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生在科學研究中的革新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創新在科學研究中的定義
對于創造來說,任何一種經創造出來的新事物,經過在外界的使用就會被異化改變或固定模式化,某一種模式就會將新的價值禁錮起來。而創新則是要突破這一種固定的模式,將事物的價值不斷擴大。二者相比,創新比創造容易,而所得到的經濟與社會價值也可能會更高。創造的成果經由創造擴展后,有助于降低社會實踐所帶來的成本同時也能提高相應的實踐效率。所以,基于創造實踐上的創新,是其實踐活動的有效延續。在科學研究中的創新的目的主要是探索和研究人類社會,以發現和理解人類社會的真實存在。
2創新在科學研究中的內涵
創新是任何一個科學發明和創造的基礎,科學研究也正如此,如果沒有創新,那么也就無法支撐“科學研究”這座“大廈”。因此創新在科學研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體分析如下:
2.1立足于實踐任何創新都脫離不開實踐,脫離開實踐的創新只能是空想,只有實踐中的創新才能是科學研究的基石和源動力。因為只要在實踐中發現了問題,就需要在現有技術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當已有技術無法解決時,人們就被迫尋求新的路徑和方法了,這樣科學研究就實現了創新,然而這個過程必須立足于實踐。科學研究中的創新立足于實踐,這就需要學生把創新的思維從實驗室拓展到整個人類社會,例如愛迪生發明電燈泡是想給黑暗中的人類帶來穩定的光源;從一個學科拓展到更多學科,如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治理研究,僅運用單一環境學知識是無法解決的,這就需要聯合運用化學知識、物理知識和相關生物技術等來處理;從單一的思維方式拓展到全方位立體式的思維方式,如在研究人類犯罪的影響因素中,有的學者跳出了傳統的思維方式,轉而運用一些新的分析方法(如:地理學中的空間分析法)從新的視角對其進行了精辟的闡述。因此作為科研工作者,只要多注重實踐和身邊的點滴,那么創新之火不知不覺地就被點燃了,這樣就可以為我國建設好創新型國家增磚添瓦。
2.2著眼于探索因為創新是創造新事物和提出新技術或理念的基礎,在某些方面來說就是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那么什么方法可行,什么方法不可行,我們并不清楚,這就需要我們對其進行探索。科學研究中的難點要解決,我們需要探索其突破點;科學研究中的疑點要釋疑,我們也需要探索。例如:如果沒有我國東漢時的蔡倫探索出造紙術,那么我們現在只能用昂貴的帛或者繁重的竹簡;如果沒有帛或者竹簡的先驅探索,那么我們現在只能在更繁重的龜殼上刻字;如果沒有在動物尸骨上的刻字技術的探索,那我們現在只能結繩記事;如果沒有各種技術創新的探索,那么我們現在只能生活在原始社會。又如: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泡的時候探索失敗了上千次,才最終發明出了燈泡。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科學研究中的創新探索道路是非常崎嶇的,這需要我們科研工作者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心。
2.3側重于科學性科學研究講究一定的科學性,那么科學研究中的創新則更要側重于科學性,只有能這樣才能使得這種創新符合客觀實際,真正地解決問題并得到傳承。而這樣的創新不一定最終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但也需要我們把每一個創新步驟都完整地記錄下來,最后科學嚴謹地對其進行分析,為后面的創新提供一個參考。
3創新在學生科學研究中存在的挑戰
3.1功利心強當今社會,隨著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增長,就業壓力日益加大,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基于此現實的高職生們,功利化思維逐漸加重。在校學生普遍渴望在參與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并且在具體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從而為將來踏入社會參與工作或者繼續學習深造奠定更為厚實的基礎。這一思想十分正確,但當許多學生一旦獲得了某種有利于自己就業的“敲門磚”后,會不管不顧所做的事情是否完結,就輕易地選擇放棄。
3.2缺乏正確的引導前者所描述的學生畢竟還只是少部分,但大部分學生是缺乏中高級職稱教師或者資深學者的正確引導來進行創新,這樣就會導致以下問題:(1)由于過多地注重了知識的繼承和儲備,對研究能力并不重視,動機不正,愿望不大,導致一些學生的創新意識弱;(2)由于思維能力無培訓,也無重點培養,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強;(3)由于沒有此類創新課程的開設,也無系統的研究方法的培訓,導致學生的研究方法懂得較少;(4)由于不具備廣博的知識基礎,更多地注重追求專業知識的精深,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夠合理。
4.1增設創業創新課程在目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大多數學生都有自主創業的打算,但是都止步于對這個領域的陌生,因此筆者認為需要在高校增設關于創業的課程,這樣以創業帶動就業來緩解就業難題。其次是當下的學生在研究問題的時候總是與現實脫節,以至于研究出的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高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增設創業創新課程,讓這些處于象牙塔頂端的學生們意識到所有研究的理論或者得出的創新點必須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只有能解決實際問題了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從而實現自己的就業就不再是難事。并且在這類課程當中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也可以給學生們以啟示,使他們摒棄不良習性,形成良好而健康的個性,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為高職學生踏入社會今后開始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4.2改革教育體制要實現上述課程的開設,首先是改變現行的教育體制,因為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都是就業型人才,是被動的就業,而現在國家大量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教育教學在理念上有了重大的變革調整,高職院校應該適應教育的發展方向,必須實現由就業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向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與此對應,更要改善增加多種教學方法,以人為本,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中心來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同時,要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包括優化課程設置,調整專業結構,加強素質文化教育,拓寬個人專業面,改革考試方式,增加開放實驗室和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比例;要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習實訓教師的隊伍建設,擴大擴寬校外實習實踐、增加實習基地,讓學生在校和實習期間參與科技創新創業研究。
4.3組織各類競賽、科研及學術講座國家及各省、區、市之所以組織各類創新的競賽,就是為國家儲備或選拔創新型人才做準備的。因此高職院校一方面是組織和支持本校學生積極參賽,另一方面是根據本校的實際舉辦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創新性活動,那么在這當中肯定有一部分學生脫穎而出,高校可以組織這些學生和其他學生交流心得,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作為高等學校,要充分利用學科優勢,邀請外界專家學者為學生開設更多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講座,邀請各界專業知名人士、校外專家學者來校舉辦講座和報告,開闊學生的視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4.4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為激勵學生在科研創新方面的熱情,學校應從創新型的校園文化建設著手,多方面營造相應的環境,通過創新文化環境來潛移默化地影響高職學生,將文化環境逐步內化為個人素質,開闊學生的視野,激勵挖掘高職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從而激發他們的思維不斷創新,提高他們的創業創新能力。同時,學校還應設立學生創新專項獎學金,獎勵在科研創新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學生。為鼓勵科研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學校應在推優指標中期選拔等方面向科研創新人才傾斜。
5小結
科學研究起源于疑問,而要解決這些疑問時,肯定是現有的技術及水平無法達到,需要通過大量的經驗及數據來發現新的解決方案,這就涉及到了創新,因此如果沒有創新的話,那我們人類只能原地踏步,也就沒有“科學研究”這個命題了。學生科研創新對實現中國夢具有很高的價值,從學生時代開始從事科研創新活動是一件既利于個人價值實現、也利于社會進步、更利于國家建設的大事。通過高職學生在校時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能解決我國當前就業緊張的問題,又能使學生在社會中充分展現個人價值,還能更為有效推進和諧社會中國夢的建設。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創新首先需要對自己所從事的課題了解,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知識背景,不能是憑空想象;其次是需要善于觀察科學研究或科學實驗中的一些異常現象,從中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的東西,或者在別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或延伸;最后,這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堅持不懈,這才是科學研究所需要的,也是科學創新中最重要的!
作者:張岱單位:安順職業技術學院