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銀行業道德風險成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道德風險的成因
一般情況下來說,銀行業道德風險產生的內在原因是因為銀行及其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機會主義動機。信息不對稱、不完善的銀行制度及由此產生的不完全契約是銀行業道德風險產生的外部環境條件。
(1)信息不對稱,顧名思義,指的是金融行為中,人和被人所接收的信息不完全一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的思維需求不斷變化,對自身利益的追求越發突出,人們被自身對金錢的渴望所迷惑,尋求法律漏洞,在不完善的制度中尋求突破口,以求換得自己的利益。人和被人之間,總有那么一方的利益會受到侵害,導致社會和諧因素被破壞,生活陷入危機。
(2)不完善的銀行制度,我國銀行業不斷發展壯大,除了四大銀行,還有很多地方性的中小銀行在不斷崛起,它們雖然制度和服務大大提高,方便了群眾,但是在制度方面,我國銀行業還是有很多弊端。比如內部人員的道德修養及素質,人們對傳統觀念及道德的迷失,對外來文化的不健康吸收,還有一些高中層管理人員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現象。孔子曾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銀行內部的監管體制不健全,做不到權責分明,對銀行業道德風險的控制是起不到好的作用的,免不了一些人會見財起意。
(3)不完全契約,簡而言之,不完全契約就是一個有“漏洞”的契約,一個“有跡可循”的契約。銀行由于公司管理結構、內部人員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制度的缺陷,或者即使制度本身還算完善,但制度執行力太過欠缺,留有余地太大,導致契約雙方的行為做法難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及約束,在某一方違約時也不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造成契約的不完全。銀行辦事的當事人不可能預估到全部的狀況,也不可能提前規定各種可能會發生的狀況下各方的權利及義務,達成的契約基本上都是不完全契約,所以道德風險必然會存在。因為不完全契約和不對稱信息,在市場經濟成長不健全的條件下,市場紀律無法形成對銀行業及其管理層的有力制約。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我國銀行業就存在很多促使道德風險產生的制度性成因,例如政府的隱性擔保、公司的治理薄弱、內部人員的控制、約束機制變軟及外部監管不完善等。
2銀行業道德風險的對策研究
根據以上探究,對于銀行業道德風險的控制及對策已經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務,如果銀行業的道德風險不能得到控制與改善,2014年,我國很可能將會出現泡沫危機,很多前兆我們已經預感到。為了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為了地方與中央的共融,為了人民的安居樂業,身為中華兒女的我們必須行動起來了。根據本文淺薄的分析與判斷,我提出以下幾個控制與防范的措施:
(1)加強內部從業人員的道德水平。提高對銀行業入職人員的要求,在遵循文化水平的前提下,更關注人員的思想道德品質。對內部人員的過往經歷以及生活環境加以了解,對人民的財產安全起到基本保障作用。定期組織思想道德培訓,提高人員的需求層次和認識層次,提高人員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增強人員的傳統道德意識,使內部人員能在固守自身利益的情況下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使員工做到自律自省,自己對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監督自己,自覺遵守道德行為規范。從而提高道德水平,對銀行業的道德風險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2)加強銀行管理制度的完善。要完善銀行道德風險的內部管理制度,權責分清,環環相扣,對高中層管理人員進行監督,建立良好的獎懲制度,對道德風險的識別研究規范出合理的做法,實施有等級有區別的道德風險應對策略及獎懲體制,推行覆蓋全銀行的道德風險控制模式,要構建以適時監控為重點、全民監督的持續有效的改進機制。優化業務流程、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實現前、中、后臺相互分離,相互制衡,推動銀行的改革機制。要加大銀行機構內部審計與稽核處罰力度,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使得銀行從業人員不敢再動歪心思,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先,確保銀行從業人員按規章操作、依規辦理業務,減少銀行業道德風險行為的發生。
(3)加大市場的監管。一件事情出了差錯,責任總是雙方的,想要銀行業的道德風險得以控制和改善,光靠銀行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市場的影響和改變也很重要。在市場經濟搞活的今天,我們在享受喜悅成果的同時卻忽視了一些本該及早應對的問題,導致我們的市場監管體制不夠完善,使得那些罔顧道德倫理的人有機可趁。所以,加大市場的監管力度,完善市場的監管體制,成了刻不容緩的任務。要制定更加全面有力的行為規范,使得人們的做法有章可循。各部門之間分工要更加明確,監督體制要搞清,防止出現大的漏洞,以防不完全契約的出現。銀行業的道德風險對于我們今日的威脅不容小覷,希望通過本文能夠引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重視,使這個問題不再威脅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使我們古老的道德誠信,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助力。
作者:常晨昱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