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保障課程教學方法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調查對象的內容
本研究以新疆農業大學所有開設了社會保障課程的班級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143份,回收有效問卷143份,回收率100%。樣本分布:本科生128份,研究生15份。這些有效回答的143名學生就構成了本次調查研究的分析樣本(以下簡稱為“樣本”)。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案例教學法運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1.最有效案例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案例教學法中的有效案例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現實新聞中案例(有效程度為3.71)、身邊的親戚朋友關于社保的真實故事(有效程度3.59)、政策法規中的明文規定中案例(有效程度3.29)、其他教材案例(有效程度3.27)。這表明現實新聞中案例在學生的感受中有效程度最高。這也是因為現實新聞中案例相對于其他案例而言,具有更顯著的兩個特點:第一,更具有宏觀上的代表性,關注人群多,社會效應明顯,使得案例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符合現代社會保障學案例教學的需要;第二,與政策法規中的明文規定中的案例相比,更加生動和現實,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案例庫建設分析。
案例教學的重點還在于依托一個豐富、系統、規范的案例庫,這包括:(1)沿用一些在國內外有影響的、能突出反映教學內容的、現實而生動的案例;(2)有計劃地向在校生和畢業工作的學生收集教學案例,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問、教學實習以及對畢業生的追蹤調查獲取案例;(3)收集學校所在地的一些有使用價值的案例,如企業在管理活動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社會保障問題,涉及不同群體的養老、醫療、失業等方面的典型事件等;(4)通過項目申報、立項、結項的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撰寫案例。據此,我們對學生認為最值得借鑒的案例進行了調查。從調查結果可知,在構建案例庫時,應重點選擇沿用一些在國內外有影響的、能突出反映教學內容的、現實而生動的案例(借鑒程度為3.61),這部分應占到案例庫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有計劃地向在校生和畢業工作的學生收集教學案例(借鑒程度為3.5)、收集學校所在地的一些有使用價值的案例(借鑒程度為3.29)、自主撰寫案例(借鑒程度為3.19)。
3.案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目前案例教學法運用于實踐中的效果來看,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在新疆農業大學的實踐中最嚴重的問題是教師授課不夠生動形象(嚴重程度為3.63)。通過與其他選項如案例的針對性、啟發性、實用性和規范性不強(嚴重程度為3.59);師資力量不充實以及學生配合不積極(嚴重程度為3.56);案例的選擇、編排和問題設置不夠成熟(嚴重程度為3.325)這三個選項相對比,可以發現,一方面說明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不夠生動,這與教師的年齡以及授課方式有很大關系,年齡大以及“一言堂”的授課方式都會造成教師授課不夠生動形象;但另一方面說明新疆農業大學學生的學習思想深受“填鴨式”教育影響,認為教師的授課水平是課程學習好壞的決定因素,學生是被動接受學習的主體。對授課內容的選擇反而不是最需考慮的問題。
(二)實踐教學法運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1.實踐教學法最有效模式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政策導向的實踐模式為實踐教學法中最有效模式,其有效程度為3.56。其次是項目導向的實踐模式,其有效程度為3.49;問題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自主實踐模式的有效程度均為3.45。這說明,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對社會保障制度和政策的學習需求度更大,學生更希望通過參加項目來把握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和政策實施情況。而問題導向的實踐教學與自主實踐模式對學生來說,難以激發興趣以及過于空洞,因此有效程度最低。
2.實踐教學法中最可行的方法分析。
從調查結果可知,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可行程度最高(有效程度為3.56)。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一種近乎真實的環境和條件中學習社會保障課程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與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有效程度為3.27)相比,成本小、效率高;而理論中穿插小案例(有效程度為3.36)實踐性不高;通過團隊研討來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有效程度為2.71)則與社會保障課程的學習無關,因此可行程度最低。
3.角色扮演法中最有效的方式分析。
作為實踐教學法其中的一種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法在社會保障教學中很受歡迎,提高了學生深入學習社會保障知識的興趣。因此如何更好地發揮角色扮演法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老師的課題研究,作為助手在參與過程中漸進學習這種方式在學生的心目中最為有效(有效程度為3.66)。其次是頭腦風暴法(有效程度為3.54)、人人參與試講法(有效程度為3.48)以及一對一授課(有效程度為3.18)。這說明學生還是更希望能跟著老師一起做課題研究,參與整個過程。
(三)多媒體教學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1.多媒體教學的創新方式分析。
由調查結果可知,在多媒體教學中,“經常播放視頻短片”這種創新方式最受學生的喜愛(創新程度為3.66),而贊同“看PPT談感想、相互學習”這種方式的次之(創新程度為3.47)。在多媒體應用相當普遍的當代課堂,不論是針對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的社會保障課程的教學,生動華麗的PPT展示和簡潔的文字敘述(創新程度為3.27)已經成為一種必備的教學方式之一,因此創新程度較低。
2.多媒體教學的主要優點分析。
多媒體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操作更加靈活,控制更加方便,教師可以精選課堂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實現課堂與課外形式互補,占絕對優勢的樣本數量證明這兩項是多媒體教學的價值所在,而能突出課堂教學內容重點成為最主要優點(有效程度為3.19),而非因為“特別適合知識更新和多媒體教學可以隨時補充學術前沿內容”(有效程度為2.98)。這說明,多媒體與傳統的板書和課堂講解來進行教學活動相比,直觀又醒目地表現出教學內容重點,是最受學生接受的優點。
(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的調查與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有55名學生認為是“實踐教學環節資源有限”,占樣本的38%;“實踐教學未受重視”次之,共有42名學生選擇,占樣本的29%;“社保政策變動頻繁與教學內容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有26人,占18%;僅有20人認為“師資力量不夠雄厚”,占14%。這說明,新疆農業大學在社會保障課程教學方式上,最主要的問題是課程設置往往重視理論教學或課堂教學的環節,輕視實踐教學過程,導致學生們認為學校實踐教學環節資源有限、實踐教學不受重視。
三、結語
通過對新疆農業大學社會保障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所進行的問卷調查,以及對調查數據的分析,我們知道了在運用不同教學方法時,什么方式最有效,什么方法最可行。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多途徑培養學生社會保障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的理論素養和職業技能得到整體提高,為社會提供合格的復合型實用人才。
作者:王華麗陳圖張超單位:新疆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