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美國教育選擇權的實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設立新類型學校
1.磁石學校。磁石學校是美國公立中小學選擇權的另外一種類型,就其字義而言,系指以專題學科或辦學特色吸引學生就讀之學校。磁石學校設立的最初目的在避免公立學校對少數族裔學生的隔離。發(fā)展至今,磁石學校提供學習特殊專長的學科供學生選擇,如音樂、戲劇、計算機、法律等,發(fā)揮以特色吸引學生的效果。磁石學校并無學區(qū)及入學條件的限制,是一種極具學校特色及允許跨學區(qū)就讀的一種學校類型。逐漸發(fā)展為擴大公立學校選擇權的另一類重要學校類型。但磁石學校通常舉辦入學測驗,管理運營費用較高。
2.特許學校。特許學校是一種“公辦民營的學校”(privatemanagementofpublicschool),這種學校是經由州政府立法通過,特別允許教師、家長、教育專業(yè)團體或其他非營利機構等私人經營,國家負擔經費的學校。這類學校雖然由政府負擔教育經費,但卻交給私人經營,除了必須達到雙方預定的教育成效之外,不受一般教育行政法規(guī)的限制,為例外特別許可的學校,所以稱之為“特許”學校。美國第一所特許學校于1992年于明尼蘇達州成立,它是由一群教師、家長或有興趣者,基于共同的理念與制定課程來經營學校,他們不受傳統(tǒng)學校科層體制限制,所以又稱為教師主導學校(teacher-initiatedschool)。根據美國教育部資料,從2000年至2004年,美國就新成立了超過1,000所特許學校,成長了百分之五十。可見美國為應對民眾教育選擇權的需求,有設立更多新類型學校的趨勢。
二、開放多元教育選擇
除了為中小學生提供不同類型學校之外,美國還開放了學校選擇權,給予每一位孩子有選擇優(yōu)質教育的權利。具體做法如下:
1.不受學區(qū)限制。現行美國義務教育階段,美國家長除了選擇傳統(tǒng)的強制分配的地方學區(qū)外,還有更多的學校選擇。包括學區(qū)內的學校選擇、跨學區(qū)的學校選擇及教育券式的學校選擇。家長除了可“免于學區(qū)控制”自由選擇普通公立學校外,可進而選擇新形式的學校或私立學校,使得美國家長的教育選擇權有更多選項。
2.在家教育。除了不受學區(qū)限制外,美國家長還可以選擇讓孩子在家接受教育。在家教育是家長選擇不讓子女到學校接受教育,而由父母依據需要來教導兒童的一種教育方式。它不同于公辦民營的方式,是屬于非學校教育類型的一種教育選擇。在家教育深受美國激進主義教育社會學家伊利奇發(fā)表的《廢除學校的社會》(De-schoolingsoci-ety)一書影響。美國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接受教育,主要原因是不滿學校教育質量、擔心校園暴力以及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理由。上世紀70年代,在家教育與嬉皮、反戰(zhàn)、學生運動、生態(tài)保護及婦女解放同時并列為當時的反主流文化運動。然而由于法令問題,許多選擇在家自行教育子女的父母因而觸法入監(jiān)。70年代末期,英美在家自行教育案例劇增。1993年后,在家教育在全美50個州都獲得了合法地位,但各州對父母、延聘教師資格審定不同,評量考核標準也不一,有41個州并未對父母的最低學歷設定門檻。目前,美國有37個州設立在家教育審核標準,半數要求一年一次的測驗評量,其他則在一段時間內針對特定學科作考核。據美國教育統(tǒng)計中心2004年所作的估計:1999年美國在家教育的學生人數為八十五萬人,而2003年時已達一百一十萬人。
三、制定相關法規(guī)政策
為了保證家長教育選擇權,美國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法規(guī)及政策,從制度上來保證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實現。這些法規(guī)主要有:1965年,開設磁石學校(MagnetSchool),磁石學校是根據美國1965中小學教育法案有關規(guī)定設立的。另外,美國教育部也制定了一項“磁石學校推動計劃”加以配合。1988年,美國總統(tǒng)提出學校選擇計劃及教育券計劃,在教育券計劃中,提供低收入家庭兒童每人一千美元的教育資助,讓他們可以在公、私與教會學校間自由選擇學校。1991年,明尼蘇達州第一個通過“特許學校法”(charterSchoolLaw),加利福尼亞州也于1992年通過該項法案。1998年,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在國會發(fā)表國情咨文,強調發(fā)展公立學校選擇權,并且支持特許學校的建立。
2002年,美國總統(tǒng)布什發(fā)表“有教無類法案”,承諾將繼續(xù)推動“家長教育選擇權”的改革。這些教育選擇權法案的制定和實施,為美國家長、孩子增加了更多的教育選擇,保證了美國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實現。基于公平正義的理念及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美國政府通過制定教育法案、建立新類型的學校、開放多元教育選擇等策略,激勵教育市場的競爭,賦予和擴大家長的教育選擇權,提供給學生更多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促進了教育機會的公平,提升了美國學校的教育質量,改善了美國中小學義務教育的成效。
作者:魏景泉單位:山東省壽光市侯鎮(zhèn)泊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