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柔性管理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以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柔性管理本質、特點等內容的相關概述,探究了目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并在對柔性管理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柔性管理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展開了詳細的論述。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討,能夠對于促進當今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產生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
在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雖然可以采用相關的教學規章制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硬性規定,但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導向和要求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①所以,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采用柔性管理的相關策略,以此來對當前過于硬性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予以改善,促進其教育質量和育人效果的提升。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剛柔并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對于提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要求高校能夠利用各類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約束,而且要求高校能夠在認識到柔性管理本質與特征的基礎上,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性化管理體系進行完善,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構建良好的環境,繼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柔性管理的本質和特征
柔性管理以柔性理論為基礎,其核心內容倡導的是“以人為本”的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思想和方式。它反對強硬式的管理方式,提倡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通過對被管理者行為、心理特點及規律的研究,采取非強制性措施,在被管理者心理上形成一種強大的說服力,從而使其行為、思想在干預的作用下得以轉變,是一種組織意志在個人身上逐漸內化的過程,有助于被管理者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就柔性化管理的獨特性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被管理者即學生內在驅動性的強調。不同于以往規章制度式的思政教育管理形式,柔性化管理強調的是一種以德服人的管理方式,通過對學生進行情感梳理、思想引導、知識教育等方式來促使學生在內心深處生出相應的學習動力,產生“我要改變”的思想,而非“老師要我改變”;二是,相對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要求教師真正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因此對于學生的思想問題更具針對性,在“攻心”式的思想干預作用下,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為持久,影響力也更為深遠。這與素質教育管理思想是極為一致的,同時也符合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教育必須體現以生為本的要求。因此將柔性化管理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不僅有益于學生主體性的彰顯,同時在柔性化管理手段的作用下,更是有益于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能夠變被動管理為主動參與,使學生以一種更加自愿、自主的方式參與到實際的思政學習活動中去。
二、柔性化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不僅要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一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而且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①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來都被作為我國教育部門的重點工作存在,各個高校在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也都在本校的各個專業中開設了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專修課程。然而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助推作用下,當今社會逐漸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顯現出許多新的特征,這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有待解決。尤其是當今的“95后”甚至“00”后大學生,其出生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20世紀90年代末期和21世紀初期,在社會變革的作用下我國逐漸進入到了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在這一背景下,當今的大學生物質、文化、娛樂生活更加豐富,在新媒體的作用下其對信息的獲取途徑也更加寬泛。因此,相比較過去的大學生而言,如今的大學生在價值取向、思想觀念、人生態度等方面有了極大的改變,極具新時代特性。此外,隨著當今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造成了社會上留守兒童現象的出現,一些在童年時期有過留守經歷的大學生,由于童年時期缺少父母的陪伴與關愛,在性格上會顯得孤僻、易怒、脆弱,在其成長過程中如若不能通過人為思想干預的方式對其不良情感進行有效梳理,必然會對其未來的個人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甚至發生因個人不良行為危害社會和諧的事情發生?;谝陨戏治?,傳統硬性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不再能夠很好的適用于學生的思想特性,更甚者還會造成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感和排斥。當今的大學生更為需要的是教師在思想上的引導、在生活上的關愛、在教育方面的創新、在管理方面的強化。為此,無論是從促進大學生個人成長成才的角度來看,還是從促進高校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改革目標的實現來看,我們都有必要從柔性化管理的角度來對當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展開深入的研究、探討和實踐。
三、柔性管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上述分析,盡管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柔性化管理與以往傳統的硬性化管理在管理方式、理念上存在的極大區別,也認識到了將柔性化管理運用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總是不盡如人意,難以達到柔性化管理的目標要求。為此,以下主要就當前柔性化管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用中所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進行分析,以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從而為柔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繼續完善提供參考作用。
(一)缺乏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是柔性化管理的重要內容,包括情感關懷、生活關注等各個方面。通過對當前各高校柔性化思想政治管理現狀的分析,我們發現雖然當前大多數高校在柔性化管理理念的指引下,都對以生為本的理念進行了嚴格的貫徹實施。但由于缺乏足夠的柔性化管理經驗,大多數教師將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人為本要求直接拿來用在柔性化思政管理上,殊不知二者雖然都倡導的是促進學生主動性的發揮,但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人為本更為強調的是在學習方式、過程、計劃等方面要結合學生的需求來進行,而柔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除了強調以上教學方面的內容外,還強調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性格,緊密結合學生的心理動態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這就導致在開展柔性化管理工作時,大多數教師都將以人為本管理的重點放在了教學方面,而忽視了對學生生活的關注和情感的關愛,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缺乏人文關懷。
(二)實施方式較缺乏多樣化
柔性化思想政治管理包含面較廣,是對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全面關注與干預,需要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柔性化管理。但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傳統應試教育思維已經在其心中根深蒂固,并形成了習慣性的硬性教學管理方式,這不僅嚴重抑制了其教學創新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更導致柔性化管理作用無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彰顯。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教師應上級要求實施了柔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也多是“新瓶裝舊酒”,在傳統灌輸、約束教育方式的作用下,柔性化管理在高校中的實施多流于形式,難以體現柔性化管理的核心特點。
(三)實施管理制度不完善
任何計劃的實施都必須在一定的管理制度約束和導向下來開展,以保障實施計劃的科學化、實施過程的有序化、實施結果的有效化。從柔性化管理在各高校中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雖然高校對于柔性化管理的歡呼聲很高,但是從實際成效來看,許多柔性化管理措施并未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真正有效的實施。究其原因,還是在于柔性化管理實施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尤其是在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制度的約束下,一些高校在長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程度的存在重專業輕思政、重技能輕德育的思想,更甚者在個別學校中還存在由其他非思政專業教師來兼任思政課教師崗位的情況,導致這些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被重視的情況,尤其是在一人多職的情況下教師難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傾注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來進行柔性管理下的思政教育改革工作。一旦有問題在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發生,不僅難以在短時間內依照相應的實施管理制度予以充分解決,同時在后面的追責工作中也很可能出現困難。
四、柔性管理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路徑
結合上述對柔性化管理特點、核心思想等相關內容的概述,以及對目前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本著尋根探元的思想,從以下各個方面對柔性化管理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實施展開探討。
(一)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柔性管理也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柔性管理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并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能夠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加深對柔性管理的理解。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校需要充分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不僅僅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從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借助柔性化管理來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推向更高處,以此來完善高校人才培養路徑,促進高校培養人才綜合質量的全面提升;第二,在以人為本中滲透更多的人文關懷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措施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情感、性格、精神等方面的真實需求。如,鼓勵學生參與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工作內容的選取、計劃的制定等。同時,教師也要通過觀察走訪等形式,對學生的生活需求予以關心和關注,也可以通過教育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實踐活動組織形式的創新等拉近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更具人文關懷氣息,從而達到“攻心”的效果。
(二)創新柔性管理的應用策略
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才能夠更好地完成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需要對柔性管理的應用進行不斷創新。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管理,可以從學生群體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使其擔任相關的柔性管理實施者,可以更好地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第二,在將柔性管理應用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相結合,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三)對柔性管理的實施效果進行反饋和評估
雖然柔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高校教學的相關要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校在實施過程中都能取得相同的效果,因此高校需要對其實施效果進行觀察、記錄,并對柔性管理的實施效果進行反饋和評價。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選取合適的參考標準,從而能夠真正將柔性管理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并且對反饋回來的信息進行及時地收集,認真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不斷地完善和優化;第二,在對柔性管理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充分考慮教師的意見,而且需要對學生的想法進行收集,才能夠利用學生主體的特征,更好地促進柔性管理在教學中的實施;第三,可以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考核,例如:可以選擇趣味運動會或者其他的相關活動的形式,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情況,這也是考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
(四)構建柔性化的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柔性化管理體系中重要的構成部分,柔性化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物質激勵、情感激勵、環境激勵。從柔性化的物質激勵方面來看,物質激勵需要確保公平、公開、透明,同時確保學生能夠對激勵制度做出明確的了解,從而避免學生對物質激勵的兌現產生誤會。與此同時,高校需要善用物質激勵手段,引導大學生群體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并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升。如高校可以引導學生建立紅色文化社團,并提供一定的活動經費,確保紅色文化社團能夠得以良好運行并發揮在學生思政素養提升中的推動作用;從柔性化的情感激勵方面來看,思想政治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尊重本身就是柔性化情感激勵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師需要重視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針對學生學習需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與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良好對接,這對于促使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具有重要意義;從柔性化的環境激勵來看,柔性化管理的落實與貫徹離不開高校校園文化的支撐,為此,高校有必要構建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園環境,從而對大學生進行熏陶,并推動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莊偉.高校學生思政工作柔性化管理體系的系統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8(04):159-160+20.
[2]劉琴.關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柔性管理理念的實踐應用探索[J].中國高新區,2017(23):49.
[3]陳日柱.將柔性管理引入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8):49.
[4]林美.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06):8-10.
[5]洪少春.高校學生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的切入模式和實現途徑研究[J].現代農業科學,2008(12):183-184+186.
[6]趙飛,吳男,鮑宏博.淺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柔性管理[J].高教學刊,2016(07):150-151.
[7]張懷文.高等教育柔性管理范式及其實踐策略[J].高教學刊,2016(08):174-175.
作者:盧若蒙 單位:肇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