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學生身體素質調查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據最近的一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學生在體質健康的某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如身體素質的下降、肥胖學生的增多等。在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中顯示,在校大學生承受壓力、挫折的能力差,缺乏與人交流的能力。高校的體育教學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因此,本研究抽取河南省某高職院校的一屆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分析學生三年體質測試結果,就高職院校體育活動對學生的影響展開調查研究,希望從中探尋出合理的高職體育活動開展形式,能提高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心理健康狀況。
關鍵詞:河南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質狀況;體育教學改革
2010年和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均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下降趨勢。大學生爆發力、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水平持續下降。高校是學校體育干預學生體質健康、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思想的最后陣地,扎實推進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不容有失。
一、高職院校學生體質狀況的變化
1.身體形態的變化身高是反映人體骨骼縱向生長發育的主要形態指標;體重是反映人體橫向生長及圍、寬、厚度及重量的整體指標。以河南省XX高職院校為例,2013~2018年這5年間大一新生身高雖然變化不明顯,但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五年間男生平均身高由172.2厘米提高到173.6厘米,提高了1.4厘米;女生平均身高從161.1厘米提高到161.6厘米,提高了0.5厘米。體重的提高根據性別差異有所不同,其中男生的平均體重由63.3公斤提升到66.2公斤,提高了2.9公斤;女生的平均體重由于社會上的減肥風潮不升反降,由54.5公斤下降到53.4公斤,降低了1.1公斤。由此可見,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省大學生的身高、體重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并且身高的平均值高于全國平均值。女生體重的降低與社會的減肥風潮及女生的愛美心理有一定的關系。
2.肺活量的變化肺活量是體現人身體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體有氧代謝的能力。因此,肺活量的大小直接體現機體氣體交換的能力,也是體現肺功能和衡量人體機能的重要指標。但是身體有氧代謝機能如何還不能單純地看肺活量的大小,因為肺活量和每個人的身高體重有一定的關系。
3.身體素質的變化根據國家對全國學生體質測試的標準及方法,從爆發力、耐力、柔韌性幾方面進行研究。4.心理健康方面的變化通過調查發現由于當今社會發展變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逐年突出。部分學生出現自閉、自卑、不愿與人交流、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沉迷于網絡、心理承受力差、面對挫折自我調節能力差等一系列負面的心理問題。
二、河南省高職院校體育活動開展現狀
隨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高職生源素質有所下降,這給學校的日常教學帶來了新的困難。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學校體育活動一般分為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兩大部分。我們從這兩大部分對高職院校的體育活動開展現狀進行研究。
1.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經調查研究發現,新形勢下的高職體育教學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對體育教學目標的認知還停留在放羊式教學,體育課就是玩兒課等不正確的認識;高職高專學校的體育課時量相對專業課不足;體育課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體育課教學方法較為陳舊,創新較少;體育基礎設施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2.高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的補充,可以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經調查統計發現,以學校發起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普遍都有合理的統籌安排;多數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場地器材的投入不能滿足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要求;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除學校組織的運動會,各種單項比賽等,還有學生會或者學生自發組織的體育類社團,開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自發組織的社團因缺乏監管、指導,因此組織活動不夠規范。
三、對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活動改革的建議
1.對各項身體素質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目前各高校開展的早操跑步活動僅僅使學生的耐力素質得到了鍛煉。但爆發力、速度等方面的身體素質沒有得到發展。應根據學生每年體質測試情況,由專業體育老師進行指導及時調整早操鍛煉的項目,使早操形式多樣化,或者開展更加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適當增加針對力量、速度等身體素質發展的訓練方法及手段。
2.在體育課教學中增加對身體素質的訓練目前開展的體育課教學以教授某項運動技能為主。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應在體育課教學計劃中提出對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具體安排(包括練習的方式、訓練的強度等各項指標),在每節體育課中留出固定時間進行身體素質的訓練,這樣保證學生每周至少有一次身體素質的專門訓練。
3.加強技能教學,培養學生興趣教師應善于觀察每位學生,對不同性格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教育,使不同個性的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能充分展示與發展自身特點,甚至表現出獨特的創造性。以此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養成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
4.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始終給學生灌輸“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體育的理性認識,在思想上正確認識健康對人一生的重要性。同時,傳授給學生體育鍛煉所需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方法,并且在課外體育鍛煉中給學生較專業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
參考文獻:
[1]林勁松.高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現狀探析[J].安順學院學報,2008
[2]李丹.河北省高校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3]趙紅偉.鄭州市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與對策[D].武漢體育學院,2008
[4]張軍.陜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分析[J].安康學院學報,2007
作者:李燦 單位: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