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時代金融對經濟增長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經濟增長下的我國金融開放的進程與發展現狀
金融開放對我國經濟的階段性影響是有兩面性的。首先,雖然我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行列,但由于我國具有較高的國內儲蓄率、長期性資本的流入,以及較好的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國內經濟的相對穩定性,都進一步推動了我國以吸引長期直接投資為主的金融開放策略的實施,使得我國資本賬戶開放程度逐步提高,從而獲得了經濟的持續增長。然而,有可能由于國內自身發展不足,特別是我國金融體系的發展與官方承諾開放的速度和質量不相匹配,導致金融開放的真實水平與官方承諾水平并不協調,這樣便會達到抑制國內資本積累同國外成熟技術結合的負效應。倘若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也會導致國內經濟抵御金融風險的沖擊能力脆弱,給增長帶來潛在的威脅。因此如何改善金融開放已經帶來的或者可能帶來的不良沖擊,成為當前中國金融開放研究的重要方面。
二、新興市場國家金融開放政策的經驗借鑒
經濟全球化不僅帶來了各國間資本的自由流動,同時也使得各國在金融開放政策上逐步成熟起來。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開放經驗尤其值得深入學習與探討。東南亞國家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實施金融自由化改革,一批有一批的新興市場國家開始走出金融開放的第一步,而新加坡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成為繼倫敦、紐約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躋身離岸金融市場的行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新加坡雖然未能幸免,但憑借其成功的金融開放政策,相比東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新加坡受到的危機影響最小、處境最佳。總結其能在多次經濟危機中依據保持國家金融狀況穩定多半歸功于其良好的金融開放政策,尤其是以下幾方面比較值得借鑒。1.重點發展金融業,大力發展離岸金融業務,1968年創立新加坡亞洲美元市場,2013年5月,新加坡開展離岸市場人民幣清算服務,成為第三大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2.引進聲譽良好且注冊資本不少于800新幣的外資銀行,并建立商業銀行競爭機制,在資本充足率、存貸比例等方面實行極其嚴格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使得呆壞賬比例控制在2%-3%。3.對于本國金融機構及外資金融機構實行嚴格的金融監管制度,尤其是銀行業務的管理上,例如資本充足率最低設限為12%,但實際中甚至高達20%。然而相比之下,泰國1997年首發罕見的金融危機,墨西哥1994年也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其多半是泰國與墨西哥的不當的金融開放政策引起的。均由于兩國大肆放開對外資的限制,而導致其走上了匆忙的金融自由化道路。過快的經濟自由化造成經濟實體空虛,從而禁不住絲毫的“泡沫經濟”的打擊,最終演變為金融危機。澳大利亞在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上,同樣在推進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方面實現了出乎意料的成功。20世紀80年代初,澳大利亞開始進行金融自由化改革,20多年的改革經驗對我國金融開放的進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1.實行金融市場全面自由化。以放松管制為自由化改革的主要內容,1980年起,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取消金融機構存貸利率,取消外匯管制等金融管制措施,實現金融全面開放。2.推進金融監管市場化,1996年,成立金融體系調查組,提高監管效率,實現金融監管體制的嚴格的管理方式。
三、政策建議
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的金融開放成功的實踐以及泰國、墨西哥過度開放而引起金融危機的教訓為我國目前金融開放現狀提供了很好的修正藍本,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1.建立審慎的銀行業管理體系,加快跨境資本的流動速度。以澳大利亞為藍本,積極拓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鼓勵國資銀行走出國門,以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銀行內部建立可操作的風險管理制度,提高資本質量,有效抵御外來風險。2.逐步放開利率,漸進式實現利率市場化,便于根據客戶需求選擇利率水平,但前提是建立存款保證金制度,從而有助于有效規避和防范金融風險。同時有利于促進國內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不斷進行金融創新,改善產品,推進機構的經營改革和發展。3.逐步適當的放開資本項目下的人民幣可兌換。外匯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可兌換,既包括經常項目又包括資本項目。4.完善對內外資銀行及機構的金融監管,積極培養民營銀行,以加強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競爭意識,不斷提高經營水平和競爭能力.
作者:張月玉曉麗張倩倩安世強李晉加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