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產品市場化對農業經濟發展作用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農業生產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成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個重要內容。國家高度重視農產品市場化改革,正是立足于農產品市場化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所作出的重大部署。將從農產品市場化的相關理論入手,探究探討農產品市場化對農業經濟的發展作用,并給出相關的可行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市場化;農業經濟;鄉村振興
1農產品市場化的相關理論概述
農產品市場化是指農業資源配置方式由以政府分配為主向以市場配置為主轉化的同時,讓價值規律在農業的產供銷等環節發揮基礎性作用的過程。農產品市場化的形式大體有兩類:一是以村組集體組織為核心,以農戶為成員,以組織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和服務為內容而形成的組織形式;二是以大戶為核心,以專業戶為主要成員,以某種專業品的加工、流通為內容而形成的組織形式。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把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把農戶的小生產、小流通轉化為大生產、大流通。這樣可以形成有利于農業市場化經營的明晰的產權制度,在農民中形成農業市場化經營意識,為農業市場化經營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2.1形成規范機制
市場是商品和服務價格建立的過程,在完全市場條件下,交易是完全公平、公開、透明的。如果失去了這種秩序,那么市場將變得無序,商品信息和商品價格無法共享,對于購買者和銷售者來說都是一種打擊。例如,在豐收期,許多農戶自行采摘,并拿去大一點的集市上賣,有時雖然是售賣同一種農產品,因為品質的差異,不同農戶給出的價格也參差不齊。而農產品市場化,就能夠引進規范的市場機制,將農戶的農產品收集起來,壯大銷售規模,并且嚴格按照產品的品質等級進行銷售價格的逐級遞減,這樣才能讓農戶們拿到最公平的收成,推動農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2.2拓寬銷路、提升收益率
農產品市場化能促進貿易并促成社會中的分配和資源分配。隨著農產品銷售的規?;?、規范化,會有更多的企業投資農村,從而為農產品提供更多的銷售渠道,拓寬銷路。在以往的農民自行銷貨情況下,農產品的銷售范圍是十分有限的,往往只能到達離村落較近的鄉鎮或縣市,而農產品市場化改革之后,憑借政府的扶持以及企業資本的力量,優質農產品將借助現代物流技術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全國各地,大大提升了銷量,拓寬了市場。此外,通過推動農產品市場化,農產品的收益率也顯著提高了,由于銷售者接收了更多、更全面的市場信息,因而在定價方面就有了更多的參考依據。許多偏遠農村地區的優質農產品,之所以不能實現其“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平等,主要就在于其信息的閉塞、市場的狹窄,市場化改革之后,農產品的利潤率大大提高了。
2.3順應時代的產業升級
如今,隨著電子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種電子商務平臺也發展起來。進行農產品市場化改革,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市場,還需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創新性地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發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農村的電子商務也悄然興起,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除了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農村還有許多致富途徑,農民們“充實腰包”不應只有“面朝黃土背朝天”這一種途徑。在眾多科技創新成果中,網絡互聯網技術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一種,在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改變整個社會。從農業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就是要因地制宜地推廣農村電子商務業務,通過電商平臺來將農村的土特產品遠銷出去,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借助現代物流技術將最新鮮的農產品運送到全國各地。農民們還可以借助各類視頻、社交軟件來宣傳當地的特色產品。
2.4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
隨著農產品的市場化,農產品銷售渠道得到拓寬,那么隨著而來的消費需求也會大大增加,機械化、大批量生產操作方式應運而生。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還是以農業種植活動為獲得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推動農業經濟,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農業生產活動的效率。播種機、收割機等機器的問世已經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的勞動力,減輕了農民勞作的負擔,提高了畝產量。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市場價值規律的驅動下,各種農業機械工程也在不斷進步,機械化農業種植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這種模式下,每個勞動力所“覆蓋”的田地面積都能得到大大提高,在未來甚至有可能實現“一人種一片田”“一人包一座山”的情況。更進一步來說,隨著無人機的問世,以及人工智能手段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在將來的農業生產活動中還有可能出現“無人化”“自動化”操作、批量化播種的現象,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此外,水稻、果品等作物以及奶牛等牲畜的品種培育技術也在不斷優化,更加優良的品種可以實現更多的產量,適應更加惡劣的生存環境,擴大農業活動區域,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2.5延伸農業生產領域
農產品在市場化過程中會不斷擴大其生產領域,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創造出更多更高價值的農產品。舉個例子來說,以往的香菜、陳皮都是比較常見的農產品,價格也比較低,但是,事實上在許多民間的土方中,香菜根與陳皮、雪梨一起煎煮所熬成的湯,對感冒咳嗽、體熱乏力等病癥的治療有奇效。若能對此方進行市場的包裝與宣傳,那么就能讓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兩樣農產品更加暢銷,由此也開拓出了一種組合的銷售模式。再比如,隨著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的多樣化和新奇化,許多新的品種被發明出來,農產品的口感或是使用感都在逐步提升,如草莓菠蘿、枇杷芒果、菠蘿蘋果等,都滿足了消費者的新奇感,同時還能做到口味的獨特。在水果品類中,光是蘋果、葡萄、蜜瓜等常見水果的品種,就多達幾十種,隨著農產品市場化的不斷深入,農業生產領域也將進一步被拓寬。
3正確發揮農產品市場化對農業經濟發展作用的策略
農產品市場化改革對于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都有巨大的意義,那么,要想最大程度發揮農產品市場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就要從觀念、體制機制和技術三個層面入手。在觀念上,首先就要摒棄傳統的落后觀念,在農村加大對農戶們的思想教育和宣傳,引導他們積極地加入農產品市場化的浪潮,利用現如今的電子商務平臺和新媒體平臺等,建立農產品營銷的多元化渠道,結合電商“最后一公里”的建設目標,積極在網絡和新媒體平臺上建立農產品銷售平臺,促進農產品銷售走向物流化、網絡化以及平臺化,不再局限于地方市場直銷,通過網絡分銷增加農產品經濟價值。在體制機制上,政府應聯合村鎮的農民企業家,積極完成市場化改革,引進規范的市場體制機制,倡導公平、公開的市場環境。聯合扶貧以及美麗鄉村等戰略工作,政府應該積極聯合農戶開放農產品的附加值,在農產品市場化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下,不斷實現樹立地方產品的特色,用特色農產品和獨特的營銷方式,經營策略提高農產品的銷售價值。例如,聯合美麗鄉村建設,在推動農業發展背景下做好環境建設,依據新媒體和互聯網平臺的宣傳特色,做好農家游以及農產品采摘活動,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銷售方式,不斷完善農產品銷售機制。在技術層面,主要分生產和銷售兩大模塊。生產上要積極引進先進的農業機械工程,提高農產品規模化生產的水平,進而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在銷售上,農民們可以積極運用現代網絡技術,發展電子商務。從上述的三大方面“三管齊下”,有利于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4結語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農村生產活動也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正如一直深切關注農民生存狀況,高度重視農村工作一樣,農業經濟,事關國計民生,更關乎我們國家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農產品市場化趨勢正是在時代感召下出現,將會給農村建設增添更多動力。農產品市場化改革,雖道阻且長,但來日可期,定能助力于新農村建設,建設美好鄉村。
參考文獻
[1]柯濤.新生代農民工主體意識優化之探討[J].農業經濟,2012,(10):106-107.
[2]鄭丹.農民專業合作社盈余分配狀況探究[J].中國農村經濟,2011,(4):74-80.
作者:李素芳 單位:青州市譚坊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