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現狀及效果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安徽省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規模分析
1.1.1絕對規模據統計,2003年至2015年全國以及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情況,全國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在2010年達到了最高,為11047.58元,而安徽省的最高值是2012年的7974.84元。整體而言,在2003年至2010年間,全國及安徽省生均預算內事業費都為上升狀態,在2006年到2007年間增長幅度最大,而2010年以后,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的起伏較為復雜多變。就2013年至2015年間,安徽省的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總體呈現出緩慢上漲的趨勢,而全國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則在2013年至2014年間有了小幅的下降。
1.1.2相對規模2003年至20015年間安徽省普通高校生均事業經費支出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自2006年以后,一直處于相對較為平穩的數值之內。2013年到2015年間,甚至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趨勢,遠遠低于原始水平。而公用經費的增長趨勢遠大于事業經費的數值,說明安徽省對于高等教育的正常經營活動更為重視,傾注了更多的財政支出。在2012年與2014年間還出現了公用經費的增長高峰,漲幅呈現出起伏波動的趨勢,但總體來說,增長與下降都較為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數值內。
1.2財政支出結構分析
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經費總體上主要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2012年以前,整體呈現平穩增長的發展趨勢,并在2011年迅速上漲,于2012年安徽省高等學校國家財政教育經費投入達到最大值,10年之間增長了近6倍;第二階段則為2012年以后,高等教育的財政經費支出處于相對穩定的起伏狀態,事業性收入依然成為普通高校教育經費的第二大來源,社會捐贈與相關其他收入并無明顯增減狀況。
2安徽省高等教育財政支出效果評價及問題
2.1效果評價
2.1.12016年安徽省高校分學歷層次畢業率通過分析安徽省2016年高校分學歷層次畢業率的數值可知,普通高等院校的畢業率明顯低于研究生以及高職??飘厴I率。在2016年,全省高校畢業生人數共計32.37萬人,其中本科生人數約為14.76萬人,但是由于本科生基數大以及畢業質量存在問題,從而導致本科生的畢業率呈現較低的水平。
2.1.22016年安徽省高校分學歷層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2016年,安徽省本科生的初次就業率已超過九成,政府對于普通高等學校的經費投入一定程度上呈現了較好的結果,并且具有利好的社會影響因子。但是,就本科生各個學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分布來看,農學、工學、醫學分別以92.96%、91.41%、90.40%位列前三名,歷史學、法學、哲學專業的就業率還亟待提高。
2.2問題
2.2.1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投入偏少伴隨著安徽省普通高校規模及增速的不斷發展,政府對于各普通高校的財政性資金支持在2003年至2015年間整體呈現遞增趨勢,并且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趨于穩定的增長狀態。在地方財政實力有限的情形之下,安徽省2010年的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與全國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投入差距達到了最大數值7018.77元。如果考慮市場中的物價增長、通貨膨脹等相關經濟因素的影響,可以發現,安徽省普通高校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實際上每年都遠低于擴招之前的水平。因此,足以證明,安徽省對于普通高校所進行的生均運算內教育經費投入遠遠偏少。
2.2.2高等教育經費來源結構不合理高等教育經費來源當中,主要包括國家財政教育經費、民辦學校中舉辦者投入、社會捐贈、事業收入、其他收入幾大部分。從2003年至2014年間,安徽省普通高校資金來源中,國家財政教育經費占普通高等學校經費來源由45%升至63%,遠遠大于其他各類經費來源比重。其中綜合而言,社會捐贈所占比重多數情況下都為最小部分,而這一趨勢與發達國家高校資金來源往往背道而馳。其不僅對政府資金運作造成了極大的現實壓力,更加劇了其他資金來源者的懈怠,降低了包括高校自身在內的社會多方面的積極性,由此循環往復致使高校教育經費來源日益僵化。
3安徽省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建議
3.1提高高校教育財政投入力度安徽省在2013年就提出了“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發展能力提升計劃”,并投入教育資金支持達30億元,致力于到2020年,實現安徽省高等教育的主要發展指標趕超全國平均水平以及中部地區其他發達省份。對于安徽省而言,最大程度上提高政府財政轉移支付能力,尤其是對校際之間相對不合理的資金分配進行重新配置,提高對省屬院校以及醫科、工科類高校的資金支持尤為關鍵。從教育本質來看,高等教育是知識的主要來源,是知識經濟的支柱,并且處于各種趨勢的中心。[1]
3.2科學合理分配高等教育經費立足區域徽文化的內在屬性、基于高校自身發展特性,再輔之政府資金支持,才能更使得校際之間的教育經費差異化得到最合理的安排。尤其是省屬以及其他直屬院校之間的財政投入,應當在以合理性為基礎的條件上進行分配,從而使得安徽省的高校發展擁有較為科學的財政資金投入體系。對于安徽省而言,增加高等教育整體的資金投入的同時,應當注重提高生均定額經費的標準,有利于從根本上緩解高校間資金投入的不等性。差異化的生均定額標準并不是問題,而是對于不同專業、學科的學生制定各異的經費定額標志,從而更加科學地安排財政教育經費的分配。同時,注重加強對于財政性教育經費撥款模式的創新與發展,重視績效撥款模式的運用與完善。
3.3設立第三方教育經費委員會第三方機構的存在,關注于教育經費使用的即時情況,是其重要的使命與責任。同時,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第三方評估模式應當與時俱進,適應周期性的滾動評估。[2]通過對于教育經費運作的一系列觀察與監督,可為社會各界提供及時性較強的高等教育財政資金的流向與使用狀況,便于各方了解高等教育的財政支持力度與水平。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各種資金使用的違法違紀情況出現,盡可能地減少財政資金的各類損失與浪費現象。第三方中間機構還可以聯系政府各部門,例如財政、審計、監察等等,合力解決由于教育財政經費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將財政資金的使用過程梳理得更為透明化、公開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貝努瓦•米洛特.高等教育支出與產出:錯綜復雜的關系[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2):47.
[2]郭化林,蘇捷.基于DEA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第三方評估研究——以浙江省省屬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數據為例[J].教育發展研究,2014(17):49.
作者:張弦 單位:安徽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