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影響因素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上述11個行政村大力發展生態種植、生態養殖、休閑旅游和勞務輸出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農民收入明顯增加,農民生活明顯改善,村集體經濟收入也一直保持持續增長勢態,但總體而言,除個別村莊外,多數村莊的集體經濟收入水平仍然很低。總體來看,2009年至2012年是這些村集體經濟收入快速增長的時期,年均增收幅度高達53.45%。2012年11個行政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87.75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了2.5倍多。就各村來看,村與村之間的集體經濟收入差異顯著。2012年,村集體收入最高的9村,年收入達32.5萬元,而5村僅收入0.93萬元。另外,各村集體經濟年度間收入變動差異也較大。有些村集體收入持續增長,如8村、9村和10村,成為街道的明星村;有些村集體經濟收入幾年來的增長都不明顯,如2村集體年收入穩定在2萬元左右,7村年收入一直在1~2萬元之間;有些村集體收入甚至出現萎縮,如5村在2010年之后集體收入逐年減少;還有一些村集體的收入年度間波動明顯,如4村在2010年時收入增至7.262萬元,但次年就下降至1.5萬元,2012年又增長到4.1萬元。就村集體經濟收入結構來看,發包及上交收入、補助收入和其他收入是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經營收入和投資收益逐年消失。其中,發包收入和補助收入較穩定,近三年的集體土地、林地發包收入約為6萬元左右,而補助收入在15萬元左右;其他收入項持續增長,是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
2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2.1村干部的領導作用有限
村干部對于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壯大起著關鍵作用,但當前很多村干部自身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種情況:(1)缺乏責任感。對村集體事務漠不關心,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不高;(2)管理能力有限。在競選村干部時懷有雄心壯志,但真正上任后存在畏難情緒,工作沒有實質性成效;(3)創新力不足。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很多村干部眼界不夠開闊,局限于傳統管理模式,缺乏發展村經濟的新思路,致使村集體經濟顯著滯后于農村經濟發展;(4)缺乏威信。有些村干部在村務管理時,更多的是考慮自身是否能從集體中獲益,群眾對其意見較大,缺乏威信而致使領導力不強。
2.2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狹窄
村集體經濟收入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收入渠道狹窄。各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是發包收入,但這部分收入有限,且周期較長,尤其是處于深山區的自然村,原本耕地資源極少,而林地又轉為生態林,基本沒有發包收入項。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另一來源是財政補貼收入,多數村莊的年均補貼在0.9~1.1萬元左右,亦成為多數村莊重要的集體經濟收入來源。這些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后,所有行政村均沒有穩定的經營收入和投資收益。
2.3村集體經濟管理漏洞較多
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沒有實效,監督機制不完善,經常會出現村干部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的現象,如村干部隨意支配處置集體資產,村集體利益分配中存在裙帶關系等。村集體經濟管理中的另一個明顯漏洞在于賬務混亂,民主理財形同虛設,很多集體經濟支出去向不明,造成集體資產流失和浪費。
2.4村干部考評獎勵機制不完善
當前還缺乏對村干部的考評和獎懲激勵機制,對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的村干部沒有獎勵機制,對管理混亂造成集體經濟損失的村干部也沒有懲罰機制。另外,村干部工資待遇和政治待遇都偏低,受村民尊重程度也逐年下降,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在原本就缺乏人才的農村,村干部崗位對一些能人的吸引力不大。
3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3.1完善村干部競選機制,選好村領導班子
一是要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和社會地位,把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具有發展集體經濟的強烈意識、開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辦事的人選進班子。二是促進競選與考核相結合,量化村干部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發揮群眾監督功能,加大力度獎勵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先進個人,并嚴格處理一些村干部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行為。三是進一步強化村干部的培養教育,把村干部培訓納入政府計劃,通過開展外出考察學習以及科學文化知識和市場知識培訓,擴展村干部的經濟視野,提高其帶動農村致富的能力。四是要激勵富有開拓創新力的年輕人和致富能力強的能人成為鄉村發展致富的領頭人,通過能人領辦或創辦更多的農村致富項目,爭取讓一個或幾個能人帶動一村經濟。
3.2因地制宜,開辟集體經濟新財路
各鄉村應根據自身的實際,充分利用既有的耕地資源、林地資源、地理位置、經濟基礎等條件,確定各自不同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引導各村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通過各自途徑夯實集體經濟基礎。對于耕地資源相對較多的村莊,可以大力發展生態種植、生態養殖業,為市區提供生態農產品從而獲得農業收益;林地資源較多的村莊,除了支持生態林建設工程外,支持勞動力外出務工;位于城鎮近郊的鄉村,可以開發鄉村旅游餐飲業、房屋租賃、農副產品加工等二三產業;具備一定集體經濟積累的鄉村,可引入人才、資金、技術等外來資源,采取聯合、股份制等形式,進行農業項目開發和生產經營,大力發展村辦企業與第三產業;生態環境優美以及文物古跡豐富的村落,可開發休閑旅游業,興辦“農家樂”、鄉村游等旅游產業,發展觀光經濟、田園經濟,吸引著城市和外地游客前來休閑度假,增加村集體的資源開發收入和服務經營收入。
3.3強化村務管理,盤活集體資產
嚴格管好集體經濟收入,集體收入主要用于公共物品支出和為村民辦事實,杜絕吃喝浪費;管理用活集體資產,對閑置的辦公用房、老校舍、廠房設施、倉庫等各類集體房產進行整合,以參股經營、租賃承包和聯合開發等方式,提高閑置存量資產的利用率和收益率;對耕地、林地等生產資源進行優化整合,統一發包或出售,盤活每一塊地、每一片林、每一間房,增加村集體的經濟收入;建立資金積累機制,每年提存一定比例的集體經濟收入,用于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加大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力度,在村級成立專門的村務監督委員會,保障村民的發言權和參與權,對村級黨務、村務、財務進行實時監督。
3.4吸引能人回村,鼓勵創辦村級合作組織
吸引外出務工或經商人員回村創業,鼓勵村集體或回村的能人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專業生產協會等合作組織,通過協會+農戶、公司+農戶、龍頭企業+農戶等多種合作發展模式,發揮集體經濟組織的協調和農業生產服務作用,提供生產資料供應、實用技術指導、農產品銷售、市場信息等系列化服務,實現集體、合作組織和農民的三贏。
3.5制定傾斜政策,扶持集體經濟發展
鄉鎮黨委政府要強化服務意識和服務職能,為村集體經濟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對一些具有開發潛力的鄉村,政府在土地利用、資源開發、信貸資金、稅費管理、資金扶持等方面制定一些合理的傾斜政策,重點扶持個別有資源、有項目、有市場的鄉村,發揮重點村的經濟輻射和帶動作用。
作者:吳麗仙單位: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富嶺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