階段的檢驗需要大量地判斷和驗證,不同學者使用的檢驗方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我們要避免在沒有對模型進行更多深入分析之前就倉促地下結論,也需要對其進行一系列的診斷和檢驗。最后,利用我們選取的統計量數值對諸多模型的優劣程度做出判斷。經過檢驗和調整后的估計模型是符合要求的,接著就要對模型所提供的數量信息做具體的分析。根據研究目的,可能是經濟預測、結構分析、政策評價或驗證理論。對實證分析結果做出說明:如回歸系數正負符號、大小、經濟意義、檢驗結果解釋、不同估計方法的差異性等角度。
四、課程論文范例
1.題目:消費者對新疆特色農產品購買行為的實證研究。
2.前言: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對農產品消費的研究也已成為目前社會科學關注的焦點之一。我國對于食品質量安全研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國內學者開展了消費者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轉基因食品等認知、支付意愿和購買行為的研究,且成果頗豐。區域特色農產品極具濃厚的地域特性,它們在生產后被營銷到當地,會發生如何的意義?與當地消費者的互動如何?這成為了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本研究在對鄭州市240位消費者問卷調查基礎上,從微觀層面探討消費者對新疆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認知狀況、需求動機和購買行為及影響因素。
3.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征:我們以面談形式填寫調查問卷,調查人員為高校研究生。在正式調查之前,先于2011年3~4月、6~8月進行預調查,并于2012年1~3月進行了正式、全面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消費者基本情況、對新疆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認知和購買等內容,獲得240份有效問卷。根據所調查數據,對消費者基本情況統計。
4.描述性統計分析:本文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消費者對新疆特色農產品的認知和購買、了解渠道、購買及目的、消費者對新疆庫爾勒香梨的鑒別、質量安全性和價格水平的評價。
5.計量經濟分析:模型采用以下函數形式表示。
Y=F(X1,X2,X3…X11)+μ
式中,X1,X2,X3…X11分別表示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個人月均收入、對健康的關注、對原產地的關注、銷售推廣介紹、親朋好友的推薦、個人喜好、對質量安全水平的評價和對價格的評價,μ表示隨機擾動項。本研究擬采用二元邏輯斯諦(Binary Logistic)回歸模型實證分析消費者購買行為,回歸模型可表述為:
log■=b0+b1x1+…+b11x11+μ
式中,Y1為購買過新疆庫爾勒香梨,Y0沒有購買過新疆庫爾勒香梨;b0為常數項,bi是Xi的回歸系數,μ為隨機擾動項。
6.結果分析:利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消費者購買行為進行回歸分析,由于本研究構建模型主要目的不在于預測,而是定量分析與檢驗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故在回歸處理過程中,采用向后逐步剔除法(回歸結果略)。
主要研究結論:影響消費者購買主要顯著性變量有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狀況、對原產地關注、銷售推介、個人喜好和價格水平評價等7個因素,另外可知它們的顯著性水平不盡相同。結合實際調研結果(描述統計部分),進一步可知:新疆特色農產品有著較高的認知度,相比較而言,新疆庫爾勒香梨和阿克蘇“冰糖心”蘋果的市場認知度有待提高;消費者對新疆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著較高的評價,同時也認為價格較高;消費者對新疆特色農產品需求動機存在多樣性。
本文通過實際經濟活動―消費者購買行為研究作為教學案例,運用SPSS計算機軟件具體操作和應用,而不是從概念到概念,抽象地講解理論和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掌握并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和一般范式對實際實證項目進行分析與研究,能夠讓學生完成較高質量、有數據及數學模型支撐的“課程論文”或“畢業論文”,并達到教學效果的改善,及學生計量經濟理論分析和實際應用能力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龐皓.計量經濟學[M].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Holm L,Kildevang H.Consumers’Views on Food Quality:A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y[J].Appetite,1996,27(1):1-14.
[4]Boccaletti S,Nardella M.Consumer Willingness to Pay for Pesticide-Free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s in Italy[J].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2000,(3):297-310.
[5]馬述忠,史清華.關于轉基因產品“加貼標簽”的思考[J].中國農村經濟,2002,(1):40-45.
[6]周潔紅.消費者對蔬菜安全認知和購買行為的地區差別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5(6):113-121.
[7]鐘甫寧,陳希.轉基因食品、消費者購買行為與市場份額――以城市居民超市食用油消費為例的驗證[J].經濟學,2008,7(3):1062-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