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經濟專業教學發展方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永恒的主題,也是國家強大的根本保障。社會和企業對經濟專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實踐能力高、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更受他們的青睞。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要積極進行經濟專業的教學創新,把經濟專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提升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要提高對經濟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這樣才能讓他們走出校園之后,更好地適應社會。
關鍵詞:高職學校;經濟專業;教學實踐;發展創新
一直以來經濟專業一直是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也是市場缺口最大的專業。高職院校的經濟專業是相當豐富的,它包括了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稅務、企業管理、會計等專業。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具有自身鮮明的特性,它主要側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培養職業技能過硬的職業型人才。當前高職院校經濟專業發展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教師要從自身做起,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把理論和技能實踐融合起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本論文針對目前高職院校經濟專業的創新教學現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一、高職經濟專業教學整體現狀
(一)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配比例不均勻高職院校雖然注重的是職業教育,但是還是受到了應試教育的一定影響,大多數經濟專業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理論知識教學比例過高,實踐教學課時較少。長此以往會導致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學生只是“紙上談兵”,缺乏職業技能的實際操作能力。
(二)教師授課方式缺乏創新縱觀高職經濟專業近年的發展,可以明顯發現很大一部分教師教學理念過于保守,甚至是“閉門造車”,沒有把最新的職業教育背景和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導致經濟專業的教學和社會發展嚴重脫節,阻礙了學生職業綜合技能的提高,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就業。
(三)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存在不足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教學設備上的投入比較少,尤其對于經濟專業來說,專業化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軟件配置不足。高職院校經濟專業教師數量不足,經常出現一個教師負責多門課程或者跨專業授課,導致教學不夠專業,影響本專業的教學效果。
(四)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很多高職院校,在經濟專業日常教學中,普遍存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教師習慣性地把二者進行單獨授課,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高職經濟專業的教學的方向與創新
(一)挖掘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職業核心素養高職學生的獨立思維已經很完善,但是高職學生普遍對職業核心素養還沒有深刻的認識。要想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高職經濟專業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讓學生在技能實訓中,發散創新思路,培養創新型職業技能人才。大部分高職經濟專業都要求學生背誦一些經濟規律、經濟理論,單純的死記硬背教學效果很不理想,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也得不到發揮。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對經濟專業的興趣點,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的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自發地對理論知識進行背誦,自發參加學校組織的實訓活動,例如在講授經濟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們耳熟能詳的優秀企業,例如:華為、聯想、格力、阿里巴巴、百度等創新型優秀企業,教師要針對成功企業的經營模式、創業理念、管理模式,把經濟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典型企業經營結合起來,可以把枯燥的經濟理論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盡快理解。教師還可以抓住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興趣點,例如企業文化和員工薪資待遇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發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二)采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大多數高職經濟專業的基礎課內容相對比較學術和枯燥,但是又需要學生來準確記憶和熟練掌握,對教師授課水平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建議高職教師可以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模式來進行授課,教師可以在理論知識的授課過程中,靈活穿插實踐教學,結合典型案例開展教學,讓學生結合經典案例進行計算,用經濟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融會貫通的進行學習。例如高職院校可以籌措資金建立綜合模擬經濟實驗室,給廣大高職學生提供一個校內的實踐平臺,讓學生通過親身試驗,深入理解課堂學到的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高職院校還可以安裝軟件模擬系統,模擬經濟專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例如會計學專業的報稅、內外賬整理,理論知識介紹完以后,讓學生在模擬系統中操作,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可以把理論知識課堂拓展到沙盤實驗室,讓學生在沙盤上模擬真實上崗的情況,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高職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思路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創新可以促進生產力和科技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新精神對高職教育來說同樣重要,它可以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促進高職教育體系的更新,為國家發展輸送更多優質的職業人才。高職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味依靠教材,要把教材和時政熱點結合起來,做到與時俱進,及時學習新思想。高職教師是創新思想的主要傳遞者,創新首先要從教師自身出發,積極轉變思想,學習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帶領學生在創新職業教育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穩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提升高職院校的就業率。例如高職經濟專業教師在授課時可以結合當下的時政熱點,結合實際的經濟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例如在講授企業管理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海底撈集團這個典型案例,讓學生分析海底撈的人才培養計劃,海底撈的企業文化,讓學生了解海底撈離職率低的根本原因。引導學生站在企業負責人的角度,制定一份企業年度發展計劃書,詳細敘述如何開展企業銷售、合作、運營等實際運營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創新企業經營模式,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從表面的經濟現象,深挖其反映出的經濟發展規律,幫助學生提前適應就業后的大環境。
(四)構建專業性、實用性的實踐體系隨著近年來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實用性、專業性的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和企業的青睞。而實踐是檢驗高職經濟專業教學是否成功的一把標尺,也是檢驗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的試金石,所以在高職經濟專業教學中,務必要注重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要摒棄傳統的高職教育模式,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把理論和實踐教學融合起來開展教學,增加學生實訓模擬的機會。例如經濟專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教學資源,積極聯系實習單位,組織學生定期到實習單位觀摩,通過讓學生觀摩真實的崗位操作,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提升學生的職業責任感,督促學生好好學習,積極參加技能實踐。觀摩企業生產,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工作內容,具體崗位的工作流程,教師也可以及時了解企業用人的具體需求,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教師還可以在學校的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參加模擬活動,讓學生體驗專業崗位的工作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構建專業性、實用性的實踐體系,可以提前讓學生熟悉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內容,增加學生的危機意識,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提高高職院校的就業率。
(五)積極打造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高職院校經濟專業的教學應該立足于創新與實踐,著眼于培養創新型、實用性人才。高職經濟專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把專業課和生活聯系起來,消除經濟專業課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教師在擬定教學方案時,應該積極進行市場調研,用真實的數據來說服學生,把最新的市場理念、營銷策略呈現給學生,把創新和時間思想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實踐,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超市、商場的臨時促銷互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經濟活動中,讓學生在勞動中檢驗自己在學校課堂學到的知識,學習實體經濟活動中蘊含的經濟規律。
三、結束語
總之,高職經濟專業的教師要積極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深度挖掘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點,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把理論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積極打造創新型、實用型的實踐體系,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在走出校園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曉政,楊素絹.高職院校國際金融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職教通訊,2012,4(12):46-48.
[2]羅瑾.國際金融教學改革初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2,13(4):55-56.
[3]徐火軍,高職院校國際金融學教學改革與設計[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8(5):79-80.
作者:杜思逸 單位: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