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循環經濟發展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建立健全循環經濟規劃體系;建立健全循環經濟法規體系;建立健全生態稅收和經濟刺激體系;探索綠色經濟核算和考核監督制度,對循環經濟發展措施進行講述,其中包括:循環經濟是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涉及到經濟、科技、法律、政策、教育、宣傳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建立和完善主要用能設備能效標準、主要耗能行業節能設計規范、重點用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實行高消耗、重污染的落后技術、工藝和設備強制淘汰制度,及重點行業新建項目、重點產品和新建建筑市場準入制度。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堅決制止破壞和浪費資源的行為、溫州市要建立面向企業、生態園區和社會循環經濟指標體系和監督制度,等。具體材料詳見:
一、建立健全循環經濟規劃體系
隨著溫州市生態城市建設的逐步深化,溫州市已經開始逐步完善相應的生態市、縣規劃體系。溫州市發展循環經濟同樣也要遵循規劃先行的原則,建立溫州市發展循環經濟的規劃體系。循環經濟是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涉及到經濟、科技、法律、政策、教育、宣傳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環保部門一家單位的工作,需要市委和市政府從戰略的高度,組織力量,系統地研究和制定溫州循環經濟發展的整體目標、基本原則、具體計劃、實施步驟、方針政策和對策措施,以加快溫州的循環經濟的發展的步伐。在制定“十一五”規劃時,必須將循環經濟理念作為編制“十一五”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
溫州市計劃發展委員會應當會同有關市級行政主管部門編制《溫州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具體推進計劃。此項工作,本課題組組長與市計劃發展委員會和市經濟建設規劃院正在開展中。其次,由溫州市經濟、水利、農業、商業、市政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循環經濟發展的專題研究,編制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生態農業發展等循環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專項規劃,制定溫州市發展循環經濟產業政策和工業合理布局等規劃,規定鼓勵、限制、禁止發展的產業和項目,確定循環經濟示范項目和推廣項目,推動溫州市循環經濟的發展。
溫州市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級以上開發區管理機構應當根據溫州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重點領域專項規劃,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循環經濟發展的具體實施方案,并積極開展循環型企業、生態工業園區、生態農業園區、生態鎮鄉(村)、生態服務業、家庭型循環經濟模式和資源循環型社區建設試點,逐步建立和完善溫州特色的循環經濟規劃體系。
循環經濟是一種系統化的生態經濟系統。制定溫州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方案,就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采用生態設計方法,提出一系列管理和技術措施,以建立新的具有補償作用的物流通路,即進行“補鏈”“補網”,改進和完善現有的經濟系統,構造全新的生態經濟系統。根據溫州市循環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指標水平,結合溫州市社會、經濟和環境狀況,按照三級循環經濟圈劃分方法,提出溫州市發展循環經濟的規劃初步方案,見表5-1。
二、建立健全循環經濟法規體系
溫州市沒有形成適合于循環經濟發展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是循環經濟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溫州市要想快速實現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的發展,溫州市政府和各縣地方政府除了認真貫徹執行現有的國家、省頒布的相關法律以外,必須借鑒發達國家和國內發展循環經濟省市的成功經驗,根據溫州市的實際情況,按照省里的部署盡快進行地方循環經濟立法,抓緊制定循環經濟發展的專項法規。如先編制《溫州市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再逐步制定《溫州市發展循環經濟辦法》、《溫州市工業建設項目使用土地和資源控制標準》、《溫州市固體廢棄物回收處理和再資源化辦法》、《溫州市廢舊家電和計算機回收處理和再資源化辦法》、《溫州市城市生活廢棄物分類處理和再資源化辦法》、《溫州市發展循環經濟目標責任制和考核制度辦法》等等。
建立和完善主要用能設備能效標準、主要耗能行業節能設計規范、重點用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實行高消耗、重污染的落后技術、工藝和設備強制淘汰制度,及重點行業新建項目、重點產品和新建建筑市場準入制度。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堅決制止破壞和浪費資源的行為。
三、建立健全生態稅收和經濟刺激體系
現在的經濟刺激措施仍以提高排污收費、減免稅收、對環境保護的優先優惠貸款待遇等措施為主,建議溫州市政府逐步完善末端費稅、源頭費稅、排污許可證、貼息或免息貸款和生態補償措施,貫徹和執行《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中生態補償的力度;加強資源費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增強其生態補償功能;積極探索區域間生態補償方式,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逐步健全生態環境破壞責任者經濟賠償制度;積極探索市場化生態補償模式,引導社會各方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溫州政府可運用原生資源和再生資源的價格差異和利益驅動等經濟激勵政策來激活發展循環經濟的脈搏。例如,一些虧損或微利的廢舊物品回收利用產業,對于污染物無害化處理產業,可通過稅收優惠和政府補貼政策,使其能夠獲得社會平均利潤率;通過征收農業生產資料使用稅的方式,控制農業生產中對于化肥、農藥、飼料等生產資料的過度使用,從而逐步誘導農戶發展循環經濟;對于含有再生材料的商品要給予稅收政策上的優惠,并在政府集團購買中享受優先權。
在增加生態、環境(污染排放)、資源使用稅的同時,可對企業用于環境保護的投資稅收抵扣。對污染治理、廢舊物品回收處理和再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等公用性事業,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
進一步加強通過減稅、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措施,保證從事資源循環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具有價格優勢,促進本地的循環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水、土地、礦產、森林、環境等各種資源費的征收、使用及管理辦法,加大各項資源費使用中用于生態補償的比重,并向欠發達地區、重要生態功能區、水系源頭地區和自然保護區傾斜。
四、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溫州市要建立面向企業、生態園區和社會循環經濟指標體系和監督制度。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是以循環經濟的指導原則為基礎的,結合所描述對象的特點,能夠定量評價所描述對象發展過程的指標集合。溫州市的統計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努力建立健全循環經濟指標體系,切實做好有關經濟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工作,定期公布結果,以便比較全面準確地對循環經濟的發展情況做出定量描述,有效地進行監測、檢查和督促。新晨
五、探索綠色經濟核算和考核監督制度
“綠色GDP”核算對傳統GDP進行調整。其形成方法大致有兩種主流模式:一種是綠色GDP=傳統GDP-(自然資源的消耗+環境損害的成本)+環保部門新創造的價值;另一種模式則是在傳統的國民經濟賬戶表中加入反映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成本信息,調整得到“綠色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