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下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方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人類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步伐的情況下,使得大氣二氧化碳等廢氣排放量超過環境的承受水平,因此重工業、輕污染的工業發展路徑已經不再適應當今時展的要求。尤其是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生態環境認識程度的加深,發展低碳經濟、降低碳排放量、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為此,本文對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進行探究,分析產業升級的渠道和措施。
關鍵詞:低碳經濟;產業結構;產業升級;產業經濟
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制造業向新型制造業的轉變時期,我國“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明確提出了加快傳統制造業改造發展的步伐,培養新的戰略性的產業,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從而有效的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質量,發展低碳產業,倡導人們開展綠色生活及生活方式。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資源壓力、能源壓力、環境壓力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大,傳統的以消耗能源、效率低產出效果低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探討低碳經濟發展需求下促進經濟發展結構升級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及社會發展的根本需求,是實現節能減排及促進我國經濟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一、低碳經濟產生及其內涵
1.低碳經濟產生的時代背景
所謂低碳經濟指在堅持正確發展觀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從而使得產業實現轉型發展,更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更加科學有效的提高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煤炭、石油等高碳消耗能源的依賴程度,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水平,從而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實現雙贏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低碳經濟重視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是人類在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后出現的又一次重大的社會轉型。這一概念在2003年第一次由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提出,之后隨著世界變暖及各類經濟及自然災害現象的不斷出現,人們對于發展低碳經濟越來越認可,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致共識。當今時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呼聲,是促進人與環境和諧發展、和平共處的新型發展理念和可持續發展模式。
2.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其本質在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但是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創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是當前各國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由于不同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及社會發展水平存在的不同,每個國家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方案是不同的。尤其是對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我國,傳統經濟是以高能耗為代價的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低碳經濟轉型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因此對于如何在我國實現低碳經濟,很多專家學者都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在我國要發展低碳經濟首先需要面對的是對原有的經濟結構進行轉型發展,實施產業結構調整。
二、低碳經濟對產業轉型的促進作用分析
所謂產業結構的轉型及優化,是指產業結構內部逐漸向著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及高級化的方向發展,經濟發展模式從原有的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經濟發展,從產品的低附加值向產品的高附加值轉變。發展低碳經濟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低碳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根本要求就是低能耗、低污染和高效率。所以,低碳經濟首先對于產業發展的要求就是要做到碳排放量的降低,要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具體表現在:一方面,要實現低碳經濟需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做到節能、減排、提高能效,減少三次產業的碳排放強度,從而減少各個產業在碳排放方面的總量,從而有效控制碳排放量。要實行這些目標需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低碳產業。如在工業結構發展方面要向節能降碳的方向發展,進行技術更新,淘汰傳統的高能耗的技術,積極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升級換代,應用節能減排技術,積極使用綠色能源,開展綠色制造,促進經濟循環發展。通過引入對環境污染小、資源利用效率高的技術,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從低碳產業角度來看,要限制高耗能的產業發展,轉向低碳產業發展,從而實現產業的發展轉型,提高低碳產業比重而降低高耗能產業的比例,從而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并有效控制碳排放水平。如需要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如風能、水能、太陽能產業,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信息網絡及高端制造產業的發展,增加森林碳匯,推動低碳技術的研發及成果轉化,從而促進和推動低碳產業的發展。
三、低碳經濟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對策
發展低碳經濟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是當前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必然要求。在全球重視和大力提倡發展低碳經濟的條件下,要積極促進我國實施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更好的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1.打造適合我國發展需求的低碳產業鏈
當前我國產業鏈在價值分布方面主要面向資源型企業,而低碳經濟則需要發送巨大的變化。首先是要縮短在能源、汽車、鋼鐵、化工、建材等高消耗、高碳產業所發展起來的產業鏈條,將這些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進行“低碳化”發展;其次是要調整高碳產業的結構,通過發展逐步使得高碳產業尤其“重化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降低,而促進兩端產業及產品的產業鏈的延伸發展,如向前端延伸發展,重視生態設計,促進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展;而向后端延伸發展,則重視品牌及銷售網絡的發展,促進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從而使得我國的經濟產業結構得到更好的延伸和發展,從而逐漸走向低碳經濟的發展路徑。
2.減少高碳產業的高能源消耗狀況,促進低能源消耗方向的轉型發展
現階段,我國還是處于發展工業化和推動城市化發展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的鋼鐵產業、船舶制造業、機械制造業及建材、石化為代表的重化工業還處于較快的增長發展時期,而這些產業確實高能耗、高碳排放量的產業。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不可能逾越工業化的發展歷史階段,因此要大幅度的降低重化工業的比重是行不通的。所以為了發展低碳經濟,就需要提高重化工業的能源利用效率,通過技術的革新挖潛,降低這些產業的能耗比重,實施產業轉型,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發展目標。要實現上述行業的能源效率的提高,就需要大力發展清潔生產,重視資源的節約使用,淘汰落后的技術,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產業,實現產業的轉型發展,重視資源節約及生態保護,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技術及產能,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節能減排,實施規模生產,實現產業集聚效應,從而有效降低發展成本,建立生態發展產業園區。根據我國在《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方面的要求,積極應用最新的技術及設備設施,促進煉鐵、煉鋼及水泥生產的能源效率;大力淘汰低效的電機,積極引入調頻技術及調峰技術等先進的工業技術,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要重視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從而最大程度的減低對資源的占有及消耗;積極促進和開發和這些行業有關的多個領域的低能耗技術等等。
3.大力發展新型低碳產業
大力發展低碳產業,主要有新能源汽車產業、建筑節能產業、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產業、節能材料等等,這些都是有著較高發展預期的朝陽企業,有著很好的未來發展前景。同時也是新時期新型低碳產業,具有清潔生產的特征,有的則是可再生能源,能夠替代傳統的高碳化石能源,從而使得低碳經濟有實現路徑和可能,促進我國能源結構的創新發展,促進低碳技術體系的完善,有效的調整低碳產業結構,從而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步走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轉變。
4.積極開發和應用
低碳技術開發和應用低碳技術,主要包括如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應用,如太陽能產業、水能產品、風能產業、海洋產業等,以及一些新能源產業,還有傳統能源如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以及如油氣資源及煤層氣的勘探開發和應用,另外還要開發二氧化碳的捕獲和埋存技術,從而更好的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在這些方面需要涉及電力、建筑、冶金、化工等多個領域和部門。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情況來看,這些國家都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開始進行技術方面的研發,逐漸開發出一些世界領先的技術及產品,有些國家的產品及技術已經成為世界低排放能源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因此,我國也需要積極組織和引導多方力量積極進行相關低碳技術研發,給予積極的技術資金支持,促進新型高效低碳技術的研發水平及速度的提高。
5.建立排放交易市場機制
通過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在發展低碳經濟中如果不引入市場機制,單單依靠某個企業和個人是無法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因此要建立碳交易市場,引入投資資本,進行科學的環境容量劃分,對溫室氣體的排放權進行有效規定,構建新型的碳資產的資本類型,使得碳市場能夠有效建立,為碳資產的市場定價及自由流通提供可能。從歐盟發展來看,在總量控制及排放交易體系方面發展較為成熟,非常重視碳定價的促進作用,從而為保環保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易市場。實施排放交易能夠有效降低能源成本,從而促進減排目前的實現,而恰當的總量控制及排放交易計劃能夠有效激發企業的積極作為,同時又為企業提供了自主發展的動力和權利,從而豐富減排的途徑。因此,我國需要構建一個由碳排放在內的排放權市場,從而使得各種資源及信息能夠通過這一市場平臺進行價格的自由調節,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倆規范不同企業之間的交易行為,從而有效降低買賣雙方為了尋找項目而產生的相關成本,從而有效提高我國在國際碳交易方面的定價權。
6.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體系
在促進低碳產業發展、實現結構升級換代方面還需要加強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建設,從而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創建一個好的外部環境。歐盟在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方面政策較為成熟,已經形成了較為靈活的市場機制及法律體系,很多發展計劃和目標有著很強的法律約束力。因此我國也需要對相關的能源、環保、資源等進行法律方面的制度完善及相關內容的充實和修改,如可再生能源、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法律等,根據實際發展的需要進行立法及修改和完善,并積極采取措施貫徹落實。
7.建立淘汰機制,促進能源改造
對于傳統的落后技術,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污的技術及設備設施,要堅決予以關停,限期進行技術整改和更新,尤其是第二產業需要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并構建相應的補償機制。各級政府及企業要積極進行溝通和協調,促進高效能源結構的優化升級。對于能源改造工程,要加快推進燃煤鍋爐的改造力度,大力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積極推動熱電聯產,促進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積極發展和應用新能源及清潔能源,使其逐漸代替煤炭和石油等傳統能源,從而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在全社會范圍內實施改造工程從而大幅度的提高節能能力。
總之,為了更好地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目標,實現節能減排的發展目標,需要對目前的經濟及產業解耦股進行升級換代,發現低碳高技術含量產業,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法律體系確保產業結構更快的實行轉型發展,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舊的耗能產業及企業的淘汰機制的執行,堅決關閉一批能耗高的企業,推動技術創新和能源改造,促進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更好地推動我國經濟及社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孔令丞,張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環境規制強度區間界定:省際面板數據實證[J].管理現代化,2017(01).
[2]王曉.產業轉型升級與大學生就業:一個文獻綜述[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6(03).
[3]李廣瑜,趙子健,史占中.基于新結構經濟視角的產業轉型升級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7(04).
作者:黃志剛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