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專經濟數學課程革新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待提高
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的經濟數學課程仍采用“課堂以教師為主、教師以書本為主”的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引出定義、證明定理、講解例題、處理習題的固定模式,向學生灌輸大量定義、定理和解題技巧,學生只是被動地記住有關知識,應付考試,無法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數學思維的提高,容易造成學生的思維惰性,很難實現經濟數學的培養目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1.考核、評價方式過于單一
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對經濟數學的學習考核仍然采用筆試方式,教師出題,學生做題,片面強調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計算能力的提高。這種考核方式雖然對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不利于學生的自由發揮,對數學功底薄弱的經濟類專業學生而言增加了心理負擔,產生畏懼害怕的心理,降低學習數學的熱情。高職院校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的,考核方式也應突出考查學生的能力,以更科學、更全面的方式突出學生能力的評價。以考試成績的好壞定勝負,實行一票否決制的評價體系顯然已經落后,實行多元化、多樣性的評價方式已經勢在必行。
二、對“經濟數學”課程改革的建議
1.改革教學內容和教材
結合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把握“必需、夠用”原則,教材的選取上要定位高職,面向經濟,突出專業特色;在教學內容選取上要滿足后續課程與經濟應用需求,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倡“寬基礎、重應用”的教學結構。首先在基礎知識的學習方面,要為學生奠定一個寬厚的基礎,要從純數學演繹和嚴密邏輯體系中解脫出來,適當降低嚴謹性要求,對嚴格的數學定義、抽象的定理、命題和復雜的證明、計算內容要合理地取舍、整合。其次,結合經濟類專業特點選擇應用性的教學內容,如增加單利、復利、最大收益、最小成本、邊際成本和彈性等與經濟和管理相關的內容,充實一些真正聯系實際的應用型例題和習題,讓學生感到學習經濟數學既有趣又有用。
2.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依據“經濟數學”的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專業特色,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可以達到更高的教學實效。如采取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情景教學法、啟發式教學等方法,抓住問題的本質,化復雜為簡單;堅持精講與自學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注重建模能力的培養,將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通過實際問題經歷體驗數學建模的基本過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體現數學文化,結合課程穿插講述數學發展史,展現“數學之美”,體現“數學之用”,改變數學學習枯燥無味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3.改革考核方式
對“經濟數學”課程的考核進行改革完善,必須使得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更科學、更全面。考試內容與要求不僅要體現出“經濟數學”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運算和推理能力,更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自學能力、團隊精神等綜合能力的考查。考核方式要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閉卷考試外,還應當在平時鼓勵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利用所學到的經濟數學知識,展開課堂討論,撰寫小論文、小報告等,作為考核學生成績的一部分內容。例如:期末考試(包括基礎知識、基本運算和推理能力)占50%,過程考試(給出案例,進行討論,撰寫小論文、小報告)占30%,平時成績(平時課堂提問、作業及出勤情況)占20%。多樣的考核方式能引導學生學好基礎知識,注重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增加知識面,最終成為適合市場經濟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者:袁淑峰單位:浙江紹興文理學院上虞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