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線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貨幣政策旨在保證物價平穩、促進經濟進步等,除這些內部均衡目標以外,也包括確保國際收支實現平衡的外部均衡目標。在實踐中,同時確保內外均衡目標同時實現則會產生難以避免的矛盾。菲利普斯曲線是對貨幣政策有效性進行量度的重要標尺。本文在進一步探究菲利普斯曲線性質的前提下,基于我國數據,對菲利普斯曲線下的貨幣政策有效性進行了實證分析。在研究年份內,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及國民收入總值保持高速增長,物價平穩上漲且失業率平穩降低。實證分析結果顯示,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對描述我國短期內物價及就業充分性極為有效。
關鍵詞:菲利普斯曲線;適應性預期;理性預期;貨幣政策;通脹預期
過度的通貨膨脹會對市場經濟會產生嚴重破壞,繼而使經濟與社會發展陷入停滯。基于此,確保持物價平穩、有序早已成為各國央行制定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通貨膨脹本身即為貨幣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問題,同時其在宏觀經濟學也占據關鍵地位,更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的現象。近年來,研究通貨膨脹的相關理論以菲利普斯曲線的引用最為廣泛,在菲利普斯曲線內引入通貨膨脹預期是現代研究通貨膨脹的核心。
一、菲利普斯曲線概述
(一)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
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Curve)能夠相對準確地解釋西方國家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的經濟運行狀況,但對20世紀70年代至80年生的經濟“滯脹”現象則無法準確描述。“滯脹”即停滯性通貨膨脹,換言之即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同時持續高漲,經濟發展止步。基于傳統的菲利普斯曲線難以解釋“滯脹”現象,不少學者經研究后指出傳統菲利普斯曲線未能將通脹預期考慮其中,導致其解釋“滯脹”時缺乏準確性。隨后多位學者Friedman(1968)和Phelps(1967,1968)開始理性評價菲利普斯曲線。他們認為,在通脹預期存在并影響下,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缺乏穩定性;而較長期來說,因為存在“自然失業率”導致該曲線保持垂直性。隨后二位學者提出融入附加預期的創新性菲利普斯曲線,且將該曲線區別于長期與短期兩類菲利普斯曲線曲線。隨后20世紀80年代形成的新凱恩斯主義則從更高視角來豐富菲利普斯曲線的研究內容,并引入理性預期概念以突出該曲線對市場失靈的探討。經過上述菲利普斯曲線的不斷發展,現階段常用于開展統計檢驗的現代該曲線具體函數公式(2)其中,ntu與nttuu−依次對應為自然失業率及周期性失業率形成的需求沖擊,換言之,即通貨膨脹對周期性失業率反映程度的具體參數。其中,θ這一指標含義為適應性系數,θ∈[10],。當θ=0時,下一期保持與當前等值的通脹預期,通脹預期保持穩定不變,體現出突出的粘性。當θ等于1時,則通脹預期值保持與現今通貨膨脹一致,即可視作轉換成靜態預期。當θ∈[10],時,假定現階段通脹預期值對照現實通貨膨脹值為低,則下一期該預期值會以現階段通脹預期值作為前提基礎開展向上調整與校正,修正部分則為現階段預期偏差的特定比重。反之亦然。也就是說,通貨膨脹率πt取決于滯后的通貨膨脹率πt-1(意味著通貨膨脹慣性)、()nttuu−與()nttuu1-1-−依次對應t期及t-1期兩個周期性失業率匹配的需求沖擊,[()]11−−−ttλθλ則可理解為供給沖擊參數。就長期曲線而言,通貨膨脹預期可以被絕對預期,未能預期的通貨膨脹率等于零。這時預期與實際的通貨膨脹率保持一致,則意味著經濟居于平穩發展狀態,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均保持穩定不變。由此可知長期的菲利普斯曲線為一條垂線nttuu=。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線(SPC)表現為一條斜率低于0的曲線,這意味著通貨膨脹率對應失業率呈現了特定的內在替代關聯,而長期曲線(LPC)表現為如圖1的一條垂線。由圖可明確地看出,短期曲線內,失業率對照自然失業率為低期間,通貨膨脹率向上攀升,且其高于預期通貨膨脹率;當失業率對照自然失業率為高期間,則通貨膨脹率向下降低,且其對照預期通貨膨脹率為低;當失業率對照自然失業率為一致時,則通貨膨脹率與預期通貨膨脹率同樣保持統一。圖1 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
(二)自然失業率
自然失業率是某一經濟體在長期內,以其經濟波動為重對應的失業平均比率,該比率為現階段宏觀經濟學最常用且最廣泛的理論概念。自然失業率可理解為充分就業下的失業率。其最早于由Friedman(1968)經研究后提出,隨后迅速在各個領域內得到實踐應用,并在學界得到普遍認可。Friedman認為,任一經濟體在何時均會形成一個相對正常的自然失業率,其為摩擦性及結構性兩類失業率加總后所得。其中摩擦性失業即為因為經濟活動內人力資源的正常流動引發的失業;而結構性失業則因經濟結構發生轉變,勞動力供求在職業、知識、技能、區域分布等多方面難以適應而引發的失業。
二、基于我國數據的菲利普斯曲線下貨幣政策有效性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說明
通過前文對國內對于菲利普斯長期及短期曲線以及自然失業率等理論知識的分析后,本節基于我國相關數據開展該曲線下的貨幣政策有效程度的實證探討。據Friedman觀點,就長期曲線而言,因為人們擁有充足時限依照現實情況調整相應的通貨膨脹預期,確保其與實際通貨膨脹率盡可能保持一致性。基于此背景,失業率則隨之日漸趨同于自然失業率,由此得到前面提及的菲利普斯垂直曲線。換言之,長期失業率對照物價變化幅度彼此間未形成替代性的內在關聯,此類關系僅以短期形式存在。為揭示我國數據短期變化的主要特征及對預期形成的影響,更好體現出短期曲線解釋的失業率對照通貨膨脹二者間的變化,本文實證分析中失業率數據基于國家統計局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季度數據。通貨膨脹水平數據選用國家統計局編制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二)模型檢驗
借助AIC準則自主判斷滯后階數,得到表1及表2的檢驗內容。解釋變量彼此間有多重共線性關聯的潛在可能性。對上述序列開展格蘭杰因果檢驗(GrangerCasualtyTest),遵循各季度數據對應的特征明確4階滯后,得到表4的內容。由表3可清楚地知道,當位于5%顯著水平下相應假設被拒絕,由此可認定失業率并不屬于通膨率的Granger形成原因;反之,當居于10%這一顯著性水平線時,則通膨率同樣不屬于失業率的Granger形成原因。即原假設同樣無法被拒絕,即通貨膨脹率水平無法對失業水平形成影響。由此檢驗結果則歸納出結論:失業率波動借助某項傳導機制對通貨膨脹率形成影響,且此傳導為無法逆轉的方向。由此可知,失業率對照通貨膨脹二者間無明顯的雙向因果關聯存在。釋變量匹配的系數均位于5%的顯著性的正向水平下,與之對應的擬合優度值為0.975。對方程各項殘差開展Q統計量檢驗后得到5內。借助運算可以清楚地得出,所描述的各期的滯后項均與檢測標準相符,殘差不存在有序列。鑒于此,能夠充分證明本研究回歸方程具備有效性。
(三)結果分析
其一,依照2012年~2020年的我國相關數據得出近年國內的通貨膨脹趨勢圖2。在圖2中顯示的36個季度內,僅有5個季度的CPI指數對照基期為小,其他皆高于基期。就CPI指數環比的季度變化來看,有10個季度的數據增長幅度為負數,其余季度則皆為明顯攀升態勢。由此可知,我國近年物價水平整日漸升高的現實相符。其二,菲利普斯曲線所揭示的最核心本質為失業率對照通貨膨脹二者間的關系為反向替代。換言之,如果某段時期內通貨膨脹脹水平保持攀升態勢,在其它各要素穩定的前提下,實際失業率對照自然失業率為低。就本文引用數據而言,我國近年權威機構公布的季度性城鎮失業比率均在3.6%~4.3%的區間內浮動,均值為4.1%,整體對照自然失業率的4.9%為低。結合我國經濟在這些年的發展來說,研究年份內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及國民收入在全球范圍內屬于高速增長,因此,物價能平穩上升,失業率也能平穩降低。由此也可證明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對描述我國短期內物價及就業充分性極為有效。其三,本文選取的失業率為官方統計的權威失業數據。基于此權威失業率的實證探討研究理論價值較高。依照本文所得的測算結果,研究時限內的實際失業率對照自然失業率為低。但近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成熟期,增速日漸放緩,未來就業問題仍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三、基于我國數據的菲利普斯曲線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對策建議
其一,貨幣政策一定要確保有效的連續性。從前面分析可知,基于我國數據的菲利普斯曲線下,通貨膨脹預期及慣性在我國表現出明顯的作用和影響。所謂通貨膨脹慣性即通貨膨脹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動化推進態勢或走向,商品及勞務價值將上漲且循環追逐,繼而產生了指數化變動。預期的引導及決策性作用對貨幣政策提出要求,即貨幣政策在具備一定的預測性及前瞻性;與此同時,通貨膨脹慣性相對于貨幣政策同樣會提出一定的要求,即確保自身要保持平穩的連續性與科學性,以提升通貨膨脹發生則及時消除的成功率。其二,強化公眾群體對經濟信息的了解、掌握及公開披露程度,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起與現實情況相符的有效預期。因公眾掌握經濟信息的不對稱性及其行為的部分理性影響,導致公眾未來預期對當前預期來說會形成一定的偏差,甚至會造成與經濟發展形勢背離嚴重的現實問題。當有這種情況發生時,適應性預期對于實際通貨膨脹形成了顯著且不可忽視的影響。前文實證分析可知,假定公眾及社會預計未來的通貨膨脹要持續攀升,則意味著會在一定范圍內使通貨膨脹實際水準有所加大。鑒于此,政府一定要構建起健全的經濟信息公開披露體系,借助科學的宣傳與有效的引導,使公眾對于通貨膨脹建筑起科學的預期,這即能我國建立起更為健康、有序的經濟環境,并借機由根源處規避通貨膨脹對公眾及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及作用。與此同時,政府要降低借助通貨膨脹要素提高工資的相關舉措,在財政開支得以節省的同時也規避“工資——價格螺旋”的產生,避免導致通貨膨脹成為惡性循環。其三,將失業率控制于合理范圍內,化解結構性失業引發的問題。就本文開展探討得出的相關結論而言,附加有合理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可有效描述國內短時期內的物價與就業的內在浮動情況,也就是將失業率控制于合理范圍內對我國短期內穩定物價作用明顯。同時,本文所用城鎮登記失業率的各項數據作為實際失業率,然而部分農村富剩余勞動力未計算在內,這些勞動力仍是我國現階段城鎮勞動力的主要供給來源。相對來說,這些勞動力相對文化素質與技能水平偏低,與現階段高速發展的經濟需求難以匹配,極易導致勞動力轉移后的二次失業。因此基于菲利普斯曲線對失業率進行預測要結合實際情況,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結合貨幣政策以實現勞動力需求拓展的深度與廣度,強化勞動力就業渠道的建設。
作者:徐步青 單位:波士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