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農業農村局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0年,區農業農村局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農業農村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緊密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新舊動能轉換,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現代農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農村環境明顯改善,農業農村工作再上新臺階。現將2020年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2020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糧食生產保持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6.74萬畝,增長0.03萬畝,糧食總產為10.94萬噸,增長4.2%。經濟類作物6.44萬畝,產量3.82萬噸。
(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不斷推進。積極打造新載體培育新業態,重點打造了“綠野仙蹤”“錦繡”“孤島槐林”等集特色農業、休閑旅游、研學研修、創業培訓、示范引領于一體的鄉村振興樣板示范片區。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圍繞三大主導產業,建設7家科技裝備先進、管理體制科學、經營機制完善、帶動效應明顯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新戶鎮被農業農村部批準列入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新增10家新型經營主體被評為市農業“新六產”示范主體,1家被評為省級農業“新六產”示范主體,截至目前,省、市級“新六產”示范主體分別達到3家、18家。
(三)農產品質量、品牌建設不斷強化。農業投入品100%的納入平臺監管,3處限用農藥定點銷售店運行規范,全年巡查生產經營主體257家次,出動執法人員228人次。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級監督和風險監測303批次。五個鎮街全部獲批省級示范鄉鎮(街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區、鎮、村三級監管體系高效運轉。將實施品牌創建工程納入區支持鄉村產業振興若干政策,支持“黃”“黃河故道”“渤海口”“”等區域公共品牌培育創建,支持開展“三品一標”,全區有115個農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5家企業被評為省知名企業品牌,新增1家蔬菜生產基地創建成為市級標準化生產基地,省、市標準化生產基地分別為4家、1家。渤海口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渤海口牌海參等四個品牌被評為市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獎農產品。
(四)農業基礎、人才支撐不斷鞏固。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棉花生產生產保護區建設等為重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和0.4萬畝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棉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部完成并通過驗收;加快2020年區新戶鎮2萬畝高標準農田設施項目和市區中央預算內投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積極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和實用人才培養。強化農民人才培育,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訓120人,深化優秀青年農場主培訓20人。全區已擁有新型職業農民職稱49人,齊魯鄉村之星5名,市級鄉村之星14名。
(五)農業農村改革持續深化。持續鞏固農村集體產權
全區村莊全部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任務,依托“三變”改革,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達78家。規范農村土地流轉,依托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完成農村產權交易107筆。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3家,家庭農場5家,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到88家、329家、112家。
(六)生態綠色農業得到持續發展。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完成土壤樣品檢測90個1080項次。加大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宣傳推廣。開展有機肥替代試驗示范,實施鹽堿地改良示范項目,有效改善耕地質量,減少化肥使用量。實施農藥減量控害,建立鎮、區兩級病蟲害監測網絡。大力推廣綜合防控技術,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對小麥實施了整建制統防統治,有效抑制小麥條銹病擴散蔓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及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全面展開,建立完善回收網絡。嚴格落實秸稈禁燒政策,大力推動秸稈飼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等綜合利用。
(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推進有序。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落實力度,發揮好牽頭抓總作用,會同各責任部門統籌推進農村垃圾綜合治理、“廁所革命”、“四好農村路”建設、生活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改善、村莊規劃管理等重點工作。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潔村莊順利通過市級評估驗收。抓好美麗鄉村建設,深入開展三級聯創。
二、2021年工作打算
(一)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力穩定糧食生產。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為重點,穩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嚴格落實耕地保護政策,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嚴格落實惠農政策補貼,做好惠農政策宣傳,提高農民群眾種糧積極性。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農機轉型升級,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工作,開拓農業精簡化栽培模式,提高機械作業水平,提升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成果。
(二)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特色種植業提質增效,做好甘薯種植試驗示范及技術推廣。大力實施“菜籃子”工程,抓好設施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特色基地建設以“錦繡”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重點,加快7個區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積極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入庫。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級加工等設施。依托孤島槐林4A級旅游景區和新戶鎮“綠野仙蹤”3A級旅游景區,積極開發休閑采摘等鄉村旅游產品,推動果園居、西韓村精品民宿發展壯大。
(三)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優化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鞏固提升“三變”改革成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激活農村資源要素。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資產運營,扎實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規范土地流轉,強化區鄉兩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引導各類產權交易主體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依法流轉交易。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規范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質量,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農產品品牌提升。堅持標準引領,抓好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強化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大力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二維碼追溯管理制度,力爭符合試行范圍的主體全覆蓋。實施農產品品牌提升工程,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完善農產品品牌創建激勵機制,支持鼓勵各類經營主體注冊自有品牌和申請產品認證。培育打造我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加大品牌推介,充分利用各種展會和媒體開展農產品品牌推介活動,提高品牌營銷能力,不斷擴大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優化農業農村發展環境,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深化村莊清潔行動,推動建立長效機制,推進美麗鄉村示范村省市縣三級聯創。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以種業發展、甘薯種植技術創新、智能農業發展、鹽堿地改良等為重點,深化與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吸引一批高端人才來我區技術對接和成果轉化。加強高素質農民、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建立鄉村人才儲備庫。繼續實施化肥減量增效和農藥減量控害兩大工程,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加強統防統治能力建設,創建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全面落實秸稈禁燒,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做好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