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企業投資決策項目經濟分析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投資決策是投資主體對投資活動所做出決斷,對于普通投資主體,項目投資決策,主要是調查、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對擬建工程項目進行分析判斷,最后做出是否進行投資的決定。經濟性分析是投資決策的最終落腳點。本文主要對比投資決策經濟性的幾種分析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投資決策;經濟分析;項目管理
一、傳統投資決策項目經濟分析方法及優缺點
評價投資方案是否可行的一個基礎性指標就是現金流量,具體包括:現金流出:項目的所有資金支出,包括流動資產投資和營運成本。現金流入:項目全部資金收入,包括營業收入、殘值收入或變價收入、收回的流動資產及實施某項決策后的成本降低額也作為現金流入。基于此,經濟分析方法上總的分為兩類,分別是動態的折現現金流量方法和靜態的非折現現金流量分析方法。動態方法主要有凈現值、獲利指數(盈利指數)、內含報酬率(內部收益率);靜態方法主要有投資回收期法、平均報酬率等。
1.凈現值法(NPV)。凈現值是在投資項目壽命周期內,各年凈現金流量按一定貼現率折現的總現值,減去初始投資以后的余額。NPV=總現值—初始投資,計算需要進行利率假設。如果有多個凈現值大于零的方案,則以凈現值最大的方案為最優。設一個投資項目的現金流:CF0,CF1,…,CFt。r為貼現率(1+r)2+...+CFt(1+r)tNPV法的優點是在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基礎上計算出各種投資方案的凈收益。缺點是不能指出各方案本身可能達到的實際收益率。
2.內部收益率法(IRR)。定義使NPV=0的貼現率被稱為內部收益率(IRR),是指使項目現金流入量與流出量的現值切好相等時所確定貼現率。內部收益率方法的項目選擇標準:獨立項目:接受IRR高于機會成本的項目;互斥項目:在IRR高于機會成本的所有項目中,選擇IRR最高的項目;內部收益率優點是考慮是資金的時間價值,概念也易于理解,缺陷主要有:借入與貸出的項目會不同或者錯誤的結果,另外有的項目IRR不存在、有的項目存在多個IRR,當互斥項目的現金流的時間分布不同時,利用IRR方法進行投資決策也會產生問題。
3.盈利指數法(獲利指數法)。盈利指數法又稱為利潤指數、現值指數法,是能夠用于評價資本預算項目的一種對貨幣的時間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盈利指數(PI)=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初始投資=1+凈現值/初始投資盈利指數決策法的規則:盈利指數>1,則項目可行;盈利指數<1,則項目不可行。盈利指數法的優點是基于資金的時間價值基礎上較真實反映投資項目的盈利能力,比較便于對初期投資不同的項目開展比較。缺點是指數代表的獲利能力不是實際可能獲得的財富,尤其在互斥項目的比較中,可能會出現錯誤結果。
4.平均報酬率。指投資項目壽期內平均年投資報酬率。平均報酬率(ARR)=平均現金流量/初始投資額采用此方法時,需要事先人為確定預期目標,達到預期則可以投資。這個分析方法優點是簡單、明了,缺點是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成本,而且有很大的主觀性。
5.投資回收期。是企業利用投資項目產生的現金流來回收項目初始投資所需的最小年限,根據回收期的長短來進行投資決策。回收期法的項目選擇標準:獨立項目:接受回收期小于目標回收期的項目;互斥項目:在所有回收期小于目標回收期的項目中,選擇回收期最小的項目。這種方法計算簡單,基本反映了資金的周轉速度,概念容易理解,計算簡單,缺點則是忽略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且未考慮回收期滿后現金流量狀況,只關注回報結果不關注項目發展,對衡量項目的真實盈利能力不利,目前主要作為輔助手段。
二、投資決策分析方法比較
投資回收期法作為評價企業投資效益的主要方法,在20世紀50年代曾廣為流行。1950年,美國戈特教授調查了25家大型公司,全部使用投資期法,沒有一家使用折現指標。2001年,杜克大學的格雷姆教授對392家公司進行了調查,75%的公司使用了NPV,76%使用IRR,57%使用NPV和IRR的同時,使用投資回收期指標,也發現,年銷售額大于10億美元的公司多依賴于NPV和IRR指標,而小公司更多依賴于投資回收期法等非折現指標。
1.兩類指標總體比較。如上所述,各種分析方法各有利弊,從非折現和折現現金流量也就是從靜態和動態兩個大的方面進行比較,可以簡單總結如下:
2.靜態比較分析法的優劣。平均回報率法要求企業事先擬定目標收益率,主觀性較大。投資回收期主要表征項目收回投資能力和資金周轉速度,便于計算,卻忽略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回收期后的收益情況,使企業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而忽視長遠發展。
3.動態比較分析法的優劣。相對于靜態方法而言,動態的貼現方法充分考慮了資金的時間成本,更合理一些,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凈現值法和內部收益法。傳統投資決策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便是動態分析法中的凈現值分析法。判斷一個項目是否是一個好的投資機會,則需要考慮它的價值是否超過成本而有正的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法類似于凈現值法,是在衡量貨幣時間價值后投資項目得到的收益率。內部收益率與凈現值一般會得出相似的結論,但也有一定區別,比如凈現值用貨幣來表達、反映的是絕對量,而內部報酬率是用百分比、反映盈利能力;另外在再投資報酬率假設上也不同,凈現值法假設現金流量是以資本成本率進行再投資,內部報酬率法是假設以內部報酬率進行再投資。
4.可以看出,20世紀中后期,在資金時間價值原理上建立起來的折現現金流量指標,處于主要地位,并形成了以動態分析指標為主,靜態分析為輔的多種指標并存的評價體系,現實中中等規模以上的項目多使用折現指標,而規模較小的項目多使用簡單的非折現指標。如在電力行業大型投資的決策過程中,內部收益率法、回收期法、平均報酬率都要進行分析,從而進行綜合判斷。
三、結論
非折現現金流量指標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是不科學、不合理的,比如回收期法只反映投資的回收速度,卻沒有反映投資的根本目標,也就是凈現值的多少,以及平均報酬率法等靜態分析法對壽期不同,資金投入不同、時間收益不同的投資項目缺乏區別能力,現在逐漸作為決策的輔助手段。需要強調的是,由于計算機等先進計算技術的普及,對于動態指標難以計算的問題已經徹底解決,這也加快了動態指標的應用和推廣。當然,對于折現的各個指標,也有側重和優缺點,針對不同的項目應選用合適的分析方法。對于大型工程項目,一般都會將各種分析方法結合使用,已進行綜合判斷,做出合理的決策。
參考文獻:
[1]張大澍.投資決策方法的比較與運用[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5(09)
[2]魏宏.投資決策分析方法研究[J].財會學習,2017(01)
作者:伍浩 單位: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