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的理論與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教師是教學過程當中的中堅力量,其綜合能力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并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構建科學化、系統化且與未來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職后培訓體系,已經成為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管理、隊伍組建的重要內容。文章梳理了我國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存在的問題,并基于理論基礎提出建議,將此作為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改革實踐的依據。
關鍵詞:高職院校;高職教師;職后培訓;理論;實踐
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一直是教師更新其知識與技能的有效途徑,是調整教師其教育思維、更新并完善其知識結構、提高其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升專業技能水平的重要契機。但結合實踐來看,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工作不管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未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培訓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針對于此,本文便展開對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理論和實踐的探索。
一、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存在的問題探析
(一)職后培訓觀念缺乏
當前我國社會對于教師隊伍的教育通常是這樣的一種固化思維形式:認為教師教育僅在于職前教育,當接受了這種一次性教育之后,便足以支持教師在整個教育生涯當中來進行教授,而且也是因為教師職后培訓工作的很多內容都和職前教育內容相同,所以高職院校過于依賴職前教育,而忽略了對教師的職后教育。但其實,教師在職前教育當中獲得的知識理論,也只是專業理論基礎和教學基本理論,若是能接受職后培訓,則必然會對自身的教學觀念、理論知識予以更新、完善,從而來提高教師整體的教研能力。
(二)培訓目標不明確
高職院校教師的職后培訓內容勢必應和教師實際教學工作內容密切貼合,這樣通過培訓,才能幫助教師解決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其自身的專業發展。但就實際來看,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師群體對職后培訓內容并無選擇權,很多培訓工作也是主要以應付教師考核任務、績效評價標準而開展的。對于哪個教師對什么內容有培訓傾向并不關注,甚至會造成教師對自身專業提升的積極性。另外,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課程內容存在的陳舊落后、盲目超前問題,也不易于教師在培訓后將所學技能應用到實踐教學當中去。而針對上述培訓內容和教學實際脫節的問題,直接造成的后果便是教師群體失去對培訓的興趣,培訓效果也達不到預期目的。
(三)不具完善的評價與反饋機制
我國較少有院校開設有專業的教師職后培訓機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培訓工作都是委派行政科室來管理,究其實際而言也就是記載和統計工作,教師職后培訓工作是屬于零散、隨性的,不具系統性、規范性、完善的評價和反饋機制。而很多職后培訓工作也是在當地政府部門強制要求下才開展,教師是被動的參與到培訓當中,而培訓效果也不理想,其自身專業能力很難提高。甚至有的高職院校只是單純為了完成任務而開展職后培訓,職后培訓已然成為了院校負擔。
二、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的理論基礎
(一)終身教育理論
孔子主張的是有教無類,也就是教育對象沒有類別差異之分,其中自然囊括不同年齡的人,這也反映出其提倡的終身教育思想。北齊的顏之推也鼓勵人們終身學習,宋代歐陽修更是提倡人要不懈的去學習與實踐。由以上種種來看,這些思想都反映出古代思想家對教育的重視,也是我國教育領域思想遺產的重要組成。可見,終身教育即為伴隨人類始終的教育,具體包括在人生各不相同階段所接受的各層次、各形式的教育。終身教育理論對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終身教育主旨在于強調個人全面、和諧的發展,教育是自我不斷完善、發展的一個過程,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在終身教育理論指導之下,應克服種種困難,充分利用有限時間,不斷提高、完善自己。
(二)教師專業理論
教育應作為一門專業的職業,而該職業要求教師要不斷嚴格、持續性的學習,獲取專門技術和知識。具體來說,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的內容、也包括教育專業性的問題,教師專業化可以說是一種發展的概念,教師專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提高的一種追求。教師專業化理論對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高職院校應堅持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而提高高職教師的地位,這是因為:強調的高職教師的專業化,也就是確認了該職業高技術的含量,不是一般人可以擔當的,因而來維護高職教師的職業聲望與職業地位。同時加強專業化培訓,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這也是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的實踐對策探索
(一)強調職后培訓的重要性
由于一些高職院校領導未能正確樹立辦學理念,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存在很多問題,導致一些師資的素質、能力不能符合社會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直接制約到高職院校的良好發展。針對于此,首先對于高職院校的主要領導來說,一定要徹底轉變辦學理念、辦學思想,結合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對人才提出的要求,加強對教師素質、職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要注重職后培訓,由此來建設一支素質高、技術硬的師資隊伍。
(二)完善制度保障
高職院校應與本校發展規劃、發展規模相結合,制定與實際相符的師資隊伍建設長遠計劃,使教師職后培訓工作有章可循;同時,嚴格以下幾點教師職后培訓制度:第一,學歷培訓制度,對學歷不達標的教師應通過職后培訓來使其學歷達標。第二,知識更新培訓制度,具體的像是五年輪換制的建立,也就是硬性要求所有教師在五年之內都必須要進行職后培訓,不斷掌握最先進、最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第三,雙師型教師培訓制度,因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具有實用性等特點,因此雙師型教師培訓制度應該作為高職院校必須要貫徹的一個重要制度。對那些年輕的教師來說,對其提出的最低要求時可以講授一門理論課程,之后再逐漸的引導、促使他們發揮最大的能力,使其能夠指導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社會實踐等。通過雙師型教師職后培訓制度的確立,使教師既掌握理論知識傳授的能力,又具備能指導學生實踐的能力。第四,獎懲制度,通過制定教師職后培訓的獎懲辦法,特別是強調職后培訓的獎勵政策制定,最大程度上激勵高職教師進修學習、職后培訓的積極性。還可將職后培訓的成績和職務晉升、職稱掛鉤。
(三)優化職后培訓的方法途徑
第一,長短期培訓相結合長期培訓一般是為期一到三年,適用于高職院校來對新專業、新課程師資的培訓;短期培訓一般是在3個月到6個月,適用于各個年齡段教師的離職培訓,為的是系統性學習某一方面理論知識、某一項職業技能;周末培訓則是以周末或者是短假日開展的培訓,適用于工作任務重、不便于外出學習的教師來進修學習。在職后培訓時間的選擇上,高職院校教師可采用長短期相結合的方式。第二,專業、非專業相結合職后培訓可以為教師提供本專業的再進修、學習,使個人專業更為專業化;另外也可以使非專業培訓,也就是和本專業相關的其它科目的培訓,目的是拓寬教師的視野、豐富其知識結構。第三,教學、科研相結合在職后培訓上采取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模式,一方面是滿足了教學工作的需求,使教師針對自身專業可做在職的學習、深造,同時也可以利用教學之余,充分利用院校師資培訓基地的有利條件來做科學研究,將自己一些獨特的教學理念、設想應用到實踐中進行檢驗,這也是教學支持科研、科研促進教學實現的有力手段。
結語
隨著高職院校的日益深入改革發展,高職院校教師受到傳統思想理念的桎梏局限性問題凸顯。總之,通過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工作的落實,能夠滿足社會發展對高職教師提出的要求,這也是一項關系到終身教育的重要任務,更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綜合能力、提升院校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王嵐.長三角地區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現狀的調查分析[J].職教論壇,2015,13(8):14-19.
[2]康少偉.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對職后培訓激勵制度分析[J].商情,2016,22(42):112.
[3]李麗紅.德國高職院校教師培養及培訓的經驗與啟示[J].現代交際,2018,17(4):22-23.
[4]王宇.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的問題研究——基于豫北地區高職院校的調查[D].廣西師范大學,2015.
作者:余娜 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