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地區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西北民族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僻、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造成改革開放以前西北民族地區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幾乎不存在抑或規模很小不成體系,究其原因跟西北民族地區非銀行金融機構賴以生存的金融市場環境緊密相關。本文通過探討西部民族地區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面臨的環境問題,提出了解決當地金融環境良好發展的行之有效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西北民族地區;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環境
一、西北民族地區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現狀
2000年,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國銀監會等機構部門的積極引導與支持,鼓勵金融主體采取委托理財、融資租賃、銀團貸款等方式,加大對西部地區的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區的金融的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新的發展時期,同時,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不斷提升,西北民族地區的金融體系日臻完善,金融創新不斷展開推進。以西部地區為例,從2000年至2009年,西部地區的貸款余額和存款余額,分別從17642億元增長到65808億元和20987億元增長到94489億元,增長率分別達到了273.2%和350.23%。到2009年末,西部民族地區的成立掛牌的新型農村非銀行金融機構達52家,占同期全國地區新成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總數的44%,發展十分迅速,其中包括村鎮信用社銀行41家、農村資金互助社8家、融資貸款公司3家,貸款總余額達17.3億元,總計向超過25000戶民眾發放貸款金額達15億元,向超過500戶小微型企業貸款6.7億元,為西部民族地區乃至西北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力的活力因素。
二、西北民族地區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的金融市場環境分析
(一)金融市場發展速度緩慢西北民族地區金融發展水平整體滯后,不僅低于中部地區的湖北省,而且除個別指標外也基本上低于同處西北地區的陜西省。金融市場發展速度緩慢,將極大地制約包括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內的各市場主體的健康、快速發展,也不利于整個金融市場的創新與產品推廣。
(二)金融結構不合理西北民族地區各種金融資產的比例中銀行存貸款占據絕大多數,其中銀行存款34.64%,銀行貸款達23.16%,現金加上銀行存貸款所占比例為92.9%以上,而保險市場、外匯市場、股票等有價證券市場還不及全國金融市場份額的10%。另一方面,在銀行類金融機構的存貸款業務中,國有大中型銀行又占據絕大多數比例。這種以國有銀行占絕對壟斷地位的金融結構,將十分不利于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產生與發展,國有銀行利用自身的資本、客戶、網點勢以及信息等方面的優勢,擠占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
(三)資本市場不完善眾所周知,全國性的資本市場基本上都位于東部發達地區,特別是上海、深圳兩個股票交易所,這就使得西北民族地區遠離全國性資本市場,從而使得其很難獲取足夠的資本市場資源,2012年新疆僅有境內上市公司39家,寧夏12家,青海10家,甘肅24家,遠低于湖北省的84家,更不用比較東部發達地區。而股票市值總額,西北民族地區四省市也僅有新疆與陜西持平,其他三省區與陜西、湖北的差距巨大。從資本市場融資規模來看(見表1),西北民族地區四省區除個別指標外,都要遠低于陜西、湖北兩省。另外,投資基金、風險投資等資本市場在西北民族地區的發展也嚴重滯后。這種局面的存在,就導致西北民族地區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受阻,2010年西北民族地區上市公司數量占全國上市公司的3.73%,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占全國機構的6.30%,2011年分別為3.45%、6.00%。目前,在西北注冊的信托投資公司數目甘肅1家,青海1家,新疆2家,寧夏還沒注冊的信托投資公司。
三、完善西北民族地區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環境的對策研究
(一)要積極推進區域性資本市場的建設。西北民族地區金融發展區域資本市場發展不力,又遠離全國性資本市場,從而使得區域內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受限。因而,大力發展區域性資本市場特別是資本股權市場則有利于促進西北民族地區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
(二)完善、規范金融市場。通過規范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健全金融市場制度,完善與之相關的金融法規,加強監管,提高金融市場的效率,則有利于西北民族地區非銀行機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加大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力度。國有銀行的壟斷經營和低效率,嚴重阻礙了西北民族地區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因而,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改革,允許外資及民間資本參股國有銀行,以提高西北民族地區金融市場競爭程度,有利于改變國有商業銀行的絕對壟斷地位,拓展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
(四)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西北民族地區資本市場發展滯后,直接融資的比重偏低,企業融資過度依賴銀行貸款。推進西北民族地區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能夠擴大直接融資的份額,有利于形成多元化、高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在推進金融創新的同時,也有利于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香雨,保險與經濟增長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綜述[J].吉林金融研究,2012(2).
[2]何初陽.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08(6).
作者:浮莉萍 王超 單位:蘭州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