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情境式教學在特殊教育中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正確把握情境設置的基本要求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這種教學方法要想充分發揮其在特殊教學當中的作用,必須找到一種最適合的創設方法,如以競賽活動形式創設的情境、以生活背景創設的情景等等,當然教師應該在這些創設方法當中做出選擇,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找到最適合特殊人群的情境創設方法,但是在創設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應該對語文教材有著足夠的熟悉和理解,能夠透過內容較快的掌握由課文內容向情境創設轉化。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學的內容輕車熟路的發揮教材中的長處,再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彌補教材語言的不足,這樣所創設的學習情境能夠貼近學生語言學習的需要,可以給學生感官上更大的沖擊,這利于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學的內容。
2.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特殊受教育者能夠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主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理解程度,特殊受教育者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他們的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不同步發展,一些學生雖然已經進入到了中學學習階段,但是在智力發展上和語言環境熏陶上很多學生還處在一個小學階段。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在創設語文學習情境的時候應該適當的降低情境設置的難度,內容上應該通俗易懂,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接受信息。
二、將抽象的語言知識直觀化、系統化
語言的學習非常抽象,雖然課本的內容比較具體,但是真正的語言知識卻是抽象的,在特殊教育當中語文教學的內容也比較抽象。比如說古詩詞教學,這些抽象的知識也是教學的一個弱勢環節。單憑老師的手語很難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良好的表演情境,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系統化,這樣不僅可以活躍學習氣氛,還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比如說在學習徐志摩《再別康橋》這首詩的時候,這首詩是一首意境感知詩,作者利用要離開康橋的時候那種難舍難分的心情,抒發了對康橋的依依惜別之情,在這首詩歌當中充分展現出來了康橋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如果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這些抽象的內容很難表現出來。而采用情境教學法以后,可以模仿康橋的一草一木,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當中去閱讀、去體會,在這種情境中這種學生能夠欣賞、想象“金柳”、“柔波”、“一潭”,不自覺的體味到離別時的那種傷感,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這首現代詩歌。
總之,情境教學法更加適合特殊人群的語文學習需要,在創設情境的時候教師要將所學的內容轉化為教學情境,同時將抽象的語言知識直觀化、系統化,只有這樣才能貼近學生的學習需要,不斷提高特殊教育的語文教學水平。
作者:吳愛琴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