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運用APP解決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難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越來越高,它較之于個人電腦更具有便攜性、靈活性、兼容性等特點,充分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隨需的要求。APP(移動終端設備的第三方應用程序)是移動終端設備最主要的載體,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是逐漸進入教育領域,為傳統教學注入了新的力量。2014年11月,第七屆新浪中國教育盛典以“指尖上的中國教育”為主題,了我國第一份全面、系統的教育APP測評報告:我國教育APP總量已超過7萬個,約占我國APP市場份額的10%,在蘋果APPStore中僅次于游戲APP,位居第二。這些軟件界面精美,操作簡單,深受小學生的喜歡。由此引發了我的思考:能否借助APP解決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難點呢?
一、問題描述
案例一:在學習《一張奇特的臉》一課時,教學難點是觀察分析藝術作品中五官、表情、臉型的獨特造型,運用變形與夸張的藝術手法制作一張奇特的臉。教師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及教師范畫進行具體分析,找出“奇特的臉”的共同特點是變形與夸張,并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創作一個面具作品。學生積極性不高,創作的面具作品大多都是肉色“塑料人”、嘴巴“微微笑”、眼睛“彎彎月”等概念式的用色、固化式的造型,沒有真正理解與運用變形、夸張的藝術手法。案例二:在學習《奇妙的組合》一課時,教學難點是將生活中幾種不同的形象進行巧妙的組合,創造新形象。教師啟發和鼓勵學生利用已學的線描、色彩技法,用剪貼等方式完成藝術創作。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作品呈現出兩類狀態:一類作品繪畫水平不錯,并能進行適當剪貼,但創意不夠;一類作品創意很好,但是繪畫水平有限,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構想。案例三:在學習《大師畫我也畫》一課時,教學難點是學會將多角度觀察到的形象同時表現在一幅作品中。師生通過欣賞、對比分析畢加索的作品,總結出畢加索的繪畫風格,理解立體主義的形式方法,最后模仿大師的風格進行創作。但是學生畢竟處于兒童期,運用單純的圖片對比欣賞法或討論法等,學生還是無法深入體驗,在對美的感受、對作品的認識和理解上都有較大的難度,很難運用多角度、多時空、多情緒等去表現內容,形式單一,缺乏體驗。
二、小學美術教學難點
小學美術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難點也多種多樣。教學難點通常指的是那些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或者學生在學習中容易混淆或出錯的內容。在美術課堂中,也包括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完成的障礙因素,如范畫看不清、步驟不明確、教具畫具繁多、無法理解分解與重組概念、不能掌握對稱與和諧形式原理、無法體驗變形與夸張表現方法等。根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的課程類型與核心素養,筆者深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發現師生在課堂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點。具體的難點雖然各不相同,但是經過分析,也有一些共性,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在“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的難點;
(2)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的難點;
(3)在“欣賞•評述”學習領域中的難點;
(4)在“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中的難點。
教學難點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絆腳石,難點若不能及時突破,就會阻礙學生進一步獲取新知,挫傷學習熱情,影響創作效果等。因此,如何突破美術教學中的難點,增進學生對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增強學生藝術人文素養,優化教學效果等,就成了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對于教學難點或障礙的突破,傳統教學中有很多方法,但是有些難點用長期以來的傳統教學方法效果不太理想甚至無法突破,比如上述幾個案例。那么,有什么“新方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嗎?隨著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日趨成熟,app越來越多地助力于教育教學,尤其是在突破教學難點或解決教學不便之處時,APP存在著很大的優勢與作用。它能夠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等,彌補了傳統教學中難點解決不徹底的現象,為難點的突破提供了新的物質技術條件,使難點易于被接受。同時,它還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和學生的壓力,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三、巧用APP解決教學難點
(一)在“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的難點“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指運用多種媒材和手段,表達情感和思想,體驗造型樂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學習領域。這個領域是當前小學美術最基礎、最重要、比重最多的一個內容。“形”與“色”是美術造型的最基本元素,理解造型要素及其形式美法則,是本領域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例如人美版三年級上冊第16課《一張奇特的臉》,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教學難點是觀察分析藝術作品中五官、表情、臉型的獨特造型,運用變形與夸張的藝術手法制作一張奇特的臉。“變形”與“夸張”是本課的造型形式美,看似簡單,實則有難度。因為三年級的學生不能深入理解其內涵——“夸張”到底怎么夸張?“變形”到底怎么變形?“變形”與“夸張”之后是什么樣的?學生缺乏直觀感受,學習的難度也就隨之產生了。對于此類難點,教師可以借助一些與美術造型相關的APP,如哈哈鏡APP,讓學生自主體驗臉部造型的變化,通過對比觀察,直觀感受“變形”與“夸張”的造型形式法則。在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是引路人,學生自己發現并解決了教學難點,課堂活躍,參與率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大膽創新的積極性。另外,學生還可以直接在一些APP里嘗試造型表現和繪畫色彩,這樣的信息化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的難點“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與交流信息,改善環境與生活,建立起一種關心生活用品的美觀、意義與功能并加以改造和優化的意識,逐步形成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同時關注我國工藝美術和民間手工藝的制作。在這個領域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非常重要,要讓學生感受“設計在先,制作在后”的設計過程。學生既要有設計的創新能力,又要有繪畫、手工能力較強的造型能力,否則很難解決實際問題。例如人美版二年級上冊第5課《漂亮的小鐘表》,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教學難點是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對鐘表造型的創新設計。小學生的創新創造力極強,但是造型能力還處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要將創意設計與造型應用結合在一起,又要準備大量的材料工具,難點也就隨之而來。對于此類難點,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圖片處理類APP,讓學生可以通過裁剪、摳圖等工具將想到的形象或局部單獨保存,不僅節省了繪畫時間,還解決了造型表現的困難。接著,使用放大、縮小、拖動等工具,將剛才保存的素材組合應用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創意的作品。學生不僅體驗了設計的樂趣,更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在“欣賞•評述”學習領域中的難點“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是指學生通過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等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這個領域的學習,大多數教師認為是最難的。因為欣賞課需要的知識點略多,對師生都是一種考驗。其次,欣賞課所占用的課堂時間太多,剩下的評述時間緊張,這給本來課時就少的美術課增添了挑戰。另外,欣賞課實際上包含了所有的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特別是圖像識讀能力,這就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持,滿足讀圖時代的需要。例如人美版三年級上冊第17課《多彩的民間美術》,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教學難點是感受不同地域民間美術的特點。由于民間美術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學生很少有機會去接觸和體驗民間美術作品,加之課堂時間有限、教學資源有限,僅僅是教師預設的圖片與視頻資源,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讓學生難以理解民間美術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對于此類難點,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美術欣賞類的APP,如“每日故宮”“博物館”“美術館”“藝術生活快報”等,以及一些視頻紀錄片軟件,或者是以校本教材開發的資源庫。教師可帶著學生前置學習,布置預習題單,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避免直接進入新授而產生陌生感、抗拒感。學生有了豐富、個性、有效的前置學習,在學習新知識時,就會更能理解圖像背后的文化內涵。
(四)在“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中的難點“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不是簡單地把美術學科和其他學科進行拼湊,而是從一個更高的層面組織相關的課程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對文化整合的認識與追求。顯性內容是以美術為主的與其他學科橫向聯系,或整合地運用美術,策劃美術活動與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綜合訓練。隱形內容是形成大文化觀、美術與科技及文化綜合運用意識、策劃意識與能力、科學與藝術雙翼齊備的人格。例如人美版四年級下冊第19課《電腦美術——你追我趕》,本課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主要是了解電腦美術知識,學習運用電腦美術軟件對圖片進行人物動態效果的處理,教學難點是電腦圖像變化功能,完成對圖片動態效果的創作。學生通過本課學習,與跨學科電腦操作的基本知識相聯系,認識到電腦美術軟件不僅是可以畫畫的“畫筆”,更是擁有很多特殊效果的快捷途徑。但因個體差異和環境條件所限,學生對電腦操作繪畫生疏,難以快捷使用電腦工具。對于此類難點,教師可以借助平板電腦,它比電腦更便捷、靈活、簡單,應用中心可以下載很多優秀的APP畫圖軟件,教師可選擇一款適合學生操作的APP,學生直接用手指觸摸畫畫,有壓感、有肌理,畫面效果真實,對于美術表現“眼高手低”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本課的學習一一得到化解。相信學生會報以極高的興趣和熱情。
四、小結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恰當巧妙地運用APP,彌補了傳統教學中難點解決不徹底的現象。它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顯著提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美術教育類APP種類繁多,教師在選擇時,一要結合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二要進行系統分析、歸類。教師在使用的時候,要根據具體難點的真實情景,注意APP的靈活組合,不一定只在某一個學習領域中使用一種APP,要注意整合運用,最大限度發揮其功能,有效解決小學美術教學難點。
作者:王琴 單位: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中糧祥云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