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會計職業能力內涵
(一)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指人們從事一門或若干相關職業所應具備的本領,是履行某個職業角色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行動的總和。職業能力是就業的基本條件,也是勝任職業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它由多種能力復合而成的,從能力內容看包括了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從能力性質看包括了職業關鍵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專業能力是指從事一定領域的工作或者可以處理好特定行業事項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依據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中關于人的能力的劃分,可以認為專業能力是由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組成。職業特定能力是每一種職業特定崗位獨有的能力,通常與進入這一行業所需要的職業資格相聯系,適應面很窄,但有一個職業就有一個特定的能力。行業通用能力是以各大類行業為基礎,從各類行業的一般職業活動中抽象出來可通用的基本能力,可適用于這個行業內的各個崗位或工種,適應面比較寬。職業關鍵能力也稱核心能力,是勞動者從事任何一個職業都必不可少的跨職業的基本能力,它是專業能力之外的能適應崗位不斷變換需要的能力,是伴隨勞動者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中把職業核心能力分為8項,稱為“8項核心能力”,包括:與人交流、數字應用、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學習、創新革新、外語應用等。從其內涵和特點分,職業核心能力可分為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兩大類: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等能力,是勞動者在職業生涯中不斷獲取新的技能、知識、信息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屬于基本發展能力。社會能力是指與他人交流、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包括“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革新創新”“外語應用”等能力,是勞動者在社會生活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會計職業能力會計職業能力是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以及行為的綜合表現,。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工作越來越高的要求,適應會計職業的發展趨勢,培養的會計人才必須是具有復合能力的,既具備滿足各崗位需要的專業能力,又要具備一定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會計專業能力是會計人員能勝任特定崗位和行業相關崗位工作的根本能力,包括會計核算能力、財務軟件應用能力、財務分析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會計核算能力是指準確對常規經濟業務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能力,這是會計人員的基本功。財務軟件應用能力是運用財務軟件進行會計核算和管理的能力,財務分析能力是運用專業知識評估企業現在或過去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預測企業未來的狀況及經營業績,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的能力。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面對復雜或不確定的交易與事項,依據法律法規和職業規則,運用專業知識進行辨識并做出處理決斷的能力。在這四項能力中,前兩項是專業基礎能力,可以通過學校的反復訓練培養,后兩項是專業提升能力,除了學校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思維框架外,更多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獲得。除此之外,會計人才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還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主要指根據工作需要持續自覺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搜集、分析、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會計文案寫作能力,從企業財務戰略出發、依法處理突發或非常規會計事件的能力,在團隊工作中能有效交換觀念、思想、知識等信息,與其他成員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任務或行為的能力,在與銀行、工商、稅務、海關等職能部門打交道中,具有較強的溝通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與本科院校側重培養學生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不同,要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核心位置,要明確會計職業能力的構成與內容,切實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為此,本著務實與戰略相結合的思想,將企業元素融入實踐教學,按照真實工作任務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設計遞進式層次化實訓項目,完善職業能力導向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崗位技能無縫對接。
(一)構建多重融合的實踐教學三大子體系以制造業企業為學習情境,以訓練扎實的崗位操作技能為基礎,突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育與養成,按照會計核算工作流程組織實踐教學,構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三大子體系:1、實踐教學目標體系———以面向中小企業為主要就業領域,以培養能勝任出納、會計核算、納稅、審計等崗位工作,具有較強的崗位技能和可持續職業發展能力,形成直接上崗與升遷崗位相融合的實踐教學目標。該目標體系既兼顧了會計特定崗位技能的訓練,又重視學生職業關鍵能力的培養,體現了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會計“銀領”人才需求。2、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按會計職業活動,融合手工與電算、單項技能與綜合技能,重組實踐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形成相應的綜合職業能力。具體包括以下構成要素:①會計基礎技能:著重解決證、賬、表等單個操作技能的局部行為向連貫行為的轉移;②會計崗位技能:解決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從連貫到熟練的轉變;③會計綜合技能:解決會計職業能力從熟練到自如的轉變。根據高職學生認知特點,將認知實踐、課程單項實踐、綜合模擬實訓、校內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融入整個實踐教學,形成工學結合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3、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以會計職業能力認定為中心,融入會計資格證、會計技能抽考、會計技能大賽等考核標準和方式方法,建立會計實踐能力評價標準,形成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重視職業素養考核,建立學生自評、教師考核、社會參與的多元評價體系。
(二)設計實踐教學的三種形式,實現會計職業能力能力進階發展通過課堂理實一體化教學、仿真實訓和頂崗實習三種主要實踐教學形式,完成從學生到會計的角色轉變,實現零距離就業。通過三階段、三種形式進階式培養,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學習———工作———學習”的循環交替中,完成對學生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推進職業素養不斷提升,體現職業能力遞進式發展的規律,最終將學生培養為熟悉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能核算、懂稅法、會理財的高端技術技能會計人才。
三、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實施保障
(一)實訓條件建設為了滿足實踐教學需要,同時解決會計行業實踐性強與難以成建制接納大批學生到企業財務部實習的矛盾,必須加強校內實踐條件建設。1、綜合仿真會計實訓室建設———綜合仿真會計實訓室是通過仿真企業環境,模擬實現企業財務會計手工作業流程,培養學生在仿真性的環境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可控制性來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訓室軟硬件設施至少能滿足會計專業學生《出納實務》《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教學的需要。通過實訓,使學生系統地掌握企業全過程的會計核算工作,掌握編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財務報告等會計技能,全面掌握會計賬務處理流程,為將來參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2、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建設———會計電算化實訓室是在一個被企業廣泛應用的軟件環境中,利用系統、仿真、循序完善的會計數據處理過程對學生進行會計電算化全過程的介紹,并提供分階段和綜合的實際操作訓練。實訓室軟硬件設施至少能滿足會計專業學生《會計電算化》《會計崗位一體化綜合實訓》等課程教學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會計電算化系統管理能力、賬套初始化能力、日常業務處理能力、月末轉賬處理能力、對賬與結賬能力、財務報表的設置與數據處理能力、工資系統的管理與核算能力、固定資產系統的管理與核算能力、購銷存業務系統的管理與核算能力,使學生熟練運用財務軟件的處理各項會計業務,畢業之后有能力直接上崗工作。3、財稅一體化實訓室建設———財稅一體化實訓室利用不同功能的軟件并將金稅工程、網上申報系統引入實訓課堂,以虛擬企業管理為載體,讓學生體驗企業業務流程和會計核算,重點培養學生單項的專業技能,包括: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填制、成本核算、速錄、納稅申報、辦理有關工商手續等。讓學生以企業實際業務流程為線索,針對某個特定系統的業務,獨立完成業務處理。4、ERP沙盤仿真對抗實訓室建設———ERP沙盤仿真對抗實訓室主要服務于會計專業《ERP沙盤模擬和對抗實訓》課程教學需要,同時可以培訓學生參加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家信息產業部聯合舉辦的ERP資格認證考試和比賽。學生借助ERP沙盤模擬整個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驗企業運營的整體流程,理解企業由資金流、物流、信息流所構建的決策系統,全面了解企業機構設置、職責及權限的劃分,通過ERP沙盤仿真對抗,進一步深化和應用平時所學習到的財務和管理知識,提高應用科技手段管理企業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宏觀規劃、戰略布局的思維模式,進一步優化高職高專人才實踐動手能力的優勢,為今后學生的工作和就業做好積極準備。
(二)“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1、融入社會,提高專任教師的“雙師”素質———專職教師以較高的行業融入度不斷“回爐”實際操作本領,一方面,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及時掌握會計領域新知識、新技術,不斷“保鮮”自己的職業技能;另一方面,專職教師利用專業技能從事財務顧問、理財顧問、財務總監、會計、稅收籌劃、會計教學軟件開發設計、工程造價、審計等專業工作,在回報社會中錘煉自身的職業能力,為會計實踐教學的“實踐性”保駕護航。2、引智借力,發揮行業企業兼職教師作用———從行業企業引入“會計師”參與會計實踐教學,使學生更直接地接受來自實際工作的行家指導,有利于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升,兼職教師通過高職教育理論培訓、高校教師資格培訓和承擔實踐教學任務,提升教學能力,成為參與實踐教學和指導學生頂崗實習的重要師資。
作者:蔣湛波 單位: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