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如何提升農村中小學生個人潛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對學生來說,興趣是推動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一旦他們對某種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自然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激發個人潛能,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獲。本文簡要概述了發展農村中小學生個人潛能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分析了興趣班在農村中小學實施的好處與局限,借鑒國內一些學校培養學生特長的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農村中小學生個人潛能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生興趣個人潛能
1農村中小學生個人潛能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推動教育多樣化發展,促進辦學體制多樣化,擴大優質資源;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這無疑給我們指明了當代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我國農村地區地域遼闊,農村中小學生生源量大,加強農村學校教育的多樣化發展尤為迫切,但是,目前農村教育受到種種來自內外界條件的制約,走特色化、多樣化發展道路顯得尤為艱苦。當代社會上人才濟濟,有特長的青少年成為人山人海中的一大亮點,他們有更大的幾率突破重圍,取得成功。潛能、特長、興趣的影響力不可估量。在一些發達地區的一二三線城市,可以發現“藝體班”“興趣班”風靡一時。每個孩子都有其擅長的才藝,有的會彈鋼琴、有的會跳拉丁……而轉眼去看一些農村的孩子,他們無憂無慮的在田野玩耍,沒有條件參與特長班、興趣班的培訓,更沒有人來主動發掘他們的個人潛能。農村的家長和老師很少關注和培養孩子在“藝體”方面的潛能,導致孩子們的天賦被埋沒,這可能成為農村中小學生未來自身發展的短板。因此,發展農村中小學生個人潛能,具有重要意義。
1.1發展農村中小學生個人潛能,可以為農村學校培養更多的具有不同能力的人才在挖掘和培養學生的同時也為學校贏得了這類型的人才,為個人、為學校、為國家爭取榮譽。
1.2發展農村中小學生個人潛能,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成才與發展農村中小學教育多以課程學習為主,教師和家長往往會忽略學生個人的潛能,而著重看學生的學業成績。天生我材必有用,個別學生雖然學業成績一般,但在其他方面的天賦和潛能被激發,也能成長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1.3發展農村中小學生個人潛能,可以豐富校園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培養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在自己擅長的方面獲得自信和快樂,而且豐富了課余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收獲課外知識。
1.4發展農村中小學生個人潛能,將學校、教師、家長三者有機協調,形成更好的教育體系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在發展學生個人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跟家長的溝通需要更進一步,只有家長配合,教師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而且教師需要改變農村家長的傳統觀念,打破課程學習才是學生的唯一出路的想法。
2興趣班在農村中小學實施的好處與局限
2.1興趣班在農村中小學實施的好處農村中小學校興趣班的創辦,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滿足學生對新事物的欲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班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巨大潛能,開發除常用的感知和記憶皮層之外的判斷和想象區域。遵循學生的意愿,突破專業課程的局限,最大自由地發揮學生的特長,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農村中小學校興趣班的創辦,為學生提供參加興趣活動的機會,增大農村學生參加活動的覆蓋面,縮小城鄉辦學差異,有利于逐漸實現城市—農村教育一體化。農村中小學校興趣班的推廣,有利于推動專業教師的數量增長和質量提高。為創辦“高質量”興趣班,需要引進專業教師,壯大教師隊伍,同時原有的教師需強化本身技能。在高質量興趣班中,農村中小學生會提高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2.2興趣班在農村中小學實施的局限2.2.1農村地區家庭經濟條件不強,這成為一大阻礙條件興趣班對于大部分家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投資,日常生活費用已對他們形成巨大壓力。而且有的家長觀念上認為藝體是旁門左道,學好課本知識才是真理。這種認識在農村是普遍存在的。2.2.2農村中小學校對于興趣班認識不深,一直把它當成一種可有可無的課程一些美術課、音樂課在學校更是形同虛設,有的干脆不開。學校領導不重視、不投入,老師不投入、不用心觀察學生,不能幫助他們激發個人潛能。老師對于孩子來說是明燈,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影響很大。2.2.3農村中小學校師資力量較弱,興趣專業的專業教師不足有的學校也許有這種老師,但由于學科“地位”,大都轉學科或者兼顧其他學科。這導致教師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加強專業發展。
3激發農村中小學生個人潛能的方法和建議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幾乎每天都在教室學習知識,很少有體驗課外知識的機會,這樣很容易讓學生感到課堂枯燥無味,甚至對學習充滿厭惡。如今很多學校開始注重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不斷加強和完善學生特長培養的措施,在體育類、藝術類、科技類等活動中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動手操作的能力,促進中小學生個性特長的充分發揮。激發農村中小學生個人潛能需要多方合力,共同發力。
3.1努力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黨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需要國家在農村投入大量的教育經費,改善育人環境。經費到位后,還要加強監督和管理,保證經費使用得當。此外,加強素質教育課程建設指導也尤為重要。教育主管部門制定中小學課外興趣班課程指導方案,保證課程質量,而非“走過場”,應付了事。
3.2農村中小學校更新教育觀念,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在于教師的綜合素質的高低、育人能力的強弱,而不在于教室有多大、教學樓有多高等。辦學質量的提高除了體現在硬件設施上,更多的應體現在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軟實力上。興趣班作為孩子挖掘潛能的關鍵,學校應給予大力支持。面對家長的擇校理念和“死讀書”思想學校應該加以引導,學校貴“教”不貴“美”,學習可以課內、課外兼顧。在招聘教師方面,學校也應多招納特長人才,為學校增添特色人才,將興趣課程納入重要教育領域,與其他課程平等看待。
3.3農村中小學教師善于引導和激發學生個人潛能教師要在重視語數英等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重建更新基礎觀、評價觀、過程觀、內容觀和價值觀。既要能認識基礎教育的“基礎性”,重視夯實知識技能、思維品質、自主學習能力等硬性基礎,也重視奠定志向理想、興趣愛好等軟性基礎。教師承擔著一個與學生除父母外最為親近的角色,要時刻關注的學生的動態。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各方面潛能,鼓勵學生發掘潛能,培養興趣,培養學生不輕易放棄的精神。教師應注重提升自身教學技能,優化興趣培養,設計和選擇有利于個人潛能發展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現有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的基礎上,以興趣、潛能的激發和培養為目的,使學生處于一種愉快開心的狀態,不斷追求興趣的樂趣。教師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架”,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地、主動地發現個人潛能。面對農村家長不喜歡“興趣”的問題,教師也要積極面對,與家長進行真誠的交流,盡力幫助家長改變觀念。
3.4農村家長和學生適時轉變觀念,發掘自己的個人潛能作為學生的家長不應該盲目跟風,要知道自己孩子的真實想法。家長是孩子避風的港灣,要適時轉變觀念,尊重孩子,支持孩子的興趣、夢想,不要當夢想的摧殘者。學生要積極參與到學校興趣活動,發掘自己的個人潛能,堅持自己的興趣,相信自己能力,不要輕易放棄。在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的時候,學生多多少少會遇到些不同程度的困難,這時教師或家長就要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讓他們重拾信心,往他們喜歡的方向繼續前進。
參考文獻:
[1]付婧.小學生愛好發展影響因素與城鄉差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
[2]陳傳鋒,王玲鳳,陳漢英,俞國良.當前中小學課外學習活動的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教育研究,2014(6):109-116.
[3]李建成.讓每個生命的潛能都能得到更好發展———基于公平的學校教育質量提升的價值追求[J].江蘇教育研究,2017(01):24-27.
[4]易莎.學生潛能開發與基礎教育改革[D].華中師范大學,2011.
[5]李光春,張大貴,李輝平.《農村小學如何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均衡發展的研究》報告[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3(7):14-14.作者簡介:陳森宜,曾妍青,廖慧媚,五邑大學2015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專業本科生。
作者:陳森宜 曾妍青 廖慧媚 單位:五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