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克思反貧困理論的思想精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經濟雜志》2014年第六期
一、未來理想社會對資本主義社會貧困問題的消除
馬克思在深刻揭示無產階級貧困根源的基礎上,科學構想了消滅階級和貧困的未來理想社會。即“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⑥在這樣的制度框架下,人們可以自覺自愿地進行勞動,合理地調節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合適于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進行物質交換,使人類第一次成為自然界和社會的主人。
第一,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消除了貧困問題的理想社會。在《共產主義原理》和《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可以看到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是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達到能夠滿足整個社會及其成員需要的程度;生產資料的占有關系徹底擺脫了私有制的束縛,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社會公共占有;“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社會產品極大豐富,全社會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由于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剝削階級產生和存在的社會條件不再存在,階級和階級差別消滅,城鄉、工農、腦體差別等重大社會差別消失;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國家消失;全體社會成員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覺悟和道德品質。不難看出,由于高度發展的生產力的推動,物質財富的累積和剝削制度的消滅,共產主義社會已經是消滅了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的理想社會。正如恩格斯所言,在共產主義社會,隨著社會對生產力的占有,社會化生產將為生產力完全自覺地運用和合理的調配,并且由造成混亂和周期性崩潰的原因變為“生產本身的最有力的杠桿”。
第二,共產主義社會消除貧困的途徑。馬克思認為,只有資本主義剝削制度消滅,生產發展,社會財富充分涌流,以及無產階級革命取得政權,并且同時大力發展生產力,才可以消除貧困。首先,馬克思認為私有制是無產階級貧困的根源。因此,他的反貧困理論是建構在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和對資產階級剝削制度消滅的基礎上的。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和特點,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提出了“資產階級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必然勝利”的科學論斷。資產階級通過資本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進行擴大化再生產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的同時,也產生出了埋葬它的“掘墓人”。貧困造成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矛盾更加不可調和和日益升級。空想社會主義及資產階級改良派希冀的通過個別資產階級發善心來緩解矛盾對立,是一個妄想。資產階級不會關心無產階級這個創造利潤的“工具”的死活,因而無產階級只有運用革命武裝力量來推翻資產階級,徹底解放已經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束縛著的生產力,掘除資本剝削的根基,才能消除無產階級貧困。因此,隨著“貧困、壓迫、奴役、退化和剝削的程度不斷加深,而日益壯大的、有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本身的機構所訓練、聯合和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反抗也不斷增長……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他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⑦
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全面否定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征,也是消滅無產階級貧困的根本途徑之一,無產階級擺脫貧困命運的根本出路是消滅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制度。其次,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消除貧困的必由之路。生產力高度發展、財富的充分涌流、社會產品的極大豐富是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是否到達共產主義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全部沉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⑧因此,馬克思構想的未來社會“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熟的基礎上”,⑨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是實現的條件之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要求必然變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的生產關系,建立符合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要求的新的生產關系。生產力是推動生產關系變革的根本動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消除貧困的一個重要途徑還表現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在新的制度條件下,仍然需要繼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加快經濟建設,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社會化生產來實現物質財富的積累和人民生活的富足。
二、馬克思反貧困理論的時代意蘊
馬克思的貧困理論精辟分析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無產階級貧困的階級本質和制度根源,同時指明了無產階級擺脫貧困命運的根本出路——消滅雇傭剝削制度,是關于資本主義制度條件下貧困問題最深刻的理論。盡管轉型期中國的貧困問題與馬克思當年考察和研究的資本主義形態下的情況大不相同,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沒有改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研究方法決不過時。無論從理論研究還是對實踐的指導來說,馬克思的貧困理論都具有不容置疑的現實意義。
第一、馬克思給我們確立了看待和分析貧困問題的基本立場——即堅持唯物而不是唯心地分析貧困問題存在的根源。馬克思始終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對貧困問題的經濟學規律的揭示來探索貧困這一社會經濟現象背后的政治經濟規律。馬克思指出,“我的觀點是: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系,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系的產物”。⑩最勤勞的工人階級的饑餓痛苦和富人建立在資本主義積累基礎上的粗野的或高雅的浪費之間的內在聯系,“只有當人們認識了經濟規律時才能揭示出來”。(11)正是通過對經濟現象的客觀分析,馬克思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這一重要方法論和認識論工具,發現了貧困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私有制度運行的結果。
第二、馬克思給我們指明了消除貧困的根本途徑——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和大力發展生產力。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系統地論證了社會主義制度是反貧困的優越制度條件,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對于消除貧困的極端重要性。中國的歷史實踐也已證明,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消除貧困的第一步。推翻了三座大山的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轟轟烈烈地開展解放生產力的實踐,極大地釋放了以前被束縛的社會生產力,受盡苦難的中國人民終于翻身,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我們始終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貧困道路不動搖。消除貧困的第二個階段是在社會制度條件下,繼續大力發展生產力,引導人民群眾開展生產運動,積累財富,不斷增加國民經濟和社會財富的總量,最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馬克思為我們指明了反貧困的方向。未來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是徹底消除了貧困的理想社會。馬克思、恩格斯一生致力于無產階級及整個人類的解放運動,為人類的美好未來而奮斗。在他們當時生活的資本主義社會,罪惡和黑暗、壓迫與貧窮讓馬克思、恩格斯對無產階級和勞苦大眾給予了深切的同情和關注,引導人民進行了革命。但是革命的方向通往何處,是一個必須解決和弄清楚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通過艱辛的理論創作和實踐斗爭,為無產階級打造了科學的理論武器,也指明了革命向何處去,人民的貧困現狀要如何才能消除。可以說,共產主義社會為無產階級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增強了人民對未來美好社會的企盼和信心。當然,馬克思的反貧困理論主要是從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的貧困現象入手,重點在于用貧困現象去說明、論證和闡述其政治主張,尚缺乏從研究貧困本身來解釋貧困產生的根源,更多地是將貧困作為生產關系的產物而不是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現象來研究的。但是,馬克思關于貧困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特別是關于消除貧困,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思想,對于我們今天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以人為本,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無疑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作者:華正學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