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技工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筆者所在技工學校招收的是初中畢業生,學生對所學專業、未來職業發展都很陌生,專業課程對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大多數學生并未養成正確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這樣的現狀下要培養出積極、敬業、踏實好學的合格職業工人難度很大,需要想方設法嘗試多條渠道多種方法。
一、結合教學對象的現狀,進行培養目標定位
對學生自身狀況進行分析,按其基礎知識儲備、學習接受能力、行為習慣的養成等多個方面給其制定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第一層:初級目標。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基本職業道德素養,能夠遵守會計法律法規,基本了解會計理論的基層會計人員,面向本地的商場超市等商業單位的就業。第二層:中級目標。培養學生達到會計從業資格的入門級別,掌握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及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操作技能,這類人員主要面向中小企業的財務會計崗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之后,能夠獨立頂崗。第三層:高級目標。達到會計職業技術資格初級資格的水平,可以直接應聘到企業單位獨立從事工作。
二、課程內容的重新編排與設計
目前的會計專業的教程大多是既系統又全面,內容多邏輯性強,已經超出了目前在校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將課程內容進行重新安排與拆分、降低難度、增強實踐性,是實現培養目標的一條重要途徑。例如會計基礎課程大量的基本理論很容易讓初來乍到的學生無所適從,不用功不吃苦的習慣很容易讓學生關閉學習之門。多年來有很多缺乏自信心的學生自認為會計太難學、不可能學會,然后就放棄了。因此,入門的教學內容一定要直觀、簡單,要有一定趣味性,而不必講究太強的理論邏輯性、知識連貫性。比較可行的做法之一是,帶領新生參觀學校的實習實訓車間,從認識機器設備、實訓材料、生產工具等開始,引入會計的核心是反映企業的“賬”。從賬里都反映些什么內容、用什么方法、反映在哪里等一系列簡單直觀的問題學起,再進入到“會計要素、會計科目”的理論,進而認識企業的“憑證”“賬簿”等實物,最后是會計記賬方法的慢慢進入。內容切忌多而全,令脆弱的學習之火熄滅。
三、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要并行,時間安排比例要合理恰當
很多教師喜歡把會計基礎的理論課程講授完畢之后,再開設會計模擬實訓課程。這樣會導致前段時間理論課程用時太長,后段時間實訓課程用時太長,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密切,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效果不好。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同時開設兩門課程,并合理安排進度及理論與實訓的穿插搭配。授課時,根據講授完畢的理論基礎知識恰當安排實訓課題,并將整個部分設計整理成一個個的模塊,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以解釋與解決。完成一個班級的授課任務時,再對模塊內容總體評估,加以調整和改進。會計電算化是講授完會計基礎和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之后緊隨其后開的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一體化課程,這門課程是會計專業教學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既能對前面所學知識技能的理解與鞏固,又對會計技能提升完善、崗位融合至關重要,很多學生就是通過會計電算化中會計軟件的實際操作加深了對會計的理解與掌握。
四、教學方法的開發與完善
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與實訓教學穿插進行,對教學方法的要求也較高。單一慣用的教學方法適合于自主性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積極性約束性較差的學生往往喜歡被動接受知識。這個過程中,教師授課技術與技巧尤為重要,多樣多變的教學方式的運用,合理匹配的教學工具的配合,是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增強學習技能的重要手段。模塊化的教學內容尤其適合演示法教學、角色模擬教學、任務式教學等合理方法;而理論性的記憶內容則比較適用背誦式、朗讀式等傳統教學方法,只是要注重理論內容的簡省化、分散化,切忌將一大堆的理論知識一次性講授,產生不良后果。
綜上所述,除了對當前層次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設計與研究進行量身打造之外,同時提升學生的入校學歷門檻,注重對學生價值觀、職業道德的基石教育,輔助以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導,也必定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培養目標。
作者:王建曉 單位:高密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