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事實上,還有很多老師沒有意識到平時在課堂上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知行合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課堂注意力。當深奧而枯燥的樂理霸占整個課堂時,除非是對音樂熱愛至極的學生,沒有幾個能一直保持課堂注意力的。結果往往是學生們既不能很好地理解樂理知識,導致基礎不扎實,又不得不繼續這種借借懂懂的學習狀態,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降低。但是,當枯燥的樂理遇上有趣的實踐,又會變成另一番景象。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樂理的理解,深人淺出,讓學生對學習樂理不再頭疼,并且對樂理課期待萬分。
知行合一能夠鞏固學生的理論基礎,培養學生的樂感。樂理是比較深奧的,初次學習,想要很好理解和領會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更何況到了將要考試前大量的樂理知識堆到一起,想要做好復習,更是讓學生十分惱火。但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第一次教授樂理知識就能將樂理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對此有個深刻的印象。這樣不僅加快了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速度,在學生復習樂理知識的時候也能夠通過回想課堂情境,迅速想起知識點。同時,平常的大量實踐往往能夠增強學生的樂感,在復習和考試的時候,良好的樂感會為其增色不少。最后,知行合一符合音樂類考試要求,能鼓勵學生創新。前面已經提到過,音樂考試是既要考理論又要考實踐的。如果老師們在平常的課堂上就能夠將理論與考試結合起來,那么學生在習慣這種模式之后,可以通過迅速聯想的方式,考核理論時,能很清晰地記起知識點;考核實踐的時候,又能很自然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在考核之中。音樂的發展,需要音樂家們不斷的創造。雖不能說每一個學習音樂的學生將來都能成為一個音樂家,但對想要在音樂方面有所建樹的學生而言,音樂上的創新就顯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對于本身就學習歌曲創作的學生,創新就是靈魂。課堂上學會的樂理知識是學生創作的基礎,而不斷地創作實踐才是推動學生不斷創新的力量。
一、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方法
音樂教學包括的范圍較廣,唱歌、樂器、鑒賞、創作都包含其中。而不同的分類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比如,在音樂鑒賞的課程上,可以先讓學生對不同音樂進行感受和評價,然后老師再開始講解其中包含的專業知識,并在過程中不斷與學生進行互動,肯定學生做得好的地方。或者在唱歌課堂上講解樂理時,讓同學們自己嘗試著去唱,老師在一旁對學生進行引導,一邊以樂理知識糾正學生的錯誤,一邊肯定學生在實踐中遵循樂理知識的地方,并乘此機會對樂理知識再進行一次強調,加深學生的印象。但實際無論是哪種內容的音樂教學,最主要的無非是如何處理好理論與實踐兩者的關系問題。結合以上所舉的例子,具體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一)先理論后實踐
在音樂課堂上,理論是基礎,先講授理論知識有其立足點。比如在鋼琴教學時,先進行基礎的理論指導,然后再讓學生親自動手領會這一理論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這顯然是相對比較科學的方法。它的優點在于:首先,在理論基礎上,學生實踐起來就不會顯得慌亂無重點,不至于產生亂彈琴,甚至損害自身的身體健康的情況。有的學生學習時比較謹慎,尤其在面對自己相對陌生的知識時。這樣的學生學習音樂時需要有人給他們安全的指示,讓他們清楚意識到怎樣實踐操作是正確的。這就是適合先接受理論教學再按理論進行實踐操作的授課方式的。其次,有理論墊底,學生們往往會顯得比較自信,且更愿意去實踐。當一個學生練習一首鋼琴曲的時候,如果他對這首鋼琴曲的各種升降調、變調、停頓等方便的樂理知識都已經有個清楚的認識以后,在彈奏的時候往往就會很自信,彈奏起來的效果往往也比較好。并且,在學生了解了一首曲子的各方面知識以后,往往會產生想要試試手的念頭,從而對于老師布置的實踐任務更加積極。最后,先教授理論知識,可以在第一時間就避免學生的慣性錯誤。有的學生在進行鋼琴練習的時候,會有習慣性的動作,從而影響到整個練習。先有指導規范操作的理論在先,學生在練習曲子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提醒自己不要犯理論指導中明確指出的錯誤。還有的慣性錯誤,也可以稱之為潛意識錯誤,就是當學生在演奏某一首曲子的前一兩次都犯同一個錯誤時,在其后的演奏中即便有音樂理論的指導,也可能不自覺又犯同樣的錯誤,或者即便沒犯錯誤潛意識里也會下意覺得自己犯了錯誤,從而打斷了整個演奏的流暢度。因此,事先教授理論知識,能夠盡量避免學生犯慣性錯誤。然而,先傳授理論知識,再進行實踐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有其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兩點:其一,限定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創新。一般在權威的知識面前,作為學生都存在一種敬畏的心理。先告訴學生怎樣操作才是正確的操作,今天選擇的曲子又怎樣的創作背景,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在這種情況下教導出來的學生,在演奏音樂時給人的感覺也往往是中規中矩,不痛不癢的感覺,很難有突破性的表演,也很難帶給音樂新的力量。其二,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有限,且效果不一,實踐的時候老師很難一一給予指導和糾正。前面已經提到過,樂理一般是比較深奧的,理解起來的效果不僅跟老師的教學有關還跟學生本身的樂感和理解能力有關。如果前半節課講授的理論知識沒有很好的被學生吸收的情況下,后半節課讓學生進行實踐,必然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但由于學生眾多,每個人出現的問題也未必全都一樣,老師很難顧及到每一個學生出現的每一個問題。如果讓同學誤把自己錯誤的理解認為是對的,可能會成為頑固的老毛病。
(二)先實踐后理論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是不是一定要先學習理論知識才能開始實踐呢?其實不然。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標準所在,但實踐同樣也是理論的來源。在前文中提到過關于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方法問題,就可以先進行實踐嘗試再來學習具體的理論知識。它的優勢就在于:首先,先進行實踐嘗試,可以很清楚地暴露出每個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在哪一方面,在講解樂理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做到有重點,有針對性。同樣以鋼琴課為例,讓學生在自身已有的基礎知識之上,先進行實踐,嘗試著去演奏新的曲子。在演奏過程中,老師就可以通過大致的觀察抓住學生的比較常見的毛病,以及依靠自己參考理論書難以克服的難題,甚至是學生對過去的知識點理解有偏差或認識不清的問題。在講解新的理論知識時,就可以結合先前學生的演奏情況,分清重點和主次。其次,先進行實踐嘗試,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和效率。在剛上課的時候,可能很多學生的心思還沒有完全進人到課堂上來,這樣的時候樂理的講解往往取不到好的效果。但先讓學生們彈奏新曲,通過調動手指,在音樂聲中漸漸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課堂上來。尤其當學生遇到難題的時候,注意力會更加集中。當練習過后,學生自己也會意識到哪些地方是自己有問題的,在老師講解理論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認真聽課了。這樣有針對性而又集中注意力的學習,顯然是比較有效率的。最后,先進行實踐,可以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向困難挑戰以及創新的精神。由于沒有相應的理論知識打底,當學生們在演奏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就需要調動自己所有的知識儲備、手頭資料、樂感、理解力、創新等各方面的才能來試圖解決這些困難。無疑,在往后的音樂學習或工作中,學生會遇到更多的陌生的曲子,更不能每一次都依靠老師的講解來解決問題。擁有向困難挑戰以及不克服困難決不罷休的精神,往往會對學生往后的鋼琴演奏生涯更有益處。先實踐再理論的方法當然也存在弊端。它的弊端在前面講述先理論再實踐的優點時已經說明。此處便不再一一重復。
(三)邊理論邊實踐
在音樂教學時,其實也不一定非要讓理論與實踐有個先來后到。讓課堂變成一個大的音樂會。老師邊提醒學生知識點,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與提示進行實踐操作,這也未必不可。前面的歌唱教學中已經提到了這一方法。它的優點主要就是:老師能夠在第一時間提醒學生更正錯誤;知識點能夠通過實踐達到深人淺出的目的,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學生能夠在相對輕松和歡樂的氣氛中學習枯燥的樂理知識,更能夠激發學生對樂理課的興趣和積極性。但這樣的課堂稍顯熱鬧,問題同樣存在,就比如環境嘈雜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很好地接收到老師的訊息;或者是學生的實踐被老師的指導帶跑,一時之間不知道怎么繼續下去,導致練習中斷;也有老師的指導聲會打斷學生剛剛涌起的關于音樂的思考和想法,處理不好容易阻礙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新。
二、總結
從正文的三種方法來看,音樂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到底使用什么樣的排列方式應當因人而異,因課程而已,要靈活多變,不要死認定一種方法。而就三種排列方式的優缺點來看,樂器課程比較適合第一種,而鑒賞課程比較適合第二種,剩下的歌唱課程和創造聯系都可以嘗試一下第三種。其實,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教學方法。所有的方法,都應當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基礎之上,才能讓教學取得最好的效果。
作者:任莉娜單位:遵義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