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校園雜志》2015年第2期
一、適時調節,激發注意力
心理學對兒童的研究表明:7~10歲兒童連續注意在20分鐘,10~12歲兒童連續注意約在25分鐘。人的大腦擔負著語言、寫字、邏輯、思維推理、掌握視覺、圖、音樂、空間知覺等功能,要想充分利用腦功能,不使大腦皮層過于疲勞,有效的辦法是變換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避免單調地較長時間地從事一項活動,這樣有利于學生聽課注意力的激發。
在課堂上,當發現學生因過度集中而疲憊,導致分散注意力時,可以利用一分鐘,讓學生聽一首輕松、明快的歌曲、樂曲或起立隨歌起舞,變換角度、方式給予學生注意力適時休整。
如學習《春風吹》時,我讓學生在歌曲《春雨沙沙》音樂感染下,很投入地邊背誦課文,邊做韻律操,這樣,既調節學生的大腦、情緒,又為往下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精神動力。
又如:講授《勞動最有滋味》時,發現某些學生的注意力分散,便即興來了一個“豬八戒不勞而獲受騙上當吃西瓜”的故事。短小的故事逗得同學們哄堂大笑,精神為之一振,把聽課的疲勞消除了,又抖擻精神,重新激發學生的注意力。這幾節課的處理手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效果明顯優于以前所使用的教學方法。
二、設疑提問,集中注意力
課堂中設疑提問能使學生在好奇心理支配下,喚醒心智,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很快把心理活動定向和集中在某個特定的概念和觀點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如在《我的戰友》一文的學習中,設疑提問:“被烈火燒了半個多鐘頭,沒挪動一寸位置,沒發出一聲呻吟,是他感覺不到痛苦嗎?為什么能堅持到生命最后一息?”學生一下子被問題吸引住,紛紛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了解到在烈火中之所以紋絲不動的偉大精神,從英雄外表想象出當時的內心活動。這樣,從設疑提問到討論交流,到解決問題,始終把學生的注意力凝聚著。同時,在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答辯問題的過程中注意力較差的學生也受到激勵和督促,聽課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這節課亦受到了前來聽課的領導和教師的好評。
三、實踐活動,增強注意力
實踐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調動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使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啟迪思維,促使學生主動進入理解、掌握新知識的領域。可見,指導學生主動進行實踐活動,是集中、保持、增強學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徑。
如在學習《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時,課前要求學生準備兩個鐵球,較重的鐵球必須是較輕的鐵球的10倍。上課了,我把學生帶到課室的外面,分組做實驗,一個學生站在三樓,讓兩個小球同時脫手,其余同學做好觀察記錄,準備在課上匯報。
這樣,反復做了幾次實驗。回到課堂上,學生迫切地翻開書本閱讀起來,都想知道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三百多年前意大利的著名科學家伽利略是怎樣實驗研究這樣的問題的?最后結論是怎樣的?跟自己是否一樣?這樣,以實驗嘗試引出疑惑到主動讀書解惑,學生都是那么全神貫注,其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注意力的心理規律優化課堂教學,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效果。
作者:曾燕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富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