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與后勤形式的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是指在后勤活動與遂行后勤保障任務過程中,形成后勤保障力的基本要素所遵循的一種基本思路、方式和范式,或基本的式樣。由此可見,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除與后勤人員、武器裝備,人員與裝備結合的方式及體制編制等因素相關外,還與各種基本要素的資源消耗和所面臨的自然環境、氣候變化等條件有關。換言之,當前在后勤保障力生成過程中不僅要考慮信息化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考慮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問題,追求一種低碳經濟條件下的后勤保障力的生成樣式。從系統論的角度看,后勤保障力生成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集成結果,其核心構成要素有三個:后勤人員、裝備物資、人與裝備結合的方式及體制編制。這都與資源環境相聯系,表現為一定的軍事人力資源、財力和物力等軍事經濟資源及其他環境條件。后勤保障力生成是由后勤人力、財力、物力及它們之間的結合方式與體制編制綜合作用的結果。
這說明在保障力生成過程中需要占用和消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并對資源環境與氣候變化產生重大影響。我們在加速實現由機械化條件下向信息化條件下的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轉變過程中同樣如此。因為,在后勤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氣候影響比過去更大。因此,必須在提高或保持戰斗力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在軍隊建設與后勤保障活動中盡可能地節約利用能源資源,減少CO2排放及其對環境、氣候的影響,即后勤保障力生成的樣式必須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高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形態。
以發展低碳經濟促進后勤保障力生
成模式轉變的有利條件與制約因素以發展低碳經濟促進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轉變的有利條件。首先,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風氣在軍隊逐漸形成。黨的十六大以來,特別是2005年軍委批轉總后勤部《關于大力加強軍隊資源節約工作的意見》以來,各級部隊認真學習胡主席關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進一步提高了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思想認識,部隊官兵節能減排的風氣已逐步形成,建設“節約型軍隊”和“綠色軍營”,走低碳環保的發展路子日益成為廣大官兵的努力目標。其次,軍隊建設及后勤保障中開始重視低碳節約問題。全面建設現代后勤綱要,為軍隊節能減排與低碳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提出了明確目標。2007年4月,軍委又批準了《2010年前軍隊資源節約工作實施計劃》,進一步明確了資源節約與低碳發展的目標任務與具體措施。自此,全方位拉開了軍隊建設及后勤保障中資源節約與低碳經濟工作的帷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再次,后勤及資源管理改革為模式轉型打下良好基礎。近年來軍隊開展的全面建設現代后勤以及各項資源管理改革工作,都為發展低碳經濟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轉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5年以來全軍開展的資源節約和全面建設現代營房活動,鞏固和充實了資源節約與低碳發展的工作經驗。許多部隊單位主動適應軍隊建設納入低碳經濟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站在戰略高度統籌軍隊建設、后勤保障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工作。
以發展低碳經濟促進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轉變的制約因素。一是思想觀念上,雖然軍委總部一再強調資源節約與低碳環保問題,許多部隊單位也制定了工作目標與實施計劃,但一些單位或個人仍是“我行我素”,在工程建設中搞“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超標裝修;在物資采購中“只買貴的不買對的”,不考慮節能環保;在“三公消費”和行政消耗性開支時“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二是管理體制上,目前的管理體制仍然不健全,存在著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無人負總責等問題,尤其是沒有完整配套的規章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相應的規劃計劃不健全,這些都成為制約因素。由于缺乏硬性制度規范和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有的單位是“一任班子、一個規劃”,造成重復建設、重復投資,損失浪費非常嚴重;有的單位因舉辦高層次現場會的需要,不惜將使用僅一年的大樓推倒重建;有的單位舉行大規模實裝實戰演習,對周邊環境及農田造成一定的污染,除按規定給予農民必要的“青苗費”外,并沒有進行相應的污染補償和環境修復工作。三是人才技術方面,由于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等問題是近幾年來才進入軍營,對于我們許多人來還是一件新生事物。因此,相應的專業人才嚴重不足,以及先進技術引進應用滯后,也成為制約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國際國內出現了大量的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技術和設備,但由于一些技術學習掌握需要周期較長,有的節能環保設備比較昂貴,有的單位預算經費有限,因此目前還不能在部隊大面積推廣應用。即使有的單位引進采用了,也只是作為樣板或示范工程,若要普遍推廣應用在技術和資金上還達不到要求。
以發展低碳經濟加快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轉變的建議
(一)搞好宣傳教育,增強官兵尤其是后勤人員低碳經濟的思想意識
一是要組織官兵認真學習國家和軍隊關于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文件神,宣傳國家和軍隊關于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二是要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積極宣傳資源節能、低碳經濟的重要意義,激發廣大官兵節能環保、低碳發展的意識。三是要利用有利時機和場合普及資源節約與低碳經濟知識,宣傳經濟資源修復與循環利用及節能減排的技術手段,樹立培養典型,推廣經驗做法。
(二)注重科學統籌,搞好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轉變的規劃計劃
一是要堅持科學發展,協調好各任領導班子的規劃計劃。各級黨委要把好宏觀決策的“總閘門”,協調好各任領導班子之間關于部隊建設與發展的規劃計劃,保持部隊建設的科學性與可持續發展。二是要堅持大局至上,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不單是后勤部門的工作,司、政、后、裝各部門都有責任,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克服部門利益與本位主義不良思想,在各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按照擬定的規劃計劃,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共同努力搞好此項工作。三是要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好低碳經濟與戰斗力保障力的關系。要樹立提升戰斗力保障力與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的觀念,在提升戰斗力保障力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要綜合利用現有資源搞建設,謀求存量資產的節約與循環利用;要樹立大節約觀念,將重要資源與建設發展納入整體規劃計劃,統籌兼顧;要大力推行集約化保障,搞好資源保障的一體化、社會化和軍民融合,兼顧生態環境保護。
(三)引入先進技術,切實減輕軍隊建設與后勤保障碳排放及環境污染
一是要積極引進和應用低碳環保的技術手段,調整軍隊能源消費結構。要盡早考慮利用技術手段和預算支持各級部隊減少煤炭、石油等非清潔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多利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核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加快研制與應用可再生清潔能源相適應的裝備設備與建造技術。二是要在能源消費結構還沒有較大變動的情況下,盡可能推廣應用減少碳排放和環境污染的技術。比如鍋爐余熱的回收、工程建筑垃圾的再利用、裝備使用及軍事訓練中產生有毒有害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CO2收集并儲存到地下,以及房屋建筑物的節能環保技術等。三是根據各部隊實際,因地制宜創新節能減排與低碳發展的方法手段。比如,盡可能利用本單位的地理、環境和資源條件,對一些舊裝備及實物資產進行低成本的改造,實現現有資源的循環利用;要建立碳補償和生態環境修復制度,植樹造林、增加碳匯,安排預算經費用于軍事演習、工程施工等軍事活動中造成的生態損害與環境污染修復項目;在軍事及后勤訓練中,要大力開展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訓練模式,減少資源消耗與環境氣候影響,提高訓練的綜合效能。
(四)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軍隊建設與后勤保障的低碳經濟工作
一是要建立完善資源節約與低碳發展的管理制度。要將資源節約與低碳發展管理制度建設納入全軍及總部法規制度建設的總體規劃計劃加緊推進,先期制定完善各類實物消耗標準、建筑節能標準和工程建設與軍事活動的生態環保標準制度。二是要建立完善節能環保新技術新產品強制使用制度。抓緊制定出臺軍事訓練、工程建設、物資采購、生活保障等軍事活動中,強制推廣應用節能環保與低碳經濟新技術新產品的目錄與標準,同時給予預算經費的支持,切實發揮新技術新產品的實際支撐作用。三是要建立完善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的考核與獎懲制度。各級機關和部隊要建立能夠反映資源消耗與節約、環境影響與維護、低碳經濟與管理水平的統計指標與考核標準,完善考核評估方法,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
(五)創新管理模式,形成低碳經濟后勤保障力生成運行機制
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各級機關及部隊要加快構建資源節約低碳經濟的供應保障方式、消費形式和訓練模式,在營房維修改造、裝備物資采購配備、生產生活設施建設等各方面貫徹節約低碳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的全過程運行機制與管理體系。二是要創新管理模式,著力解決經費物資管控、樓堂館所建設、房地產資源調控、軍用土地轉讓、有償服務管理和低碳環保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杜絕各類鋪張浪費現象。三是要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嚴格按照軍隊資源節約低碳發展統計與考核辦法,形成統計、考評、獎懲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各部隊、尤其是后勤部門必須建立有利于節能減排與低碳發展、提高軍隊建設與后勤保障綜合效益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將其納入主官與單位年度工作考核范圍。
作者:黃如安單位:軍事經濟學院軍隊財務系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