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高職院校的角色轉變與發展范文

高職院校的角色轉變與發展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的角色轉變與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職院校的角色轉變與發展

《江蘇高教雜志》2015年第四期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初,崛起于90年代,快速發展于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初期主要通過對職業大學、專科學校和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的改革、改組改制,后來主要通過重點中專轉型升格,形成了高職高專院校群體[1],現已統稱為“高職院校”(目前不包括招收初中畢業生的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截止2013年底,全國2491所普通高等學校中高職院校1321所,占高校總數的53.03%,高職院校全日制在校生的校均規模5876人[2]。近年來,隨著社會人才需求形勢的變化和高職教育改革的推進,高職院校發展迎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

一、高職院校的發展境遇

1.生源數量持續下降。全國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數逐年下降,意味著今后三至四年高考生源形勢日趨嚴峻。以江蘇為例,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2010年約52.7萬,2012年約47.4萬人,2014年約42.6萬人,比2013年減少2.45萬人。2015年,江蘇考生將不足40萬人,2018年考生預計30萬人左右。如果繼續保持傳統的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招生而且相應的錄取政策不變,2018年前后江蘇省高職院校的生源競爭將異常激烈。

2.院校數量持續增加。全國普通高校2010年為2358所,其中高職院校數1246所;2011年新增51所,其中高職院校34所;2012年新增33所、其中高職院校17所;2013年新增49所,其中高職院校24所,高職院校三年累計增加75所。在全國每年招生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校均辦學規模一直保持在5900人以內,一方面由于社會對教育層次的需求不斷提高,本科院校校均規模擴張明顯;另一方面,由于本科院校數量和高職院校數量不斷增加,相互間的生源競爭不斷加劇。

3.招生辦法逐漸放開。近幾年來,我國逐步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單獨招生、綜合評價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試等考試招生辦法,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機會。例如,江蘇省推行了兩項高職院校招生改革:一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提前單獨招生,通過文化聯合考試和面試自主錄取學生;二是高職院校的招生錄取工作,不再分專一、專二批次,而是分統招批次和注冊入學批次。注冊入學是指在特定的教育領域或特定的學校,學生在申請入學時經過一定的程序直接注冊入學學習,成績合格者可以取得相應的學歷證書。高職院校實行“注冊入學”不是簡單的擴大生源,它是把雙刃劍,沒有了分數線的限制后,不是學校選擇學生,而是學生選擇學校,學校與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換。

4.部分本科院校轉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將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高等學校時,鼓勵其定位為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全國1170所本科院校中,將有600所左右轉型為應用技術類高等學校,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也將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傾斜[3]。同時,《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原則上專科高等職業院校不升格為或并入本科高等學校,從政策上關閉了高職院校的上升通道,保持和促進職業教育層次結構的定位清晰、科學合理和相對穩定。

二、高職院校的角色轉型

比較國際國內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變化,根據《國家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的新要求,當前高職院校主要面臨著兩個方面的角色轉變

1.生源選擇由主導選擇向應對選擇轉變。普通高中畢業生生源數量的下降和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給高職高專院校帶來了更為激烈的競爭。如何解決生源不足的問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將適度提高專科層次高等職業院校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逐步擴大高等職業院校招收有實踐經歷人員的比例,從而實現2020年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480萬人的發展目標。2014年,江蘇省參加注冊入學試點的58所院校,已有46所院校(公辦24所、民辦22所)面向中職學生注冊入學。隨著普通高中生源數的下降和高職院校招生面向的拓寬,學校選錄學生的局面將轉變為學生、家長和社會選擇學校的現實,高職院校的特色、優勢和品牌將成為決定和影響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元素。在主導選擇向應對選擇的角色轉換中,高職院校要增強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宣傳,根據現代產業結構和人才需求,進一步加強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加快建設優勢專業、特色專業;通過自身的傳統文化底蘊和現代學科文化特征的相互結合、相互映輝,凝練和打造自身的品牌優勢和品牌效應,提高自身的社會美譽度和吸引力。

2.生存競爭由同類化向多元化轉變。“十一五”期間,高職院校的競爭主要來自同一層面、同類院校之間的競爭。“十二五”期間,高職高專院校除了面臨高職教育內部的同類競爭,還面臨著來自中職教育、本科教育和現代職業教育建設改革的多元化競爭。一是來自中等職業教育的競爭。隨著中等職業學校的“高級化”,五年制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如江蘇共有31所五年一貫制高級職業學校、12所五年制高等師范專科學校,這些學校提前三年就從初中畢業生中把高職院校的生源提前搶走了。二是來自本科院校的競爭。一些本科院校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表明其人才培養重心已經下移,2014年2月教育部明確要求部分本科院校轉型之后,高職院校來自本科階段的競爭更為激烈。江蘇省現有應用型本科院校21所、獨立學院25所,2013年共招收本科生12.5萬人,占全省本科招生總數的51%;在校生48.9萬人(校均全日制在校生規模1.1萬人),占全省在校生總數的48.9%。近三年,江蘇省應用型本科院校增設本科專業222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相關專業158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從生源質量、就業面向以及專業發展方面給高職院校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三是來自現代職業教育建設試點改革的競爭。例如,江蘇省積極開展中等職業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3+4”分段培養試點、高等職業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3+2”、“5+2”分段培養試點,全省13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參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試點專業達59個,培養規模7000余人[4],這些試點改革有的提前從初中畢業生中錄取了一批生源,有的加劇了非試點院校之間的發展競爭。在多元化競爭中,高職院校的數量雖然占到了高校總數的一半,但是實際人才培養規模在高校人才培養總量中的比重并沒有能夠實現“半壁江山”的初衷。發達國家人才需求結構比例一般為:拔尖人才占5%,研發人才占30%,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專業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占65%。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份額離這一比例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需要進一步適度擴大專科層次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同時加快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完成生產管理一線專業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任務。

三、高職院校的發展策略

我國高職教育經過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大擴張、大投入、大發展,加之我國現代職業體系建設過程中引導部分本科院校轉型的結構性調整,目前已經開始從外延式發展階段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

1.契合產業需求,加強專業建設,提升區域內的專業影響力。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涵蓋了高職院校全部“軟件”建設,是高職教育高水平、全方位發展的戰略決策,其核心在于專業建設。專業建設是高職教育與社會的契合點,是高職院校與社會聯系的紐帶,是一項基礎性建設,是學校適應市場的關鍵性環節,更是學校辦學水平和層次的集中體現。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要根據區域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況,細分人才類型,設置專業及專門化方向。按照人才需求,按照專業大類整體規劃,設計主干專業和專業群,整體推進、重點建設、以點帶面,實現專業群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推進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全面、深度合作。以主干專業為依托,朝著有優勢、有市場、有潛在空間的方向優化和開發專業,加大具有前景專業的建設力度,調整已有專業結構,集中精力建好重點專業,逐步培育出有整體競爭實力的專業群。

2.契合專業特點,改革培養模式,提升區域內的就業占有率。高職教育“教學做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求高職院校緊緊依靠行業企業辦學,實現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切實推進高職教育培養模式由傳統的以學校和課程為中心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轉變,從而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畢業生就業的適應性。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力與產業需求的契合度決定著一個學生的就業力和一所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高職院校只要能為職場提供真正需要的人才,就能獲得不可替代的位置。繼而,好口碑就會帶來好生源,為學校發展帶來新機遇。不同的專業具有不同特點和需求,決定了其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教學做一體化”的具體培養模式是不相同的。將企業要素融入教學內容,將職業資格要求轉化為教學考核標準,分段式開展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進行仿真模擬實訓和生產性頂崗實習,縮短學生的成長周期。

3.契合技術一線,加強師資培訓,提升區域內的社會服務力。師資是形成教學質量的關鍵,沒有穩定優化的教師隊伍,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高職院校教師不僅要具有廣泛的知識面,具有熟練本專業職業崗位的知識、技能、技術,還要具有熟練的操作能力和科研開發能力。隨著高職教育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的深入,傳統的教師隊伍及能力結構不能適應新的要求,成為制約高職教育持續發展的最根本的障礙。只有在密切產學合作的基礎上,堅持高職院校專任教師與來自行業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相結合,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才能實現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問題上的質的突破。因此,高職院校除了要與企業共同建設實驗室,面向企業開放實訓設施,為企業提供培訓場所和生產場所,還要鼓勵和引導教師走出“書房”,走進“廠房”,加強實用技術與應用工藝的研發,實實在在地為企業做好服務。一方面,在服務中獲得技能,進而優化教學體系、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將教學重心由教“知識”向“技能”轉變,實施教學做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提升教師服務社會的綜合能力,拓寬教師服務社會的面向,在服務中贏得認可、贏得聲譽,塑造學校的良好形象。

4.契合現代特征,集成傳統資源,提升區域內的品牌輻射力。品牌、特色是強校之本。辦學特色是高職院校獨特的、持久的內涵,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高職院校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辦出特色。從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就是質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在生源競爭日趨激烈、招生辦法日漸放開的形勢下,高職院校將面臨一次重新洗牌,辦學特色鮮明的高職院校才能受到學生青睞,沒有特色就會被市場淘汰。高職院校要立足校情,有效整合自身資源,集成文化資源、師資隊伍、專業課程和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特色,凝練學校的品牌優勢;要面向兄弟院校,客觀分析自己在同類高職院校中的定位,實現錯位發展和差異化發展;要面向區域和行業,結合經濟特點和未來走向,選擇重點發展方向,設置具有地方特點的特色專業,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特色和亮點,有針對性地打造學校的特色品牌,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作者:楊軍 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院長辦公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本道 |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 |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 | 羞羞首页登录界面入口免费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丁香五月好婷婷深深爱 | 日韩视频第1页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欧美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小时婷婷 | 伊人网在线视频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 | 欧美金妇欧美乱妇xxxx | 色伊人色成人婷婷六月丁香 | 日本国产在线观看 | 免费毛片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77 |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影院 | 自拍 亚洲 欧美 | 自拍偷拍视频网站 | 在线视频观看国产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久久高清 |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 五月婷婷影视 |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做|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秒播 | 在你心之所向的地方 | 欧美洲精品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一级高清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色五夜 | 在线看污视频网站 | 国产色在线播放 | 尤物视频一区二区 | 色爱综合区 |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开心综合 | 九九99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