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經類學生畢業實習問題與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于即將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來說,畢業實習是除畢業論文之外最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該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學生畢業實習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策,以期促進畢業實習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畢業實習;調查;對策研究
畢業實習教學是本科院校對學生進行專業教學的最后環節和重要內容,是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和順利實現就業的必要準備[1-3]。學生在即將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時,對如何適應社會、勝任未來工作、處理好人際關系等問題高度關注,學校安排的畢業實習應對這些問題有所回應[4-6]。國內有一些針對畢業實習效果和質量的研究。張華[7]認為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著眼點,有效利用畢業實習期,拉近學校與工作崗位的距離。馬小娥[8]提出,對畢業實習的改革應包括實習方式的改變、實習時間的調整、帶著課題實習、改革考核方式等。董麗等[9]基于對廣東4所高校經管類專業大四學生的問卷調查,提出完善校企雙導師制度、構建畢業實習管理信息平臺、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校外實習方案等措施,優化校外畢業實習組織管理。當前,市場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渠道來源多樣化,一系列與學生實習相關的問題不斷凸顯,如應如何基于就業形勢從海量信息中尋找和選擇畢業實習單位,通過畢業實習希望達成哪些實習目標,這些目標與學校要求的培養目標是否一致,實習過程中要重點提升哪些能力、儲備哪些能力,實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需要學校提供哪些方面的輔導和支持等。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通過對本屆剛完成畢業實習的畢業生的問卷調查,分析了學生畢業實習情況,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
1畢業實習調查的基本情況
1.1研究思路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學生的實習情況,判斷是否達到學校要求的實習目標。調查內容包括大學生畢業實習的基本情況、學校畢業實習管理情況及畢業實習效果3個方面。問卷問題包括學生如何尋找畢業實習單位,為什么選擇這家實習單位,預計完成哪些實習目標,是否達到目標,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需要儲備等。1.2研究方法2018年6月,筆者自編問卷,對我校250名本科畢業生進行了關于畢業實習的問卷調查。采用SPSS統計軟件、EXCEL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問卷調查按照不記名、不公開原則,以確保調查的隨機性。為了提高問卷的填寫率和正確率,有專業調查員在現場進行問卷填寫指導和問卷回收,并現場對回收問卷進行審核、糾錯、編碼和數據錄入。由于整個流程較規范,數據質量較高。
2研究結果
2.1畢業實習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時間為2018年5月4日至6月5日,調查對象是剛剛完成畢業實習的應屆畢業生,共發放問卷250份,實際回收218份,回收率為87.2%,全部為有效問卷。其中,男生51名,女生167名。(1)實習單位性質。事務所92人,銀行23人,機關事業單位17人,民營企業54人,其他類型企業32人。與選擇其他類型單位相比,學生選擇事務所的比例最高。學生申請去事務所進行畢業實習,必須通過嚴格的選拔和招聘考試。去這類單位的比例較高,說明學生參加畢業實習的積極性很高,內驅力很強,相應的畢業實習效果會很好。(2)實習單位的獲得途徑。62.84%學生是自己聯系、投遞簡歷、通過面試,最終獲得畢業實習機會的。30.73%學生是通過親朋好友或教師推薦獲得實習機會。學校統一安排的集中畢業實習,只占6.42%。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的實習目標,并能為此目標進行積極爭取。但另一方面,由于分散實習占絕大多數,給學校方面的畢業實習管理和指導增加了難度,這就需要指導教師借助新的通信手段創新管理和指導方式。(3)實習單位選擇。85.78%的學生是根據個人專業發展意向選擇實習單位,10.55%的學生是聽從家長安排。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能夠根據個人愛好和專業發展意向,對自己有所規劃,對自己所要從事的職業有較明確的想法。(4)實習過程情況。對于實習單位是否提供崗前培訓問題,45.41%的回答為是,54.59%的回答為否。對于實習工作內容,61.01%的學生認為工作不難、較瑣碎,但可以鍛煉人;36.7%的學生認為很有挑戰性,學到了很多東西;另有2.29%的學生認為無所事事、沒有意義。關于實習工作與本專業的關聯程度,42.2%的回答是與本專業完全相關,53.21%的回答是與本專業部分相關,0.46%的回答是與本專業完全不相關。
2.2學校對畢業實習的管理
(1)關于畢業實習要求和專業培訓。回答了解學校畢業實習要求的學生191名,占87.61%,回答不了解的27名,占12.39%。對于畢業實習前學校組織的專業培訓,16.51%的人認為非常有用,71.1%的人認為有點用,12.39%的人認為沒有用。此外,學生希望學校提供寫作與溝通、職業規劃、快速了解公司工作流程和實務操作等方面技能的培訓。(2)關于指導教師。在畢業實習期間,認為需要學校安排指導教師的有139名,占63.76%,認為不需要的79名,占36.24%。有45.58%的人認為實習指導教師在實習期間給予了一些指導,有24.02%的人認為給予了很多指導,回答給予較少指導和基本沒有給予指導的人分別占13.73%和16.67%。此外,學生希望學校提供工作經驗、專業技能、人際交往、心理健康、勞動保障法律等方面的輔導和幫助。(3)關于對學校的建議。72%的學生認為學校提供集中實習單位過少,對這些單位的介紹過于簡單;45%的學生對實習成績的構成不清楚;23%學生認為學校沒有告知實習的目的和要求。學生還對學校畢業實習過程管理提出建議,包括明確畢業實綱和要求、督促指導教師履行指導責任等。
2.3畢業實習效果
2.3.1學生實習目標達成情況學生畢業實習目標達成情況如表1所示。
2.3.2學校要求的實習目標達成情況學校要求學生通過畢業實習應達到的目標及這些目標的達成情況見表2。由表2可見,學生對學校要求的實習目標的達成率均未達到100%。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1)學校要求的實習目標表述過于專業,學生不能準確理解;(2)畢業實習時間較短,如“培養熱愛專業、熱愛工作的優秀品質”這樣的目標,并不能在短時間達成;(3)“提高溝通協作、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和“提高團隊合作能力”等要求,由于缺乏量化指標,給學生帶來選擇困難。
2.3.3學生實習收獲情況關于學生實習獲得的最大收獲,48.17%的人認為“明確了擇業標準、擇業定位”,26.15%的人認為“得到正規、專業、系統的職場訓練”;18.35%的人認為“得到了專業能力的訓練”;7.34%的人通過實習,希望留在實習單位。學生在這些方面的收獲情況與學生的預期目標差距較大。例如,學生預期通過實習得到專業能力訓練的比率為70.2%,而實際情況僅為18.35%。造成此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統計路徑不一致,此外專業能力提高相對于擇業標準、擇業定位的認識難度更高。
2.3.4能力提高情況和能力儲備需求情況畢業實習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要到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0]。通過實習,學生能力提升情況如表3所示。學生通過實習會發現自身專業知識的欠缺,認為自己需要進行積極儲備。學生能力儲備需求情況如表4所示。結合表3和表4,發現學生通過實習,溝通協調能力(最需要儲備的能力)提高比率最高,說明通過實習,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確實得到很大提高,但與學生的自我要求還有差距。團隊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的儲備需求相比其所獲得的比例高16個百分點,同樣說明實際收獲與自我要求之間尚有差距。此外,關于學生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40.49%的人認為交通不便(異地實習住宿不便、房租較貴);30.73%的人認為工作較繁重(不了解工作流程等);9.76%的人認為實習沒有報酬或薪水補貼遠低于在實習地的消費;8.7%的人認為實習單位內部管理混亂;4.16%的人認為自身不夠成熟,缺乏工作經驗,難以勝任。
3對策建議
3.1立足行業需求動態
隨著商業環境的日益復雜和經濟全球化的推進,高校需要密切關注行業發展和企事業單位需求。為適應行業需求和學生專業成長需要,畢業生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溝通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為此,要加強通識教育,加強實踐能力訓練。
3.2建立新的本科生培養目標
目前,本科生畢業實習過多地強調學生知識技能,而欠缺對學生吃苦耐勞、團隊合作等精神的塑造,對思想素質、道德水平的提升缺乏具體的衡量標準。在教育國際化和教育實踐性的雙重影響下,應遵循學生成長特點,夯實專業理論基礎,并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提出適宜的本科生畢業實習計劃和目標。
3.3構建畢業實習管理信息系統
根據目前本科實習現狀,應把本科生畢業實習的實際需求與學校的要求結合起來,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以網絡和信息技術為媒介,借鑒管理學理論,建立本科生畢業實習信息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實現信息的及時和及時分享,既滿足企事業單位、高校、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需求,同時可利用這些信息開展相關研究。學生通過該系統可獲得實習單位信息,高校借助該系統可了解和把握實習單位的資質,企事業單位可通過該系統實習信息和要求等。通過該系統,學生還可對校內指導教師、校外導師以及實習基地進行評價,為學校與實習基地后續合作提供參考。
3.4進行本科生畢業實習指導路徑創新
根據本科生畢業實習特點,系統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云平臺技術,實現網絡化指導和過程管理,設計互動型小組環境,建設互動性強的混合型教學,強化學生的實踐參與,營造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實踐環境,提高實習質量。針對實習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問題,畢業實習管理信息系統能夠為教師提供簽到管理、實踐過程監控管理、在線互動與交流、在線評分等功能,為學生提供實踐簽到、實踐地點定位、實踐資料上傳、個人活動軌跡分析等功能。學生如需工作經驗、專業技能、人際交往、心理健康、勞動保障法律等方面的輔導,可進行在線提問,教師可在線回復。
參考文獻
[1]尚宏麗,孟鑫.高校本科生畢業實習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21):29.
[2]周春月,劉穎,姚東偉,等.OBE理念下的本科生畢業實習創新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10):19–22.
[3]李斐.本科生畢業實習階段知識構建模式的研究[J].內江科技,2011,32(11):2,23.
[4]吳明革.大學生選擇畢業實習方式的動機分析[J].管理觀察,2008(13):114–116.
[5]黃紀軍,柴舜連,劉繼斌,等.電子信息類專業實習教學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2(1):54–56.
[6]李景紅.新課程實施中教育實習的尷尬與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8(23):37–39.
[7]張華.抓好畢業實習環節提高本科生的專業綜合素質[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2):85–86.
[8]馬小娥.提高工科大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的思考和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3):207–209.
[9]董麗,徐國滔,黃志權.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校外畢業實習組織管理的優化:基于廣東部分高校經管類專業畢業生的調查[J].教育現代化,2018,5(10):296–301.
[10]陳世勇,于群英,張子學.本科生畢業實習模式的改革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08(20):141–143.
作者:姚美娟 汪利 馬麗君 單位:南京審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