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影響公路經濟效益的因素及應對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及后期運營規劃方面,其主要是通過收取過路費進行還貸的形式來以路養路。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行業,其要考慮經濟效益的回報程度。為此,公路建設及維護部門必須從影響公路經濟效益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在不斷提升高速公路的使用安全性和舒暢性基礎上,確保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這就要求加強公路管理,積極制定經濟增長對策,本文對此進行了簡單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公路;經濟效益;影響因素;對策
0引言
各級經濟及貿易的頻繁,使得公路的使用情況逐漸地進入到大眾的眼球和內心,這就給交通運輸部門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如何在不斷提升公路使用安全性和便利性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實現公路運行的經濟效益提升,是公路部門必須正視的問題。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利潤的支撐,公路管理也是如此,必須能夠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才能確保自身行業的穩定發展。
1公路運行中的經濟效益簡述
公路的運行管理中離不開經濟資本的支撐,而這些經濟來源主要是從公路長期維護中的公路費其他運營費獲得。其經濟效益從宏觀上來講,要統籌建設,養護,管理等多個環節的運營,不斷增強建設科學性基礎上,提升公路管理人員的工作條件和創新能力。公路效益從社會經濟角度來講,要為人民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降低人民的交通成本,推動經濟的進一步升級。公路經濟中的社會效益與自身的經濟效益是相互對立和依存的,所以,必須做好兩者之間的合理統籌,確保整個公路運輸各環節的通融。
2公路經濟發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
從公路經濟發展中的制約因素來看,存在多種。但是本著主觀和客觀兩個角度來看的話,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2.1公路經濟發展意識認識不足
公路管理受國家的直接管轄,但又不得不進行企業模式的運作。這種體制使得公路建設發展中受到了各種既定法規及模式的影響。很多管理人員及員工的思想受到約束,很難從傳統的經營模式中轉變,他們認為上級讓怎么干就怎么干,沒有認識到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經濟觀念轉變,這就使得公路管理部門的職能無法有效的發揮。同時,很多年輕的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得不到合適的認可和激勵,他們也就失去了創新的動力。
2.2整個公路系統的管理體制不完善
公路系統就像所修建的公路一樣,是蔓延到各個地市和區縣的,管理上采用的是半下放的形式,各級公路的日常建設和養護基本都是靠從省交通廳進行款項申請。省廳統一管理公路的運行規劃但不管理具體下邊的人事,地方只管理人事及基本的內勤工作,不直接管理所維護的公路,這就使得上下兩級之間存在一些協調上的斷鏈,這種體制一方面使得公路系統建設無法真實地符合省內計劃,而地方的經濟發展需求又不能完全得到升級的支撐,從而存在管理上的不協調和不完善問題。
2.3用戶公路建設及養護的資金不足
從當前的公路系統資金規劃來看,很多方面的養護成本都無法支撐。比如公路系統中一段約210公里國道和700公里省道的養護,實際投入的人員可能在1000多人。先不說人工成本的逐漸追加,從養護所用的材料來說,面對這幾年不斷水漲船高的市場經濟中材料的上漲,使得公路的養護成本幾乎是翻倍的增長。公路系統在沒有很好的自身經濟效益收入的情況下,很大一筆養護資金的投入都是靠系統的掛賬得來,這種資金投入的不足,使得公路養護起來比較困難,從而也就無法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回報。
2.4公路等級的普遍不高
從目前的高速公路建設來看,東部沿海及南部公路建設等級較高,但很多偏僻地區,受地形的影響,所修公路有50%為三級公路,公路等級低,經濟效益增長點難挖掘,從而也就帶動不起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公路等級較低,養護成本得不到支撐,公路長期的運維狀態處于一種比較消極的現象。
2.5公路系統的從業人員超編
在前幾年的公路大力建設中,由于人員的不斷擴招,使得各部門的人員呈現了一個快速的增長,現在來看,就是整體隊伍出現了勞動力過?,F象,很多人靠“吃路”來生計,這也是公路經濟效益一直得不到增強的一個因素。人員超編的現象必須從企業發展的模式來加以重新規劃,鼓勵創業和再就業,合理安排員工工作模式,提升人員的工作效率。
3針對公路經濟效益影響因素的幾點對策
從以上可以看出,制約公路經濟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問題也是比較突出,必須能夠進行積極的措施應對才有公路發展中的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1加強公路經濟效益提升的思想認識
公路管理單位和個人必須充分地認識到自身的崗位職責,公路單位必須不斷地進行公路管理學習的培訓,提升員工的責任意識和思想素養,摒棄鐵飯碗的懶散行為,以全新的市場經濟發展概念來武裝頭腦,來進行辦法的提出和創新,齊心協力地促進公路建設更加長遠和穩定,確保公路使用有序進行。
3.2注重公路經濟的雙體發展
將公路系統既作為常規的養護,又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來看待。要繼續發揮好對公路的建設和養護職能,同時不斷地探索更加新穎的經營模式,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加以規劃和探索,確保經濟效益的穩定提升。公路建設及養護中,要讓兩方面能夠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在公路經濟的規劃中,還應該注重實際的公路路段情況,分清主次緩急。公路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及時的修復損壞區域,確保整體好路的指標率,提升交通路況。
3.3加強公路管理優化
公路系統中的不斷建設和及時養護是兩個重要內容。在日常運營管理中應該注重好指標率的考核,確保公路社會效益的不斷提升。另外,還要結合當前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不斷地進行公路的發展潛力開挖,加強公路養護中人員的培訓和組織,設備的及時更新和養護,資金的重組投入。公路的養護要形成科學的分配原則,確保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投資效能。
3.4加強產業聚合,創新經營模式
對公路運行中的經濟活動進行規劃時,應該考慮當前的總體市場經濟發展趨勢,面對不斷競爭和變化的市場經濟體制,要通過不斷地優化內部管理結構來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公路維護長期以來都是國有支撐,應該充分地引入經營機制的轉變,適當地引入公平競爭機制,注入新的公路發展活力。同時注重公路發展中的增值經濟增長點探索,不斷地創新公路建設經營模式。
3.5增加公路建設的融資渠道,加快建設步伐
新的經濟發展對公路的建設質量要求更加高,如何進行公路網的有效搭建和擴大,是重點內容,確保公路能夠逐漸的延伸到國家的四面八方,增加其更加強大的使用便利性。對于這方面的公路建設規劃,不是全靠國家撥款就能夠實現的,需要不斷地拓寬融資手段,增加貸款,招商引資,集資等形式多渠道增加公路建設的投入,并加強公路的養護融資,才能有更加穩定的公路發展。
4結語
總之,交通運輸業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不斷的資本投入,公路建設的回報是否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這是公路建設單位應該重點加以考慮的問題。從公路的經濟效益影響因素來看,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交通管理部門能夠不斷增強管理能力,注重員工的綜合能力培訓,并且以企業的角色來運作交通管理,提升公路管理效率和質量,通過深度挖掘公路經營潛力,不斷地創造更加客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溫冬海,寇飛,楊勝強.公路養護有關問題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7).
[2]孫團生.淺談公路工程生產建設特點與質量管理措施[J].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2011,(04).
[3]李云霞.以機械化運用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效益的幾點思考[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09).
[4]孫國建.快速公交系統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研究[J].山西建筑,2011,(22).
作者:張乃山 單位:莒縣公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