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項目建設工作會上領導發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志們:
今天這次會議,是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省工業大會和重點項目暨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去年我市工業發展、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安排部署工業發展、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建設工作。上午,大家觀摩了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大周產業集聚區。剛才,會議對產業集聚區發展先進單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企業服務工作先進單位與個人進行了表彰,各縣(市、區)政府,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區管委會遞交了年重點項目建設目標責任書,有關單位做了發言。為開好這次會議,市委李亞書記就工業發展、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建設作出了明確指示,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年,全市上下認真落實省九次黨代會和市六次黨代會精神,按照“開好局、有作為、求突破”的總體要求,堅持把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創新方法,完善機制,強力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一是產業集聚區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全市產業集聚區建設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集群發展態勢漸趨明顯,招商引資平臺作用更加突出,綜合承載能力持續提升,產業集聚區已經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年,全市十個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44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0億元,分別增長62%和53%;簽約項目26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52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1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突破15萬人,新增就業3萬余人。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和禹州市產業集聚區進入全省十強產業集聚區行列。二是重點項目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全市10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21.5億元,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卷煙廠易地改造、東風汽車底盤等49個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眾品冷鏈物流園、西繼電梯自動扶梯、文博館等35個項目竣工投用,有力支撐了經濟發展,增強了發展后勁。三是新型工業化的主導作用日益凸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結構更趨合理,新型工業化在推進“三化”協調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越來越突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94.7億元,增長21.7%;三大主導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200億元;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30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11家企業進入全省百強百高企業名單,總數居全省第3位。前不久省委盧展工書記蒞許調研時,對我市新型工業化的主導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克難攻堅、奮力拼搏、扎實工作的結果,特別是廣大工作在重點項目、產業集聚區和工業戰線上的同志們付出了更多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前我市工業發展、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大招商特別是招大商成效不明顯,投資50億、100億以上能夠形成產業優勢、促進轉型升級的龍頭型、基地型重大項目偏少,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后勁不足;二是產業集聚度不夠,發展不平衡,一些產業集聚區主導特色產業不明顯,沒有真正形成產業集聚發展效應;三是大型企業集團數量不多,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不強,創新發展能力水平不高,產業整體規模實力不強;四是科學運作、有效運作意識和能力不強,破解要素瓶頸辦法不多,個別領域爭取上級支持不到位。對此,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新型工業化是推進“三化”協調發展的主導力量,也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省九次黨代會明確指出,建設中原經濟區,工業發展首當其沖。我們要走好“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的路子,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走在前列,就必須要進一步發揮新型工業化的主導作用,為新型城鎮化、新型農業現代化提供產業支撐。推進“三化”協調發展,必須選好載體、用好平臺、找準抓手。就新型工業化來講,產業集聚區就是載體和平臺,重點項目、招商引資、信息技術以及信息技術與現代技術的融合等就是重要抓手。我們只有切實抓好這些抓手,特別是抓好關鍵抓手、重要抓手,新型工業化的推進才能取得新的突破。因此,各級各部門既要深刻認識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意義,更要深入研究、抓好抓實產業集聚區、重點項目等有效平臺和有力抓手,按照“特色主導、龍頭帶動、技改提升、集群集聚”的基本思路,大力實施“十百千培育工程”,通過引進1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培育百億元以上的大企業,打造千億級的產業集群,真正推動產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下面,我就工業發展、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建設三項重點工作,講5點意見。
一、要加快建設產業集聚區這個最佳平臺
實踐證明,產業集聚區是科學發展、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招商引資的主平臺,農民轉移就業的主渠道,改革創新的示范區和市域、縣域經濟重要增長極,對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各級各部門,尤其是各產業集聚區要認真貫徹落實全省重點項目暨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會議和市委常委會議精神,按照“提升完善、搶抓機遇、及早行動”的要求,做到“一靠三突一抓”,大力實施產業集聚區“2623”提速計劃,全面提升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水平。
(一)要全面提升集群水平。產業集聚區單單是空間上的集中布局,還難以提升競爭力,只有產業間縱向銜接,側向配套,形成產業體系,才能創造優勢,增強產業競爭力。要按照“抓住龍頭,延鏈補鏈,縱向鏈接,側向配套”的要求,每個產業集聚區都要明確一到兩個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圍繞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上下延伸產業鏈條,左右延展配套產業,帶動關聯企業項目落地建設,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集群,著力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相關部門要對骨干企業的上下游、左右鏈產業梳理匯總,指導企業明確延鏈補鏈的具體目標,與上下游企業互補發展。企業也要圍繞自身配套產業,積極引進更多的企業入駐產業集聚區,拉長產業鏈條,打造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聚區。近期,要積極圍繞富士康配套產業鏈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爭取有意投資的富士康配套企業落戶。要綜合運用項目準入、要素配置、稅收分成、統一考核等手段,引導推動同類和關聯項目按照主導產業集中布局建設,市直有關部門爭取到的上級資金,用于支持集聚區主導產業項目的比例不能低于60%。要抓住用好全省調整產業集聚區規劃布局的機遇,市發改、國土、規劃和環保等部門要積極銜接省對口部門全力支持產業集聚區規劃調整,中原電氣谷核心區、尚集產業集聚區和魏都產業集聚區要實現與新區規劃無縫對接,其它產業集聚區要努力爭取更多發展空間,東城區、大周產業集聚區要積極努力,爭取進入省級產業集聚區行列。
(二)要著力破解要素瓶頸。重點抓好資金融通、土地整理、人才和人力資源、技術創新孵化“四個平臺”建設和循環經濟發展。要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認真落實土地整治、節約集約、監督管理三項機制,嚴格土地利用強度標準,切實優化工業生產線布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要重點用于集聚區,新建3層及以上標準廠房要達到150萬平方米以上。要在規范發展的前提下,加強投融資平臺建設,積極整合土地、公用設施等經營性資產注入政府性投融資平臺,大力引入民間資本參與政府性投融資平臺股份制改造,各級財政獎補資金和稅收返還資金要全部作為資本金注入投融資平臺,提升多元化融資能力,增強平臺資本實力;每個縣(市、區)都要重點打造1個注冊資本金超5億元的投融資平臺,每年為產業集聚區融資2億元以上;同時,要把化解和防范擔保機構風險作為緊迫任務抓緊抓好,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要加強人才和人力資源服務,力爭年內為集聚區培訓各類技能人員3萬人以上,力爭新建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和2個博士后研發基地。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設計好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完善循環產業鏈條,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三)要不斷完善承載功能。要進一步完善功能性基礎設施,不斷擴大道路、供排水、污水管網、供電、供熱、供氣、通訊等功能性基礎設施覆蓋范圍,積極推動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東城區產業集聚區、產業集聚區、市產業集聚區和縣產業集聚區5個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推動產業集聚區全面實現污水集中處理。要加快建設生產性服務配套設施,圍繞主導產業和配套產業發展需要,加強檢測檢驗、專業物流、信息平臺等生產性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一批配套的重大物流倉儲項目建設,新建10個以上市級企業研發中心、3個以上國家級或省級企業研發中心。要創造條件為產業集聚區企業集中辦理手續提供便利。要切實加強生活服務配套能力建設,抓住國家加大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設的機遇,再集中開工建設公租房3500套,著力解決產業集聚區職工基本居住問題。
二、要牢牢抓住項目建設這個重要抓手
項目建設任何時候都是拉動投資增長、推動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三化”協調的重要抓手和動力。要按照提升“三個比重”、做到“三個一批”的要求,根據《年重點建設項目工作臺賬》,加大推進力度,加快建設速度。
(一)要全面加快項目進度。按照“四個百分之百”的要求,抓住當前施工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項目進度,盡快形成施工高潮,確保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100%,計劃新開工項目開工率100%,計劃竣工項目竣工率100%,重點工程質量合格率100%。對西繼高速節能乘客電梯、糧食物流園等29個計劃新開工項目,要加快前期工作,確保如期開工;對許繼智能電網產業園、卷煙廠易地技術改造等91個在建項目,要細化施工節點,加快施工進度;對機場至城際鐵路、鄭渝鐵路等20個重大前期項目,要加快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對電動汽車充電站、游客服務中心、許禹快速通道等項目,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快建設進度。
(二)要切實強化項目運作。堅持聯審聯批、一站式服務,高效、快捷地辦理完善規劃、審批、用地、環評等各類手續,為項目建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要突出市場運作,強化招商引資,積極爭取信貸,激活民間資本,多渠道籌措項目建設資金。要嚴格按政策規定推進征地拆遷工作,認真做好拆遷評估和監察工作,嚴防少數人以拆謀私,把征地拆遷工作做得更扎實、更有效。要堅持集約節約,對新上項目和企業在投資強度上設置門檻,促進土地等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要抓住省里今年提出的5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均可列入省重點項目盤子的政策,抓緊謀劃、對接、申報一批項目,力爭今年有更多項目進入省計劃盤子。特別是要抓住省政府促進中心商務功能區和特色商業區發展的政策,抓緊編制我市建設規劃,重點做好市區、魏都區和新區商務功能區的謀劃工作,及時上報。
(三)要持續謀劃重大項目。把項目謀劃作為一項長期性任務和經常性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圍繞產業導向、資源稟賦和基礎優勢謀劃、儲備、實施項目。要深入研究,準確把握國務院《指導意見》、《省建設中原經濟區綱要》和《年省推進重點工程建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行動方案》等政策精神,在文件中尋找機會、尋找項目,把上級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實到具體項目上,把中原經濟區建設帶來的機遇體現在具體項目上,真正把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動力。要樹立大項目意識,圍繞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和改善民生等重點領域,依托產業集聚區、依托現有產業、依托大型企業,持續不斷地開展項目謀劃工作,突出謀劃一批超10億、超50億的龍頭型、基地型重大項目,推動一批50億元以上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產業優勢、帶動能力強、支撐效果明顯的重大項目,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蓄足后勁。
三、要做大做強做優企業這個基本主體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尤其是大企業、骨干企業,更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要圍繞培育大企業集團,重點扶持龍頭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支撐并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
(一)要著力培育重點企業。大力實施大企業集團培育計劃,突出抓好100戶重點企業,力爭今年新增2家百億元企業。要重點推動許繼、黃河、瑞貝卡、眾品、遠東傳動軸等龍頭骨干企業與國內外500強、央企、行業龍頭骨干企業進行戰略合作,提高技術水平,擴大產業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要深入實施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積極培育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骨干企業,發揮其在推進產業集群中的輻射、引領、帶動作用。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積極爭取科技創新支持資金,突出抓好省重大科技專項和企業研發平臺建設,努力消除規模以上企業零專利,力爭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5家。要大力實施品牌帶動工程,以三大主導四大特色產業為重點,著力創建名牌產品和馳名、著名商標。要積極推進“兩化融合”,推動生產過程智能化、生產裝備數字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全面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加強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經營理念和辦法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二)要重點扶持企業上市。把企業上市作為推動企業跨越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習借鑒焦作市促進企業上市方面切實管用的辦法,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力爭今年1—2家企業成功上市,全年利用資本市場融資70億元。要盡快出臺《關于加快企業上市工作的意見》,嚴格落實國家和省出臺的有關企業上市的優惠政策,優先保障上市后備企業要素供給,為企業上市提供高效服務。要充分利用境內外不同層次資本市場,推動條件成熟企業加快上報股票首發上市申請材料,對已上報和準備上報上市申請的企業,市金融辦及有關縣(市、區)要認真配合保薦機構搞好謀劃和指導,及時研究解決股票發行上市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力爭股票首發成功。要動態管理上市后備企業,加大已報備企業推進力度,形成上市梯次推進格局。要支持已上市的企業進行再融資,對符合債券發行條件且有融資需求的重點企業加強指導、跟進服務,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三)要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舉應多變、一舉求多效的全局性和戰略性舉措,通過招商引資、戰略重組引進大項目、培育大企業、推動大發展。要抓住用好國內外產業轉移、國家實施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大力實施“5516”招商引資行動計劃,爭取每年引進一批超10億元的基地型、龍頭型、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的項目。近期要抓緊做好第七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參會、第六屆三國文化周暨百名港澳臺商看等活動籌備工作,爭取簽約并落地一批大項目。特別是產業集聚區,要突出招大引優,緊盯國內外500強、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認真研究其投資動向和戰略意圖,重點確定1-2家企業作為主攻招商對象,力爭每個集聚區新引進1個以上行業龍頭企業或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要深入開展“招商引資項目落實年”活動,對招商引資簽約項目進行跟蹤落實,特別是對長葛總投資100億元的中汽集團汽車零部件基地、鄢陵總投資80億元的廣新九發精密銅鋁材加工等大型招商項目,要確保引得來、落得下、能發展。
四、要不斷完善推進機制這個有力保障
健全的工作運行機制是發展最為有效的保障。各級各部門要堅持各項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并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健全完善服務機制,保障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一)要繼續堅持重點項目運行機制。堅持完善市級領導聯系重點項目制度、重點項目聯動和資源配置機制、重點項目聯審聯批制度等10項行之有效的項目推進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建立完善重點項目動態管理機制,根據客觀情況變化,適時調整重點項目盤子;建立完善獎懲激勵機制,特別是要重點研究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的考核、激勵辦法,實行單獨考核,一事一議。
(二)要探索完善產業集聚區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集聚區建設管理體制,促進產業發展功能與行政區劃套合,形成條塊結合、精干高效、動態管理的體制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加快完善決策咨詢機制、聯審聯批機制、項目建設服務機制,特別要突出解決好拆遷等制約性問題。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扶持機制,落實完善財政扶持、土地使用、人才引進和勞動力落戶、創業創新等政策。要進一步完善考評排名機制,健全發展考核指標體系,增加“四集一轉”權重。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集聚區利益分配機制,促進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市直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進一步完善服務措施,加大支持力度,3月底前完成年度工作方案制定,4月底前,市、縣(市、區)發改、國土、住建、規劃、環保、統計等職能部門要完成向產業集聚區的人員派駐工作。
(三)要建立健全企業服務機制。繼續深化企業服務長效機制,健全完善市級領導聯系重點服務企業和市直單位分包重點服務企業制度,堅持每月召開一次重點企業政策咨詢會,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堅持每季度舉行一次政銀企洽談會,促進銀企資金項目對接。市政府常務會繼續每月聽取一次招商引資工作情況匯報,每季度聽取一次100戶重點企業發展情況匯報。下一步,要盡快制定出臺培育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的意見,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總結交流骨干企業在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加大投資等方面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把總結交流的過程變成骨干企業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的過程,變成相關部門完善支持骨干企業發展舉措的過程,變成為其它企業發展提供示范借鑒的過程,切實推動骨干企業共同做大做強做優。
五、要認真落實務實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工作任務已經明確,能否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取決于工作推進力度和落實程度。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三具兩基一抓手”,深入推進“兩轉兩提”,努力轉變領導方式,推動務實發展,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一)要強化工作責任。責任是一種擔當、一種境界,責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礎。各級領導干部和全體工作人員都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時刻牢記肩負的職責,真正把精力集中到辦實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實上,勤勉做事,勇于擔當,敢于碰硬。分管市級領導,要切實負起領導責任,拿出更多精力研究工業發展、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深入施工現場,協調解決問題,推進各項工作。各責任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將工作目標細化量化,落實到具體部門和責任人,形成一級帶著一級干的工作機制。
(二)要講究工作方法。方法措施是工作落實的手段和能力。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有極大的工作熱情,更要學會運用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推進工作。要抓住重點,對于中心工作和工作重點要做到心中有數、統籌考慮、科學安排。要科學運作,善于把握工作規律,學會運用市場的手段破解瓶頸、解決難題,因事施策,逐項突破。要培育典型,用好典型,示范帶動整體工作。
(三)要確保政令暢通。各級領導干部都要不折不扣落實好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尤其是各位副市長、副秘書長、各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市直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主動協調落實好各項重點工作任務,不能讓工作部署棚架在自己手里、讓難點問題擱淺在自己手里。要察實情、謀實策、講實話、用實招、辦實事,千方百計把各項重點工作做深、做實,把難點工作做成、做好。
(四)要加強督促檢查。市委、市政府兩辦、市重點項目辦公室、市產業集聚區發展聯席辦、市工業運行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統籌協調,抓好督促檢查。針對工業發展、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建設中的重大問題,要采取主要領導督查、督查主要領導的辦法,促進問題的解決。要加強和改進對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的考核,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相關部門特別是市紀檢監察部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在服務和保障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相關科室開展績效評議活動方案》,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績效評議活動,全力抓好落實,優化發展環境。
同志們,做好工業發展、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建設工作,事關我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科學發展,事關“三化”協調發展、長遠發展。各級各部門要按照今年工作“重持續、求協調、促提升、惠民眾”的總體要求,始終把工業發展、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建設擺在全局的突出位置,理清思路、持續求進、務實發展,力爭實現新的突破,為推動我市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率先崛起、富民興許”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