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廣播電視財務制度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舊制度存在的問題
1.全面性和開放性上存在不足。全面性上:一是在適用范圍上存在局限。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機構性質也在不斷變化。舊制度的適應范圍局限于“各級政府廣播電視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各級各類廣播電視事業單位,未包括非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各級各類廣播電視事業單位。二是資產包括的內容不全面。舊制度未把“在建工程”納入資產管理。導致有在建工程的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決算報表上的資產與其擁有的實際資產不符。三是在需要清算的情形上考慮不全面,未把“分立”考慮在內。四是對新出現的事項、問題未做出規定,導致該部分經濟業務發生時無制度可循。開放性上:主要是指對舊制度某些內容規定的太過詳細,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經濟社會生活,不符合制度應保持相對穩定的要求。如:在預算編制方法、銀行開戶、固定資產報廢和轉讓方面等都做了具體描述。這些具體規定,隨著形勢的發展已不再適用。
2.財務監督和財務風險防范不完善。財務監督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財政監督的基礎。舊制度缺乏財務監督方面的規范管理,使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財務監督工作缺乏制度指引,個別單位的財務監督有名無實,影響財政資金發揮應有效益。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活動的各個環節,其發生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測并加以防范的。舊制度在財務風險防范上不夠完善。廣播電視事業單位承擔著宣傳黨的思想文化的重要任務,屬純公益性事業單位,大部分資金都來源于財政補助收入。財務風險防范工作做不到位,對財政資金的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3.經濟核算深度不夠,財務分析指標不完善。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廣播電視事業單位對經濟核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前是跑門路、要經費,現在則強調預算執行、強化成本意識,提倡厲行節約,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要完成這些任務,必須以加強經濟核算為基礎。財務分析是對財務報告數據的進一步加工利用,是制定政策、指導預算執行、評價業績的基礎和依據。新時期,廣播電視事業單位對財務分析指標的需求也進一步提高,如強調成本效益關系,強調資產管理等。舊制度在這些方面沒有可利用的統一的指標。
4.會計機構和會計從業人員缺乏規范。廣播電視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規模有大有小,級別有高有低,其會計從業人員素質相差懸殊。而舊制度對會計機構的設置沒有明確要求,缺乏規范管理;對會計從業人員也沒有要求,導致部分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力量薄弱,財務管理工作不到位,影響單位目標的實現。
二、新制度修訂的主要內容
1.體現財政體制改革成果。1.1體現預算管理改革。從1999年開始,我國預算管理改革大幕開始啟動。經過十余年的改革努力,我國建立起了現代公共預算制度的基本框架。首先,在財務管理的任務中,把合理編制單位預算放在首要任務上,提出要嚴格預算執行,完整準確編制單位決算。其次,在預算編制原則上,指出要堅持合法合規、注重績效的原則。第三,刪除了舊制度中不再適用的內容,規范了預算編制的方法。第四,在加強單位決算上,首次提出要大力加強決算管理。第五,取消預算外資金提法,將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1.2體現資產管理改革。從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至今已經10多年,我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取得很大進展。首先,在財務管理的任務中,增加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資產的任務。其次,完善了資產包括的范圍。第三,強化了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第四,指出應當合理配置資產。第五,建立健全貨幣資金內部管理制度。第六,提高固定資產標準,變更固定資產分類。第七,同時從橫向和縱向加強對資產的管理,縱向是指對資產實行動態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橫向是指要實行大型儀器、設施設備的共享共用。第八,加強了對對外投資、資產處置、出租出借資產的管理。第九,明確在編制年度財務報告前,應當進行全面清查盤點,為賬實相符、提高報表質量奠定基礎。1.3體現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購改革。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購改革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加資金使用公開透明度,從源頭上預防貪污腐敗的重要手段。新制度第二十二條按規定上繳國庫資金;第三十條,應當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第四十八條,配置資產時要履行相關政府采購規定;第四十九條,流動資產包括內容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等。1.4體現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和收支兩條線改革。政府收支分類改革于2007年1月1日開始全面實施,實現了政府收支活動劃分的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為其他各項預算管理改革奠定了基礎。收支兩條線改革將全部財政性資金納入政府預算管理,不再有游離于公眾監督之外的財政性資金。首先,根據政府收支分類改革,調整了預算編制方法。其次,根據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對財政補助收入和事業支出包括的內容做了變更。第三,根據收支兩條線改革,規定應當上繳的資金要按照國庫集中收繳的有關規定及時足額上繳,不得隱瞞、滯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2.體現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自身改革發展成果。新制度綜合考慮近些年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自身發展成果,規范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結轉結余資金管理。首先,明確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為開展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播出、傳輸、接收、監測等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其次,在事業收入包括的內容中刪除了節目交換收入和無形資產轉讓收入,增加了節目銷售收入、節目制作和播放收入。第三,強調應當逐步建立健全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加強支出的績效管理,明確各種罰款、贊助和捐贈支出不得計入成本費用。第四,將原結余資金區分成結轉資金和結余資金。結束了結轉資金和結余資金混淆,結轉資金容易被挪用的狀況,規范了結轉結余資金的管理。第五,將原結余資金區分財政撥款結轉結余和非財政撥款結轉結余,體現了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新要求。
3.體現全面性和開放性原則。全面性上,修訂了舊制度中不全面的地方,同時新增了部分體現近些年改革成果的內容。首先調整了適用范圍,把非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各級各類廣播電視事業單位也包括在內。其次,把“在建工程”納入資產管理,把“分立”考慮在需要清算的范圍內。第三,全面體現了財政改革相關成果。開放性上,非常注重制度的相對穩定性,對舊制度中規定的過細的部分內容做了刪除或修改,在新增的內容中也時時注意只規定原則性大局性的問題,不再敘述操作的具體程序、方法。
4.加強了財務監督。在形式上,新增一章內容,來闡述財務監督內容。在內容上,首先,在財務管理的任務中,增加了加強對單位經濟活動財務控制和監督的任務;其次,強調要全過程監督,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相結合。第三,強調要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項結合。在堅持日常監督的同時,對重要的事項開展專項監督。第四,強調要內部、外部監督相結合。在內部監督方面,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度和財務信息披露制度。在接受外部監督上,要接受主管部門、財政、審計部門監督。
5.加強了財務風險的防范。首先,在財務管理的任務中增加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防范財務風險的任務。其次,指出廣播電視事業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對外投資。第三,應當建立財務風險防控機制,規范和加強借入款項管理,嚴格執行審批程序,不得違反規定舉借債務和提供擔保。
6.加強了經濟核算。首先,在財務管理的任務中,增加建立科學的財務核算和指標體系的任務。其次,明確指出廣播電視事業單位應當強化成本意識、加強經濟核算,具備條件的可以實行內部成本核算辦法。第三,強調實行內部成本核算辦法的單位要建立成本費用與相關支出的核對機制,以及成本核算分析報告制度。
7.完善了財務分析指標。首先,明確指出廣播電視事業單位應當定期開展財務分析,并規定了財務分析包括的內容;其次,在財務指標中新增五個指標,人均基本支出、頻率(頻道)收入成本比率、每分鐘節目(欄目)制作成本、總資產增長率、固定資產利用率等。第三,業務指標中改一個指標增一個指標。改廣播電視節目重播率為首播率,更直接的反映廣播電視事業單位開辦廣播電視節目的能力。增加發射機停播率,衡量每百小時發射機停播水平,反映其安全播出能力。第四,刪除了“經費自給率”指標。
8.完善了會計機構設置和會計從業人員配備。首先,對會計上崗資格提出要求,明確廣播電視事業單位應當配備具備從業資格的財務會計人員。第二,明確了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設立總會計師崗位的條件和總會計師職責。
三、結論及建議
總之,新制度的修訂不僅完善了舊制度在全面性、開放性等方面的不足,而且全面反映了近十多年來財政體制改革的成果和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自身發展改革的成果,對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規范財務行為,加強財務管理和監督,提高財務工作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從而促進廣播電視事業的健康發展,實現廣播電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章尤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五四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