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市農產品質量建設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精神為指導,以保障居民消費安全為目標,以強化地方標志管理為基礎,以創建區域知名品牌為抓手,做到政府引導與社會監督相結合,部門督查與行業自律相結合,合作創建與單體爭取相結合,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進步伐,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加快發展綠色食品,因地制宜發展有機食品,努力提升我市農業綜合競爭力,使早日成為既有特色又有全國影響的現代農業質量安全示范區。
二、目標任務
圍繞建設具有特色現代高效農業總目標,按照農業“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要求,大力發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全面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體系,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生產監管機制,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認證管理工作,確保全市農產品質量建設工作和“三品”發展邁上新臺階。根據省、市下達的農產品質量建設和農業標準化建設任務指標,結合我市實際,年計劃新增無公害農產品40只、綠色食品20只、有機食品5只,全市“三品”種植面積占總面積比例達95%以上,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30%以上。及時做好到期“三品”的續展和換證工作,確保質量不下降、數量不減少;每個鎮(區)至少建設1個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全市建設10個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加強監管檢測,做好農產品質量全程控制,確保市級以上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100%。
三、工作措施
一要合理布局。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圍繞我市優質糧油、蠶桑絲綢、水產漁業、花卉蔬果、禽苗蛋品等五大特色產業,著力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產業,形成優勢農產品主產區,建設和形成一批規模較大、特色明顯、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二要示范引導。各鎮(區)要根據各自生產基礎、區域特點,建成1~3農產品質量示范基地。具體標準:蔬菜基地面積50畝以上,果品基地面積100畝以上,水稻基地面積1000畝以上,水產畜禽養殖要上規模、生態化,每個基地必須有一批通過認證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在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三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組織生產,積極開展質量全程控制,建立完善農產品生產檔案,實現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要打造品牌。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整體推進的優勢,大力申報無公害、綠色等系列產品,積極申報地理標志。全力打造農產品品牌。年確保全市新增無公害產品40只,每個鎮(區)至少新增4只以上;綠色食品20只,每個鎮(區)至少新增2只以上。力爭爭創市級以上名牌農產品或知名商標10個以上,申報成功農產品地理標志1個。
四要嚴格執法。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農業部及省市各級的總體要求,加強對化肥、農藥、獸藥、種子、種苗、飼料及生物制品的監管。要加強執法檢查。根據上級抽查計劃和市食安委的工作部署,市農林、水產、糧食部門要每月制定對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的抽檢計劃,強化抽檢工作,確保無違禁投入品流入市場,無不合格農產品進入消費領域,確保市級以上農產品抽檢合格率100%。
五要增加投入。為加快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增加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數量,打造農業品牌,市政府決定以“以獎代補”的形式對生產主體給予重點支持,重點對新增“三品”、續展換證、產品抽檢等方面加大支持獎勵力度。各地也要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建設投入,提高檢測裝備,加大監管力度,保障廣大群眾消費安全。
四、組織領導
農產品質量建設工作涉及面廣、任務艱巨繁重。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把農產品質量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統籌協調推進。要理順關系,整合資源,打破條塊、行業和部門分割,盡快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制。農水、糧食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認真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強化對農產品質量建設的監管。質監部門要加大農業標準的制修訂力度,加快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步伐,全面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工商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管理,督促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對進場銷售農產品質量的抽查檢測。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配合,密切協作,共同做好農產品質量建設工作。同時,要嚴格執行行政問責和責任追溯等制度,讓廣大消費者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