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新對特殊教育語文教學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與學生一起體驗創新樂趣
失聰生由于生理特殊更善于察言觀色,作為特校教師,更要熱愛學生,課堂上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揚少批評,使學生能大膽地問、大膽地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質疑發問,而且要敢于讓學生實踐。愛因斯坦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
激發學生的熱情,就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嘗試創新的樂趣。例如:在學習《彩虹》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彩虹的美麗及形成過程,筆者把學生從教室帶到陽光里,讓學生端著水,自己去制造美麗的彩虹。同學們看到他們自己在校園里制造出的一道道美麗的彩虹,高興地蹦啊、跳啊,無比興奮和驕傲。在此過程中,他們對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掌握了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
二、合理創新手語,豐富手語內涵
在《中國手語》中,兼代現象是聾人手語特有的現象,就是將意思比較接近的詞語,用同一個手勢來表達,即一個手勢可以代表一個或幾個詞語。由于手語表達不精準,為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近義詞的細微差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對手語進行適當的創新。例如:《小足球賽》一文,作者在文章中運用了4個詞語:注視、望著、盯著、看。這4個詞語在用手語表達時,都用一個“看”的手勢來表達,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詞語的意思,學生很難準確的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
在教學中,講解“注視”一詞時教師可以在運用手勢時,把“看”的手勢放在眼睛下部并向正前方緩緩移動,同時眼神里要流露出注意力集中的神態;“盯著”的手勢,則把“看”的手勢放在眼睛下部,靜止不動,同時眼神里要流露出比注視更認真的神情,近似于瞪的樣子,表示目光集中在某一點上。“望著”一詞在教學時,教師把“看”的手勢放在眼睛右側,然后再向前上方緩緩伸出,同時,頭部微微上仰,眼神也隨手向遠處望,表示看著遠處的地方。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改動這3個詞匯的手勢動作,使學生不僅較好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還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
此外,低年級教學中,經常遇到一些名詞兼代動詞的現象,例如:乒乓球———打乒乓球,笤帚———掃地,籃球———打籃球等等,這樣的詞語前者是名詞,后者是動賓詞組,但是這些詞語的手勢都是一樣的。
因此,在教學中也可以通過適當添加合理的輔助手勢,使學生在視覺感官上能夠輕松地分辨出兩個詞語的不同之處,理解這些詞語的差異,更好地促進聾兒口語和書面語的發展,避免出現兩個詞語混用的現象。總之,任何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我們靈活運用,并在運用中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顯得更加靈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才會充滿熱情,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作者:侯海燕單位:焦作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