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政局工作總結2020年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9年,我局認真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民政工作相關部署,在上級民政部門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堅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以機構改革和區劃調整為契機,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全面完成2019年既定工作任務?,F將2019年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主題教育深入開展
緊緊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黨性教育貫徹到民政工作的各個方面,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狠抓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一崗雙責”范疇,強化責任落實。持續強化正風肅紀,認真開展“嚴規矩、強監督、轉作風”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行動,完善首問負責、請銷假、信息等工作制度,制定《局直接辦理有關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聘用人員績效考核辦法》、《集中就餐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改進文風會風,精簡會議、文件。
(二)機構改革穩步推進
按照區委機構改革工作要求,研究制定“三定”規定,積極與退役軍人事務局、衛健委、應急局、醫保局等單位就優撫雙擁、老齡、防災減災救災、醫療救助等工作溝通對接,確保機構改革事項平穩交接,有序推進,統籌民政各項事務繼續深入開展。
(三)社會救助保障到位
城市低保1910戶3009人,累計發放資金2116、17萬元;農村低保592戶950人,累計發放資金686、26萬元。城鄉醫療救助293人/次,發放救助金103、91萬元。城鄉居民臨時救助2260人/次,發放救助金152、09萬元。特困人員供養172戶172人(其中14人是集中供養),累計發放供養金108、35萬元。發放困難群眾(城鄉低保、五保)3、4、5、8、9月價格臨時補貼59、76萬元。殘疾人生活補貼2456人,發放253、81萬元;殘疾人護理補貼1012人,發放71、59萬元;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6人,發放救助金31、86萬元。
(四)養老服務穩步推進
基本建成“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創新智慧養老模式,滿足了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
1、加大居家養老投入。一是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擴大,實現8個街道全覆蓋,1208位老人享受政府購買服務。二是高齡津貼按月發放,全區6785位80歲以上老年人享受這一政策,1-10月累計發放高齡津貼資金459、436萬元,發放百歲老人護理費3、58萬元。
2、加快推進社區養老。重點開展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截至目前,已在全區完成1個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6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5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工作,完成率達到67、5%,超前完成全年任務(2019年任務是60%)。
3、全面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公建養老機構均已完成公建民營改革,吸引了社會資金的投入,引進了更加專業的服務管理隊伍,養老服務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4、促進醫養結合,創新發展智慧養老。積極推進全區3家養老機構同專業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將社區養老納入智慧社區試點總規劃,統籌搭建智慧養老平臺,全區老年人數據、養老服務資源等實現智慧管理;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實現網上派單和監管。積極探索創新,依托大健康和養老產業研究院研發的智慧養老社區服務平臺,試點安裝智能養老設備,實現老人狀態24小時智能監測,為老人提供實時狀態監測、居家安全報警、生活輔助等全方位照護服務。
(五)社區治理創新開展
1、完成10個社區用房達標建設工作(“為民辦實事”項目)。4個社區已經完成建設并進駐新址辦公;到年底,3個社區入駐辦公;社區(新建)、社區(新建)用房建設動工。
2、推進城鄉社區協商工作。深入開展全省第二批城鄉社區協商示范點建設活動,樹立典型,抓點帶面,推動城鄉社區協商工作均衡發展。針對認識不到位、工作流程不具體、協商議題少等問題,指導換屆后社區(村)開展民主協商工作,推進城鄉社區協商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3、集中開展村規民約“大體檢”工作。按照省七家單位聯合印制《關于開展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大體檢”工作的通知》要求,牽頭草擬我區《關于開展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大體檢”工作的實施方案》。
4、推進社區專職工作者調資工作。根據《區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完成社區專職工作者工資比照事業單位8、9、10級工資兌現待遇工作。
5、啟動社區專職工作者員額核定工作,制定《區社區專職工作者員額核定辦法》,對社區專職工作者員額進行重新核定,并謀劃后期招錄工作。
6、修訂《區社區專職工作者考核辦法》,進一步完善社區專職工作者考核管理制度。
(六)社會組織管理不斷深化
1、完成2018年度社會組織年度檢查工作。157家社會組織參加年檢,其中,合格140家,基本合格7家,不合格10家,年檢合格率達90%。
2、深化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授牌成立龍池、社區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器,完善登記備案程序,孵化出貼合居民需求、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睦鄰社工、堅果科技服務中心等社區社會組織。
3、開展第二屆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活動。舉辦第二屆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活動,募集資金、物品共計2萬元,、三官、西澗街道的40戶困難群眾受益。
4、組織開展首屆社會組織微公益創投活動。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推動基層社區治理創新,8月啟動社會組織微公益創投活動,面向區級社會組織,特別是社區社會組織征集關愛兒童、養老服務、扶殘助殘、扶貧濟困、志愿服務類項目,評選出6個微公益創投項目,后期將予以20萬元的資金支持。
(七)區劃地名持續推動
1、區劃調整:印發《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公布區、街、村(居)區劃代碼;開展新的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制作《行政區劃圖》。開展、來安、南譙三縣區新調整行政區域界線測繪。簽訂《市經開區、來安縣、區區劃調整相關事宜協議書》,完成區劃調整后社會事務交接工作。
2、地名:完善《區地名錄》;完成《國家地名大詞典》、《省地名大詞典》編制及審核上報、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轉化、城區背街小巷命名設標工作;開展不規范地名清理整治和部分道路地名命名設標、地名信息更新完善。
(八)社會事務優化提升
1、打造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按照3A級婚姻登記機關建設要求全力打造,繼續發揮窗口服務功能,1-10月累計辦理結婚登記2033對、離婚登記1078對;補辦結婚登記620對、離婚登記124對。
2、深化殯葬改革規范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以區委辦、區政府辦名義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規范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瑯辦字〔2019〕1號)。開展違規建設殯葬設施排查整治,根據摸排未發現違規建設安息堂、占用耕地林地建設墳墓等現象。
3、針對區劃調整,為進一步明確各項社會事務管理,下發《關于明確行政區劃調整后部分街道微調區域社會事務管轄的通知》和《關于明確特困人員入住供養機構的通知》。
(九)文明創建扎實開展
繼續做好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的推廣與應用工作,培育發展志愿服務組織;強化陣地建設,改造提升為民服務和社區辦公環境;對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操作手冊》,打造創建示范社區,發揮引領作用;根據市、區創建辦要求做好村(居)創建網上申報材料的收集整理。
(十)安全生產常抓不懈
一是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管理。嚴格細致檢查事故易發的重點場所、要害部位、關鍵環節,列出清單、建立臺賬、及時處置,有效構筑民政服務機構防范和應對險情災情的安全防護網。二是加強局機關院內及承租房屋安全管理,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與內設機構及承租戶簽訂責任書,定期開展安全檢查,及時排查不留隱患,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亮點工作
(一)探索省、市級智慧社區試點
根據省民政廳《關于確定第二批智慧社區試點單位的通知》(皖民基函〔2018〕699號),龍池社區被確定為省級智慧社區試點,三岔路、建設路社區被確定為市級智慧社區試點,此項工作也被列入2019年市政府年度工作報告。截止目前,已初步完成平臺搭建工作,根據合同,三個社區總投入約246萬,試點建成后,空間上實現全區域覆蓋,通過視頻系統,實現全天候、多方位的監控,防止偷盜現象發生,對于維護社會治安綜合穩定,有效提升居民安全感,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改變以往的服務模式,從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通過微信公眾號的建立,居民可實現在線辦理,讓居民少跑路,同時提高辦事效率。通過服務感知系統的建立,自動感知轄區內的老人、殘疾、婦女、兒童的位置以及需要提供的服務,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工作人員可向不同群體提供及時、精準的服務,結合物業管理、群眾、社會組織等,實現多方參與、協抓共管的綜合治理新格局。
(二)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成績顯著
2019年,區建設任務為4個街道級項目、22個社區(村)級項目,現已全部完成;按照省、市要求,2019年需完成總任務的60%,目前已完成1個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6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5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工作,完成率達到67、5%。
11月7日,省養老服務工作現場會在市隆重舉行,全省16個省轄市分管局長、養老服務科室負責人和105個縣(市、區)分管局長等150余人,分四批次赴我區參觀學習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實地參觀了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建設路社區養老服務站、紫薇東村社區智慧養老服務站,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工作得到省市領導的肯定,也得到了其他市區兄弟單位的高度評價。
(三)大力發展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
1、組織開展2019年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考前培訓工作。委托市大成社工,舉辦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考前培訓班,邀請省團校著名講師授課,切實幫助參考人員提高應試技能和解題能力,培訓后,2019年通過社會工作師資格考試的社工較往年增長1倍,達到縣域經濟考核規定持證社工占全體社區工作人員總數30%的指標要求。
2、以貫徹落實《志愿服務條例》為主線,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引導、支持多形式組織開展志愿服務。加大宣傳強度,結合民生工程、扶貧等入戶及廣場宣傳工作以及社區舉辦的文體活動,不斷提高民眾對志愿服務工作的認知及知曉率。開展專題培訓2次,系統管理員、志愿者骨干、社區工作者等100余人參訓,系統注冊率顯著提高。截止目前,全區通過中國志愿服務系統登記注冊的志愿者總人數為63845人,實名認證志愿者總數60987人,注冊志愿者占人口總數比例為19、9%。注冊團體總數639個,其中法人組織數89個,未登記的志愿服務組織數550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項目9735個,參加志愿服務活動30302人,項目錄入總時長977377、5小時。
三、存在問題
(一)救助手段單一。社會救助受理中,家庭收入核查手段單一,特別是金融財產狀況核查不到(包括外出務工人員收入)。給實施精準救助增加了難度。
(二)國家對脫貧攻堅、困難群眾救助、養老服務、兒童關愛、慈善福利、社會工作、殯葬等工作越來越重視,民政事務任務重、要求高,而工作人員缺乏,工作推進困難。區、街道及社區(村)均存在工作量大、人手少問題。
(一)深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做好對養老機構和養老服務三級中心的運營監管,完善養老機構績效評估與管理,著力提升服務水平。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承接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運營。繼續推進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因地制宜,根據老年人服務需求,選擇部分社區打造示點,優化服務項目,提升改造,凸顯養老服務特色。
持續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救助
積極實施民生工程,繼續加大政策的宣傳,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和農村低保專項整治工作,綜合使用救助手段,切實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
(三)做好第二批省級“三社聯動”試點社區建設
根據《關于開展全省第二批“三社聯動”工程試點建設的通知》精神,豐山街道龍池社區被確定為省級“三社聯動”試點社區,街道社區被確定為市級“三社聯動”試點社區,項目實施期2年。2020年完成中期試點任務,加快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有機整合、協同發展。
(四)完成第二屆“金牌書記”“明星社工”評選
根據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區人社局、區效能辦《印發《區社區黨組織“金牌書記”評選辦法(試行)》《區明星社區工作者評選拌飯(試行)》的通知》)精神,完成第二屆“金牌書記”“明星社工”評選,進一步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激發廣大社區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五)推動殯葬改革規范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規范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及相關要求,繼續深入調研轄區農民殯葬服務需求,對照城市規劃總體要求,合理安排公益性殯葬設施的建設點,做到既不影響城市總體規劃,又滿足群眾服務需求。
(六)推進區劃地名
因區劃調整、房屋征收、管轄范圍不均等原因,計劃開展村居優化整合工作;繼續完成地名普查成果轉化掃尾工作;開展第五次縣區邊界線年檢工作,同時完成平安邊界創建工作;繼續開展不規范地名整治工作及每年一次地名信息更新完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